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小時候你一定聽鄰居長輩,講過各式各樣的鬼故事,那麼「鬼」究竟是什麼?
雖然佛教認為,餓鬼道眾生是存在的,那麼這些眾生,可以和我們有交集嗎?
「鬼」與「人」有著怎樣的聯繫?
人會遇到鬼嗎?
是人怕鬼?還是鬼怕人?
提起「鬼」,我們究竟害怕的是什麼?
六道輪迴,是大家最不容易相信的事。現代人所接受的,大多是唯物論的教育,「人死如燈滅」,死亡就意味著生命的消失,而六道輪迴的理論卻告訴我們,生命無止無休,人會在死亡後以另外的方式延續,所以「鬼」是人死亡後的延續嗎?
從人類發展的過程來看,史前人類需要給遇到卻不能解釋的事情賦予一種意義。
在這一階段,人們把所認識的宇宙描述由天和地所組成,其中還包括陰曹地府,他們相信著鬼魂、精靈和各種不可見的力量。人們把人世間的善惡與天堂地獄聯繫在一起,通過這樣的建構方式,人類不同文明創造了不同創世的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被一代又一代,從口頭的傳說到文字的記載流傳下來。人們通過現實的事件和想像的加工、潤色,豐富著故事的內容。
中國自古以來地大物博,風俗習慣也有著各式各樣的差異。有些地區的風俗把死人約同於「鬼」,從而把這些都當做是不吉利的東西,是恐怖的,是不能接近的。
如果誰家有人去世,有的家門會在口都點一堆柴火,避免鬼魂、邪氣入侵。這種氛圍,給大家的心理造成一種對於未知、死亡的恐懼感。因為我們還未經歷死亡,所以我們對死亡充滿著未知,我們不知道人死後去了哪裡。傳說中,人死後會變成鬼,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地害怕這種名為「鬼」的東西。說到頭來,我們對「鬼」的恐懼,歸根究底還是對於未知的恐懼。
高僧大德也有過遇到「鬼」的經歷,那麼他們害怕「鬼」嗎?如果你也遇到相似的經歷你會怎麼做?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倓虛大師遭鬼差押解的經歷。
以下內容摘自倓虛大師傳記《影塵回憶錄》:
在當時,鬧時令症的人,最怕鬧肚子,只要肚裡一響,瀉幾回肚,不幾天就要死!這種病在當時;好像有邪氣一樣!
我在金同學家裡回去之後,到了天黑,就覺肚子痛,內裡咕嚕咕嚕的響。我心裡想:壞了!恐怕我也要死,又怕母親知道了耽心,沒敢言語。於是把小褂脫下來,將腰圍上,就睡覺了。這時我心裡又害怕,肚裡又痛,不一會,就像做夢似的,把我痛過去了。其實,並不是做夢;而是自己死了還不知道呢!
雖然是死了,可是迷迷糊糊像做夢一樣,見來了兩個鬼把我架著,飄飄蕩蕩的,過了好些山,又過了很多的水,覺得在水面上,就飛過去了。
後來,那兩個鬼,把我架到一個廟門口,像一個衙門樣子,裡面有很多的房子,那兩個鬼,把我往屋裡一推,他說:進去吧!」一副很兇惡的面孔,說話很憤憤的:「在這裡等候過堂!」
這時,我才明白我已經是死到陰間來了,心裡非常懊惱,非常難過!因憶起我母親的話,說我不好養活,這時候才證明是不錯。
我在那裡等候了一個時間,胡思亂想的想了半天,四周陰沉沉的沒有一點兒聲息。回頭一看,屋子裡有一個管帳的先生,在那裹拿著筆不知寫些什麼東西,餘外更無他人。我想:死了不要緊,在我母親跟前,就我這麼一個人,如果我真的從此死了的話,我母親哭也哭壞了,這怎麼辦呢?於是我慢慢的走到寫帳的跟前,想法子與他套交情,說近話:
「先生!」我很和靄很客氣的問:「我犯什麼罪,叫我來過堂!」
「不知道哇!」他答。
「在什麼地方過堂」?我又問:
「從這裡往後去,就是過堂的地方!」
「是誰管著過堂?」
我一句跟一句的往下問,他很驚訝的說:「你以為你還在陽間嗎?你現在已竟死了的鬼,過堂的時候要由閻王來問案,這點事情還不知道嗎?」他一邊說,一邊連頭也不回的繼續往下寫。
後來我沉思了半天,又問:「我能轉生嗎?」那位先生,對於我問他的話,囉哩囉索的他已經聽膩了,當我問他「能不能轉生」時,他心裡很不耐煩的就順口答應了一句:「我不知道!過完堂你自然明白了。」說這話時,他依然低著頭往下寫......
有些人神神叨叨地說著,他好像見過「鬼」。有些人則好奇,想要見到「鬼」。因為只有見到「鬼」,就知道「鬼」究竟長什麼樣子?
但萬事萬物都講究個「因緣」,佛家講究「緣起法」,沒有相見的緣分,也只怕是難以見到。
當然,我們最好別有事沒事老想著要見鬼,這樣相當於是一種願力,時間久了很容易跟鬼道眾生感應道交。就像我們經常憶念佛菩薩,現前當來必定見到佛菩薩一般。
用唯識的角度解讀人為什麼怕「鬼」?
其實我們是被我們心中的妄想所束,就是我們自己會把鬼作很多的假想、設想,認為鬼要傷害我們,認為鬼要把我們吃掉,等等......
其實鬼道眾生和我們一樣,都是有情眾生,只不過所承受的業力不同,所以所顯現的軀殼不同。當然,鬼道眾生生活比較辛苦,他們十分可憐,如果哪天與他們狹路相逢,相信並不是我們怕鬼,應該是鬼怕我們才對。
六道之中,還是人身殊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身可以修行,所以最為殊勝難得。
因果不虛,我們得生為人,已經是很不容易的果報了。而學佛的我們,首先需要具備人身。我們要成辦世、出世間的一切功德,首先必須獲得具足修行機會的人身,這個是首要條件。
暇滿人身是學佛的保障,但人身仍在三界之中,眾生在三界中沉浮漂流,像浮木漂在海洋。一重浪過來,把我們高高地託到浪尖;下一重浪過來,又會將我們深深地拋到谷底。
我們沉溺在生生死死的無限次輪迴之中,每一刻都在隨著業風飄動,時而被淹沒,時而又浮出水面,完全身不由己。
所以我們更要精進努力,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用暇滿之人身尋求三界苦海之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