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文物修復探密:潔牙機修復國寶(圖)

2020-12-05 佛教在線


工作人員在重新連接清代鐵甲衣上的鐵環


賈文熙在用潔牙機衝洗銅鏽

佛教在線11月29日消息 據北京娛樂信報報導:位於北京孔廟內的首都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內,為迎接明年首都博物館新館的開放,幾十位專家足不出戶地就青銅器、紡織品、字畫、陶瓷幾個項目的上千件文物進行修復。近日記者來到了首博神秘的文物修復工作室中進行探訪。

首都博物館的韓永館長介紹,首博以出土文物為主要館藏,目前總數已達21萬件。由於展覽條件不好,絕大部分文物都在庫房中存放,從未與觀眾見過面。氣候變化、陽光輻射、空氣汙染、蟲害蛀蝕和黴菌繁殖,引出系列條件「反射」:石刻風化剝離、青銅被鏽蝕、磚瓦酥鹼粉化、壁畫褪色起甲、木材幹裂糟朽、織物粘接腐爛、紙張蟲蛀黴變、牙骨龜裂翹曲、毛皮脆裂脫毛……無時不在威脅著文物的壽命。

文物修復工作是從去年7月開始的,以優先修復新館上展文物和國寶級文物為原則,專家們每周僅休息一天,經常加班,爭取提前完成修復工作。

潔牙機修復青銅器

走進青銅器修復室,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穿著生滿鐵鏽的鎧甲的白色塑料模特,那件鎧甲由每個直徑僅0.5釐米的鐵環環環相扣。兩名技術人員正用鑷子把衣服上脫環的鐵環一個個重新勾好,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清朝一位將軍的鐵甲衣,它左肩部脫環比較嚴重,現在經過幾天的工作基本把脫環的地方全都補好了。

青銅器修復的第一項工作是清潔和除鏽。青銅器長年埋藏在地下,接觸到可溶鹽類、水分等,逐漸形成腐蝕鏽層。傳統的機械除鏽法採用的工具是鋒利的鋼刻刀、手術刀、鋼針、小鏨子等工具,效率較低。修復專家賈文熙用牙科大夫的潔牙機為一件春秋時期的青銅鑑除鏽,接上電源,潔牙機一邊振動,一邊噴出純淨水,銅鏽很快就一塊塊地掉下來。更先進的機械還有雷射除鏽儀、等離子體除鏽機、超聲波清洗儀等,原來要用半年的清洗工作現在一個月就可以完成了。

現代科技解決汞中毒

賈文熙先生的父親是著名的老一代文物修復大師賈玉波,他們一家人幾乎都從事文物修復工作。

談起文物修復在技術手段上的進步,賈文熙先生深有體會。他說,過去他大哥和師傅一起修復故宮東南角的寶鼎。寶鼎卸下來以後鍍金,由於鍍液中含汞,全都汞中毒,在北戴河躺了好幾個月。

現在採用的是無氰塗鍍機,不但避免了人員的汞中毒問題,而且修復效果變得更好。

一張畫揭到夜裡兩三點

在書畫修復室,專家樓朋竹介紹,在這次文物修復工作中,許多書畫都要進行重新揭裱。以清代著名書法家翁方綱的一件《臨華山碑》書法作品為例,這件長560釐米、寬122釐米的作品,從庫房取出的時候已有很嚴重的殘損,從上到下的通裂縫共5條,還有數不清的裂紋,紙張十分酥脆,如果再放上一年,就脆得拿不起來了。當時取出的時候,也是下面墊上紙,用糨糊一點一點粘好才能拿起來。

書畫取出後先要進行清洗。他們一般都是用80攝氏度的熱水,用軟毛筆蘸著一點一點地淋洗,這樣的清洗常常要進行四五遍,洗下來的水最初都是黃色的。揭畫的過程更是必須小心翼翼,用毛筆蘸水一點一點地把書畫「搓」下來,不能有一點損傷,有時為揭一張畫要幹到夜裡兩三點鐘。


龍袍上小米粒大小的珍珠一顆不少

碎片還原成精美瓷盤

在陶瓷修復工作室,修復專家呂淑玲向記者介紹,首博收藏的陶瓷許多是元代的,大多是從元大都遺址發掘出來,這是首博的特色。發掘品不像傳世品,一般損壞比較大,在出土時已經破碎了。許多瓷器到他們手中都已碎成幾十上百片小瓷片、直徑最小僅1釐米,還有不少瓷器過去曾經粘接過,但粘接得不平整,裂紋非常明顯。現在就需要把它加高溫還原成碎片,用丙酮清洗後,重新粘合,讓外行人很難看出粘接的痕跡。

呂淑玲指著手頭一件正在修復的元代魚紋盤說,這件珍貴瓷器碎成十幾塊瓷片,進行重新粘接後,還有幾處空隙就用高分子填充物進行填充,現在盤子的整體形狀已經出來了,再用礦物粉把填充的部分補上花紋,打磨、做釉,就重新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了。

花紗單衣用宣紙吸灰塵

在紡織品修復工作室,修復專家王亞蓉告訴記者,紡織品文物都含有蛋白質,在氧氣中自然老化,不容易長久保存。出土的紡織品由於受地下水、鹽鹼、人體腐爛物等的影響,損毀程度更比傳世品要嚴重得多。一般發掘一千個墓,不見得碰上一兩個紡織品保存得好的墓,尤其是在北方地區。

在北京南郊葦子坑出土的一件絲質過肩蟒妝花紗單衣,屬於明正德時期的一位國丈所有。衣物保存得相當完好,但是幾百年的侵蝕,鹼、血汙漬使這件衣服上的花紋已經辨認不清了,對它進行清潔的時候,連最弱的吸塵器都不能用。只能用75%的乙醇溶液,上下兩層墊上宣紙,慢慢浸泡。有時可以用手輕輕敲打,當上下層宣紙吸掉了部分灰塵後,再換上新紙浸泡。現在這件經過清洗的衣服用肉眼就可以看出質料相當高級,胸口上繡的龍眼睛炯炯有神。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潔牙機、雷射除鏽儀、超聲波清洗器……文物大修用上新式武器
    首都博物館新館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明年10月正式開館。為了準備首都博物館新館展覽,從去年10月份起,首都博物館就集中了館內的技術力量,聘請了一些來自國內文物修復界的頂尖專家,對館藏數千件文物進行大修。
  • 故宮展示文物修復 殘破文物照CT「診斷」(圖)
    故宮展示文物修復 殘破文物照CT「診斷」(圖) 2015-09-26 08:41:31來源:京華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鑑於手機等移動新媒體的便捷、直觀、可操作性強等特性,故宮博物院在本次特展形式上進行了創新,進入展廳後,觀眾可連接免費WiFi,掃描二維碼下載「故宮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APP,每當觀眾走到一件修復文物前,會自動觸發手機講解,這樣,遊人的手機可華麗變身免費講解器。
  • 香港招募民間義工修復文物 報名者踴躍
    修復人員及義工正在修復一扇木門上的門神  文物是文化遺產,更是歷史見證。經過歲月侵蝕,不少「染病」的文物需要專業修復師的巧手呵護。在香港,原本神秘的文物修復工作不再「拒人千裡」,普通市民也可化身「白衣天使」。  香港文物修復辦事處總監楊甦帶記者走進香港歷史博物館,在修復實驗室的四方木質工作檯前,只見5名義工正圍坐在桌邊,專心致志地為唐代古卷《梁書》進行最後的修復程序。  2001年以來,文物修復辦事處累計招募義工千餘人,僅2015年就收到申請151份。
  • 王陵出土的文物,擠壓變形幾乎成為廢品,修復後是美輪美奐的國寶
    然而,當地一直有零星文物出土,又早在考官專家的意料之中。 那麼多著名文物中,還是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的名頭最為響亮。哪怕是對文物一點都不懂的遊客,也會被精美絕倫的工藝震撼。然而,這件文物出土的時候,其實已經被坍塌下來的泥土壓得嚴重變形。還是在專家的精心修復下,才煥發出新的生命。
  • 故宮文物修復師王津:故宮鐘錶修復迎來百年最輝煌時刻
    太原博物館舉辦故宮文物展,有幾件王老師修復的鐘表,我也特意去看了。」印樹葳說。上午兩個小時《我在故宮修鐘錶·瑞士鐘錶》的籤售中,王津遇到的大多都是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有的特意從外地趕到,有的拖著父母過來,一個20歲出頭的小女孩對王津說,你一定要記得我,我以後還會來見你。她是王津的「鐵粉」,已經參加過三次王津的公開活動。因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王津火了。
  • 80後長沙文物修復師劉胄造「精絕古城」,修復實力連X光都找不到破綻
    別看他年紀輕輕,卻擁有十餘年的文物修復經歷,不僅恢復了上百件文物,多次參與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修復。他修復的碎成47片的商代青銅鼎,連x光都找不到破綻。這位巧手,他的名字叫劉胄。他在長沙修文物。青年人的老手藝 修復文物x光都找不到破綻「文物修復技藝的傳承,更多的是依靠師父帶徒弟的傳統方式延續的。」
  • 淄博沂源對國家重點文物彩繪陶器進行保護修復
    淄博齊魯網6月11日訊(沂源臺記者 謝明磊)近日,淄博市沂源縣對在東裡東村發現的戰國古墓內的隨葬品進行了保護修復。
  • 修復千手觀音 心細「文物醫師」精密手術如繡花
    2014年,經過來自全國各地文物修復師的精心修復,千手觀音將在世人面前重新煥發昔日容顏。  千手觀音的修復工作牽動著世人的眼光,但你知道為她看病的「醫生」們的故事嗎?他們是怎樣一點點治好千手觀音的病痛的?9月,作為千手觀音的「主治醫生」,來自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員段修業,站在千手觀音前,揭開了鮮為人知的文物修復師的酸甜苦辣。
  • 洛陽一博物館古墓遭人刻心形、我愛你等字樣,已被館方修復
    22日,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視頻中的刻字位於該博物館新莽天象神話壁畫墓的甬道牆壁上。昨天上午,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師已完成對被刻文字的掩蓋和牆體修復工作。工作人員介紹,基於地形複雜和文物保護的雙重考慮,墓室的甬道部分並未安裝攝像頭。
  • 盤點那些被修復失敗文物,耶穌竟被修復成猴子,聖母成芭比娃娃!
    歷史文物作為我們人類偉大的瑰寶,自然是人們保護的對象和必不可少的財報。那麼在我們觀看的這麼多歷史遺蹟中,有很多都是經過我們後天人為的保護才能讓世界更好的了解的,比如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萬裡長城等等,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年我們修復失敗的文物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 這六件被修復的鐘表文物,試圖用時間技藝來探討「有界之外」
    經過深入的考察與研究,雙方決定共同修復故宮博物院院藏六件鐘表文物,由故宮博物院鐘錶保護修復專家負責修復鐘錶外觀,卡地亞拉夏德芳制表工坊的專家負責鐘錶機芯的修復。確立合作意向後,卡地亞的鐘表保護修復專家對於六件鐘表文物進行了仔細檢查,翻閱了大量歷史文獻,依據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原貌和最小幹預的文物保護原則制定了修複方案,得到故宮博物院的大力支持。
  • 首都博物館,典藏清代至民國,與十二生肖相關的文物!寓意吉祥!
    首都博物館藏。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太極十二地支紋白玉圓佩,清代。我們每一個人自降生之日起,便被賦予了一個專有的生肖,它出自偶然,卻伴隨我們一生。
  • 古陶瓷修復大家於愛平:「大巧若拙,大工無痕」
    於愛平平時還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建立了一份古陶瓷檔案,為文物修復工作做知識儲備。 於愛平不僅被收藏界人士推崇,也受到文博行業的信任。景德鎮考古研究所、故宮學院、重慶文化遺產研究院、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南海博物館等全國重要文博機構都請於愛平去修復過重要的陶瓷珍品。和於愛平合作過的文博機構往往還會多次邀請其再合作。
  • 倫勃朗名作《夜巡》修復 博物館現場直播
    鯛魚逆襲吞下鯊魚荷蘭國立博物館8日開始修復倫勃朗名作《夜巡》。參觀者可以隔著展廳玻璃罩觀看專業人員如何修復這幅名畫。人們還可以經由網絡觀看修復過程直播。 博物館負責人塔科·迪比茨說,選擇在展廳現場修復《夜巡》原因之一是這幅畫作深受參觀者喜愛。「每年250多萬人來看它,它屬於居住在荷蘭的每一個人、屬於全世界。」
  • 川博85後文物修復師曹元元 每天畫只小動物成「網紅」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房井思印象中的文物修復師,應該是守著殘破的書畫、瓷器,日復一日重複著枯燥的動作,直到破損不堪的文物重新煥發生機。直到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橫空出世,讓人們知道,文物修復師不僅有一雙巧手,還能在工作之餘逗貓打杏彈吉他,文物修復師也突然成為網友們熱捧的「網紅」。
  • 博物館三維數位化_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
    近些年以來,數字博物館開始逐漸建立,很多的文物也可以以數位化的方式去展示,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數字博物館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首都博物館的分館也實現了文物的三維數位化工程,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三維立體觀賞博物館的精品,故宮博物院還和日本進行了合作,並且開發了「數字故宮」,故宮的一些古代建築還有一些文物
  •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特展4月28日將亮相廣東省博物館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特展將於2020年4月28日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辦,展覽將持續至8月30日。本次展覽將展出洛陽龍門石窟的86件文物,重點展品是8件海外回流的國寶級文物,呈現北魏造像的秀骨清像、唐代佛像的富麗健美,講述國寶回歸的故事和古蹟的修復過程。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南郊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是北魏王朝和唐代皇室開鑿佛像的必選之地,斷續營造石窟壁龕2345個、造像近11萬尊、碑刻題記超過2800件。
  • 對一件南宋女子時尚單衣的抽絲剝繭:從考證主人到文物修復
    本文以這件低調奢華的南宋紫褐色羅印金彩繪花邊單衣(現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為主線,從出土過程到考證墓主其人,到文物保護修復這一抽絲剝繭的過程,考證出了大量文物背後的信息。南宋紫褐色羅印金彩繪花邊單衣一、南宋單衣的出土過程在福建福州的北郊,有一座小山名叫浮倉山。
  • 鳥尊出土後成為山西博物館鎮館之寶,可修復後的鳥尾卻爭議不斷
    發掘工作開始不久後,一名文物專家正在用鏟子小心翼翼的鏟土,隨著土層一點點地剝離,他感覺鏟尖碰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清去頂層浮土,仔細一看,竟是一個鳥形的青銅器,他連忙把身邊的同事叫過來。青銅鳥尊被出土,驚動了整個考古界,但大家還未來得及高興,一個更難的考驗卻擺在了眼前,因為鳥尊的出土位置靠近「盜口」,所以鳥尊的象鼻尾,被盜墓賊弄斷了,中間的一段已經迭失,如何修復,這讓專家們愁得只撓頭,找一塊青銅,然後將斷掉的象鼻尾焊接上去,這十分容易,可是殘存的鳥尊的象鼻尾巴究竟是向裡卷還是向外卷呢?這才是困擾專家的難題。
  • 柳下揮寫了一本文物修復的網文小說,「故宮男神」王津這樣評價
    連載於閱文集團起點讀書、QQ閱讀等全平臺的《獵贗》,作為近幾年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冒險題材網絡小說之一,在已完結5個月後熱度仍在持續發酵。《獵贗》的主角江來是一位20來歲的文物修復大師,憑藉祖傳的「錦上添花」修復手法和天賦異稟,能夠勝任最高難度的文物修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