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認為「鬼」並不可怕,反而很可憐呢?真懂佛學的都明白

2021-01-13 增長多聞

導讀:小時候你一定聽鄰居長輩,講過各式各樣的鬼故事,那麼「鬼」究竟是什麼?

雖然佛教認為,餓鬼道眾生是存在的,那麼這些眾生,可以和我們有交集嗎?

「鬼」與「人」有著怎樣的聯繫?

人會遇到鬼嗎?

是人怕鬼?還是鬼怕人?

提起「鬼」,我們究竟害怕的是什麼?

死後輪迴

六道輪迴,是大家最不容易相信的事。現代人所接受的,大多是唯物論的教育,「人死如燈滅」,死亡就意味著生命的消失,而六道輪迴的理論卻告訴我們,生命無止無休,人會在死亡後以另外的方式延續,所以「鬼」是人死亡後的延續嗎?

佛前供燈照明一切幽冥地獄

從人類發展的過程來看,史前人類需要給遇到卻不能解釋的事情賦予一種意義。

在這一階段,人們把所認識的宇宙描述由天和地所組成,其中還包括陰曹地府,他們相信著鬼魂、精靈和各種不可見的力量。人們把人世間的善惡與天堂地獄聯繫在一起,通過這樣的建構方式,人類不同文明創造了不同創世的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被一代又一代,從口頭的傳說到文字的記載流傳下來。人們通過現實的事件和想像的加工、潤色,豐富著故事的內容。

地藏菩薩手握明珠

中國自古以來地大物博,風俗習慣也有著各式各樣的差異。有些地區的風俗把死人約同於「鬼」,從而把這些都當做是不吉利的東西,是恐怖的,是不能接近的。

如果誰家有人去世,有的家門會在口都點一堆柴火,避免鬼魂、邪氣入侵。這種氛圍,給大家的心理造成一種對於未知、死亡的恐懼感。因為我們還未經歷死亡,所以我們對死亡充滿著未知,我們不知道人死後去了哪裡。傳說中,人死後會變成鬼,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地害怕這種名為「鬼」的東西。說到頭來,我們對「鬼」的恐懼,歸根究底還是對於未知的恐懼。

高僧大德也有過遇到「鬼」的經歷,那麼他們害怕「鬼」嗎?如果你也遇到相似的經歷你會怎麼做?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倓虛大師遭鬼差押解的經歷。

光與暗,人間與地獄

以下內容摘自倓虛大師傳記《影塵回憶錄》:

在當時,鬧時令症的人,最怕鬧肚子,只要肚裡一響,瀉幾回肚,不幾天就要死!這種病在當時;好像有邪氣一樣!  

我在金同學家裡回去之後,到了天黑,就覺肚子痛,內裡咕嚕咕嚕的響。我心裡想:壞了!恐怕我也要死,又怕母親知道了耽心,沒敢言語。於是把小褂脫下來,將腰圍上,就睡覺了。這時我心裡又害怕,肚裡又痛,不一會,就像做夢似的,把我痛過去了。其實,並不是做夢;而是自己死了還不知道呢!  

雖然是死了,可是迷迷糊糊像做夢一樣,見來了兩個鬼把我架著,飄飄蕩蕩的,過了好些山,又過了很多的水,覺得在水面上,就飛過去了。  

後來,那兩個鬼,把我架到一個廟門口,像一個衙門樣子,裡面有很多的房子,那兩個鬼,把我往屋裡一推,他說:進去吧!」一副很兇惡的面孔,說話很憤憤的:「在這裡等候過堂!」  

這時,我才明白我已經是死到陰間來了,心裡非常懊惱,非常難過!因憶起我母親的話,說我不好養活,這時候才證明是不錯。 

我在那裡等候了一個時間,胡思亂想的想了半天,四周陰沉沉的沒有一點兒聲息。回頭一看,屋子裡有一個管帳的先生,在那裹拿著筆不知寫些什麼東西,餘外更無他人。我想:死了不要緊,在我母親跟前,就我這麼一個人,如果我真的從此死了的話,我母親哭也哭壞了,這怎麼辦呢?於是我慢慢的走到寫帳的跟前,想法子與他套交情,說近話: 

「先生!」我很和靄很客氣的問:「我犯什麼罪,叫我來過堂!」  

「不知道哇!」他答。  

「在什麼地方過堂」?我又問:  

「從這裡往後去,就是過堂的地方!」  

「是誰管著過堂?」

我一句跟一句的往下問,他很驚訝的說:「你以為你還在陽間嗎?你現在已竟死了的鬼,過堂的時候要由閻王來問案,這點事情還不知道嗎?」他一邊說,一邊連頭也不回的繼續往下寫。

後來我沉思了半天,又問:「我能轉生嗎?」那位先生,對於我問他的話,囉哩囉索的他已經聽膩了,當我問他「能不能轉生」時,他心裡很不耐煩的就順口答應了一句:「我不知道!過完堂你自然明白了。」說這話時,他依然低著頭往下寫......

寺廟

有些人神神叨叨地說著,他好像見過「鬼」。有些人則好奇,想要見到「鬼」。因為只有見到「鬼」,就知道「鬼」究竟長什麼樣子?

但萬事萬物都講究個「因緣」,佛家講究「緣起法」,沒有相見的緣分,也只怕是難以見到。

當然,我們最好別有事沒事老想著要見鬼,這樣相當於是一種願力,時間久了很容易跟鬼道眾生感應道交。就像我們經常憶念佛菩薩,現前當來必定見到佛菩薩一般。

燒香

用唯識的角度解讀人為什麼怕「鬼」?

其實我們是被我們心中的妄想所束,就是我們自己會把鬼作很多的假想、設想,認為鬼要傷害我們,認為鬼要把我們吃掉,等等......

其實鬼道眾生和我們一樣,都是有情眾生,只不過所承受的業力不同,所以所顯現的軀殼不同。當然,鬼道眾生生活比較辛苦,他們十分可憐,如果哪天與他們狹路相逢,相信並不是我們怕鬼,應該是鬼怕我們才對。

六道之中,還是人身殊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身可以修行,所以最為殊勝難得。

出家修行

因果不虛,我們得生為人,已經是很不容易的果報了。而學佛的我們,首先需要具備人身。我們要成辦世、出世間的一切功德,首先必須獲得具足修行機會的人身,這個是首要條件。

暇滿人身是學佛的保障,但人身仍在三界之中,眾生在三界中沉浮漂流,像浮木漂在海洋。一重浪過來,把我們高高地託到浪尖;下一重浪過來,又會將我們深深地拋到谷底。

我們沉溺在生生死死的無限次輪迴之中,每一刻都在隨著業風飄動,時而被淹沒,時而又浮出水面,完全身不由己。

所以我們更要精進努力,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用暇滿之人身尋求三界苦海之解脫!

相關焦點

  • 如果你認為佛教是迷信,是騙人學說,請看這裡
    佛教不是燒香拜佛,真正的佛教給人以智慧,教人跳出迷誤的自我小圈子。很多人認為信佛是傻瓜,是放棄了現世的美好,甚至有人認為佛教就是算卦、求籤、祈求平安多幅,其實這都是對佛教或佛學的誤解,是不正確的偏見,不是正見正覺。
  • 佛陀都沒有吃素,可為什麼到了漢傳佛教中就一定要吃素呢?
    一說到佛教,許多人想到的都是吃素,佛教徒也因此被貼上了素食主義者的標籤,可以說,在中國信佛就一定得吃素,不吃素就不配成為一個信佛之人。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了解的宇宙真理中,並不包括吃素這一條,並且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中,也詳細地說明了出家修行的戒律。 殺戒第一。盜戒第二。婬戒第三。妄語戒第四。酒戒第五。
  • 西方社會一致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如今反而沒有了佛教原因只有一個
    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在天竺國(今天的尼泊爾、印度)創立了佛教。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功開悟以後,在恆河流域傳佛教佛法四十九年,其弟子不計其數。釋迦牟尼圓寂以後,佛教在印度以致恆河流域逐漸地衰落以致沒有了佛教的蹤影。
  • 他畫了一輩子「鬼圖」,大人越看越可怕,小孩反而覺得很可愛!
    這個很玄學的問題,即使科學界也難以完全解釋清楚,而且從古至今無論是哪個民族的文化中,都有著鬼神的傳說,只不過迄今為止,也只有人們所臆想出來的各種畫面,並沒有誰真正的見過,比如在畫壇中,便有一位被啟功稱之為「天下第一」的畫「鬼」人才,他不僅畫了一輩子「鬼圖」,還改變了人們對「鬼」的可怕印象。
  • 最正宗佛系英文走紅 佛光山妙光法師佛學詞句中英文翻譯對照
    每次被問及英語為什麼這麼好時,妙光法師都謙虛地說:我在國外生活長大。但其實最開始,她是個英語倒數第一的孩子。  妙光法師出生在臺灣的富裕家庭,12歲移民澳洲。那時,她英語零基礎,性格內向,常受欺負。她說:100分滿分的英文課,她只能考3分半。
  • 為什麼佛教說「人生是苦」?明白了這2點,會讓你更加積極樂觀
    你是因為什麼才接觸到的佛教?又為何會點開這篇文章呢?是因為想要了解佛教,還是說其實你是更想了解自己?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佛門中所說的這樣一句話,叫做「眾生皆苦,唯有自度」,為什麼佛教會說人生是苦的呢?明白了這2點,面對生活,你會更加的積極樂觀。
  • 世界佛教教皇 南無羌佛 為高僧大德們說法【佛教 佛學 佛法 古】
    2020-11-29 15:23:52 來源: 實事求釋 舉報   世界佛教教皇
  • 佛學智慧,什麼最能代表佛教的精神
    同樣的,一個對阿彌陀佛有百分之百的誠摯真心,願生極樂世界的人,自然也會對娑婆世界的事情看得比較淡,甚至於很不執著,而對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則看得比較重,甚至於百分之百的重,可以說他的一切生活、作為的目的,都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
  • 佛教之中,人死後去了哪裡?其實有兩個去處,真知道 的人並不多
    的問題幾乎都是它們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佛教也不例外,佛教對於這個問題的見解,相對於其它的教派,確實有獨到之處。佛像那麼,人從哪裡來呢?佛教認為人是由投胎而來,也就是說只要你沒有跳出輪迴,只要你還沒有覺悟成佛,那就還是胎生之物,換句話說,如果你覺悟成佛,不再受輪迴之困,那你也就不用「來」了,也沒有「來」了。那麼,人最終將往何處去呢?
  • 佛經之中,「咒語」為何要用音譯呢?真知道的人並不多
    佛像一、 其實所謂的「咒語」,也稱為佛的密語。二、在佛教之中,「咒語」往往字數不多,但每一個字、每一句咒言都含有大量的信息和意義,這個研究過大乘經的人應該深有體會,不但「咒語」(密咒)是字字含無量義,就是顯說的經文,它的義理也是非常豐富。因此,佛教的經典,無論是大乘、小乘,或者是了義,或者是不了義,它所蘊含的內涵卻是極其濃厚,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每一讀都能有不同的感受的原因。
  • 太虛大師:首倡人間佛教,引領佛教抗日救國,提佛教「三大革命」
    蔣介石在奉化雪竇寺太虛大師講經1938年夏,往廬山大林寺住持暑期佛學講習班,並發起籌辦世界佛教聯合會。翌年夏,佛教世聯會正式成立,太虛被選為首任會長。後往山西朝禮五臺山,應山西都督、省長閻錫山之請,在太原宣講佛學。
  • 「佛學·拾伍」-慧遠法師的「量變引起質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軍閥桓玄主動找到慧遠法師,請教了一個問題:「 人的身體是動態「六大」的聚合,不滅的輪迴主體只是將身體當做屋舍,屋舍損壞以後輪迴的主體又將重新找到新的歸宿,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佛教還認為殺生會下地獄,受重罰呢?」這個問題,如果您對「王庶文講壇」佛學內容有持續關注的話,想來對於您而言已經是很熟悉了,如果您是慧遠法師會怎麼回答呢?
  • 唯一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鬼怪故事,都知道鬼嚇人,但此人嚇了鬼!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個唯一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鬼怪故事,我們都知道鬼是用來嚇人的,但是這個故事中的人卻嚇了鬼。我們都知道鬼是人類自己想出來自己嚇自己的。並且在潛意識中,如果是膽小的人都是非常害怕的,但是一些膽大的人覺得這根本沒什麼 。所以才會創造出許許多多害怕又有趣的鬼故事。
  • 百鬼夜行,道教中的鬼都很可怕嗎?
    道教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之氣,至陽者上升為神仙,至陰者下降入地府,於是便有了神與鬼的分別。在很多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中,都會把人死之後的魂魄描述成厲鬼,並且認為七月半時會有諸多厲鬼危害人間。其實,這都是對神鬼信仰的誤解。中元節(資料圖)道教中認為的鬼神,不過是陰陽二氣所化。人生天地之間,本身便稟賦著陰陽二氣。
  • 聊齋裡的鬼和狐妖花精很可怕?它們其實很可愛,只有這種鬼最可怕
    聊齋裡的鬼和妖精可怕嗎?看形容是挺可怕的,畢竟晚上讀書的時候,突然從頭頂飄下來一個女鬼,又或者明明是個美人,卻在晚上的時候,把自己的臉揭下來放在桌子上畫五官。場景很驚悚,看起來還是很可怕的。那鬼和妖怪做的都是壞事嗎?雖然鬼和妖怪給人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不好的、邪惡的,但是聊齋裡面的鬼和妖精都還挺可愛的。
  • 佛教:三論宗,復起於攝山,奠定了大乘佛學的基礎
    這三部經典是大乘中觀派的主要經典,三論宗就是以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為根本經典的佛教宗派。鳩摩羅什將三論譯出後,研習者很多,蔚然成風。但鳩摩羅什及弟子僧肇死後,中觀思想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沉寂,直至僧朗在攝山棲霞寺重新弘揚三論思想,又經僧詮、法朗再傳至隋朝吉藏,才眾人之集大成,正式創立了論宗。
  • 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佛學起源於印度,印度人看到中國人也學佛學,他們到底有什麼想法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中國古代高僧法顯、玄奘、義淨西行求法的故事,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當然,佛陀的誕生地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並不是在今天的印度境內,但是,在世界歷史上,人們一般認為佛教是起源於印度的。
  • 「佛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16日武漢大學召開
    佛教在線10月20日消息 據佛學研究網報導:佛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16日在武漢大學召開。來自武漢大學、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以及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的數十位專家提交了佛學論文。與會專家圍繞著百年來之佛教哲學、佛教宗派史、地域佛教、敦煌佛教 文獻等專題展開了討論。
  • 迷信佛教的背後其實另有目的
    或許吳承恩在寫西遊記時,並沒有太多的考究唐朝佛學興起歷史。佛教發揚光大在唐朝是不錯,但唐朝佛學的興起,其實並不是李世民時期,推動佛學達到頂峰的是女皇帝武則天。李堂統治者一直到唐太宗李世民時期,一直奉行尊道次儒,最後為佛的政治態度,佛教在那個這個時期其實也是地位最低的。 武則天時期,由於皇帝武則天信奉佛教。佛教在武則天的大力推動下迅速發展興盛。
  • 佛教:南懷瑾,文化大師還是江湖騙子?其實都不是
    接下來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南師的為人處世,也讓對他老人家不熟悉的師兄明白什麼才是真實的南懷瑾。——佛法才是這世間最高深的法則,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別看天天閉著眼睛在那裡打坐,但天上天下沒有任何問題是他老人家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