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剛剛完成更名的順豐控股(002352)就在快遞上市公司企業中率先披露了重組上市後的首份年報。順豐之「快」可見一斑。
年報顯示,2016 年度,順豐控股實現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41.8億元,持續經營業務同比增加112.51%,每股收益1.06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達26.43億元,持續經營業務同比增長62.85%,不僅完成承諾利潤(21.85億元),而且超額20.9%,達到4.58億元。為下一年度的業績承諾奠定了良好基礎。這份同業中最優的經營成績單,使得順豐作為國內領先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提供商的地位再次強化。
品牌效應保證健康利潤水平
2016年,順豐控股業務量,營業收入和利潤都取得大幅增長,實現快件業務量25.80億票,同比增長31.00%,營業收入574.83億元,同比增加19.50%。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6.43億元,持續經營業務同比增長62.85%。行業分析師表示,公司業績實現高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行業整體高增速帶來業務量的增長;同時公司成本控制得當,使利潤率有明顯上升。
從年報中的財務數據分析,順豐控股2016年度的毛利率為19.69%,較上年度持續經營業務部分毛利率下降0.73%,究其原因,應該與其快遞業前三大成本「員工薪酬、外包成本及運輸成本」合計佔收入比上升1%相關。費用方面,順豐控股2016年度管理費用佔持續經營業務收入比較2015年下降1.22%,銷售費用佔持續經營業務收入比較2015年下降0.53%。或受益於這兩項費用下降影響,毛利率雖略有下降,但可比口徑扣非後淨利潤率卻上升了1.2個百分點。最終,2016年度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率為7.3%,扣非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率為4.6%。
順豐長期以來採用集中差別化戰略定位中高端市場,優勢明顯。與國際快遞業接軌的直營模式也為順豐為贏得了服務質量和市場號召力,順豐也由此獲得了高於同行的品牌溢價和競爭門檻。從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三年的票均收入看,順豐控股快遞業務票均收入分別為23.61元、23.83元和22.15元,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穩定的收入增長、以及高質量的票均收入,共同保證了公司持續健康的利潤水平。
在電商快遞方面,順豐控股堅持中高端電商快遞市場定位,向目標客戶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綜合物流服務,極致客戶體驗,與蘋果、華為、小米、中興、優衣庫、李寧等企業的電商平臺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在中高端電商快遞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
聚焦主業 彰顯七大核心競爭力
在剝離了商業業務板塊後,順豐控股聚焦於速運物流主業,速運物流業務佔比高達99.4%。但觀察速運物流業務的構成可以發現,其新興業務開始提速,比重也在逐步增加。為滿足客戶寄遞大件物品的重貨運輸業務,2016年營業收入達23.4億元,同比增長96.23%,冷鏈業務作為順豐控股未來戰略性業務,目前冷運網絡覆蓋56城市及周邊區域,服務的業務覆蓋食品、醫藥行業生產、電商、經銷、零售等多個領域。2016年營業收入達13.55億元,同比增長93.03%。市場普遍認為,順豐正在全國範圍積極布局冷鏈,將在未來具備較強的爆發力。
年報顯示,順豐快遞良好的市場口碑和品牌形象;在商務與中高端電商快遞的行業領先地位,持之以恆的直營模式,覆蓋國內外的快遞網絡,天網+地網+信息網的組合優勢,強大的IT研發能力,智能物流及管理創新投入,航空資源及物流場地資源儲備以及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的綜合能力等七大競爭優勢,使順豐一直領跑於行業,成為標杆型企業。
「天網+地網+IT網絡」 三網構築護城河
目前順豐控股擁有通達國內外的龐大物流網絡,包括分點部網絡、航空網絡、地面運輸網絡、中轉場網絡、客服呼叫網絡、產業園網絡等等,擁有顯著規模優勢。同時,公司一貫重視IT資源投入,不斷提升物流運營和內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形成了「天網+地網+信息網」組合的智能物流核心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的航空運輸能力一直領先於行業水平。目前在國內快遞企業中,僅順豐、EMS和圓通速遞三家成立了物流航空公司,擁有獨立航空運輸能力。但無論從全貨機數量、航線數還是運力能力,順豐控股在國內行業中都是領先的。在航空方面,順豐控股擁有的完善航空運輸網絡協助公司布局全球。目前,順豐控股自營全貨機36架,外包全貨機15架;通航城市覆蓋含香港、臺北在內的35個一二級機場。2016年順豐控股通過航空運輸快件近百萬噸(99.6萬噸)。
除自有航空網絡外,順豐控股還構建了通達境內外的散航網絡,考慮散航運力,順豐控股航空網絡每日開航航班約3,000架次,可覆蓋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以及海外等24個國家和地區。
順豐的交易重組書顯示順豐上市後擬定向增發募集不超過80億元將持續專注於幹線網絡、航空機隊、信息平臺等項目的建設,深挖護城河擴大自身的競爭優勢。
科技投入降低運營成本
2016年,順豐的研發投入共計5.6億,旨在通過打造簡潔高效的業務流程,提升業務時效、資源效能,降低公司運營成本,提升集中管控能力。負責集團信息系統研發與運維的科技人員超過2,000名。近三年,順豐控股申報和獲得的專利523項,軟體著作權200多項。
順豐控股是我國最早提出和布局物流領域無人機應用的公司,2013年順豐控股已開始測試無人機送遞包裹。截止2017年2月,順豐控股申報和獲得在無人機領域專利數量達111項,包括發明專利51項,實用新型54項以及外觀專利6項。
順豐控股持續在智能硬體設備上開發力度,如手持終端、自動分揀設備、智能分揀櫃等硬體設備的投入使用,大大減少手工操作,提升效率。其中,在自動化設備方面,順豐控股是我國最早使用自動分揀設備的快遞公司,自2011年起逐步在各主要中轉場投入自動分揀設備,大大提升分揀效率,目前正結合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積極探索和研發智能硬體,進一步提升各環節的運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2017年公司計劃配套募集不超過80億元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擬用於航材購置及飛行支持項目、冷運車輛與溫控設備採購項目、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術研發項目、中轉場建設項目,可以預見,上市資本將助力公司進一步擴大上述競爭優勢,保持甚至擴大公司行業龍頭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