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2021-01-09 七七喇叭

原標題: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唐代守溫和尚在分析漢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基礎上,制定了描述漢字語音的三十六字母,可惜他用漢字來表示這些聲母和韻母,因此,沒有進一步發展成拼音文字。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蹟》,其中有4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 《西字奇蹟》這本原書已不容易找到,據說,梵蒂岡圖書館尚有藏本。

1892年,福建人盧渣章經過10年努力,寫了一本《一目了然初階》的書。這是第一套由中國人自己制訂的漢語拼音方案。當時盧譜章把它稱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但盧懋章的「切音新字」並沒有得到推廣。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挽救民族危亡和振興中華的熱情,激發著一些愛國知識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一批知識分子開始要求對漢字進行改革,甚至要廢除方塊字,改用字母文字。改革呼聲在「五四」時期達到高潮,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甚至一度發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吶喊。而梁啓超、沈學、盧戇章、王照等人指出,漢字的繁難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

1906年春,「帝國郵電聯席會議」於上海召開,由劍橋大學教授威妥瑪整理、傳教士翟理斯修改之後的《威妥瑪一翟理斯拼音方 案》(史稱「威妥瑪拼音法」)公之於世,使漢語拼音第一次在全世界範圍內有了較為廣泛的推廣,但缺點是很多音都拼不準。比如蔣介石的拼音就是「Chiangmai-shek」翻譯過來就是「常凱申」。

1913年2月25日北洋政府教育部「讀音統會」在北平召開。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確定了"標準國音";擬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個,這套字母採用漢字筆畫式, 字母選自古代漢字。5年後這次會議確定的「標準國音」與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全國小學的文言文課一律改為白話文課,小學教科書都在漢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

1928年,語言學家黎錦熙和趙元任創立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簡稱「國羅」)。它雖然有四聲的區別,但卻輔以一套很複雜的變讀法則一般人很難掌握。

1931年身在蘇聯的瞿秋白與蘇聯漢學家合作制訂了拉丁化新文字(簡稱「北拉 」),但由於沒有標調,無法解決同音字問題,人們只能靠上下文描測字義,經常列誤會。

拉丁化新文字的創製者"北拉派"和國語羅馬字的創製者"國羅派"之間曾經進行過激烈的論戰,但兩派在一些根本問題的認識上是一致的, 都是中國人自己創製的拉丁字母式的漢語拼音方案中比較完善的兩個方案,只是在個別枝節問題上有分歧。

新中國成立後僅10天,在毛澤東的支持下漢語拼音改革勢在必行。

1953年,一套新的漢語拼音字母表呈現在毛澤東面前。不料。毛澤東在詳細審讀後。,認為這套方案雖然在拼音方法上較為簡單,但是筆畫太複雜。他認為拼音文字無論如何要簡單,要利用原有漢字的簡單筆畫和草體,筆勢基本上要一邊倒,不要複雜。

1955年10月15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在北京聯合召開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被譽為我國「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提出漢語拼音方案三原則,即拉丁化、音素化、口語化。

關於漢語的字母形式引起了激烈爭論。毛澤東贊成拉丁字母,他:「關於文字改革的意見,我很贊成。在將來採用拉丁字母,你們贊成不贊成呀?我看在廣大群眾裡頭,問題不大;在知識分子裡頭,有些問題。中國怎麼能用外國字母呢?但是,看起來還是採用這種外國字母比較好……凡是外國好的東西,對我們有用的東西,我們就是要學,就是要統統拿過來,並且加以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

1956年2月20日,《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出臺,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了這一方案。

《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以後,一般農民15到20個小時就能掌握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識字,100個小時就能識字1500個。那時中國無論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商店食堂,只要有漢字的地方,都被標上了漢語拼音,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音節的拼寫採用聲、介、韻3拼法,聲調則另加標記。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 史達林為啥提議,要用俄文字母取代漢語拼音?
    如今,孩子剛上學就要從漢語拼音開始,之後才能一步步的學習漢字。然而,在漢語拼音改革的過程中,史達林曾經建議中國使用俄文字母。如果想知道「孝」字的讀音,首先你要認識呼字,教字,這兩個字如果你不認識,根本無法知道「孝」字咋讀。所以,這種方法非常不便利,人們就開始探索,能不能用簡單的字母來記錄漢字讀音。
  • 毛澤東在中國曾考慮棄漢字用拼音
    核心提示: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多次發表支持漢字改革的意見,並指出「漢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實現拼音以前,必須簡化漢字,以利目前的應用」,希望文改會研究出中文字母體系。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3](pp.209~210)這說明,毛澤東此時的態度是:支持採用民族形式(即漢字筆畫式的字母)作為漢語拼音字母,而不一定非用拉丁字母或斯拉夫字母不可。毛澤東為何支持採用漢字筆畫式的字母作為漢語拼音字母呢?有論者認為,這與1951年掃盲運動中出現的「速成識字法」有一定關係。[11]這種解釋有一定道理,但還應做進一步探究。
  • 漢字加拼音神器:實用漢字轉拼音
    04 21:31:30 來源: 微課進行時 舉報   前兩講內容我們搗鼓了一下Word中給漢字加拼音的技巧
  • 漢語拼音發明人周有光,讓更多人能夠用26個字母來拼寫漢字
    漢字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大概六千年的時間了,《說文解字》中最早記載到倉頡造字,之後還出現了甲骨文、小篆、隸書等漢字的表現形式,一直發展至今成為今天普遍應用的方塊字,漢字已經經過了千年的錘鍊琢磨,但漢語拼音產生時間卻離我們很近,它的發明人——周有光先生的故事更值得我們了解和探究。
  • 為什麼很多文字語音都是拼音組成,而象形字只有中華文明的漢字?
    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為什麼很多文字語音都是拼音組成,而象形字只有中華文明的漢字?首先我要說人類的發展是從非洲開始的。也就是擁有十幾萬年歷史的智人。世界上人沒有人種之分,只有亞種之分。黑白黃種人之間可以互相通婚,產下後代可以繼續生育。人種之間是不可能生育,即使生育了,也不會繼續繁殖。好比騾子是驢和馬的孩子,但騾子是不能再生育的。
  • 民國初曾有人提"廢滅漢字" 傅斯年主張用拼音替代
    近代以來,一些國家對文字進行了拼音化改革,中國知識分子通過向外國學習,也看到了拼音文字在普及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的巨大作用。早在甲午戰爭和變法維新的國事動蕩、人心思變的年代,一些力主變法圖強的知識分子考慮到要救國圖強就要普及教育、培養人才,就要克服艱澀難學的漢字所造成的障礙,於是形成了清末切音字運動。
  • 漢語拼音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為何與英文26個字母那麼像?漲知識
    說起漢語拼音產生的過程還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問題,最早給漢字注音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來中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他們為了學習漢語、方便傳教就開始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
  • 漢語拼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它的誕生是中國文字改革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漢語拼音方案》的三條原則——口語化、音素化、拉丁化,確保了漢語拼音不但能在國內廣泛應用,也便於國際交流與應用。    1958年頒布以後,《漢語拼音方案》在國內迅速推廣和應用。不僅用於給漢字注音,以利於掃盲、語文教學和推廣普通話;同時用於字典、詞典的注音、排序,用於書刊的索引;並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創製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礎。
  • 為什麼國外都用字母文字,而中國卻使用漢語這種複雜的語言
    比如韓國,越南用的就是拼音文,而歐美國家則普遍使用的是拉丁字母文。在學習難易程度上,拼音文字最易,拉丁文中等,漢文最難,功能上拼音最次,拉丁中等,漢文功能最強。人類在不斷的進步,當脫離了原始認知時,基本上就造不出原始狀態的象形文字了,也就是說,中國的象形文字已經獨一無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而語言文字是人類溝通交流用的文化信息承載符號,它具有「形、聲、義」三種屬性。嚴格區分「語言」和「文字」是有差異的,「語言」是以「聲」言說,「文字」是以「形」記錄。
  • 有漢字拼音不一定是小學化
    ■聚焦「幼小銜接」筆者到幼兒園視導工作,經常看到、聽到這樣的情況:幼兒園環境裡只要出現漢字、拼音,就會有「小學化」的嫌疑。我不禁深思,幼兒如果對簡單文字、數字、拼音字母感興趣,在各種遊戲中快樂感知學習這些符號,難道不可以嗎?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數千年來,中華文化都是建構於漢字的基礎之上的,那方正的橫豎撇捺,空妙的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部分都有厚實的履歷,它承載了漢辭晉賦,承載了唐詩宋詞,承載了明清小說,承載著我們所有夢想與遠方。
  • 王永民:如果繼續拼音輸入 漢字文化傳承會成問題
    光明網:如何讓漢字進入電腦曾經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很多人都投入到這方面的研究中。能簡單介紹一下當時的研究情況嗎?  王永民:解決如何讓漢字進入電腦的問題,大概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既然外國人打字一個字母一個鍵,那麼中國人打字一個漢字一個鍵不就行了嗎?於是,有人做了一個大的整字鍵盤,一個字對應一個鍵,結果設備龐大、效率低下,而且記不住字的位置。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我們還未進入幼兒園時,家長們就會教我們韻母表和字母表,進入幼兒園後我們就會學習拼音,通過拼音學習漢字,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 漢語拼音和鍵盤字母是什麼關係?丨腦洞問答
    我們會從所有留言的提問中發掘出一些腦洞清奇的問題,盡編輯部平生所學回答一下, 用知識hold住腦洞 。你可以在後臺回復問題,記得打上 #腦洞# 標籤。你叫什麼名字:#腦洞#為什麼鍵盤上的26個英文字母能完美的重合中國的漢語拼音,每個聲母韻母都能找到對應的英文字母?
  • 一個有意思還有用的Python包-漢字轉換拼音
    作者:小伍哥 來源:AI入門學習一、應用概述最近做一個項目,發現很多場景,把漢字轉換成拼音,然後進行深度學習分類,能夠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在做內容識別,特別是涉及到同音字的時候,轉換成拼音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垃圾廣告識別:公眾號、號、躬總號,公眾號、微信、威信、維.........
  • 樸實阿伯捆綁拼音歌謠 為鍵盤拼音字母注音
    5字只需10秒 刷新手機使用習慣  老莊發明的歌謠,好用嗎?  為了測一測,記者讓老莊在手機上輸入「海峽都市報」。「海424,—峽942,—都38,—市744,—報226」。記者發現,每個鍵盤上對應的拼音字母,老莊都已經熟稔於胸。輸入時,他習慣在口中默念每個拼音所在位置。在手機上打出這五個字,大概10秒時間。
  •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為什麼要這樣規定?最基本的原因是漢語的方言分歧嚴重,漢字不是表音文字,需要有既科學又簡便的拼寫和注音工具。    古時候,漢字注音有直音法和反切法。直音法簡單卻有很大的弊病,一是需要先認識很多字。漢語有1200個帶調音節,不帶調的音節有4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