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一輩人只會說「俗語」,對國人影響很大,這一獨特的包含著人生經歷的語言一直延續到現在,很多人對它比較熟悉,從俗語中我們可以學到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懂得理解萬物,因為這些古老的語言所包含的東西,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平常生活中人們也會嘗試使用這些語言,有些人叫老話,而有些朋友叫老話。當人與人交流產生分歧時,往往會拿出這些老先生曾經說過的俗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得不說,俗語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fo我們國家作為文明古國,不僅有許多經史子集流芳百世,在民間更有許多諺語,其中蘊含著深沉的人生哲理。他們在民間廣為傳播,語言詼諧、朗朗上口、淺顯易懂。民俗是我國農村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我們的祖輩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會總結出很多俗語,以警醒自己,警醒後人。諺語是古代人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更是古代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常言道:「寡婦前非多」,下半句是精髓,但讓人覺得酸澀!
fo.有一句俗話,我們現在還在說,「寡婦門不開」。所謂寡婦,就是她的丈夫死了,又留下她一個人獨居的女人。假如一直獨自一人生活,那就說明這個女人是貞潔的。這樣的女人很可憐,她們沒有丈夫的依靠,只能獨自一人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但是,在我們舊社會的中國,寡婦很少被人注意,人們會認為這位女性克夫,或者說,她是個未婚妻,她的生命並不長久。
而且除了「寡婦無門」其實還有下半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鰥夫無門」,這句話也許字面上不太好理解,鰥夫在這裡指的是失去了妻子的孤家寡人,有些可能是休妻導致的,有些可能是喪偶,從此一人獨居,雖然很多人要認識古代三妻四妾的情況,但在農村農民家庭都是比較貧困的,最多的是一夫一妻制,在失去妻子後,這樣的男人在生活上就比較忙,就拿針線活來說,也許不太可能,另外如果有孩子要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但作為家中的勞動力又得幹活養家。和這兒的屋頂炊煙少從字面上就是做飯少或者不會做飯,其實就是包含了所有的生活,以前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習慣了妻子的照顧,男耕女織,有妻子在家做飯,有人洗衣服,但沒有了女人,家裡的生活肯定不如以前,收拾房子或系衣服這些很多男人都是做不來的,而且做飯可能只能餓肚子。
古時候,女人不像現在這樣獨立,一旦失去了丈夫,他的生活就會有很大的改變。總是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了解到這個寡婦家的情況後,總是想要到他家來享受一下便宜。那時寡婦的私生活很受關注,如果他跟一些男人有什麼關係,他就會受到一些人的指責,說些閒話。就連這位寡婦安分守己的時候,也會被那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流言傳出去,以玷汙寡婦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