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外來的入侵生物是破壞本土生態環境的「主力軍」。它們可能是動物,也可能是植物,往往通過運輸、貿易、旅遊等人類活動而偶然進入本土。

  在中國吃客吵鬧著要幫別國消滅小龍蝦、牛蛙和大閘蟹的時候,大家是否知道,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入侵我國的物種已達到529種,常見的有水葫蘆(鳳眼蓮)、紫莖澤蘭、非洲大蝸牛和巴西龜等,它們對我們本土的動植物都產生了極大的威脅,有些還會傳播病菌,損害人體健康。

  奧秘世界小編今天要說的是非洲大蝸牛,它是中國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是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非洲蝸牛簡介

  非洲大蝸牛原產非洲,成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

  非洲大蝸牛原產地為非洲東部,但已經廣泛分布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溼熱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雲南、福建、臺灣等地。

  非洲大蝸牛的習性

  非洲大蝸牛喜好潮溼的環境。生活環境為陸地,主要棲息於菜地、農田、果園、公園、橡膠園裡、雜草叢生、樹木蔥鬱、農作物繁茂陰暗潮溼的環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裡、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

  當地政府每年花費百萬美元對付蝸牛,但每到雨季過後,它們又會爆炸性成長。一隻母蝸牛每年可產下1200顆卵,並且瘋狂吃石灰來補充鈣質,促進外殼發育。

  此外,它們還會傳播鼠肺線蟲,這有可能感染人類造成一種腦膜炎。

  非洲大蝸牛遠距離傳播途徑

  非洲大蝸牛是世界上人為傳播造成廣為分布最為典型的事例之一。雖然它的自然傳播能力有限,但它主要的傳播方式是遠距離傳播。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通過人為的方式:

  1、通過人為引種傳入新區。

  2、通過貨櫃、輪船、火車、汽車、飛機等運輸工具和隨觀賞植物、苗木、板材、貨物包裝箱等傳播。

  其中隨貨櫃傳播的機率是很大的。

  非洲大蝸牛的危害

  非洲大蝸牛在國際上有「田園殺手」的稱號,不但危害農作物及生態系統,而且傳播重要的人畜傳染病,因此被認為是最具破壞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1、取食範圍廣

  非洲大蝸牛一般以綠色植物和真菌為主,主要危害農作物、經濟作物、園林植物、園藝花卉等500多種植物,因而嚴重影響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農業、林業以及園藝業等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2、寄生蟲、植物病菌的傳播途徑

  非洲大蝸牛還是許多重要的人畜寄生蟲、植物病菌的傳播媒介。此外,它還會傳播肝吸蟲病、結核病等。在它的糞便中還可以檢測到血吸蟲、鞭蟲、膜殼絛蟲、糞類圓線蟲等寄生蟲。

  3、分泌的黏液汙染環境

  它分泌的黏液會汙染環境,尤其在建築、園林和花卉等觀賞性植物上影響嚴重。死亡的非洲大蝸牛還會招引一些種類的蒼蠅,而這些蒼蠅則與傷寒病的傳播有關。

  非洲蝸牛的防治方法

  既然非洲蝸牛的危害如此之大,如此之猖獗。人類該如何控制它呢?

  1、機械防治

  利用黎明、黃昏、夜間或雷雨後,蝸牛活動覓食的時機,進行人工捕殺,還可利用其習性,用食物誘殺。

  也可用苛性碳酸鈉、幹石灰、鉀鹽鎂礬在大田中拌土形成一條保護帶,阻止蝸牛的侵入。

  2、農業防治

  利用農業栽培措施,改變生態環境。蝸牛喜溼但忌水,水旱輪作可殺滅蝸牛。剷除花圃、菜地周圍的雜草,破壞其越冬越夏場所,也可減輕蝸牛危害的發生。

  3、化學防治

  常用的方法有:用四聚乙醛(1.6%),使用10kg/ha噴霧,或用15%四聚乙醛粉劑50kg/ha、4%氨基甲酸酯100kg/ha、硫酸銅125~250kg/ha、硫酸鐵125~250kg/ha噴霧。.

  也可以在下午5時後,用1%~5%殺貝劑或1%~1.5%氨溶液地面噴藥防治,或用稍高於常規濃度的甲胺磷、樂果等農藥噴灑植物,蝸牛取食後中毒死亡。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已發現許多生物可寄生或捕食蝸牛,如細菌、線蟲、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哺乳動物等,但都沒有被廣泛應用。

  雖然如此,創造良好生態環境,保護好自然天敵,或人工飼養釋放,仍是一條穩定控制非洲大蝸牛的有效途徑。

  奧秘世界小編點評:近年來,關於外來入侵物種的報導不絕入耳。人們甚至對外來物種談之色變,其實非洲大蝸牛的危害主要是對植物的破壞,至於吃水泥、傳播寄生蟲在這幾個方面,小編認為它們並沒有造成致命的危害。如果要說外來物種會真正危害到人類的生活,從目前形勢上來看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碰?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是,有一種蝸牛,它不但有巴掌大小,而且已經成功地成為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入侵物種」,它就是非洲大蝸牛。那麼,非洲大蝸牛到底是種怎樣的生物呢?網上流傳的非洲大蝸牛不能摸是不是真的呢?我們今天就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非洲大蝸牛出沒,食用可致腦膜炎,對蔬菜危害極大!
    這種蝸牛為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多在華南地區出現,夏季尤其多。記者在社交群上發現,有家長反映,學校老師之前安排孩子去抓蝸牛,結果抓完這些大蝸牛後,孩子就發燒,燒到40度,班裡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因病請假了。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關係,尚不得知。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怎麼回事?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可以吃嗎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草叢裡、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一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有些小孩抓起來當寵物,還有市民說要揀回家煮著吃……關於它的新聞也頻頻登上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當前的「網紅」。
  • 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非洲大蝸牛。 被非洲人非常喜愛的大蝸牛,到底有多大呢? 一般來說,蝸牛的體積相對較小。人工養殖的中國蝸牛大小只有1.6釐米,散養的大約3釐米。而非洲蝸牛成年後平均殼大小可達七八釐米,甚至能達到20釐米的長度。
  • 非洲大蝸牛 盛夏刷爆朋友圈
    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拳頭大的非洲大蝸牛,頻頻出現在公園、小區裡食量驚人 危害公園小區已多年市民王先生家住融信大衛城,每天晚飯後,都會在小區裡散步。最近一連好幾天,他都在道路上、草叢裡看見不少非洲大蝸牛,有時甚至會一不小心踩到。「尤其下雨後,蝸牛出沒更加頻繁。」王先生將此事反映到物業。
  • 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觸碰,更不要食用
    在我國主要出現在東南沿海,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省份都有見到。雨後的夜晚,經常可以在路上見到大量的這種蝸牛。不過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觸碰,更不要食用。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非洲的大蝸牛。成年非洲大蝸牛的體長通常在7~8cm,大的可達20cm,現存最大的記錄標本39.3cm。我這麼說可能不夠直觀,人的臉長大概20cm,現在你知道它有多大了吧。闊怕!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恐怖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從非洲一路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早在許久之前我們就曾科普過非洲大蝸牛,不過當時說的不夠詳細。其實非洲大蝸牛的種類是很多的,足足有五個亞種,分別是:非洲大蝸牛左旋亞種、非洲大蝸牛凹臍亞種、非洲大蝸牛指名亞種、非洲大蝸牛加納亞種和非洲大蝸牛黃色亞種。
  • 有人說非洲大蝸牛不能摸,有什麼科學道理嗎?
    這種體型很大的蝸牛的名字是非洲大蝸牛,與我們常見的那種小小的蝸牛反差極大,不但能危害樹木、草原,而且還會「糟蹋」各種類型的糧食作物,我們對它們的感受似乎都被外表所迷惑,是一種十足的有害生物。聽一些人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用手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雖然非洲大蝸牛的樣子與常見的小蝸牛類似,看上去像是一個「放大版」,實際上它與小蝸牛的親緣關係並不怎麼近。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我們的生態系統是經過了長期進化才形成了今天這個模樣,系統中的物種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最終才有了如今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當一個外來物種被引進以後,因為缺乏天敵的制約,很有可能就會肆意生長泛濫成災,嚴重的時候就會對我國的生態系統乃至經濟造成危害。
  • 非洲大蝸牛出沒高檔小區 物業將噴農藥防治(組圖)
    張先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自己見到的大蝸牛與最近常出現的會吃水泥、傳播結核病和腦膜炎的「非洲大蝸牛」十分相似,趕忙把非洲大蝸牛的危害發到群裡。大伙兒得知「大蝸牛」的危害後都很警惕,有人建議遇到大蝸牛就用開水燙、肥皂水泡,還有人希望找物業來撲滅蝸牛。  昨天,福州市有害生物防治協會的專家林奕辰,看完蝸牛照片後表示,極有可能是非洲大蝸牛。
  • 非洲大蝸牛在我國泛濫成災,是非洲人的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
    提起非洲這片神秘而美麗的地方,大家腦海裡浮現的畫面一定各不相同。聯想到那裡貧窮落後的生活面貌、聯想到一望無垠的草原風光、聯想到生活在熱帶氣候的野生動物以及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植物。在非洲這片土地上有許許多多的東西都令人大開眼界、大長見識,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非洲大蝸牛。
  • 非洲大蝸牛究竟有多厲害?蜥蜴直接被秒,一口被吞下半個腦袋!
    非洲大蝸牛究竟有多可怕?蜥蜴直接被秒殺,一口被吞下半個腦袋!很多人都聽說過非洲大蝸牛,它是一種非常厲害的入侵物種,也是我國最早的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作為一種中大型的蝸牛,它本身的生命力頑強,而且攻擊力也是非常強悍的,非洲大蝸牛究竟有多可怕?
  • 非洲大蝸牛在中國泛濫,被列入「黑名單」,中國人表示不敢吃
    非洲大蝸牛是一種來自非洲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島、奔巴島一帶的巨型螺類,在國內又被稱為菜螺、花螺,其學名是褐雲瑪瑙螺(Achatina fulica)。非洲大蝸牛被認為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100種害蟲之一,目前除了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熱帶島嶼外,世界各地均遭到了非洲大蝸牛的「入侵」。
  • 非洲大蝸牛中國泛濫成災,非洲人的超級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
    非洲大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屬於瑪瑙螺科瑪瑙螺屬,在非洲,非洲大蝸牛可以說是超級美食,非洲加納一年可以吃掉1500萬公斤蝸牛,但是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之後,已經泛濫成災,可是中國吃貨卻不敢吃,這是為什麼呢?
  • 非洲大蝸牛雨後常在廈出沒 專家提醒:勿食用
    雨後,不少市民會發現馬路邊或草叢邊,出現了一群喜歡在雨後散步的小傢伙——非洲大蝸牛。它們喜歡「攜家帶口」出行,一趟出遊就要帶上所有家當。 有人說它們是攜帶病毒的惡魔,也有人說它們是美味佳餚,真相到底如何,晨報記者今日為您揭秘。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上個世紀因為非洲大蝸牛的體型非常的大,所以很多商人覺著非洲大蝸牛應該會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每年大約會經過五六次的產卵,而每一次都會有500米左右。
  • 入侵動物—非洲蝸牛
    今天一早,在給花花草草澆水的時候,無意中在一花盆裡發現了這麼一群帶螺螄殼的小傢伙,開始還以為是土裡自帶的空螺螄殼,仔細觀察下,都會挪動,數一數有幾十個之多趕緊上網查了一下,原來這些都是非洲蝸牛的幼仔,這繁殖能力也太強了吧。順便科普了一下,「非洲大蝸牛的侵害對象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
  • 江蘇張家港截獲外來有害生物活體非洲大蝸牛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南京3月18日電(記者劉巍巍、何磊靜)張家港海關18日通報,該關近日在一批進口木材中截獲外來有害生物非洲大蝸牛。目前海關已對這批貨物實施燻蒸除害處理。張家港海關工作人員近日在對一批來自非洲安哥拉的貨櫃運木材進行現場查驗時,截獲一頭具有瑪瑙花紋的大型蝸牛,隨即進行取樣送檢。經鑑定確認,該蝸牛為非洲大蝸牛,是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的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為什麼沒成美味?
    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在非洲是非常受歡迎的,非洲的部分地區一年可以吃掉1500萬公斤的蝸牛,但是在這一物種入侵中國之後本以為它會像小龍蝦一樣被吃到滅絕,需要經過人工培育,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中國人卻不敢吃非洲大蝸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