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持續高溫無雨,蚊子確實大幅減少
這個夏天,福州持續高溫。市民意外發現:天太熱,蚊子好像也比往年少了。對此,省疾控中心專家及福州市愛衛辦的工作人員都表示,這段時間蚊子確實比往年同期減少了,和持續高溫、無雨天氣有很大關係。
蚊子少滅蚊商品銷量下滑
「今年夏天明顯蚊子少了。」家住大儒世家的孫先生說,他女兒去年夏天穿著長褲還經常被蚊子咬得滿腿包,今年夏天穿短褲都很少被咬,電蚊香液也幾乎沒用過。
不少夜遊鼓山的登山客也有同感。福州的林先生就說,今年夏天夜登鼓山,很少遭到蚊子襲擊,明顯感覺蚊子變少了。有登山客打趣說,「估計今年天氣太熱了,蚊子也中暑了,因此死了不少。」
與此同時,福州多家超市的營業員則反映,今年滅蚊商品銷量下滑不少,蚊香、滅蚊片、滅蚊液等賣得沒有往年多。而據一家大型連鎖超市集團的有關人員介紹,今年6、7月份,福建省全省上百家門店的殺蟲類產品總銷量同比去年下降了1成。
持續高溫無雨 蚊子繁殖受阻
據福州市愛衛辦的工作人員介紹,監測數據顯示,今夏蚊子確實變少了。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王靈嵐分析稱,7月末至今半個多月,福州持續高溫無雨,市民感覺蚊子明顯減少原因有三:成蚊死了一部分,躲起來一部分,乾旱造成蚊子孳生地減少,繁殖受阻。
據介紹,蚊子從卵到幼蟲到蛹都是在水裡發育,夏季適宜溫度下變成蚊子一般需7天左右。如果氣溫大於35℃,又沒有下雨,積水三兩下就幹了,蚊子的「生產工廠」就沒有了。
「除了溫度,溼度對蚊子的影響更大。」王靈嵐說,最適宜蚊子生長的繁殖條件為溫度25-30℃,相對溼度70%-80%。高溫高溼,蚊子活動力強,但壽命短;低溫高溼,壽命很長,活動力減弱;高溫低溼,很快死亡;低溫低溼也是很快死亡。
根據往年數據,6月是蚊子的高峰期,7、8月一般會下降20%左右。不過受到個別因素影響,如監測前一周來了颱風,降雨造成小型水體增加,蚊子數量肯定會變多。如福州7月上旬有颱風,臺江監測點的數據就顯示,相比往年「布雷圖指數」(評價一個地區伊蚊密度的指標,也就是平均每百戶內有伊蚊幼蟲(孑孓)孳生的容器數)偏高,達到了10%。
如果持續現在的極端天氣,可以肯定8月蚊子數量會大幅下降,「布雷圖指數」很有可能落到1%-2%,往年一般為5%-8%。
「跟蚊子一樣,蒼蠅也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受氣候影響很大。這段時間也明顯減少。」王靈嵐說。
提醒
今夏登革熱輸入性病例大增
防蚊不能掉以輕心
王靈嵐介紹,我省蚊蟲傳播帶來的疾病最主要的是瘧疾、絲蟲病、乙腦、登革熱。前兩種疾病在我省已經基本被消滅。
蚊子傳播疾病最多的是乙腦,兒童比較多見,主要是通過三帶喙庫蚊的傳播,主要症狀表現為頭暈、發熱。目前已有乙腦疫苗。
在福州,登革熱一般屬於輸入性疾病。今年輸入性病例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去非洲國家打工回來的人中,患登革熱的特別多。
登革熱主要是通過白紋伊蚊傳播,起病急驟,主要表現為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等。而登革熱沒有疫苗,人群普遍易感,如果有病人存在,而傳播媒介指數高,就容易造成本地的暴發流行。
「雖然這段時間蚊子減少,但在防蚊方面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只要來個颱風,蚊子密度很快就會反彈。」王靈嵐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