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調查顯示鼠類攜帶的人獸共患致病性微生物及寄生蟲存在很大傳染風險
本報訊(記者湯新穎)因傳染風險大,佛山市日前已全面叫停田鼠宴,昨日下午,記者走訪番禺洛溪、迎賓路等處幾家餐館發現,田鼠在一些餐館仍熱賣,而且價錢不菲,一些老闆稱田鼠有滋陰壯陽之效。
在番禺洛溪一家農家店內,赫然寫著「田鼠一斤58元」的招牌,老闆向記者表示,在廣州,冬天吃活田鼠,夏天吃田鼠幹,因為冬天田鼠肥好吃,而夏天田鼠容易發臭,因而曬成田鼠幹。目前,店內的田鼠供應主要是田鼠幹,由於一斤田鼠曬乾後所剩無幾,因而價錢較貴。該老闆還稱,田鼠有滋陰壯陽之效,也屬於「山珍」,因此銷售情況一直不錯,「爆、炒、炸、煲都可以,口感好,沒有一點腥味」。
在番禺迎賓路的一家飯館,記者詢問有沒有田鼠賣,老闆說最近天氣比較熱,因此不賣了,但是以前賣過。「是從清遠山區買來的。做法有紅燒、白灼等,口味各不相同。」
老闆說,在2003年非典之前田鼠和蛇等是熱門菜式,田鼠一度能做成九道菜式,但非典之後吃的人就少了很多。老闆表示,已經聽說了佛山禁食田鼠的事情。「為了保險今後決定都不賣田鼠了,本來吃的人也不是很多,很多客人都覺得田鼠肉不如蛇肉吃起來嫩,田鼠肉比較硬。」
至於這些田鼠的來源,有老闆向記者表示,是從郊區的山裡進的貨,也有從農民手中收購的,「一般不會從田邊去撿,怕是毒死的,另外對老鼠我們也會檢查,畢竟出事大家都不好受」。
不過儘管如此,田鼠進餐桌還是要格外小心。據悉,廣東常見的鼠類有5種,其中家鼠3種(小鼠、黃胸鼠和褐家鼠);田鼠2種(黃毛鼠和板齒鼠)。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項調查顯示,各種鼠類攜帶的人獸共患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寄生蟲存在很大傳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