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繼澤 見習記者 李龍炎 泰安報導
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慢性病的長期用藥是一項很大的經濟支出。隨著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國家已經明確將多種常見門診慢性病治療納入醫保,這意味著常用藥可以進行醫保報銷,很大程度上減輕經濟負擔,從而改善生活水平。泰安市立醫院是門診慢性病定點醫院, 該院嚴格按照《醫療保險門診慢性大病管理辦法》執行,以「三級醫院的服務水平」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優質的診療服務。
11月27日上午,在泰安市立醫院,記者見到了剛剛報銷完醫療費用的劉大爺,劉大爺介紹,他今年76歲,是退休職工,自己長期患有支氣管哮喘,最近幾天氣溫下降,哮喘又嚴重起來,「我這病屬於職工乙類病種,按照退休人員報銷85%,這次一共花費700元多點,報給我540多元。」劉大爺說。
拿著開好的藥物和單據,劉大爺面帶欣慰,準備離開醫院坐公交車回家,「市立醫院雖然不是離我家最近的醫院,但卻是我的首選醫院。」劉大爺表示,這裡環境好、實力強,報銷比例還很高,享受著三級醫院的醫療條件、二級醫院的收費水平,讓病人感到既溫暖又舒心。
相比起三級醫院,在醫保結算方面,二級醫院具有起付線低、報銷比例高等優勢,就連手術費、護理費、診查費等收費標準也較三級醫院低10%—20%。正陪同母親在泰安市立醫院接受治療的房女士,對此深有感觸,她說:「像我母親這樣的一檔城鄉居民繳費患者,在二級醫院起付標準600元,統籌內費用按70%報銷,起付標準比三級醫院要低,報銷比例要高。」因此,房女士表示,自己跟母親果斷選擇來家門口的市立醫院進行治療,既方便家人又能得到更高的報銷比例。
據了解,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非常重視泰安市立醫院建設,一直按照三甲綜合醫院進行高標準規劃。泰安市立醫院共分兩期建設,目前處於一期運營階段,按照二級醫院的醫保收費標準執行,待第二期完成後,將具備三級醫院相關條件,逐步實現三甲醫院建設目標。
在《醫療保險門診慢性大病管理辦法》中,記者了解到,門診慢性大病根據醫保類型分為職工和居民兩種,所包含的疾病與報銷比例皆有所區別。其中,職工門診慢性大病,有甲類病種4種、乙類病種33種。甲類病種不實行限額管理,患者起付線600元,在職職工統籌報銷85%、退休人員報銷90%;乙類病種實行限額管理,33種疾病分別對應不同限額,患者起付線600元,在職職工報銷80%、退休人員報銷85%。
居民門診慢性大病,則有甲類病種15種、乙類病種24種,均實行限額管理。甲類病種患者,一檔、二檔起付線都是800元,一檔報銷70%限額3萬,二檔報銷75%限額4萬;乙類病種患者,在泰安市立醫院,一檔起付線600元,報銷55%,二檔起付線400元,報銷65%,一檔、二檔限額都是3000元(高血壓Ⅲ期2000元) ,如果有兩個及以上病種則增加到4000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為參保人員提供優質、便捷、低廉、安全的醫療服務,使廣大參保人員切實感受到泰安市立醫院的高標準醫療和高水平服務。」泰安市立醫院醫保辦楊莉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