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2020-11-22 東方網

原標題: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近日,多家媒體均以「巨型蝸牛入侵南寧」為題,報導了南寧市沙井中學附近一菜地裡出現非洲大蝸牛一事。外來入侵物種,這一平時很少有人提及的話題,再次吸引公眾注意。相對於「吃貨」網友們遺憾著非洲大蝸牛不能吃的調侃,在防控外來入侵物種時,九龍治水的現實更令人擔憂

  非洲大蝸牛不足為患

  「這事炒得有點大了,這幾天好多媒體來採訪。」南寧市江南區農林水產局的一名官員說,非洲大蝸牛讓江南區火了。事情的由來是,當地沙井中學的梁老師在路邊開墾了兩分地種蔬菜。菜是自己吃,不噴農藥,長勢也不錯。但梁老師發現,綠油油的蔬菜引來了一群雞蛋大的蝸牛,每天蠶食她的心血。

  本地媒體以「巨型蝸牛入侵南寧」為題報導了此事,吸引了眾多眼球。9月21日,經過廣西農科院專家鑑定,這些蝸牛是非洲大蝸牛,屬於外來入侵物種。

  雖然叫做「入侵」物種,但市民不必過分擔心。江南區有關部門表示,經過調查發現,非洲大蝸牛的數量並不算多,主要集中在梁老師的那兩分菜地裡,沒有發現擴散的跡象。而且非洲大蝸牛的繁殖生存能力並不像其他入侵物種那麼恐怖,其天敵眾多,如螢火蟲、老鼠、步甲(一種專吃蝸牛的甲蟲)等,因此不足為懼。

  我們身邊的入侵物種

  近年來,關於形形色色的外來入侵物種,本報多有報導。而一些物種已經在人類的生活空間裡普及,見怪不怪了。

  目前我國官方認定的外來入侵物種共有35種。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於2003年發布了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10年發布第二批名單,包含另外19種入侵物種。稱之為入侵物種,並非是說他們有害或者是不好的,而是因為他們適應能力超強,在與本地其他物種競爭時處於近乎無敵的地位。

  這些名單裡,鳳眼蓮(俗稱水葫蘆)、空心蓮子草(俗稱水花生)、福壽螺等因為屢屢對於水域生態造成破壞性後果,而人人喊打。而另外一些人們喜愛的動植物居然在列,則讓人難以置信。如克氏原螯蝦(俗稱小龍蝦)和牛蛙,是國人的盤中餐,馬纓丹(俗稱五色梅)是常見的花圃植物,大薸(俗稱水芙蓉)在大多數魚缸裡都能見到其身影,加拿大一枝黃花(俗稱幸福花)更是每間花店都會有賣的切花。

  事實上,由於長期以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入侵物種已經登堂入室,甚至喧賓奪主。記者此前在憑祥市採訪時曾見到,市區的河湧裡遊著的都是非洲鯽魚(俗稱羅非魚),本地魚類難見蹤影。廣西水產研究所專家周解說,2002年中國社科院專家到十萬大山考察魚類資源時,在深山老林裡都發現了羅非魚。而南寧市原生魚愛好者小羅說,他們最憎恨食蚊魚,在野外見到就會殺死,因為其貌不揚的食蚊魚,將如小精靈般漂亮的桂系青鱂驅逐得無立足之地。

  大多數人或許也不知道,市面上賣的蜂蜜,差不多都是由義大利蜜蜂產出的。土生土長的中華蜜蜂,在競爭中落敗,毫無還手之力。廣西養蜂業協會會長周桂華說,現在養蜂人,都是養意蜂,沒有養土蜂的。

  入侵物種是怎麼來的

  入侵物種大多來自別的大陸,他們是如何漂洋過海,來到廣西的?廣西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的李副站長說,這肯定是人的活動帶來的。資料顯示,中國是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靠近邊境的廣西,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作為省會城市的南寧,因為物流和貿易發達,更是首當其衝。據初步分析,在沙井有許多物流公司的貨倉,非洲大蝸牛極有可能就是被無意中夾帶入境,來到梁老師的菜地的。

  人類有意識的引進,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羅非魚、牛蛙、意蜂、福壽螺、小龍蝦等動物最初都是因為養殖有利可圖,才被帶到中國。水葫蘆、水花生等植物,原本是作為豬飼料引進。它們一旦脫離人類控制,就如脫韁野馬,再難束縛。在南寧市吳圩機場高速路兩邊,鬱鬱蔥蔥的銀合歡,是有關部門為了防止人畜進入而特意引種,作為防護帶使用。但銀合歡旺盛的生命力幹擾到附近村民的生活,帶刺的枝條伸進道路房屋,幼苗則蔓延到周圍的田地裡。

  好心人的放生也可能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廣西花鳥交易市場的一名龜販子說,他認識一位老居士,為了行善積德,每年都向他買幾十隻巴西龜去邕江放生,花錢不多,得個圓滿。但這位居士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這麼多巴西龜到了野外環境,能不能活,如果活了,其他的動物又怎麼辦。本報也多次報導過,南寧釣友在邕江釣到巴掌大的清道夫,顯然這些清道夫也是有人放生而來。

  防治外來入侵物種如九龍治水

  中國於1992年籤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承諾防止和控制外來物種入侵。但這份責任,被多個部門分散承擔,如同九龍治水,難稱盡善盡美。或許,外來物種之所以如魚得水,除了在大自然中沒有天敵,也與人類沒有極力消滅有關。

  記者試圖了解廣西或者南寧市外來入侵物種的宏觀統計,為此相繼接觸了南寧市環保局、農業局、林業局、水產畜牧獸醫局等相關部門。他們均表示,有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權責,但又都不能肯定地解答相關疑問,建議記者問問其他部門。南寧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的梁科長說,這個工作被分成很多個條塊,各個部門有各自的範圍。比如同樣是入侵龜物種,水龜歸水產畜牧獸醫局管;陸地生的,如果是到農田裡,歸農業局管;要是跑到林地了,則由林業局接手。至於巴西龜,它有時候在水裡,有時候在陸地,怎麼辦,梁科長說,這個就有爭議了。

  南寧市環保局表示,目前我國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國家和省一級層面,在市以下的機構中,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調研摸底,基本上很少。自治區環保廳法規處的一名負責人說,目前防治外來入侵物種的工作,存在著運動式宣傳,運動式執法。比如去年媒體廣泛報導柳州食人魚,當地懸賞捉拿,結果最終食人魚沒抓到,反而殃及土生的鯽魚鯉魚。當時報導紅紅火火,事情一過,就沒多少人關心了。畢竟相對於其他社會熱點,外來入侵物種真正要立即危害到人類生活,起碼看起來還很遙遠。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巨型蝸牛入侵廣西引關注 專家建議當飼料餵雞鴨
    專家測量非洲大蝸牛的個頭 記者 王建偉 文/圖  核心提示  9月20日,本報刊發了記者的《巨型蝸牛入侵南寧》調查報導一時間,南寧郊區出現非洲大蝸牛的消息不脛而走。昨日,廣西農科院以及南寧市相關部門專家趕往事發現場沙井鎮,實地考察了非洲大蝸牛的危害情況,並提出一些處理的建議。
  • 非洲大蝸牛多可怕?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人類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讓物種入侵也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和嚇哭眾多北方漢子的南方大號蟑螂一樣,非洲大蝸牛也是蝸牛家族的巨型產品。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非洲大蝸牛現身福清 專家:會攜帶病毒千萬別吃
    ­  非洲大蝸牛已有市民拳頭的一般大。­  連日來,有市民反映,福清市福政路綠化帶每晚都會出現大量巨型花螺,每晚都有市民帶小孩前去捕捉。對此,專家稱,所謂巨型花螺實為非洲大蝸牛,這種蝸牛會攜帶病毒,食用則危害極大。­  林女士住在福政路附近,她稱,近期連降大雨,有人在福政路紅綠燈路口的綠化帶上發現許多大花螺。隨後,他們就看到不少市民攜帶小孩前來捕捉。­  林女士說,她曾去看過一次,發現不是花螺,而是一種蝸牛。­  「這些蝸牛個頭特別大,有些有小孩拳頭那麼大,外殼呈黃褐色。」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體內含有寄生蟲和細菌,廣東人也無從下嘴
    當你到國外旅遊時,你會品嘗到當地的美食,比如法國的鵝肝,日本和韓國的泡菜生魚片等等,這些美味佳餚刺激我們的味蕾,在非洲這片土地上,也有自己獨特的美食,非洲肥沃的土地,加上其特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孕育了野生動物,非洲人花了幾千年的時間來適應它,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體內含有寄生蟲和細菌,廣東人也無從下嘴
  • 這些巨型蝸牛好可怕:入侵美國 吞噬房屋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孩子們喜歡玩耍美國佛羅裡達州一種巨型陸地蝸牛,這種蝸牛體長可達到0.4米,體重0.45公斤,能夠吞噬任何綠色植物,還能摧毀房屋建築。它叫做巨型非洲陸地蝸牛(Lissachatina fulica),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作為寵物引入美國,被丟棄自然環境之後迅速繁殖,引致自然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過去一個世紀,這種陸地蝸牛在世界各地迅速繁殖,從東亞至南美地區,最初是人們乘船攜帶,將其作為寵物飼養。
  • 席捲全球的巨型蝸牛,比人臉還大,各路吃貨紛紛表示惹不起
    但是,也是這非洲吃貨發掘了這大蝸牛的使用價值,就讓它被商人給盯上了,於是大蝸牛也成功的借商人之手來到外面的世界,去到別的國家裡去。    還有的人居然覺得比手掌還大上幾分的巨型蝸牛「可愛」,作為寵物帶到了別的國家裡。原本這作為食材也好,作為寵物也好,只要控制得好,需要的時候才引進的話,應該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
  • 成都彩色蝸牛成小學生新寵 專家:入侵物種
    成都彩色蝸牛成小學生新寵 專家:入侵物種 2017-04-15 13不過,一些商家甚至說這些蝸牛都是自然顏色,並因此熱銷。蝸牛成了一些市民的「新寵」,一些小學生更是對這些蝸牛愛不釋手,一邊飼養,一邊寫觀察筆記。  然而動物專家卻表示,這些蝸牛其實就是褐雲瑪瑙螺,以前作為食用蝸牛引進,現在已成為外來入侵物種,在我國南方一些地方都能見到。這些寵物對於農作物危害較大,在東南亞等地甚至泛濫成災。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而臺灣著名的夜市小吃「炒螺肉」,用的便是非洲大蝸牛,但當知道螺肉來自非洲大蝸牛後,很多人也需一番心理建設才能下肚。而幾乎在同一時期,我國的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等地也紛紛被這種巨型蝸牛攻陷。除了饞非洲大蝸牛的身子以外,不少人盯上的則是非洲大蝸牛的「可愛」,把他們當做寵物帶回國。
  • 成都彩色蝸牛成小學生新寵專家:入侵物種
    市場上熱銷的「彩色蝸牛」赤橙黃綠顏色各異,近日,在成都的寵物市場上,這些染得跟「殺馬特」一樣的蝸牛,已和大家印象中的蝸牛相去甚遠。不過,一些商家甚至說這些蝸牛都是自然顏色,並因此熱銷。蝸牛成了一些市民的「新寵」,一些小學生更是對這些蝸牛愛不釋手,一邊飼養,一邊寫觀察筆記。
  • 身長10釐米可危害500多種作物巨型蝸牛驚現廈門
    突然,一隻個頭巨大的蝸牛出現在他們視野當中,把小陳的女友嚇得夠嗆。「她差點嚇昏過去,還真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蝸牛。」巨型蝸牛身長近十釐米。記者 劉宇瀚 攝  小陳說,這隻蝸牛個頭特別大,身長近十釐米,高三四釐米,外殼則形似螺狀,呈黃褐色並帶花紋,看起來甚為堅硬。  出於好奇,小陳用手機將其拍了下來。
  • 非洲大蝸牛大如雞蛋「入侵」莆田 不能摸和吃
    她上網查詢發現,這傢伙竟然是「非洲大蝸牛」,為外來有害物種,還可能傳播結核病、腦膜炎等疾病。撿回超大蝸牛,本想給兒子當寵物昨日上午,記者在林女士家中看到,這隻大蝸牛大如雞蛋,長約10釐米,頭上長著觸角。記者對著它拍照時,其表現得十分「興奮」,時不時「引體向上」,並左右搖晃,最多時,身體伸出殼外有十多釐米長。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養殖的非洲大蝸牛 也正是因為非洲大蝸牛個頭大、肉多、易養殖等特點,上世紀的許多商人也盯上了它的食用價值,把它帶到全世界各個地區。而臺灣著名的夜市小吃「炒螺肉」,用的便是非洲大蝸牛,但當知道螺肉來自非洲大蝸牛後,很多人也需一番心理建設才能下肚。 而幾乎在同一時期,我國的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等地也紛紛被這種巨型蝸牛攻陷。
  • 養殖蝸牛時一定要注意這些,尤其要注意蝸牛的天敵!
    在溫度小於十五攝氏度,超多三十三攝氏度的時候蝸牛就會進入休眠,小於五攝氏度或者是超過四十攝氏度就可能會把蝸牛凍死或者是熱死,像冬天這種比較冷的天氣,蝸牛就會冬眠。一定要把蝸牛住的盒子裡邊的衛生給打掃乾淨了,蝸牛很喜歡乾淨,平常的話三四天打掃一次就行,把盒子裡那些吃的食物的廢渣,大便給打掃乾淨了,讓蝸牛處在一個比較好的環境中。
  • 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觸碰,更不要食用
    非洲大蝸牛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雨後的夜晚,經常可以在路上見到大量的這種蝸牛。不過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觸碰,更不要食用。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非洲的大蝸牛。
  • 深圳雨後,大蝸牛小區「散步」被當野味!這種蝸牛能吃嗎?
    一直以來廣東人都以會吃敢吃而聞名今天就有市民跟我們報料稱因最近連日陰雨天氣小區裡的蝸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現身部分小區居民見狀腦子裡浮現出了法式蝸牛的畫面有些人竟然捉了些蝸牛準備回家大快朵頤可這蝸牛真的能吃嗎?
  • 繼非洲大蝸牛之後,又有物種入侵美國,它快造成另一物種滅絕了
    除此之外,生物入侵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當人類製造出火車、飛機這些克服長遠距離問題的交通用具之後,一個地區的人開始走向其他的地區,跟隨著他們的是一些屬於原住地的生物。如果這些外來物種到了新地方後快速地融入當地的新環境,那麼它們基本就很難被清除掉了。再加上有些外來物種在新地方缺乏天敵克制,從而釀成了生物入侵的悲劇。
  • 深圳這種巨型蝸牛不能摸!不能吃!嚴重者可致腦膜炎
    深圳晚報2019年08月07日訊 近來,每逢大雨後,在深圳馬路邊、草叢內有很多巨型蝸牛冒了出來。很多小朋友對大蝸牛非常感興趣,會把它拿在手上玩。有些大人甚至會將巨型蝸牛帶回家煮了吃。這種蝸牛究竟是否安全?深晚記者就此採訪了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專家。專家表示,大蝸牛體內很有可能感染寄生蟲,若是碰到了大蝸牛分泌的黏液,極易被感染。食用大蝸牛同樣要不得,人感染後,嚴重者可致腦膜炎。
  • 蝸牛到底有多少顆牙齒?把蝸牛嘴巴放大以後,具體數字太嚇人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蝸牛是一種貝殼類軟體動物,它們行動遲緩,並且種類眾多。某些品種被善於烹飪的法國人製作成精緻的美食,也有一部分成員成為物種入侵的代表。近年來,藉助於更加精進的科學技術,科學家們對蝸牛也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研究,人們也漸漸了解到很多有關蝸牛的有趣知識。比如,蝸牛常常以植物的嫩葉為食,卻不是通過腐蝕性的體液來進行消化,而是藉助於密密麻麻的牙齒。根據相關研究,一隻蝸牛大約有2萬多顆牙齒,並且十分鋒利。這個數量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畢竟蝸牛的身軀相對於這個牙齒數量太嬌小了。
  • 入侵動物—非洲蝸牛
    今天一早,在給花花草草澆水的時候,無意中在一花盆裡發現了這麼一群帶螺螄殼的小傢伙,開始還以為是土裡自帶的空螺螄殼,仔細觀察下,都會挪動,數一數有幾十個之多。趕緊上網查了一下,原來這些都是非洲蝸牛的幼仔,這繁殖能力也太強了吧。順便科普了一下,「非洲大蝸牛的侵害對象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