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Tractica的研究報告,人工智慧晶片的市場規模將由2018年的51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726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6.14%。因此,許多公司都在努力開發人工智慧晶片。
作為「智能晶片獨角獸」和A股首家獨立智能晶片公司,寒武紀自前期申報便引發較大關注。
寒武紀專注於晶片設計,且在晶片設計領域不斷突破,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公司產品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終端產品的應用,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產品線及業務布局。
寒武紀的產品研發歷史中,1A/1H/1M等系列產品最早問世,其中1A是全球首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2016年推出)。2018年,寒武紀推出全國首款高峰值雲端智能晶片思元100(MLU100);2019年6月,寒武紀推出第二代雲端AI晶片思元270(MLU270)及板卡產品;2019年11月,寒武紀發布首款邊緣端AI晶片思元220,實現了雲-邊-端完整智能晶片產品線。
同時,憑藉領先的核心技術,寒武紀較早實現了多項技術的產品化,專門設計的通用型智能晶片架構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當前人工智慧應用越來越強調雲、邊、端的多方協同,對於晶片廠商而言,僅僅提供某一類應用場景的人工智慧晶片是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再看寒武紀的產品布局,則可很好的滿足多樣化的用戶需求。同時,寒武紀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的產品力、技術力、品牌力。無論是智慧型手機、大數據中心還是智能駕駛,未來都將離不開AI晶片,寒武紀下遊應用頗具想像力。
不僅如此,寒武紀還率先提出了「AI+IDC」的產業融合概念,基於自主研發推出了公司產品矩陣中的重點業務產品——智能計算集群業務,將人工智慧技術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引領產業與標準的融合。
由此可見,寒武紀一直秉持著多元化業務的發展路線。而近日,也產生的積極的效果。寒武紀與京市科技創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籤署了3億元智能計算設備採購項目合同。據悉,寒武紀提供智能硬體系統、人工智慧算力平臺。
對於晶片企業而言,如寒武紀一般巨額的研發投入並不罕見。不論是設計還是流片,晶片企業都需要大量資金。按照普遍的流程,晶片研發不僅耗資巨大,耗時也較長,研究成品還需「Design in」,得到客戶的響應與支持,磨合後方可進入大規模出貨的營收創造階段。
但晶片企業一旦研發成功,護城河便是難以輕易被超越的,因此回報也將如研發投入一樣,是巨量且長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