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寫出我們倆的虐戀,不會傷害小波(組圖)

2020-12-03 搜狐網

  北京南三環附近一家茶樓裡,包房門輕輕推開後,63歲的李銀河拿著鑰匙袋走了進來。她身著湖藍色細紗短袖、黑長褲、白運動鞋,手腕上還戴著一塊與之呼應的白色塑料腕錶。「出門前我拿了兩套衣服,他說就這件好。手錶也是他買的,20塊錢。」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起自己的伴侶大俠,這位被認為是中國思想最為前衛的性學家顯露出少女一般的靦腆。

  2014年底,李銀河在博客上公開表示,有一位相伴17年的跨性別者伴侶大俠。  

  李銀河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的衣著是伴侶大俠挑選的。說起大俠,李銀河會流露出靦腆神情。 攝影記者/王曉東

  這一次,李銀河則因在最新出版的自傳中披露了和王小波之間喜歡虐戀,包括捆綁、鞭打等私密往事,再次走到輿論場的中央。有人強烈批評她沒有分寸地消費王小波,有人則佩服她的坦率和真實。「我喜歡這個複雜的我,我就是這麼複雜。」

  1977年,尚在《光明日報》做記者的李銀河看到了街道廠工人王小波的小說手稿《綠毛水怪》,隨後兩人相識相戀。婚後,夫妻倆鄙視世俗生活,「練就了喝風屙煙的本事」。

  與生前並不得志的丈夫相比,李銀河的學術之路暢達順通。1992年,《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出版。1998年之後,她的性學三部曲《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同性戀亞文化》《虐戀亞文化》陸續出版。

  「北京風和日麗,我要到郊區的房子去看看了。」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給在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李銀河發了一封電子郵件。次日凌晨,他突發心臟病去世。王小波身後獲得巨大的聲望,他的《時代三部曲》多次再版,被冠以「中國自由主義啟蒙者」的頭銜,粉絲自稱為「王小波門下走狗」。

  與此同時,李銀河因在性學領域的屢屢大膽發言名聲大噪。特別是關於賣淫去罪化、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以及對一夜情、換偶等敏感問題的言論,可謂驚世駭俗。

  2014年12月,李銀河在博客上發表《對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回應》一文,首度公開了王小波去世後自己的私生活。王小波去世三個月後,李銀河認識了大俠,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transsexual(跨性別者)」,兩人相守17年,還領養了一個小男孩。「好像公布不公布,沒有重新增加的壓力。十多年來我們身邊的同事、家人其實都知道我們的事情。」李銀河淡淡地告訴記者。

  李銀河對自己的感情世界十分坦然。她說,研究虐戀是因為喜歡,「我對虐戀的愛好在很小的時候就露出端倪,它和我對性的感覺從一開始就密不可分。」

  中文的「虐戀」一詞來自社會學家潘光旦,英文為sadomasochism(縮寫為SM),是一種性快感與痛感聯繫在一起的性活動。李銀河回憶,自己對虐戀的喜愛,源於「文革」時一位英俊的知青被五花大綁,「被凌辱的痛苦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記憶之中,成為我後來常常出現的性幻想形象之一」。在自傳中,她還寫了與王小波之間諸多私密細節,包括接吻、捆綁、鞭打。

  「它(虐戀)是貧乏的俗世生活中的奢侈品,是性感的極致,是人類性活動及生活方式的一個新創造,是少數最懂得享受生理與心理快感的人們的一個遊戲,是人類感官的極限體驗。」李銀河說,「我對性並沒太多負面看法。如果我一直特別反性、禁慾,就會覺得挺醜惡的,我對性是挺坦然的。」在日前出版的李銀河自傳《人間採蜜記》中,李銀河正是這樣坦然地書寫自己包括自己的性的。

李銀河與王小波的結合堪稱志同道合,充滿了浪漫與激情

對話李銀河:在性的領域,知識分子應該出來匡正社會備受爭議的性「三原則」

  第一財經:你的自傳和盧梭的《懺悔錄》挺像的,很多學者就不會公開寫自己的欲望還有性幻想對象。

  李銀河:對,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初我讀《懺悔錄》的時候就喜歡他的風格。我對性並沒太多負面看法。如果一直特別反性、禁慾,就會覺得挺醜惡的。你要看我的小說就知道,我對性挺坦然的。

  第一財經:你的研究中,有哪些地方最容易引起爭議或者誤解?

  李銀河:我提出的性學三原則。這是研究各國法律法規後提煉出來的:一是自願,強姦、猥褻這種一定是要受到制裁的,二是在成年人之間,三是在隱私的場合。只要符合這三個原則,什麼形式都是可以的。但是後來有人就提出,那照你的說法,同性戀也可以嗎?亂倫也可以嗎?我還對這種觀點寫了論文答辯,講同性戀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在世界各國都有亂倫禁忌。

  第一財經:其實這些爭議歸根到底就是,對各種性要不要設置底線。你認為底線是什麼?

  李銀河:還是「三原則」吧,要受刑法懲罰的性不跨越這些底線。當初《婚姻法》修改的時候,有人提出「破壞家庭罪」、「通姦罪」要用刑法懲罰,後來爭論很多大。社會學界都覺得不可以,「通姦法」這種稱呼太前現代了。

  日報:現在社會對同性戀寬容多了。

  李銀河:對。我認識一位男同志,他和伴侶想到東城區民政局申請結婚。結果人家告訴他們,其實我想給你們辦的,就是現在法律不允許,所以我就沒辦法。這在幾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同性戀從精神病手冊中取消掉是2001年。現在有些大夫都還在說同性戀是屬於精神病,因為他們是老的醫學觀念培養起來的。

  第一財經:今年6月,美國成為全球第21個允許同性伴侶結婚的國家後,很多網友都在關注中國的同性婚姻。你覺得大概還有多久才能得到官方認可?

  李銀河:時間表不好說,有很多複雜的原因。現在最主要的障礙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歧視,從「文革」中要被批鬥到現在,社會的歧視還是很嚴重。另外就是這一群體表達權益的渠道不暢通。他們在人口中只佔4%,提出的同性婚姻也只佔4%人口的利益,這與關係國計民生的貧困、醫療保險、退休金、三農問題等相比,重要性永遠都排不上隊。他們的聲音也應該想辦法發出來,利益訴求也可以被表達、提出來。

  第一財經:國內很多性社會學研究者對媒體都保持距離,你卻一直比較活躍。這也是知識分子的一種啟蒙?

  李銀河:對,尤其是在性的領域。中國在性的領域某些方面尤其前現代,是反性、禁慾的,在我看來,一個學者要成為這個領域的權威,一些公共事件涉及到的領域就該出來發聲。比如豔照門怎麼看,優衣庫視頻怎麼看。因為大多數人並不了解這個領域,對這個領域也不熟悉,這時知識分子應該出來匡正社會。

  寫小說的衝動來自虐戀

  第一財經:你退休後對虐戀關注比較多,也在寫虐戀小說。為什麼要關注這一塊呢?

  李銀河:1969年同性戀解放運動以後,很多人就開始研究。虐戀這一塊了解的人更少,比如婦聯認為是家暴,這完全是誤解。我1998年寫的《虐戀亞文化》最近要再版。宣傳語就是「虐戀,性快樂最後一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這不是我的看法,在書上引了別的搞研究的學者的看法。實際上這涉及了不少的人群,根絕不同定義在人群裡做的調查發現,有過虐戀實踐的佔5%至30%,有過虐戀想像的佔10%至49%,這個比例非常高,很有意思的。也正好我自己喜歡,就寫小說了。寫小說的衝動還是和虐戀有關,我也試圖寫點別的,但沒有這麼興致勃勃的。我還是比較自信的,研究時間長了,對於這個領域的理論知道的比別人的多。比如它的成因、功能、好處、壞處等。

  第一財經:虐戀的好處?你還說它是很優雅的?

  李銀河: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性快感。比如古代有自鞭教派,有了肉慾要自我懲罰。它也是有一種自我懲罰、自我治療等,這在《虐戀亞文化》裡都有介紹,最近會配合我的三部虐戀小說一起再版,年底會在香港出版。

  第一財經:在自傳裡,你還寫了和王小波之間的虐戀。但我注意到,在你作序的《王小波傳》中並沒有這方面的描寫。為什麼要寫這部分?

  李銀河:這個只不過就是說……嗯……就是我的一種經歷吧,就是我們的一種過往經歷。

  第一財經:但是寫這些隱私,不怕王小波的家人,還有他的粉絲無法接受嗎?認為你是在消費王小波?

  李銀河:其實這和他們沒有關係,是我們兩人的事情。而且這裡面主要就是說,我覺得對他(王小波)沒有傷害吧,就像當年盧梭寫了他喜歡虐戀,喜歡被教師鞭打。在我的自傳裡王小波就是那個教師的角色,我就是盧梭角色的話,怎麼會傷害到他呢?我覺得並不會傷害到他的。

  第一財經:要是他還在的話,你還會寫這些嗎?

  李銀河:要是他在的話,我會和他商量的。這個東西,我覺得首先就是,如果你覺得是犯罪,那你暴露出來就很糟糕。可是我不覺得它有多不好,反而我覺得它是很美好的,所以我覺得要是把它說出來也沒有什麼吧,就像說我們倆喜歡看電影這個意思差不多。

李銀河、大俠(右)與徐靜蕾。李銀河說,大俠與王小波的相同之處,在於都對她產生了激情之愛

  王小波也不贊成我守寡

  第一財經:去年年底的「出櫃」風波後,你公布了與大俠的關係。有媒體刊登了你們的專訪,官方微博裡面評論非常激烈。現在還有人對你有議論嗎?

  李銀河:好像公布不公布,沒有新增加的壓力。而且我覺得公眾也是同情的多,反對的少。《紐約時報》後來不是專門對我們的事情寫了一個報導嗎,題目就是,我公布了我的跨性別伴侶後,公眾接納良好。好像沒有覺得哎喲,一大醜聞出來啦,遺臭萬年啦(笑),大家不是這樣的反應,都是理解,挺鼓勵的,你勇敢啊之類。

  第一財經:但是當時反對的聲音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王小波的粉絲。他們很不能接受的一點就是,王小波去世後那麼快你就有了新的伴侶。

  李銀河:其實我是王小波去世3個月後見到他的,不是那時就在一起。他追求我不還有個一年半年啊。一開始也是很拒絕的,但是……我覺得他們的想法,好像有點那個意思吧,寡婦應該守寡。我覺得這個意思,王小波應該也不會贊成。

  第一財經:和他們兩人的生活有什麼不一樣?

  李銀河:主要就是,王小波這種愛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好比王小波就是一瓶醋,我不可能再找半瓶醋,也不可能看上這種半瓶子醋。大俠怎麼說呢,他就是一瓶醬油,這完全沒有可比性,他在一切的方面和王小波全部不一樣,連生理性別都不一樣。個兒也是,王小波是一米八四,他就一米五七,王小波是文學家,他是小說都不看。王小波是知識分子,他們家就地道的工人家庭,全都不一樣。他們倆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對我都發生了激情之愛。而激情之愛是非常震撼的,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碰到的,就像天上掉餡兒餅,你是引發激情之愛的人,這太幸運了,非常非常大的幸運,給你的幸福感特別大,會非常珍惜吧。

  第一財經:王小波去世後,你的思想發生過改變嗎?

  李銀河:我覺得沒什麼改變,我還是該怎麼活就怎麼活,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第一財經:雖然現在生活得很開心,還是會想他嗎?他去世11年後,你還寫過《四月是最殘忍的月份》。

  李銀河:對對對。

  第一財經:現在想著他還難受?

  李銀河:(低頭,沉默,喝水)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財經網站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767.html report 5879 北京南三環附近一家茶樓裡,包房門輕輕推開後,63歲的李銀河拿著鑰匙袋走了進來。她身著湖藍色細紗短袖、黑長褲、白運動鞋,手腕上還戴著一塊與之呼應的白色塑料腕錶。「

");}

相關焦點

  • 李銀河:跨性別的愛情對她並不是問題
    女學者愣住了,過了好一會她才緩緩說道:「以前小波有一次問我,萬一將來我在文學上不成功你怎麼辦,那你會不會特別失望?我想了想,我說只要咱們倆能特別快樂就夠了,我覺得這個可能跟我從小看的那些名著什麼的有關,愛情至上。」
  • 李銀河咂舌:你好醜啊!王小波氣到爆粗口,最後她卻淪陷一生
    從表面上看,兩個人根本就不會是能放在一起的人,甚至可以說不能像配偶。但就是這麼神奇,當我放下兩人的容貌,全心投入進書信裡時,我懂了。兩個人靈魂般的契合令我羨慕不已,讀起來讓你又酸又羨慕,油膩中透露著純純的愛意。王小波的書信直言不諱的像個孩子,對自己心裡最愛的那一個人,毫無保留的袒露心意。李銀河的回信更是羨煞旁人。
  • 李銀河嫌王小波醜親不下去!王小波回句氣話,歪打正著解開心結
    這封回信,距離王小波離開這個世界已經21年雖然時隔21年,但是時間仿佛並沒有讓這個特立獨行的女人丟失她的愛情。不會。王小波我愛你就像愛生命。當時看到"神採飛揚"這幾個字的時候幾欲落淚,原來愛一個人,無論過了多少年,他都是會發光的。李銀河和王小波的"神仙愛情"來自於王小波的不要臉其實一開始兩個人從知道彼此到見面,李銀河就6個字。
  • 「性虐遊戲」風行網絡 李銀河稱其很高雅圖
    極具個性的姐妹倆如是介紹道。  而在華人虐戀交友論壇上,一名用戶名為「上海女王」的會員在介紹自己時聲稱:「沒有想像力就沒有SM;沒有巨大的落差就沒有震撼的愉悅。因此一個越有氣質內涵的男性所獲得的羞恥快感越強烈。來吧,自持清高的紳士們,當我粗暴撕下你的假面具時,你將驚詫於自己的真心話:『主人,我只想讓您知道我有多麼淫賤!我只想看見您鄙視、兇淫而威嚴的眼光!
  • 自己去世後,遺孀李銀河成性學大師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舒婷)很喜歡舒婷的句子,愛一個人不能做攀援的凌霄花,而是要做並排在一起的兩棵大樹,一起沐浴陽光雨露一起努力向上生長。這應該就是我們說的勢均力敵的愛情吧。文學大師錢鍾書與才華橫溢的楊絳相遇、相戀後不離不棄攜手一生,用細水長流的幸福婚姻生活向我們詮釋了勢均力敵的愛情是很美好的。
  • 李銀河談伴侶:不完全的男性身體 但我把他當異性愛
    而英語裡還有QUEER(酷兒)這個詞,包含了更多的非常態性傾向,包括虐戀,同性戀,無性戀等林林總總。QUEER理論是西方後現代性理論的一個代表。同性戀和跨性別的區別是什麼?好多都不知道。同性戀是在性傾向上的少數派、性傾向上的異常,他們的性別認同是沒有問題的。跨性別的人呢,是性別認同的少數派,性別認同有問題,就是說他是男的卻覺得自己是女的,但是他們的性傾向是沒有問題的,是異性戀。
  • 那段沉浸在性與愛之中的婚姻,李銀河:王小波的浪漫難以抵擋
    那段沉浸在性與愛之中的婚姻,李銀河:王小波的浪漫難以抵擋在王小波的黃金歲月,他認識了李銀河。那時的李銀河雖剛剛從大學畢業,卻已經成為了能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文章的「青年偶像」。看著信紙上幽默風趣的文字,李銀河不止一次的幻想那人的樣子。她覺得王小波應該還不錯,各個方面的,可誰成想一切都出乎了預料。都說字如其人,可王小波除外。
  • 王小波去世後,遺孀李銀河愛上「跨性別者」,真愛與性別無關!
    如今的我們依然無法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定義它。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神秘,且不可控的存在。你不會知道將來你遇到的那個人,有怎樣的膚色國籍,更不知道他是男是女。時代的變遷,讓社會越來越開放。大家對婚姻的理解脫離了低級繁衍,取而代之的,是靈魂的契合。現代的年輕人,不在乎社會的看法。
  • 僅僅看了王小波的手稿,李銀河就迷上了這個「醜男人」,到底為何
    而現在我們所說的愛情,在現在年輕人的愛情中恐怕很難找到了。 過去的"慢愛情"讓我們很渴望。後來李銀河隔空給去世的王小波回信了,她還在微博上說道:小波這是你寫給我的第一封信,你離開21年後,我把回信寫了出來,現在念給你聽,21年,我慶幸你的文字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而我,則得到了時間的治療,我愛過你,我還愛著你,萬一靈魂存在,但願我們還會相遇。
  • 社會學家李銀河稱自己尊重且希望能成為同性戀
    ●異裝癖、虐戀最終都是指向快樂,並沒有對其他人傷害,這種心理是很健康的。  ●一個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即使做出了大多數人看來很奇怪的選擇,我們也一定要尊重他的選擇,因為那是他的權利。  李銀河  1952年生於北京。1969年從中學上山下鄉到內蒙古兵團,後回老家山西沁縣插隊。
  • 李銀河與計程車司機的跨性別愛戀:曾坦言或許會步入婚姻殿堂
    至此  世間再無王小波,李銀河  也只有孤單一人了,直至她遇見她的「大俠」。而同時,李銀河強調自己並非是同性戀,與自己同居的戀人雖然擁有女性的身體,但自身的性別認同卻是男性,並非是同性戀。  她在博文中是這樣說的:「小波過世之後,我認識了一位異性者,他是一位非常典型的Transsexual(LGBT中的T),他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
  • 社會學家李銀河,68歲就先後有2個靈魂伴侶,多數人一生也沒一個
    到現在我們在一起也有二十年了,感覺兩個人快變成一個人了……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李銀河有兩個靈魂伴侶了。你,羨慕不羨慕?用現在的流行語,這是不是得「羨慕嫉妒恨」,她簡直是出來拉仇恨的,有木有?(開個玩笑)在羨慕之餘,我不禁思索李銀河為何能如此幸運呢?莫非她是專家,而多數人不是研究她那一行的緣故?
  • 當年王小波首次告白被嫌醜,然後他用了一招就追到了女神李銀河
    在中國的文壇上,有讓人昏昏欲睡的文字,讓人尷尬無比的文字,讓人心境變得猥瑣齷齪的文字,而小波的文字像一股清風,能為人帶來歡樂帶來純粹,帶來哲思。—李銀河如今,王小波已經去世20多年,除了李銀河,還有更多的人懷念他,討論他。
  • 5部虐戀現言文:你傷害了我那麼久,現在我會忘記你,然後愛別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5部虐戀現言文:你傷害了我那麼久,現在我會忘記你,然後愛別人。《後來我依然愛你》作者:慕薇薇書評:女主原本是名門大小姐,自小便錦衣玉食被父母呵護長大,她本來應該有個幸福的婚姻,錯就錯在她愛錯了人。他不停地在傷害她,親手將她的家庭摧毀,讓她痛失父母和尚在肚中的孩子,最後還殘忍地將她送進牢房中。
  • 23年前王小波病逝,生前作品無人問津,死後被「奉上神壇」
    之後他做過教師、工人,並認識了在做編輯的李銀河,後來二人結婚。恢復高考後王小波考進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之後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讀研究生。王小波雖然讀的,從事的是理科專業和工作,但他卻選擇了當老師。2、驚世駭俗的決定當了大學老師的王小波一邊很理性地對待知識和現實,一邊追求浪漫自由。
  • 王小波:我寧可死,也不會向虛無投降
    但是對於這種大眾化的思想,王小波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自己絕不會向虛無投降,會一直戰鬥到死。 王小波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麼做的。雖然從小懷有寫作的夢想,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自己將近40歲的時候才真正踏入到寫作的這個行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