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房井思
印象中的文物修復師,應該是守著殘破的書畫、瓷器,日復一日重複著枯燥的動作,直到破損不堪的文物重新煥發生機。直到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橫空出世,讓人們知道,文物修復師不僅有一雙巧手,還能在工作之餘逗貓打杏彈吉他,文物修復師也突然成為網友們熱捧的「網紅」。
四川博物院85後文物修復師曹元元,從事瓷器、石刻等修復工作已經5年了,最近正準備修復的文物是川博的鎮館之寶——說唱俑。不過,她被網友和讀者更為熟悉的一個身份是畫家。工作之餘,她喜歡畫小動物,龍貓、考拉、狐狸、熊貓,都在她的畫筆下栩栩如生,豆瓣、微博上的粉絲每天都坐等更新。
2月3日,曹元元帶著新書《每天畫一隻小動物》作客言幾又書店,分享畫畫的趣事。此前100天裡,她堅持每天畫一隻小動物,萌萌的表情配上有趣的旁白,這些治癒系的水彩畫,收穫了大批粉絲。
畫小動物最解壓
2016年,曹元元跟隨師父去合江修復石棺和陶棺,每個月出差15天,天天都在和棺材打交道。工作環境艱苦到無法想像,翅膀足有一指長的蟑螂是常客,暴曬、灰塵讓她天天過得灰頭土臉。不過休息的時候,聽老師講述畫像、石棺等故事,她發現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想像力豐富,藝術表達形式多樣,在洞穴裡也要追求美感,這麼一對比,生活就不那麼枯燥了。
工作的時候,曹元元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手上的活兒才熟練、謹慎,每修復一件文物,都像找線索拼圖一樣獲得成就感。儘管工作忙碌,她開始在午休或者晚飯後的時間動筆作畫,「像寫日記一樣,於隨意中記錄心情」。
她提筆畫的第一幅水彩畫是龍貓,這種性情溫和的小動物擺出生氣的臭臉,配文「哼,再也不跟你玩了」。隨後一發不可收拾,她在這種類似速寫的水彩畫中找到了樂趣:一臉蒙圈的考拉,舔玻璃的狐狸,懷疑自己是個枕頭的海豹,走路內八字的熊貓。當那些萌萌噠動物躍然紙上,她頓時壓力驟減。
元元笑言,她原本想養只小動物改變單調的生活,結果長年累月的出差讓這種願望落空,只能偶爾在網上「雲養」貓貓狗狗,過個眼癮。例如那隻龍貓,靈感來源自川博同事的寵物,那隻毛髮光亮的小動物讓她「看著都開心」。畫了幾張之後,她將作品掛在網上,網友點讚之餘,不少粉絲留言求拜師:「這麼治癒的小動物是怎麼畫出來的?」她不厭其煩地分享繪畫教程,這才發現,原來生活需要一點色彩。
最愛熊貓胖大海
堅持畫了90多張之後,有出版社陸續找來合作,這本可觀、可讀、可描摹、可分享的繪畫書得以出版。如今,曹元元仍然保持著每天創作一幅畫的習慣,因為「哪怕斷了一天再撿起來諱很困難」,用興趣和毅力治好了「懶癌」。
數百張小動物畫像,她都能準確地抓住動物的特徵和萌點,用誇張的手法放大動物的表情,然後腦洞大開,配上一句有趣的旁白,讓人忍俊不禁。有意思的是,許多旁白都是她的心情,例如身手敏捷的豹子露出咆哮的表情「什麼?明天不想畫了」,其實也是她想偷懶,結果還是如實畫了出來。
眾多小動物中,元元最喜歡的動物無疑是熊貓「滾滾」,前後創作了200多張熊貓,不僅用熊貓的黑白照做了新書封面,還特別為不愛吃無花果的「小灰灰」出了繪畫教程,簡單幾筆,就勾勒出了表情靈動的「滾滾」。
與其他動物有所不同,元元繪畫的過程中了解到,不僅每一隻熊貓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它們還有家譜,大批的粉絲守在網上收看熊貓吃竹筍、爬樹、打滾甚至拉臭臭的視頻。而元元自己最偏愛的熊貓是2017年出生的「胖大海」,圓圓的一團很像泡在水裡迅速發脹的胖大海呢。她從熊貓飼養員那裡找到一組「胖大海」出生成長的照片,細細揣摩它的表情,創作了一組水彩畫書籤。
話癆幹不了修復
曹元元讀書的時候學了美術專業,畢業後入職川博從事文物修復,已經有五年的光陰。此前的博物館日,川博文物修復中心對外開放,記者在那裡目睹她在師傅的指導下正修復一件宋代龍泉窯青瓷五管插瓶。
這個五管插瓶送到文保中心的時候,已經嚴重破碎,5個管體從根部斷裂。好在殘片中的一個管體與瓶肚嚴絲合縫,曹元元他們將其翻模,複製出了其餘4個殘缺的管體。儘管她有美術功底,如何調出和瓶體一樣的顏色,仍讓他們做了上百次試驗。她就用一個細小的毛筆,成千上萬次為其上色,等肉眼幾乎看不出修復的痕跡時,她早已手酸、眼花。
「坐不住、沒耐心可不行」,這是修復師們對這行最樸素的理解。修復一張字畫或者一個瓷器,需要耗時數月到一年不等,枯燥的重複讓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工作的時候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我們幾乎不聊天,話癆肯定幹不了這一行。」在修復中心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元元放下手中的毛筆,認真地說到。
一頭是略顯枯燥的修復,令一頭是創意十足的繪畫,她努力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其實畫畫對修復工作也有促進」,元元解釋,修復瓷器的一個重要工序就是上色,需要修復師把握色彩的感覺,用什麼顏色填補?上多厚?上幾層?全憑經驗和手感。而每天堅持畫一張小畫,就能保持這種手感。
隨著動物畫的數量和種類日益增長,元元在網上收割了大批粉絲,甚至在參與分享會的當天,有個網友給她發私信「你能否給我家寵物畫張畫呀」,她點開圖片一看,原來是只蘆花大母雞,就笑著爽快地答應了。不過,接下來她並不想轉行做職業畫家,而是在修復行業繼續深耕:「修文物挺有意思的,以後準備用畫畫的方式,給大家普及些文物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