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種又作妖?這次是非洲大蝸牛,破壞農村土地,怎麼都抓不完

2021-01-13 神鳥知訊觀青史

今年對於農民來說最頭疼的大概要數草地貪葉蛾的出現了,自從今年初被發現以來,它們的身影已經出現在了我國十幾個省份的莊稼地裡,且怎麼都消滅不完,導致很多農作物出現減產。就在人們還在為草地貪夜蛾的問題焦頭爛額的時候,又有入侵物種在農村作妖了,福建莆田有網友發博表示家鄉出現了大量的非洲蝸牛,村民們每天拿著大桶去撿,卻怎麼都撿不完!

該網友表示這些大蝸牛現在正在莆田各地農村的菜地和田地裡蔓延,肆無忌憚的啃食瓜果蔬菜,為了消滅它們,農民們也用了很多藥,可是依然殺不死。更加令人頭疼的是,這些大蝸牛白天躲藏在洞裡,到了晚上就出來禍害農作物,村民們每天晚上都要打著手電筒徒手去抓,可依舊無濟於事。

撒藥不管用,徒手去抓更是抓不完,這可怎麼辦?有人給出了建議,在田地裡多撒一些鹽,因為蝸牛屬於腹足綱動物,碰到鹽巴肉體會溶解。只不過遇到大面積爆發的時候,治理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這也是為何它進入我國多年一直都沒有消失的原因。也有的網友在看到這一消息之後也幽默的表示:福建人快點引進廣東人吧,把這些大蝸牛都吃了!

在很多吃貨的眼裡,非洲大蝸牛個頭巨大且肉多,如果用來做成各種乾鍋蝸牛、奶油蝸牛,想必味道很美吧?對於愛吃的廣東人來說一定是不能錯過的美食!不過這次大家可想錯了,非洲大蝸牛雖然長著一副很美味的樣子,但事實上連廣東人都不吃它,這又是為何?

原來這種巨大的蝸牛早已經被國家列入有害入侵物種名單,它們戰鬥力強悍,不僅吃幾百種農作物,瘋狂起來連水泥都能啃噬,最重要的是它的身上攜帶了病菌,人類如果誤食很容易染上結核病和腦膜炎。有專家表示,遇到非洲大蝸牛千萬不要用手去觸碰,因為它的病毒傳播性很強,尤其是小孩,因為抵抗力弱的原因看到了一定要繞道走,不要因為好奇心而去捉來當寵物養。

連碰一碰都有風險,誰還敢去吃這種大蝸牛或許正因為如此,這種入侵物種從九十年代進入我國以後越來越猖狂,由於它們的繁殖能力很強,且壽命長,一隻蝸牛大約可以存活五六年的時間,且每次產卵都可以排出幾百裡,幾年下來一隻蝸牛的一生可以製造出5000個左右的後

有專家表示,如果在某個地區出現了一雌一雄兩隻非洲大蝸牛,如果它們沒有被人類消滅,短短幾年時間可能就會造成當地的生態被破壞。這些大蝸牛最喜歡啃咬綠色植物,如今不僅僅是農村,就連城市的一些小區綠化帶裡也出現了這種生物。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區,由於天氣溼熱土壤溼潤,更是成為了大蝸牛們經常出沒的地方。而目前為止除了用鹽巴對付它們,似乎還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希望已經出現這些「禍害」的農村,農民們能夠儘快的清掃這些莊稼殺手!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怎麼回事?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可以吃嗎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草叢裡、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一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有些小孩抓起來當寵物,還有市民說要揀回家煮著吃……關於它的新聞也頻頻登上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當前的「網紅」。
  • 恐怖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從非洲一路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除了這五個亞種以外,另有一個變種就是白玉蝸牛,這種大蝸牛是非洲蝸牛的白化種,因為潔白無瑕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所以也常被當做寵物來養。事實上除了白玉蝸牛以外,其他的非洲大蝸牛亞種統統都被我國化為了「外來入侵物種」,並且它們也是危害最嚴重的十六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 非洲大蝸牛多可怕?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人類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讓物種入侵也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和嚇哭眾多北方漢子的南方大號蟑螂一樣,非洲大蝸牛也是蝸牛家族的巨型產品。
  • 繼非洲大蝸牛之後,又有物種入侵美國,它快造成另一物種滅絕了
    當今世界上超過200個國家存在生態環境問題,其中由人類活動因素造成的問題就佔了八成以上,例如破壞植被、不經過處理就排放廢氣廢水等等。除此之外,生物入侵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當人類製造出火車、飛機這些克服長遠距離問題的交通用具之後,一個地區的人開始走向其他的地區,跟隨著他們的是一些屬於原住地的生物。如果這些外來物種到了新地方後快速地融入當地的新環境,那麼它們基本就很難被清除掉了。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01非洲大蝸牛入侵我國,最大體長能超過20釐米近幾年來,我國對於外來入侵物種管控得非常嚴格,但總有一些漏網之魚令我們非常頭疼,其中非洲大蝸牛就是一種令中國人很苦惱的外來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成年的蝸牛殼長一般為7至8釐米左右,最大則能超過20釐米。一般非洲大蝸牛是夜行性動物,屬於雜食性,基本上都是在潮溼的環境當中活動,尤其喜歡在下雨天以及夜間的時候出沒。非洲大蝸牛在平常的時候都躲在陰涼的地方,並且會在自己的殼口出做上一層白膜,只露一個小孔供自己呼吸,等到環境適合的時候再出來活動。
  • 吃還是不吃?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野外抓到後,先把蝸牛殼弄碎,再把蝸牛切成片,要麼生吃,要麼像牛排一樣煮熟。非洲人每年都會吃掉成千上萬隻非洲蝸牛。為了蝸牛的供需得到滿足,還進行了人工養殖。從名字可以看出,非洲蝸牛的老家肯定是在非洲了,然後才慢慢的滲入到那些溼熱地區,但現在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外來入侵物種,還是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的第16個種類。 非洲大蝸牛能如此成功的走向全球,走向世界,只有這兩種理由:美食與寵物。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體內含有寄生蟲和細菌,廣東人也無從下嘴
    當你到國外旅遊時,你會品嘗到當地的美食,比如法國的鵝肝,日本和韓國的泡菜生魚片等等,這些美味佳餚刺激我們的味蕾,在非洲這片土地上,也有自己獨特的美食,非洲肥沃的土地,加上其特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孕育了野生動物,非洲人花了幾千年的時間來適應它,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體內含有寄生蟲和細菌,廣東人也無從下嘴
  • 非洲大蝸牛大如雞蛋「入侵」莆田 不能摸和吃
    當地村民說,從沒見過體形如此大的蝸牛大如雞蛋,長約10釐米;是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專害農作物,還會傳播結核病和腦膜炎,她上網查詢發現,這傢伙竟然是「非洲大蝸牛」,為外來有害物種,還可能傳播結核病、腦膜炎等疾病。撿回超大蝸牛,本想給兒子當寵物昨日上午,記者在林女士家中看到,這隻大蝸牛大如雞蛋,長約10釐米,頭上長著觸角。記者對著它拍照時,其表現得十分「興奮」,時不時「引體向上」,並左右搖晃,最多時,身體伸出殼外有十多釐米長。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吳小康劉彤王政屈凌燕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增多,外來物種由此進入我國境內。由於缺乏天敵形成入侵,我國多地損失慘重,並面臨著生態系統被破壞、人身安全受威脅等困擾。
  • 美國遭物種入侵,連水泥都吃,我國人也沒辦法,但在非洲活不下去
    在全球化時代到來之後,因為國與國之間要進行密切的交流,所以物種入侵事件也在頻繁的發生,就比如在我們中國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小龍蝦,就是一種入侵我國的物種,不過最後還是被我國的吃貨大軍輕鬆解決了。而這次我們要講的是美國的一種入侵物種,連水泥都吃我們國人看見也沒辦法,這種物種就是非洲的大蝸牛,因為在美國是入侵物種,所以生命力以及繁殖能力方面非洲大蝸牛都是極強的。值得一提的還有這種蝸牛的吃飯能力,可以說根本就不挑食,不管是農作物還是林木都可以是食物,有時候甚至就連水泥都吃,而美國人面對這樣的入侵物種也是束手無策。
  • 外來侵略物種大蝸牛,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
    ,包括鬥門區,絕大部分的小區草叢,都是這種「大蝸牛」集中出沒的場所。 這種蝸牛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多在華南地區出現,夏季尤其多。有家長反映,學校老師之前安排孩子去抓蝸牛,結果抓完這些大蝸牛後,孩子就發燒,班裡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因病請假。 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關係,尚不得知。
  • 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觸碰,更不要食用
    非洲大蝸牛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國主要出現在東南沿海,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省份都有見到。雨後的夜晚,經常可以在路上見到大量的這種蝸牛。不過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觸碰,更不要食用。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非洲的大蝸牛。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草坪驚現十幾隻非洲大蝸牛 專家:不觸碰不食用
    如果雨後你在福州一些草地上遇到雞蛋大的蝸牛,千萬不要流口水,想著帶回家「蒸煮煎炒炸」,或者抓回家去當寵物養,因為它們身上有可能攜帶病原體、寄生蟲等。前日傍晚,盧先生就遇到一群非洲大蝸牛。   6日傍晚,一場雷陣雨後,家住倉山的盧先生帶著孩子出門,到福建師大倉山校區內的科學會堂前草坪騎車。突然,3歲的娃娃喊爸爸:「快來看,大蝸牛!」
  • 非洲大蝸牛出沒,食用可致腦膜炎,對蔬菜危害極大!
    這種蝸牛為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多在華南地區出現,夏季尤其多。記者在社交群上發現,有家長反映,學校老師之前安排孩子去抓蝸牛,結果抓完這些大蝸牛後,孩子就發燒,燒到40度,班裡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因病請假了。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關係,尚不得知。
  • 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原標題: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近日,多家媒體均以「巨型蝸牛入侵南寧」為題,報導了南寧市沙井中學附近一菜地裡出現非洲大蝸牛一事。外來入侵物種,這一平時很少有人提及的話題,再次吸引公眾注意。
  • 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原標題: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外來的入侵生物是破壞本土生態環境的「主力軍」。它們可能是動物,也可能是植物,往往通過運輸、貿易、旅遊等人類活動而偶然進入本土。  在中國吃客吵鬧著要幫別國消滅小龍蝦、牛蛙和大閘蟹的時候,大家是否知道,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 從3隻到數十萬,美國在消滅非洲大蝸牛上完敗,撒點鹽解決不了?
    非洲大蝸牛是在1966年,跟著一家佛羅裡達人「登陸」美國的。這家人當時去非洲旅遊,回程時,家中的小兒子出於喜愛,偷偷在行李中藏了3隻,回到家後,他就將這三隻非洲大蝸牛送給了自己的奶奶。自打奶奶將它們放生,接下來事態的發展就不受控制了,非洲大蝸牛種群爆發,佛羅裡達州花了10年時間和100萬美元,消滅了大約2萬隻非洲大蝸牛,才放緩了它們入侵的腳步。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非洲大蝸牛走出非洲路線當然,行動緩慢、不會飛又不會遊的蝸牛,是不可能自己完成跨海遷徙的。說到底,還是得靠不安分的人類帶路。而非洲大蝸牛「偷渡」到全世界的方式也都大同小異,吃貨和寵物愛好者可能需要背鍋。在非洲,這種大蝸牛向來都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比較受非洲人民的歡迎。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而非洲大蝸牛「偷渡」到全世界的方式也都大同小異,吃貨和寵物愛好者可能需要背鍋。 在非洲,這種大蝸牛向來都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比較受非洲人民的歡迎。現在在各種視頻平臺上,我們也能看到非洲小哥演示如何烹飪非洲大蝸牛,吃法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