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二手手機
大家腦海中的印象大概可能是這樣的
不是報廢機、偷盜機,就是手機性能有問題,外觀破爛不堪的。
實際上,現在用二手手機的越來越多了。
根據2018年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的數據,去年蘋果手機在中國新機銷量是3632萬臺,二手是617萬臺。也就是說,在中國市場上每12部蘋果手機,其中就有2部是二手的。
仔細算一算,現在手機製造工藝都是比較先進的,手機外殼和玻璃蓋板都經過耐磨處理的,如果保管得當,一兩年之後,可能只是電池會有些損耗,性能有些許差異。
如果沒有類似「別人摸過的手機就難受地不想用」這種精神潔癖的話,二手機到是個挺不錯的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二手手機都是哪來的?
在二手電商走進人們生活之前,二手手機交易主要是靠著「信息不對稱」活著,華強北、中關村把貨物往全國各地。
現在,阿里系的閒魚、可樂優品,騰訊系的轉轉,京東系的愛回收、拍拍等二手電商平臺四分天下,二手手機交易由線下轉到線上。
然而,貨源稀少、價格不穩定、質量難以把控,這些傳統二手交易市場的弊病,在二手交易市場也逐漸顯現。
在消費保平臺,不少消費者投訴在閒魚上購買二手手機,結果收到了翻新機、組合機。
卓先生向消費保投訴道,他在閒魚上花879元購買了一部小米9,賣家宣稱產品是「正品,高配置產品」。
卓先生收到快遞時,因為當時手機沒電,只是簡單檢查了一下。
但是回到宿舍後發現,收到的竟然是個組裝機,表面看著沒問題,實際上是個叫「卓普」的雜牌手機,只是把手機後殼換成了小米9。
聯繫賣家,賣家卻推脫自己只是兼職買手機的,讓卓先生找聯繫廠家聯繫,但是廠家卻說只能退一半的錢。
「現在手機還在我這,我還是個學生,不知道該怎麼辦,閒魚只是給我被騙記錄在案,也沒有給我回復怎麼處理 。」
吳先生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他於5月21日在閒魚購買了一臺iphone X ,花費3800元,賣家宣稱「絕對全原裝,美版」。在交易之初,吳先生曾經要求走閒魚的驗機服務,但是賣家卻再三推脫,說無法找到驗機服務。
後賣家又說這是「黑解機」,並且承諾有問題可以退貨,「想著不妨礙日常使用,便答應了。」
但是收到貨之後發現,手機屏幕有一個缺口,觸屏也不定期會跳動。因為賣家一直說急用錢,吳先生就點擊了確認收貨。
過了一段時間後,因為覺得不合適,吳先生又將這臺手機再次掛在閒魚上出售,一位買家拍下拿蘋果售後檢查發現,這款手機並非原裝,屏幕被更換過,後殼是拆開做的印刷。
吳先生質問原賣家,對方卻一直不予回應,因為吳先生已經確認收貨,閒魚表示無法追回。
最後,吳先生自願降價1600元將這部手機賣給了後來的賣家。這款「翻新」的iphone X,吳先生只使用了一個月,卻要為此花費1600元。
針對消費者的投訴,消費保將投訴詳情反饋至閒魚相關對接人,截止發稿對方未給任何回復。
卓先生和吳先生的投訴,不由得讓小編想到一位二手手機商人曾說:「現在閒魚也在招供貨商,光靠個人賣這些哪有那麼多貨?」
二手電商發展最重要的問題是貨源和信任,供應商入駐閒魚本身沒有問題,但一些個人卻藉此以次充好、濫竽充數,利用信息不對稱欺騙消費者。
可能是這種「貨不對板」的投訴過多,閒魚推出了「閒魚優品」服務,驗機的步驟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買家權益。比如在吳先生的投訴案例中,如果最初堅持經過驗機程序,可能就沒有後面的損失了。
「在閒魚上買賣東西靠譜嗎?」
這個問題在知乎上的回答似乎反映了閒魚的現狀:不靠譜,買東西看機緣。
「閒魚優品」的驗機服務,如果不能保持保持專業、客觀,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備受爭議的毒APP。
在二手電商領域中,信任與質量是最終贏得消費者信賴的關鍵因素。
對消費者而言,他們所關心的是貨物的質量是否真實可靠,是否物超所值,而對於賣方而言,他們所關心的是如何以最短時間將貨銷出並且價格最優。
二手交易,買賣雙方均有期望值,而期望值則直接決定交易效率,這也是所有平臺都無法迴避的考驗。
在閒魚裡,還是且遊且謹慎吧。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消費保」
消費保,免費處理消費投訴的公益平臺!如果您遇到任何糾紛,可以微信搜索「消費保」發起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