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來聊點小貓咪的辛酸事兒吧...
有的貓咪在紙箱裡玩耍,是這樣的:
而有些貓咪在紙箱裡玩耍,是這樣的:
......
為什麼都是一樣的養貓,甚至吃的都是同樣的貓糧,別人養的是貓,我養的就是豬呢......
難道貓咪之間也有「喝口涼水都長胖」/「吃啥都不長肉」的不同體質嗎?
嗨呀,你猜對了。就算身為一隻貓,也有肉肉由天不由你的事...
有些貓命中注定更容易長胖
1991年-2015年間,大約150隻貓咪被安置在梅西大學營養學院(MUFNU)。貓咪有公有母,公貓大多已經絕育,母貓則大多沒有經歷絕育手術。
它們在相同的環境中生長,每天被按時餵食符合AAFCO標準的商業罐頭(好有錢額..慕了)。
從它們出生開始,研究人員就以周為單位,嚴格的記錄著它們的體重變化,直到它們9歲,達到體重頂峰為止。
但就在這樣幾乎已經控制了大多後天變量的情況下,貓咪們9歲時,仍然呈現出了很大的體重差異,還有將近40隻貓咪超重。(公貓>5.5kg,母貓>4.5kg,BCS>6)
胖就算了,還帶一堆DEBUFF肥胖背後還有一群健康隱患在虎視眈眈!
生長的環境一樣,吃的東西也一樣,為什麼有些貓胖了,有些貓沒有?大概…這就是傳說中的命吧
萬丈高樓平地起,成功只能靠自己。
眾所周知,想要避免肥胖,最好的辦法就是別長胖…從頭把肥胖扼殺在搖籃裡。
好在,研究人員還給出了可能導致肥胖的先天因素。看看你家小貓咪有沒有在高危範圍內吧!
性別對體重的影響
下圖是70周內公、母貓分別的體重變化(實線)和生長速度(虛線),黑色為公貓,灰色為母貓。
顯然,小公貓無論是生長速度還是平均體重,都伴隨著年齡增長遠遠的超過了小母貓。
小公貓長起肉來,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一個不小心就奔著超重去了。
想要遏止一匹野馬,首先一定不能給它草原。
管住嘴,邁開腿。家有小公貓的鏟屎的請注意,一定要讓這些容易長胖的藍孩紙們動起來啊!
15周齡時的體重
仔細看了上面圖表的同學會發現,不論是小公貓還是小母貓,體重生長的速度都在15周齡左右達到了頂峰。然後生長速度就開始減緩,呈現跳樓式下跌。
研究人員發現,15周齡時的體重與9歲時貓咪超重顯著相關(P<0.01)。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對於小貓咪來說,也就是15周看日後胖不胖吧。
所以建議鏟屎官們一定要在貓咪15周齡時帶貓咪去一趟附近的醫院,稱一下體重,讓醫生進行觸診評估貓咪是否有超重傾向。
出生季節對體重的影響
在之前的推文裡面,我們講過季節會對貓咪的採食量產生影響。
但四季輪迴之後,卻對貓咪體重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影響,基本能保持恆定。
真正可能影響貓咪超重的,是貓咪出生的季節。
下圖實線為夏至前四個月出生的貓咪,虛線為夏至後出生的貓咪。
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檢驗後,以夏至為分界線,得出了以下結論:
6月21日~10月21日出生的貓咪最不容易長胖。
3月21日~6月21日出生的貓咪,肥胖概率為其5.7倍。
10月21日~2月21日,則為6.4倍。
聽上去很玄學對吧?但這卻是經過長時間實驗得出的結論。
甚至,在人類身上也曾有過類似的研究。
影響人類肥胖的季節因素:20歲以上的加拿大重度肥胖者中,春、冬季出生的比例更高(Wattie, Ardern, & Baker, 2008)。在日本學齡兒童中,春季或夏季出生的兒童平均比秋季和冬季出生的同齡兒童更高、更重。(Tanaka等,2007)。 美國東北部春季出生的人群BMI及腰圍明顯高於其他季節人群。(Soreca, Cheng, Frank, Fagiolini, & Kupfer, 2013)
對於貓咪體重受季節影響這件事,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夏至前後的光周期和環境溫度改變有關,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符合條件的貓咪家長請注意!
無論如何,研究人員向我們揭示了影響肥胖的幾個危險的先天因素:
公貓、15周齡時體重較大、及出生於10月份~6月份的貓咪,是肥胖的高危貓群。
反而以前普遍認為的父母體重、出生體重、同胎產子數等等,與肥胖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關係。
如果剛好條條都中,是一隻天選之喵,最好提前開始預防肥胖,把自由採食換成定量餵食,每天多陪小貓咪玩耍一會。把肥胖和可能帶來的壞影響都扼殺在搖籃裡!
本文為貓研所原創,謝絕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