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之中,「咒語」為何要用音譯呢?真知道的人並不多

2021-01-11 問過藍天

讀過《心經》的人都知道,這部經書很簡潔,一共才二百六十個字,在這二百多個字當中,最後的這三十一個字,其實就是佛教之中所說的「咒語」,即: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修行的僧人

在佛教之中,「咒語」也稱為密說,其它的稱為顯說。而這個「咒語」在譯經人那裡,音譯幾乎是一種共識,也就是以不翻譯為宜。在眾多的譯經大師中,玄奘大師就曾在譯場立下規矩,五種內容不翻譯,「咒語」就是其中之一。

那麼,「咒語」為何要用音譯呢?我個人總結了五點,真知道的人不多。

佛像

一、 其實所謂的「咒語」,也稱為佛的密語。也就是說只有佛才能明了它的真義,佛以外覺悟者很難知道,眾生更不可能知道了。換句話說,「咒語」這一語,就算的身處菩薩果位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其中的全部意義。

二、在佛教之中,「咒語」往往字數不多,但每一個字、每一句咒言都含有大量的信息和意義,這個研究過大乘經的人應該深有體會,不但「咒語」(密咒)是字字含無量義,就是顯說的經文,它的義理也是非常豐富。

因此,佛教的經典,無論是大乘、小乘,或者是了義,或者是不了義,它所蘊含的內涵卻是極其濃厚,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每一讀都能有不同的感受的原因。也就是說,我們從初發心一直到覺悟,甚至更高的果位,佛經都是讀不厭、也讀不倦,何況如來最高的神咒呢?所以,「咒語」也只能音譯。

三、「咒語」裡面往往有很多我們世俗之人體會不到的內容,在佛教之中,這些內容據說包含了六道之中的溝通密語,因此,我們的文字和語言根本無法完全表述。

四、「咒語」在佛教之中,也被稱為諸佛的密印,傳言誦這個「咒語」,能得到諸佛護念,可以無往而不利,而這些其實已超出我們世間語言和文字的範疇。

五、「咒語」的內容,據說存在著諸佛如來不可思議的神力加持,因此,它有這麼豐富,有這麼多意義在其中。玄奘大師本人正是明白了這一點,才認為還是存其音而不翻其義最為圓滿。

其實所謂的密語,並不是說有什麼不可告人之密,而是強調深奧難言之義,因為佛法裡面沒有秘密,因此,佛法裡面所講密,即「咒語」,指的是 「深密」的意思,也就是說義理太深,不是初學的人,不是淺根之人所能夠體會的。

所以稱之為「深密」。因為義理太深,佛觀察眾生的根機,若不是真實上根利智,往往佛就不說這些法,因為說了他們領悟不了,就像「咒語」一樣,說了,我們也不能完全理解。換句話說,就算是成佛的那些人真的悟解了,也不可能通過語言或文字告訴我們。

這就是佛經之中,「咒語」為何要用音譯的真正原因。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相關焦點

  • 佛經中的「五不翻」指的是什麼?
    所謂「五種不翻」,指的是佛經由梵文翻譯成漢文時,在五種情況下,應該採用「不翻」原則,即「音譯」原則。這五項原則依次為: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無故不翻、順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五種不翻」是玄奘譯經理論的重心,也是他為「翻語」設立的法則。■ 秘密故不翻意思是說,具有神秘色彩的詞語不用意譯,而應採用音譯。佛經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語」等。
  • 就大乘佛經是否為佛說與道友展開之四點爭論
    要知道佛者覺也,意譯過來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其中「自覺」代表羅漢道,「覺他」代表菩薩道,二者圓滿便是佛境界。而大乘小乘只是相對而言,如牛車、馬車、羊車,選擇坐哪個車都能到達目的地,只是牛力氣大快一點,羊慢一點,但你自己若暈車的話還是坐慢點的羊車好,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在於是否適用於修學者,絕對沒有貶低,你所認為的只是現代人在翻譯時用詞的問題。
  •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心之秘發表的很多文章,多數都是勸人來讀佛經的,有些人認為我整天叫人讀佛經,這是一種偏執;有的人則說,佛經我讀,可是讀不懂;還有人說八萬四千法門,隨便哪種方法都可以……。其實,關於這些問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提到,也講了很多為什麼要去讀佛經,乃至有些人,一直叫我要用通俗的話語舉例說明。
  • 哈利波特小說中咒語翻譯策略對比淺析
    但是,臺灣版的咒語長度基本與英文版的咒語長度保持了一致,音節數量也基本保持了一致。這一點上,大陸中文版就沒有做到。如果僅僅是要單純保持原文的音節和長度,譯者只需要簡單像處理人名一樣音譯就可以做到忠實原文音節,但這樣勢必就會犧牲讀者對字面意思的理解。所以,譯者還需要採取其他的翻譯策略,才能達到傳達咒語原意的目的。
  • 你是否迷信了佛經?要知道,你看的佛經內容,並非都是真的!
    學佛、信佛的人,對於佛經,你是否也迷信過它?如果你要說沒有,請看完以下內容,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這個問題。佛教的經典太多了,中國人整整用了一千年去翻譯它,而現存的佛教經典,就足有上千部,上萬卷之多,而就在這千年時間裡,佛教經典被翻譯成各種文字時,難免也會有某某高僧大德的主觀思想加入,所以很多佛經,已經不是佛最初說的話了。
  • 關於佛教咒語中字、詞、用語的思考
    中國佛經的來源基本上主要歸結為南來北往的,南來的有印度過來的,有緬甸過來的,還有斯裡蘭卡過來的,北往的就太多了,從印度到巴基斯坦,然後越過了西域三十六國再到中原,基本上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語言說出來中間有多大的差異就搞不清楚了,張三是好人傳到最後就變成了張三是條狗的故事大家應該是很清楚的,更何況是不同的發音呢?
  • 為什麼有些人聽聞佛經會流淚呢?
    為什麼有些人聽聞佛經會流淚呢?皆仁法師有人留言問:師父,為什麼第一次到寺院,聽見師父們念經的聲音就忍不住會淚流滿面呢?聽聞佛經會流淚者,大致分為三種情況:一、宿世薰習的緣故在《佛說兜調經》中曾經說過:如果後世有人在讀誦經典,或者聽聞他人念誦經典的時候,心中感到莫名的悲傷、汗毛豎起、忍不住淚流滿面。這樣的人,往往是因為過去生中曾經得聞該經典,今生重遇,所以悲欣交集。
  • 佛教之中,人死後去了哪裡?其實有兩個去處,真知道 的人並不多
    在絕大多數的宗教之中,「生從何來,死後去哪?」的問題幾乎都是它們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佛教也不例外,佛教對於這個問題的見解,相對於其它的教派,確實有獨到之處。佛像那麼,人從哪裡來呢?佛教認為人是由投胎而來,也就是說只要你沒有跳出輪迴,只要你還沒有覺悟成佛,那就還是胎生之物,換句話說,如果你覺悟成佛,不再受輪迴之困,那你也就不用「來」了,也沒有「來」了。那麼,人最終將往何處去呢?
  • 《哈利波特》:那些你不知道的魔法咒語
    導語 哈利波特電影中的魔法咒語分為兩大類《哈利波特》前三部是童話,之後就是現實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告訴我們,你依賴和重視的人一個一個會離你而且,明天不知是光明還是長夜,你必須靠自己,必須堅強起來。01羅琳創作的咒語其實是有根據的,並非隨意作詞。
  • 葉羅麗:冰公主的魔法咒語大合集,冰殿的咒語多到數不過來了
    雖然主線是由兩姐妹的戰鬥引出的,但是為了緩解觀眾的視覺疲勞,劇中也塑造了非常多的人物角色來填充這部作品,讓人越看喜歡。而冰公主就是其中一位非常得人心的仙子,下面齊談君跟大家來總結一下冰公主的魔法咒語大合集,冰殿的咒語多到數不過來了!
  • 佛教咒語之說可信嗎?如何念咒語才能靈驗?
    很多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門裡有許多咒語,比如說寺院裡出家師父上早晚課的時候,早晚課課本裡就有許多咒語,如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消災吉祥神咒、功德寶山神咒、準提神咒、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藥師灌頂真言、觀音靈感真言、七佛滅罪真言、往生淨土神咒、大吉祥天女咒)等等。
  • 觀音為何要念七遍咒語「死的去活的住」?
    在西遊記中,有不少咒語都是很奇怪的,比如之前好幾次悟空犯了錯,打殺了人,唐僧念超度經時,就念什麼冤有頭債有主,讓這些死了的人的冤魂不要來找自己,要找就找孫悟空,就跟怪罪悟空的理由一樣。那麼回到通天河這裡,金魚精來到通天河後,每年抓一對童男童女,後來抓唐僧後被悟空找到珞珈山,觀音於是不得不去收伏了金魚精,但是奇怪的地方在於觀音念了一段經文,並且是連續念了七次,這是為何呢?原著裡這樣描寫:【菩薩即解下一根束襖的絲絛,將籃兒拴定,提著絲絛,半踏雲彩,拋在河中,往上溜頭扯著,口念頌子道:「死的去,活的住!
  • 《哈利波特》:你知道嗎?阿瓦達啃大瓜,原來是條救命咒語
    說起#哈利波特#中存在感最強的咒語,無疑就是可不饒恕咒之一的「索命咒」,也音譯為「阿瓦達索命」。不過,咱們大天朝的哈粉們「賜給」它一個更接地氣的名字,那就是「阿瓦達啃大瓜」,瞬間讓這個殘忍的黑魔法咒語多了些可愛萌。
  • 哈利波特咒語集聚,腦洞大開奇幻滿滿
    哈利波特系列作為國內外都家喻戶曉的奇幻電影,裡面的巫師們用法杖加上奇妙的咒語輕巧一揮,便能達成許多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其中的高級咒語更是力量強大但掌握卻很難,裡面甚至還有一些不可饒恕的黑暗咒語,那它們究竟是哪些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佛教咒語,是一種不能用言語說明的特殊力量秘密語,是在祈求息災、增福開慧時所唱誦的密語。咒,又稱為真言、陀羅尼、明咒、神咒等。真言:是指佛的言語真實契理,全無虛妄,例如《六字真言》、《七佛滅罪真言》等。陀羅尼:是梵語音譯而來,意思是總持、能持、能遮,也就是能夠總攝任持無量教法義理,使持咒者消除障礙,得到無邊利益。
  • 降服金魚精時,觀音為何不梳妝就來了,你看看她念的咒語是什麼
    請大家注意,咱們討論西遊的文章,僅僅只是限於《西遊記》這部小說本身,不涉及其它小說,更不涉及現實的宗教。金魚精的出現,顯然是觀音安排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否則,任它在人間為非作歹之後,被降服後依然沒有半點懲罰,還是丟在蓮花池裡。至於有人會質疑金魚精吃了人,難道也是安排的?在《西遊記》中,妖怪吃人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幾個神仙的坐騎、童子下凡沒有吃人?
  • 《西遊記》其實是一部佛經,真正能看懂的人不多
    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一日,須菩提祖師問悟空,你到我這裡有多少時日了。問的是時日,悟空答道,「弟子本來懵懂,不知多少時節。只知道灶下無火,常去山後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裡吃了七次飽桃矣。」山中不知歲,洞中無年月。祖師問時日,悟空不自覺說出的話就是朝思暮想長生小乘的表現。灶,在傳統世俗中國文化中是年的表現。
  • 咒語竟然不是亂編的!
    而且他對佛門一直有極大的怨氣,不把唐僧一棍子給敲死,就算是孫悟空仁慈了。而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唐僧是把孫悟空治得服服帖帖的。他靠的是什麼?人格魅力嗎?顯然不是,唐僧靠的是緊箍咒。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唐僧是以哄騙的形式讓孫悟空自行把緊箍戴在了頭上。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要一個人真正話,就得做到讓他心服口服。而哄騙的的方式怎麼可能讓孫悟空服氣,還不如直接硬上,而且佛門講究不能說謊。
  • 學佛,要讀佛經,讀經要這樣讀,否則不如不讀
    讀佛經可以靜心,甚至有更多的功能,你是怎麼讀佛經的呢?是不是就像學生在讀課文一樣呢?連看注釋時都像在背文言文的注釋,讀一段時間後,自己的心性沒有改變多少,文學知識倒是漲了不少,還以為自己學佛有了成就!佛經是指佛陀親口說的文字,後來由其弟子結集而成的法本。
  •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既然是不了義,豈不是會有誤導,為何要說
    那麼首先得知道,哪些會是了義之經,而哪些又會是不了義之經呢?了義者,應該也可以理解為「最正確」的吧。對於一件確定的事物進行判定,可以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太正確的判定,但是最為正確的判定應當只有一種。唯一性才能保證其是最為正確的,最正確的一定會具有唯一性。了義經,如果就是最正確的經書,那也應當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說應當只有一部佛經能被稱為了義之經,而其他的經書都將被歸為不了義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