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非洲大蝸牛之後,又有物種入侵美國,它快造成另一物種滅絕了

2021-01-10 三體使者

人類創造文明、建設文明所需要的所有原材料都來自大自然,就連人類本身都是從自然界走出來的,因此要想讓人類文明在地球上長久地延續下去,就必須處理好與自然的關係,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追求的意境,但沒有那麼容易達到。當今世界上超過200個國家存在生態環境問題,其中由人類活動因素造成的問題就佔了八成以上,例如破壞植被、不經過處理就排放廢氣廢水等等。除此之外,生物入侵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當人類製造出火車、飛機這些克服長遠距離問題的交通用具之後,一個地區的人開始走向其他的地區,跟隨著他們的是一些屬於原住地的生物。如果這些外來物種到了新地方後快速地融入當地的新環境,那麼它們基本就很難被清除掉了。再加上有些外來物種在新地方缺乏天敵克制,從而釀成了生物入侵的悲劇。無論是作為當今世界強國的美國、俄羅斯,還是發展中大國的中國,在歷史上都出現過生物入侵的案例,有些國家現在還在上演生物入侵的戲碼。

前幾年美國邁阿密市出現了非洲蝸牛入侵的事件,起因是一個從非洲回到邁阿密的男孩子將兩隻非洲蝸牛帶回了美國,不需要多長的時間這種蝸牛開始瘋狂繁殖,然後在整個邁阿密市蔓延開來。非洲大蝸牛的入侵導致當地許多螺種的生存受到威脅,就連與其不構成捕食關係的魚類也因為爭奪生存空間而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邁阿密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據悉不惜花費了大約800萬美元進行治理。雖然治理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並未讓邁阿密市內的非洲大蝸牛絕跡。

除了非洲大蝸牛之外,前段時間又有一種名為紅點鮭的魚入侵了美國。根據野生動物專家的介紹,紅點鮭的體型雖然沒有湄公河巨鯰那麼龐大,但成年的紅點鮭需要一個成年人死死地抱著才能夠穩住它。而且紅點鮭性情暴躁,喜歡吃許多一般體型的魚類,這給入侵地的黃石山鱒造成了生存威脅。根據美國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調查發現,黃石山鱒的數量正在不斷減少。因此有不少專家呼籲,應該對這種原始物種進行有效的保護。

為了應對紅點鮭入侵的問題,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應該控制紅點鮭在美國境內的數量,有必要的話甚至可以將其全部消滅。然而紅點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在美國多條大河站住了腳,要想完全消滅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再者,能夠對紅點鮭起到直接限制作用的生物並不多,因為它們的天地本來就不多。就算有鳥類可以捕食它們,一旦紅點鮭潛入深水區域鳥類一點辦法都沒有。

黃石山鱒本來就是一些鳥類的主要食物,再加上紅點鮭的施壓,它們未來的發展前景將相當暗淡,除非紅點鮭的入侵問題能得到解決。

相關焦點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吳小康劉彤王政屈凌燕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增多,外來物種由此進入我國境內。由於缺乏天敵形成入侵,我國多地損失慘重,並面臨著生態系統被破壞、人身安全受威脅等困擾。
  • 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觸碰,更不要食用
    成年非洲大蝸牛的體長通常在7~8cm,大的可達20cm,現存最大的記錄標本39.3cm。我這麼說可能不夠直觀,人的臉長大概20cm,現在你知道它有多大了吧。闊怕!介於它的以上特性,非洲大蝸牛被多地定義為外來入侵物種,它是公認的熱帶和亞熱帶最糟糕的一種蝸牛。
  • 非洲大蝸牛多可怕?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人類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讓物種入侵也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和嚇哭眾多北方漢子的南方大號蟑螂一樣,非洲大蝸牛也是蝸牛家族的巨型產品。
  • 美國遭物種入侵,連水泥都吃,我國人也沒辦法,但在非洲活不下去
    在全球化時代到來之後,因為國與國之間要進行密切的交流,所以物種入侵事件也在頻繁的發生,就比如在我們中國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小龍蝦,就是一種入侵我國的物種,不過最後還是被我國的吃貨大軍輕鬆解決了。而這次我們要講的是美國的一種入侵物種,連水泥都吃我們國人看見也沒辦法,這種物種就是非洲的大蝸牛,因為在美國是入侵物種,所以生命力以及繁殖能力方面非洲大蝸牛都是極強的。值得一提的還有這種蝸牛的吃飯能力,可以說根本就不挑食,不管是農作物還是林木都可以是食物,有時候甚至就連水泥都吃,而美國人面對這樣的入侵物種也是束手無策。
  • 恐怖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從非洲一路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早在許久之前我們就曾科普過非洲大蝸牛,不過當時說的不夠詳細。其實非洲大蝸牛的種類是很多的,足足有五個亞種,分別是:非洲大蝸牛左旋亞種、非洲大蝸牛凹臍亞種、非洲大蝸牛指名亞種、非洲大蝸牛加納亞種和非洲大蝸牛黃色亞種。
  • 它在中國是「入侵物種」,中國人都不愛吃,卻被越南人吃到快滅絕
    它在中國是「入侵物種」,中國人都不愛吃,卻被越南人吃到快滅絕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其中的飲食文化更是流傳了千年之久,在我國,除了流傳廣泛的四大菜系之外,還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名勝小吃,能夠成為中國吃貨,絕對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 牛蛙、小龍蝦都是外來入侵物種,它們會造成本土物種的滅絕嗎?
    先說兩種常見的外來入侵物種:牛蛙和小龍蝦。我們所吃的牛蛙和小龍蝦都是人工飼養的,放到野外,它們的危害不容小覷。小龍蝦原產美洲,進入我國幾十年的時間,它繁殖快,食性廣,喜歡鑽洞,要麼破壞農田,要麼造成潰堤,鉗子還會把水稻夾斷,對農業極其不利。
  • 外來入侵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 入侵我國的外來有害生物達到544種,其中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餘種。我國每年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 入侵物種又作妖?這次是非洲大蝸牛,破壞農村土地,怎麼都抓不完
    就在人們還在為草地貪夜蛾的問題焦頭爛額的時候,又有入侵物種在農村作妖了,福建莆田有網友發博表示家鄉出現了大量的非洲蝸牛,村民們每天拿著大桶去撿,卻怎麼都撿不完!該網友表示這些大蝸牛現在正在莆田各地農村的菜地和田地裡蔓延,肆無忌憚的啃食瓜果蔬菜,為了消滅它們,農民們也用了很多藥,可是依然殺不死。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
    蝸牛是非常常見的生物,尤其是在下雨之後,蝸牛會突然大批量的出現,它們慢慢的在地上蠕動,看起來非常的可愛,當然也有一些蝸牛種類,它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友善,反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屬於物種入侵,就比如非洲大蝸牛。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為什麼沒成美味?
    蝸牛是非常常見的生物,尤其是在下雨之後,蝸牛會突然大批量的出現,它們慢慢的在地上蠕動,看起來非常的可愛,當然也有一些蝸牛種類,它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友善,反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屬於物種入侵,就比如非洲大蝸牛。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除了小龍蝦外,另一種經常出現在餐桌上的入侵動物就是牛蛙。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原產於北美洲,1959年引入我國。牛蛙體型大食量大,養殖牛蛙逃逸到野外泛濫,不僅會與本土兩棲類競爭,還會捕食本土兩棲類,牛蛙身上攜帶的蛙壺菌也會感染中國本土蛙類,導致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嚴重受損。
  • 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原標題: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外來的入侵生物是破壞本土生態環境的「主力軍」。它們可能是動物,也可能是植物,往往通過運輸、貿易、旅遊等人類活動而偶然進入本土。  在中國吃客吵鬧著要幫別國消滅小龍蝦、牛蛙和大閘蟹的時候,大家是否知道,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30%的魚類因此瀕危
    一直到80年代之前,我國還沒有吃小龍蝦的習慣,都是將它當作有害生物來進行處理,後來有人嘗試著吃了一次小龍蝦,意外發現它的美味,於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小龍蝦便成為了入侵最失敗的物種之一,成為了中國人最愛的美食之一。什麼是外來物種?
  • 為什麼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碰?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是,有一種蝸牛,它不但有巴掌大小,而且已經成功地成為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入侵物種」,它就是非洲大蝸牛。那麼,非洲大蝸牛到底是種怎樣的生物呢?網上流傳的非洲大蝸牛不能摸是不是真的呢?我們今天就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眾所周知,外來入侵物種現在是困擾世界各國的一個問題。我們的生態系統是經過了長期進化才形成了今天這個模樣,系統中的物種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最終才有了如今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當一個外來物種被引進以後,因為缺乏天敵的制約,很有可能就會肆意生長泛濫成災,嚴重的時候就會對我國的生態系統乃至經濟造成危害。
  • 滅絕:幾乎所有物種的宿命。
    大部分時間裡,物種以緩慢的速度,在演化過程中自然走向終點,也就是「背景滅絕」。生物學家估測,20萬年前,人類活動還不能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時,每年大約有百萬分之一的物種,會走向滅絕。新出現的物種數量,與滅絕物種相仿。但是,當人類開始全球擴張,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後,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生物滅絕的速度大大加快。甚至達到人類擴張前的1000倍!
  • 「入侵物種」大都泛濫成災,有沒有入侵失敗的物種?
    關於同一個國家內的「入侵物種」,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生活著一種可愛的蛙類非洲爪蛙,非洲爪蛙與我們常見的蛙類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是用舌頭捕獵的,而是用自己的前肢,由於非洲爪蛙的前肢以及異化為尖利的爪子(每條前肢上有三根尖利的爪),所以這成為了它的捕獵「利器」。非洲爪蛙的皮膚大都呈淡黃色,從外觀上看非常的漂亮,因此在非洲,它成為了許多人的寵物。
  • 夏威夷為什麼會得名「物種滅絕之都」?
    到了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的船隊載著探險家們越洋而來,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先到達並最終死於夏威夷群島的就是詹姆斯·庫克,在這位英國皇家海軍軍官的筆下,那時的夏威夷就已經是栽種著香蕉、甘蔗、菠蘿等水果,並籠罩著土著原始信仰的島嶼了。如果說人類尚未到達之前的夏威夷充滿著神秘氣息,那麼從人類踏足夏威夷之後,島上就變成了隱形的「殺戮戰場」,一場場物種之間的廝殺就此拉開帷幕,直至今日也還在繼續。
  • 非洲大蝸牛大如雞蛋「入侵」莆田 不能摸和吃
    她上網查詢發現,這傢伙竟然是「非洲大蝸牛」,為外來有害物種,還可能傳播結核病、腦膜炎等疾病。撿回超大蝸牛,本想給兒子當寵物昨日上午,記者在林女士家中看到,這隻大蝸牛大如雞蛋,長約10釐米,頭上長著觸角。記者對著它拍照時,其表現得十分「興奮」,時不時「引體向上」,並左右搖晃,最多時,身體伸出殼外有十多釐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