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人類祖先愛吃白蟻 愛到難以捨棄!

2021-01-0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導 英媒稱,研究人員認為,昆蟲是早期人類飲食重要組成部分,女性可能負責找昆蟲吃。

&nbsp&nbsp&nbsp&nbsp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4月17日報導,該研究成果源自一個英美聯合團隊偶然在坦尚尼亞奧杜瓦伊峽谷發現的一塊不尋常的泥土樣本。180萬年前,原始人類就生活在這裡。愛丁堡赫裡奧特-瓦特大學研究員克萊頓·馬吉爾說,其同事認出這是遠古時期的白蟻堆。

&nbsp&nbsp&nbsp&nbsp報導稱,馬吉爾對白蟻堆的脂肪沉積進行的化學分析顯示,奧杜瓦伊峽谷遺址發現的原始人類牙齒化石的碳特性與白蟻堆的碳特性相吻合。

&nbsp&nbsp&nbsp&nbsp底特律州立韋恩大學人類學家朱莉·萊斯尼克說:「我們現在知道,奧杜瓦伊的原始人類生活環境中的白蟻,正是今天被當做食物的那一種白蟻。它們可能是一種太珍貴的食物源,難以捨棄。」

&nbsp&nbsp&nbsp&nbsp馬吉爾說,在相對近期以前——「數千或數萬年,而不是數百萬年」,大型動物不太可能是人類飲食的基本組成部分。他還補充道:「對黑猩猩的研究暗示,女性往家帶回大部分蛋白質資源——昆蟲、種子,以及其他可以採集的東西,從而讓男性可以去狩獵。」

&nbsp&nbsp&nbsp&nbsp研究稱白蟻族群老兵蟻在戰鬥中衝鋒一線

&nbsp&nbsp&nbsp&nbsp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導 法媒稱,3月7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當白蟻同敵人交戰時,相比年輕兵蟻,老年兵蟻通常會衝在第一線。對白蟻族群而言,這種「老年歧視」戰略更為有益。

&nbsp&nbsp&nbsp&nbsp據法新社3月7日報導,一份發表於英國《生物學通訊》的研究稱:「相比年輕兵蟻,年老的兵蟻會鎮守在一線陣地和最外圍,以保護巢穴免受掠食性螞蟻攻擊。」

&nbsp&nbsp&nbsp&nbsp報導稱,在一個白蟻聚居群中,士兵集團是由無法生育的雄性和雌性白蟻組成的。它們普遍擁有堅硬的頭、更大的上顎,以及可噴出抗敵分泌物的腺體。

&nbsp&nbsp&nbsp&nbsp研究團隊指出,昆蟲的性別對遭遇襲擊時所處的位置沒有任何影響。相反,「我們發現,年輕兵蟻比老年兵蟻更傾向於選擇鎮守巢穴中心,以保護蟻王和蟻后」。

&nbsp&nbsp&nbsp&nbsp研究顯示,老年兵蟻鎮守第一線,同它們隨著時間增長而可能得以發展的自身能力沒有任何關係。在面對其他螞蟻的攻擊時,兵蟻的作用僅限於充當活沙袋,用其頭部封鎖巢穴入口。

&nbsp&nbsp&nbsp&nbsp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根據年齡的任務分工提高了兵蟻的壽命預期,也相應提高了兵蟻為蟻王、蟻后服務的時間,最終有助於整個族群擴張。

&nbsp&nbsp&nbsp&nbsp(2018-03-08 13:58:25)

&nbsp&nbsp&nbsp&nbsp老人兩萬現金埋地下 被白蟻啃成錢渣渣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四川廣安60歲的齊大爺,嫌銀行存錢麻煩且記不住密碼,為防小偷,他用塑膠袋將兩萬元現金包好並裝進瓶裡,埋在地下一兩年。近日,齊大爺驚訝地發現,白蟻鑽進瓶裡將兩萬元全啃成了碎片。銀行承諾:如能拼接起來可以兌換。

&nbsp&nbsp&nbsp&nbsp(2017-06-05 10:24:19)

&nbsp&nbsp&nbsp&nbsp舟山或迎來一波白蟻潮家遇白蟻怎麼辦

&nbsp&nbsp&nbsp&nbsp天氣轉暖,令人頭疼的白蟻又出現了。最近這段時間,舟山的新區12345已接到近百個白蟻防治求助電話。記者提醒市民,如果家中看到白翅黑胸的小飛蟲,可要多留意,這就是白蟻。

&nbsp&nbsp&nbsp&nbsp家中剛裝修兩年,門框被蛀空

&nbsp&nbsp&nbsp&nbsp「那天我回家,打開門一看,媽呀,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小蟲。」家住定海區孝娘橋附近的曹阿姨告訴記者,她家受到白蟻侵襲,為此撥打定海白蟻防治熱線求助。

&nbsp&nbsp&nbsp&nbsp本月14日,受定海區房管局白蟻防治科委託,白蟻防治公司工作人員前往滅蟻,記者隨同前往。

&nbsp&nbsp&nbsp&nbsp「我們家才裝修兩年啊,以前從沒出現過這種情況。」曹阿姨為此煩惱,房子是老房子,剛裝修過,但新裝修的門框有一段已經被蛀空了,用手一摁,只剩一層皮。

&nbsp&nbsp&nbsp&nbsp比曹阿姨家「蟻患」更嚴重的是鄰居王老伯家。前幾天,王老伯發現床上爬滿白蟻。他說,家中出現白蟻有五六年了,往年出現後幾個小時就消失了,也就沒管,今年發現白蟻明顯多了,連衛生間也有,打掃了又飛出來。工作人員檢查發現,王老伯房內多副門框已經基本被蛀空。

&nbsp&nbsp&nbsp&nbsp檢查後,工作人員對兩家門框進行了藥粉灌注處理。

&nbsp&nbsp&nbsp&nbsp定海白蟻防治熱線一天接到近百個電話

&nbsp&nbsp&nbsp&nbsp這段時間,白蟻防治工作人員正加班加點忙活。每年3月至7月,是白蟻分飛期。高溫高溼度的悶熱天,長著白色翅膀的白蟻成蟲,就會分飛而出。4月6日,島城已經出現一波「白蟻潮」。

&nbsp&nbsp&nbsp&nbsp據新區12345統計,3月底以來已經接到白蟻防治求助電話近百個,蟻患在各縣區均有分布。

&nbsp&nbsp&nbsp&nbsp定海區房管局白蟻防治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4月份以來,已經接到166個求助電話,僅4月6日當天就有近百個。接到求助電話後,工作人員會委託白蟻防治公司進行專業滅治。

&nbsp&nbsp&nbsp&nbsp「接下來估計還有一波集中爆發期。」定海區房管局白蟻防治科相關負責人提醒,從求助滅蟻的市民家庭住址來看,白蟻問題集中在三四十年的老房子裡,尤其是一樓住戶,因為較為潮溼,很受白蟻「青睞」。

&nbsp&nbsp&nbsp&nbsp發現白蟻分飛,千萬不要擅自噴藥澆熱水

&nbsp&nbsp&nbsp&nbsp該負責人介紹,白蟻有較多分類,舟山最常見的是「白翅黑胸」這類,在此提醒市民,若家中發現這樣的小飛蟲,可要多留意。

&nbsp&nbsp&nbsp&nbsp如果發現了,可及時撥打各區縣的白蟻防治熱線,也可以撥打12345諮詢。已經飛出的白蟻可以清理,但千萬不要對準白蟻的分飛出口噴藥或者澆熱水,這些方法不但打不到白蟻的老巢,還可能「打草驚蛇」,讓它們轉移陣地,帶來更大的危害。

&nbsp&nbsp&nbsp&nbsp當然,最重要的是預防。新房子裝修時,外來木材尤其是地板龍骨,最好做一下白蟻防治,平時往家裡搬花草和泥土,最好用專業的白蟻滅治藥水噴一噴。

&nbsp&nbsp&nbsp&nbsp(2017-06-02 14:40:04)

&nbsp&nbsp&nbsp&nbsp嚇人!廣州一豪宅被白蟻侵襲 女主人不敢回家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廣州南沙一豪宅被白蟻侵襲 女主人不敢回家)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以上驚悚的畫面都發生在南沙這小區陳先生家。日前,他就發現自己一樓的家裡,多處地方出現異常,疑似有大量白蟻在這裡滋生。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每個角落都有這些粉末狀的東西,前幾天陳先生拉開柜子的時候,就看到有活體了。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這個柜子裡面全是白色的點點。工作繁忙的陳先生夫婦平均一個星期才回來一次,疏於打理,沒想到就被白蟻趁虛而入。他用盡辦法,但是白蟻似乎越來越肆無忌憚。(來源:城市特搜)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陳先生:基本上是噴殺蟲水,但是好像打不死。發現就噴,常年都有的,有了以後就有很難消除。最嚴重是我門框裡面都蛀空了。包括牆上面也有,沙、柱子、水泥蛀出來了。(來源:城市特搜)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陳先生家的面積有140多平方米,但白蟻的巢穴藏在哪,他們都毫無頭緒。尤其是陳太太,現在連家都不敢回。(來源:城市特搜)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陳太太:因為我是一樓嘛,心裡比較恐懼。門被蛀,開始看到門下邊有活體,實際上我沒有見過白蟻是什麼樣子。後來叫工人過來把門邊撬開,全是那白蟻,我看見那個肉蟲在動,那天連飯都沒吃。柜子裡面可能連衣服都要不了了。(來源:城市特搜)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一樓受白蟻侵襲還比較常見,但陳先生的鄰居住在十六樓,同樣未能倖免。(來源:城市特搜)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她400多平方米的豪宅內,凡是木製的地板、門框、家具,全部都被白蟻「光顧」過。(來源:城市特搜)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業主都表示小區位於半山上,綠化較好。成為白蟻滋生的最佳溫床,他們也無可奈何。(來源:城市特搜)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特搜」記者 黃堃:右手邊這一片都是陳先生夫婦放了近半年時間的茶葉和其他的物品,上面全部是白蟻侵蝕過的痕跡。(來源:城市特搜)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尤其是我手上拿著這塊布,密密麻麻布滿了白蟻,基本上有密集恐懼症的人都受不了。(來源:城市特搜)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2017-06-02 13:36:14)

&nbsp&nbsp&nbsp&nbsp白堊紀琥珀重現億年前「白蟻城堡」遭「入侵」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白堊紀琥珀重現億年前「白蟻城堡」遭「入侵」)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為此次研究的白堊紀琥珀。琥珀中黑色部分為螱客。楊顏慈攝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白堊紀琥珀中發現社會性寄生甲蟲 重現億年前「白蟻城堡」遭「神秘入侵」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南京4月14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4日公布最新發現:該院蔡晨陽博士和黃迪穎研究員通過對緬甸琥珀(距今約1億年)進行研究,在兩枚晶瑩剔透的「白蟻城堡」中發現「神秘入侵者」——螱客。這一發現,證明了白蟻的社會性在白堊紀中期已經形成,也將螱客化石記錄往前推了約8000萬年。

&nbsp&nbsp&nbsp&nbsp蔡晨陽介紹,不同種類的昆蟲之間存在寄生關係,從而更好地利用資源、獲得保護。白蟻巢穴中也常寄居有種類多樣、形態特化的小型動物(主要為昆蟲),有些離開蟻巢則無法生存,它們被稱之為螱客,這種現象可稱為社會性寄生。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為蔡晨陽博士通過顯微鏡觀察白堊紀琥珀內的「白蟻城堡」。楊顏慈 攝

&nbsp&nbsp&nbsp&nbsp通過長期而複雜的演化適應,螱客能夠侵入隱蔽的白蟻巢穴,利用巢穴內適宜穩定的環境、豐富營養的食物,並能獲得蟻穴這一天然屏障的有效保護。螱客生活在較為封閉的白蟻巢穴中,化石記錄極其稀少。

&nbsp&nbsp&nbsp&nbsp「螱客偷食白蟻巢穴內的真菌,而不會對白蟻的生長發育產生任何影響。一旦離開『衣食無憂』的『白蟻城堡』,螱客可能面臨死亡的危險。」蔡晨陽介紹道。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為白蟻洞穴。南古所供圖 攝

&nbsp&nbsp&nbsp&nbsp古生物學界認為,螱客的研究對理解白蟻社會性的起源、白蟻巢穴中共生生物的早期演化以及昆蟲之間複雜的相互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nbsp&nbsp&nbsp&nbsp據蔡晨陽介紹,已知最古老的白蟻化石發現於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3億年),目前已知確信的螱客化石來自中新世的多米尼加和墨西哥琥珀(距今約1900萬年)。此次通過對1萬多枚緬甸琥珀進行研究,發現了兩枚保存完好的螱客化石,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螱客化石,將螱客的年代往前了約8000萬年。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為白堊紀螱客的生態復原圖。南古所供圖 攝

&nbsp&nbsp&nbsp&nbsp「由於螱客與白蟻之間的寄主專一性很低,因此這類原始的白蟻都有可能這類螱客的寄主。」蔡晨陽表示,中生代首例螱客的發現不僅證明了白蟻的社會性在白堊紀中期已經形成,而且表明了社會性昆蟲的巢穴在其演化的早期階段已經被其他動物所利用。

&nbsp&nbsp&nbsp&nbsp本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及美國Field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合作完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資助。(完)

&nbsp&nbsp&nbsp&nbsp(2017-04-14 13:42:01)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人類最早祖先類似於松鼠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3日消息, 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研究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靈長類動物Purgatorius的化石骨骼,這種動物體型較小身形矯捷,大部分時間都在吃水果和爬樹。
  • 人類祖先像松鼠?研究發現:我們的眼睛5000萬年來都沒有變化
    提到人類的起源,就需要從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出現開始說起了。化石研究發現,大約在白堊紀末期,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就已經出現了,而當地球經歷過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後,靈長類動物從5000多萬年前開始,進入到飛速發展時期,那麼,最早的靈長類動物長什麼樣子呢?人類祖先長得像松鼠?
  • 貓的祖先有多聰明?研究發現:它們甘願被人類徵服,其實另有所圖
    不過根據最新的一項科學研究,科學家們卻發現,家貓的祖先被馴化的原因,和寵物狗是不同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貓之所以會成為人類的寵物,是因為它們覺得人類有「利用之處」。家貓的祖先,是古代的野貓,大約5000多年前,它們就已經和人類生活一起了,不過事實上,它們卻並不是以人類寵物的身份。據報導,日前國外的科學家在芬蘭,找到了一些古代野貓的遺骸,它們來自於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生活區。它們是如何出現在這裡的呢?
  • 貓的祖先有多聰明?研究發現:它們甘願被人類徵服,其實另有所圖
    貓的祖先有多聰明?研究發現:它們甘願被人類徵服,其實另有所圖近些年來家裡喜歡養寵物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而小狗和小貓是人們最常選擇的兩種寵物了,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很喜歡「擼貓」,喜歡與貓狗「對話」甚至超過了和身邊的真人對話,尤其能看到很多明星家裡必備一隻寵物,不是貓就是狗,也算是用來平常解悶,所以現在也總能從網上看到這樣一句玩笑話「活得不如貓狗」。
  • 最新研究稱人類祖先長相似為松鼠!
    根據一項研究,最新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靈長類動物普爾加託裡猴的化石骨骼揭示了這種靈活的小動物大多數時間都在食用水果和攀爬樹木。在羅利市舉辦的古脊椎動物學會第72次年會上所描述的這些化石是首次發現普爾加託裡猴頭部以下的骨頭,之前只有牙齒揭露了它的存在。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蝙蝠借著這次疫情的機會再次得到了人類的了解,人們不僅了解到這種生物的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還知道它們為什麼能夠攜帶這麼多病毒而安然無恙。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
  • 釣白蟻居然分12派系?黑猩猩:我們也有自己的餐桌禮儀
    它們是已知的、除人類外最聰明的動物,會製造和使用一些簡單工具來完成較為複雜的任務,其中最有名的例子便是「釣白蟻」。發現黑猩猩釣白蟻的行為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只有人類才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然而,半個多世紀之前,科學家發現:為了吃到白蟻,黑猩猩會從樹上折斷一節小樹枝,去掉葉子,然後把樹枝的一端像魚竿一樣伸到白蟻巢裡,待蟻巢中的兵蟻爬上釣竿後就拎起來塞到嘴裡吃掉。在釣白蟻的黑猩猩 | Ian Nichols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以為黑猩猩釣白蟻的技巧非常單一。
  • 人類祖先曾與未知人種雜交?科學家從人類唾液發現另一生物基因
    筆者:三體-小遙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成功從大自然的殘酷競爭裡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的主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人類起源問題尚未解決,在科學界充滿了爭議。目前我們可以根據生物進化論中的部分線索找到幾百萬年前的祖先,雖然有說法認為猿類是人類的近親,但是實際上,我們至今並沒有找到從猿類到人類的過渡物種,於是有關人類起源的說法還存在一些漏洞。最新研究表明,從人類唾液中包含的重要遺傳信息可以分析,我們的祖先很有可能與未知人種雜交過,並且二者不存在明顯的生殖隔離。
  • 我說白蟻是蟑螂進化來的,你別不信
    漫長時間裡的不停變異往往讓我們無法再通過現在的物種形象去推斷它的祖先。分子技術的出現為為研究物種起源提供了新方法,也讓好多分類難題得到了解決。白蟻,圖片來源:百度在九年前,白蟻一直是傳統昆蟲分類體系裡的一個獨特存在,它單獨佔據了昆蟲綱下的等翅目,也就是提到等翅目就是白蟻。但是到了2007年因伍德(D.
  • 最愛吃白蟻的熊:打不過孟加拉虎,常被人逼著表演跳舞
    和其他熊一樣,懶熊愛吃蜂蜜,也愛吃螞蟻、白蟻等各種昆蟲和水果。它們的口鼻結構十分獨特,對吸食白蟻很有利,人們在100多米外都能聽到它們吃白蟻的聲音。在野外,懶熊的主要天敵是孟加拉虎。面對孟加拉虎的時候,懶熊勝少敗多,因此常常成為孟加拉虎的食物。
  • 研究人員發現野生黑猩猩「愛喝酒」
    原標題:研究人員發現野生黑猩猩「愛喝酒」   黑猩猩在基因學、解剖學方面與人類都很相像,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它們在飲酒方面似乎和人也具有相近性。近日,研究人員終於發現了黑猩猩飲酒的證據,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
  • 貓的祖先有多聰明研究發現,它們甘願被人類徵服,其實另有所圖
    ,科學家們卻發現,家貓的祖先被馴化的原因,和寵物狗是不同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貓之所以會成為人類的寵物,是因為它們覺得人類有「利用之處」。家貓的祖先有多聰明?如果你真的抱有這種想法,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根據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古代野貓之所以「親近」人類,是因為它們最喜歡的食物,都來自於人類的生活區。
  • 巴西發現至今已4000餘年的「白蟻城市」,其面積與英國相當
    非洲大陸的白蟻尤其聞名,這裡不僅種類多、而且密度相當大。 無論如何你應該沒有這樣的非洲經歷——前一天在建設現場搭建的帳篷會場,第二天發現桌下布滿了白蟻新堆的泥土包。白蟻有著二億五千萬年生存歷史,遠遠大於僅有六千萬年的螞蟻,算得上是昆蟲界的老祖先之一。 全世界約3000多種白蟻。它們的組織結構無疑是自然界中最複雜的一類生物,任何一群白蟻都是一個等級森嚴、分工嚴密的社會。
  • 人類祖先連猴子難以打過,是怎麼生存進化到現在,看完你就明白了
    這個世界已經存在了許多年了,地球的年齡已經達到了46億之數,而人類的祖先,靈長類動物在5500萬年前就出現了,在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有衍生出了猩猩一族,還有古猿一族,在經過幾百萬年的時間,古猿再繼續繁衍進化,才得到了人類這一物種。
  • 全世界的驢都起源於同一個祖先!研究發現,它們從非洲走向全球
    在我國,「驢」是一種渾身都是寶的動物,它們的肉被堪比「天上龍肉」,此外,驢皮還是阿膠的上等原料,那麼,驢的祖先又是誰呢?更加準確一點來說,是如今被人類飼養的家驢,它們又是如何起源的?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說,中國的家驢,一定是起源於亞洲野驢,畢竟動物不像是人類,或許很難從非洲遷徙到亞洲的,不過有趣的是,真相往往都是令人不可思議的,研究發現,中國家驢的祖先,竟然真的是非洲野驢。
  • 人類真的沒天敵?此獸最愛捕食人類祖先,如今大家都愛養它的後代
    隨著地球大氣環境的變化,更能適應變化的人類活了下來,恐貓就沒這麼幸運了,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但它的演化後代現在卻成了人類最愛的寵物——各種各樣的貓咪。究竟恐貓是如何成為遠古人類天敵又是如何滅絕的呢?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 考古新發現:人類的祖先是老鼠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那麼猿猴又是從什麼進化而來的呢?數百年來,科學家也一直在探索這個命題。近日,英國古生物學家從侏羅紀海岸的古老巖層中發現了遠古生物的牙齒,經鑑定,這些牙齒來自人類的祖先——白堊紀早期哺乳動物,而且這種動物很有可能是住在地洞裡的小老鼠。
  • 人類祖先或曾與一支「幽靈般」的遠古人類交配過
    科學家發現,在約20萬年前的撒哈拉南部非洲,一支「幽靈般」的遠古人類家系也許曾與現代人類的祖先雜交繁殖過。  這項新研究指出,一種與唾液黏液有關的蛋白質顯示,現代人類的祖先曾與一支早已滅絕的人類分支交配過。而這一支人類距我們的親緣關係比尼安德塔人還遠。
  • 科學家發現「白蟻」的好處,能夠給植物鬆土「送水」
    而白蟻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說非常的多,一說到它,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地板和家具之類的「畫面」,白蟻對這些材料具有極強的「破壞性」,而生物都是存在兩面性的,並非只有壞處,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白蟻能夠在「乾旱」問題就起到了作用。
  • 人類的祖先是猿猴,那大熊貓的祖先是誰?
    然而,在它被發現之前,生物界關於誰是大熊貓祖先這個疑惑,有多種猜測。當時許多人的觀點是:曾經生活在歐亞和北美大陸,中新世、上新世的熊類動物,和大熊貓有較為直接的關係。結果搞了很多年研究才發現,這些熊類動物不是和大熊貓之間共同特徵太少,就是缺乏化石證據,一直都拿不出實錘證據。一直到雲南祿豐始熊貓化石的發現,才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