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農村有電視機家庭的不多,那時你們村看的是什麼節目

2021-01-21 農人牛牛

雖然在1958年,我國就有第一臺國產「北京」牌電視機,但電視機真正進入農村千家萬戶,還是在事隔差不多30年後,也就是1990年代,那時農村才逐漸每個家庭,都擁有一臺電視機,也開啟了港臺影視的黃金時代。

對於我們村第一臺電視機,我的印象還是比較深刻的,那是在1985年左右,我家前面的鄰居,他從新加坡回來,帶了臺18英寸「日立」彩色電視機,據說他花了3000多元買的。

這臺電視臺也是我們村裡,最值錢的一樣東西,雖然在這之前,我也在鎮上一家富裕的人家,看到他們家也有臺黑白電視機,不過才14英寸,聽大人說是花了500多元購買的。而我鄰居家的電視機能買人家幾臺,唉,有海外的親戚就是豪啊。

當時每天夜幕降臨後,大人們幹完農活,鄰居家就會把電視機搬到自家院子裡,然後把天線固定在樹上,村裡的其他人就陸續帶著自家的椅子,坐在院子裡大家一起看電視、聊天。

在當時那個年代,全村人都會看的是什麼節目呢?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

因為我是80後,雖然我家鄰居在90年代前就有彩色電視,但那時我還小,現在也想不起來那時候電視放的都是啥。不過我記得有幾部電視劇,給我的印象是特別的深刻,雖然我現在早就忘了那電視劇演的是什麼。

不過那些電視劇的主題曲、片尾曲,我的印象卻是非常深刻,其中一部電視劇叫【渴望】:

主題曲是【好人一生平安】有過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片尾曲是毛阿敏(毛阿敏是很多70後的女神)唱的【渴望】悠悠歲月, 欲說當年好睏惑···········

這兩首曲子都有些悲傷的味道,事實上根據年幼的我所觀察,當初放這部電視劇時,確實是有好多大人們,是邊看邊悄悄地抹眼淚。

當時除了【渴望】還有兩部電視劇叫【轆轤女人和井】、【籬笆、女人和狗】也是非常的火。劇情具體講的是啥我都忘了,我只記得很多村裡的婦女們,都非常的愛看這幾部片,特別是一部叫【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劇一放,看過的人沒有一個不掉眼淚的。

那時看電視也有個小插曲

當時農村是經常停電的,而這些電視劇都是在固定的晚上時間播放,第二天會有重播。如果遇到停電,電劇視放完,大人們就會非常的惱火,第二天白天又要幹活,不可能守著電視機。只能派我們村一個口才比較好,讓他不用下地幹活,他家的活別人替他做,他只要負責把重播的劇情告訴其他村民就行了。

在這裡我想說一下,其實以前90年代,國產的電視劇並不比港臺的差,可能是當時的題材都是以農村人為主,很多70~80後都不喜歡看,他們更喜歡看港臺武打劇。所以一直覺得小時候的經典,應該就是後來放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小李飛刀、戲說乾隆、新白娘子等。

其實當時在那年代,國產武俠也有很多不錯的電視劇,如白眉大俠、甘十九妹這類的,並且新加坡的片也是非常不錯的,像是【蓮花爭霸】,都是實景拍攝,可比港臺棚子出品的要大氣不少。

結論: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在電視機都成了擺設了,不過在以前的農村,那時候電視機是唯一的娛樂消遣,一部電視劇都是幾代人在一起觀看。

那時候不管電視放的是什麼題材的,我們也只能被動接受看著,像是以前瓊瑤的梅花三弄、水雲間、新月格格等,明顯是面向女性朋友的電視劇,但當時的大老爺們,也還是看的津津有味。

在你們村第一臺電視機出現時,你又是看的是哪些影視作品,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歡迎留言分享,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80年代的黑白電視機,人們購買電視機,看電視的興奮表情
    歷史老照片 80年代的黑白電視機,人們購買電視機,看電視的興奮表情1980年代,電視機依舊是絕對的奢侈品,雖是黑白的電視機,但卻吸引了無數人。當年,農村的電視機非常少,有的村幾乎沒有,偏遠農村更不用說了,就連電也沒有通,即使有錢買電視機也無法播放。
  • 80年代的電視機一臺能賣500,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看完長見識了
    80年代的電視機一臺能賣500,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看完長見識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過去的人們連溫飽都很難解決,現在的人們吃穿基本不用愁。電視也是一樣,過去的人們可能一個村就一臺電視,現在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是數位電視,想看什麼就能看什麼。
  • 31朵美麗村花,綻放在80年代銀幕上,那時宋丹丹好美,白靈還很清純
    作為80年代當紅美女明星之一,我覺得洪學敏無論外形還是戲路,都非常適合出演此類角色。2、1980年,上影廠青年演員張閩,在電影《巴山夜雨》中出演了苦命的農村姑娘杏花一角。張閩不算是長得非常漂亮的女演員,但她的辨識度很高,而且她在《巴山夜雨》中含而不露的表演,也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
  • 在農村,這三種老物件80後的你們還記得嗎?越久越珍貴!
    導語:在農村,這三種老物件80後的你們還記得嗎?越久越珍貴!可能人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對一些陳舊的東西越來越懷念的,特別是對於一些80後的人來說,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有這麼多的玩具,但是那個時候有很多東西是很有紀念意義的,因為那個時候能擁有那些東西真的是很了不起了,在農村,這三種老物件80後的你們還記得嗎?越久越珍貴!
  • 電視機的「黃金年代」
    很多人嘈雜地圍坐在電視機前一起看電視節目的景象,現在恐怕已經絕跡了。如今,挨家挨戶都擁有了電視機,而且還都不止一臺,即使是一家人也可以各有選擇,互不幹擾。而我們孩提的那個年代,誰家擁有了一臺電視機,那可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
  • 80年代的你,有什麼玩具,有哪些遊戲(活動),你是否記得
    我出生在80年代的農村,那時基本沒買玩具,就是買也很少很少,村裡小夥伴們都差不多,造就了大家多少會做幾種,有些是父母親給做的玩具。彈弓,在當時的農村常玩的玩具,主要取材簡單,用樹杈和橡皮筋就可以,(還有就是用粗鐵線做的),我們玩木頭做的比較多,家裡橡皮筋多少都有點,綁頭髮用的,也好找,做也方便。彈弓通常打鳥,那個年代鳥也多,不過現在不打了,保護自然。
  • 80年代,電器有多熱門?一把電風扇就讓路人駐足不前
    即使是空調微波爐也不再新鮮,可是1986年的洛陽街頭,一位大媽卻被櫥窗裡不起眼的黑白電視機深深吸引住了。這在當年,可是一件時髦又昂貴的電器。30多年前,生活不寬裕,電氣化家具自然少之又少。稀罕到什麼地步呢?看一下80年代一家招待所住房就知道了:茶几地毯,桌椅板凳一應俱全。就是看不到幾件顯眼的電器。桌子上一盞檯燈很不起眼,牆角處似乎是一臺黑白電視機。
  • 8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孔雀牌電視機,如今卻已消失不見
    對於很多70、80後的人來說,估計大多數都聽說過「孔雀」牌電視機,就是小時候看的那種黑白電視機,當時這種電視機不僅在中國熱銷,還銷往了全球,成了非常火的電視機,可是因為合資,最後就沒了。八十年代,它是蘇州電器品牌裡響噹噹的四大名旦之一。四大名旦就是紅極一時,聲名顯赫的長城電風扇、孔雀電視機、香雪海冰箱和春花吸塵器。它們鑄就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蘇州輕工、電子行業的輝煌。
  • 為啥80年代的農村,幾乎人人都長蝨子?看完你就會明白了
    怪不得80年代的農村,基本上每個人都長蝨子,原來這般看了終於懂了。蝨子是一種寄生生物,一般粘附在人的頭髮或衣服上,隨後物理吸血。被咬的一部分會發癢。以往,農村人最怕蝨子和秀髮瘙癢,也擔心抓癢。實際上,這類狀況也是有緣故,由於以往農村標準不太好,並不注意衛生,因此難以防止被蝨子咬。80年代的農村,在哪個物資匱乏的時代裡,父母把絕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了農事和別的瑣碎上,小孩也多是「散養」,由年紀大的小孩頭帶著,每日並不是鑽草叢裡便是在地面上翻滾!那就是那時候的社會發展場景,並不是不是愛乾淨講究衛生,只不過是,大伙兒全是那樣走回來的!
  • 年代文,被玉佩帶回七零,她把現代種植技術帶到農村,成全村福星
    導語:年代文,被玉佩帶回七零,她把現代種植技術帶到農村,成全村福星喜愛看小說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呀,小編又來跟大家分享精彩又有趣的小說啦。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被玉佩帶回七零,她把現代種植技術帶到農村,成全村福星!」希望小編的推薦能讓大家喜歡,從此告別書荒!
  • 80年代的農村人,頭上幾乎都長蝨子,是不講衛生,還是別的原因?
    時光回溯,80年代的農村,那是一個充滿無限回憶的年代!那時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極為規律,又十分的樸素,為了「四個現代化」,為了早日奔上小康,不斷的努力拼搏!然而,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來說,那個年代裡,總有一些事記憶深刻,比如說,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幾乎人人頭上都長蝨子,陽光下,農閒時忘不了父母幫著「擠蝨子」的場面!八十年代的農村,相比六七十年代,生產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家家戶戶溫飽也基本能實現,為啥,頭上還長滿蝨子,是因為邋遢不衛生,不愛乾淨嗎?還是有別的原因呢?對此,我們簡單的討論一下!
  • 農村三種老物件,越「舊」越珍貴,80後的你們還記得嗎?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人,不僅對大自然有著深厚的情誼,對於古舊的一些東西更是有感情,尤其是屬於80後的一代記憶,那個時候沒有很多高科技的玩具,沒有琳琅滿目的物品,所以今天我就以一個80後的態度,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屬於80後的兒童時代。
  • 農村電視天線曾一度「爆紅」,為何現在看不到了?答案來了
    ,再後來市面有一些天線接收的節目越來越多,基本很多家庭都會安裝一個,並且在當時農村電視天線曾一度「爆紅」,站在遠處去看,每個農村房頂上都有個用竹竿豎起來的天線,可現在為何這樣的天線卻看不到了呢?答案來了1、電視天線接收節目有限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農村家庭是沒有電視的,誰家有個電視那可是一件稀罕事,直到九十年代電視機在農村越來越普遍之後,很多人對於電視裡的畫面充滿了渴望,而要接收到更多節目就必須要加一個天線,一開始一些電視節目還是比較多的,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很多電視節目越來越少,人們的口味已經被吊了上來,為了看到更多節目就開始找尋一些接受節目更好的天線,比如衛星鍋蓋
  • 七八十年代農村受歡迎的經典老歌,聽過這幾首的,個個都為之沉醉
    現在農村的社會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看到的都是美麗鄉村的景象。大家口中都會經常說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怎麼怎麼樣。那個時候的農村雖然沒錢,但是人情味十足吶。小編記得那個時候嘴上總會哼上幾首老歌。今天小編帶大家品一品七八十年代的經典音樂。
  • 玉米秸稈堆裡捉迷藏,八十年代農村兒童
    很少進行體力上玩遊戲,因為怕孩子在玩遊戲是受到意外的傷害,現在家長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長都是這樣,都不愛讓孩子去玩即能段練身體還能集體生活遊戲。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玩,由其農村的孩子,己經缺少了農村小孩子那一份好動「野性」。八十年代是我們童年,我們這個年代農村娃就十分「野」,是經常跑到村外田地去嬉皮笑臉的瘋玩,無論田野裡的任何東西,都能成為我們的玩具。
  • 80年代最著名卡通人物鐵臂阿童木今年50歲 (圖)
    阿童木在中國  80年代初期,為了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廣告,日本東芝公司出錢購買了動畫片《鐵臂阿童木》的播放權在中央臺播出。  在中國,現在沒多少人會記清楚在80年代初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這部動畫片的具體情節,但「十萬馬力,七大神力,無私無畏的阿童木」的旋律在很多中國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科技的種子,因為幫助阿童木飛翔的不是雲和翅膀,而是可以噴火的裝置。
  • 80年代結婚標配——三轉一響,摩的、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徵
    錄音機更不用提了,現在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要聽什麼歌放什麼,要錄音,聽歌,看劇,打遊戲,還是行走的錢包,出門現在帶現金的人越來越少,行走一部手機什麼都能解決。人人爭當「萬元戶」在八十年代,資產上萬就叫有錢人,已經是屈指可數的群體了,至於為什麼資產上萬就能被稱作有錢人和當時的市場物價等脫不了干係。
  • 民間雜耍團進村表演,村民看節目不收錢,第二天去村裡挨家討糧食
    很小的時候有過一次民間的流動雜耍團下鄉表演節目,這對整個村來說都算是新鮮事,進村也不用宣傳,很快村裡就知道消息,這些表演的大概會在兩個小時,就在一塊空地上,也不用搭舞臺。本世紀初農村流行修樓房,那時候村裡人還很多,鄉村還算熱鬧,最初家裡連電筒也沒有,奶奶想去鄉上看表演都需翻出幾十年前的老煤油燈,跟幾個村裡的中年婦女一起熱熱鬧鬧的去公社。那次我沒去,因為第二天要上課,大人管的嚴。不過第二天回來聽奶奶講,每隔多久就有人那晚過來收錢,奶奶明確告訴沒有,質問他們說好不收錢的,那人走了後沒過沒多久又來一次,再次拒絕後就跟村裡的人一起回來了。
  • [安徽]咱家的「快樂牌」電視機
    參加有獎徵文活動 贏取42寸等離子電視    【安徽網友投稿】:我很小的時候,做生意的父親僱了一輛拖拉機「突突突」拉回一個方方正正的大紙箱子,鄉親們七手八腳小心翼翼地抬下來,打開才知道是一臺17寸的長虹電視機。咱家的電視機成了我們村有史以來第一臺電視機,整個小山村都為之轟動,左鄰右舍端著碗、叼著煙、抱著孩子來我家看電視,一時間成了一種習慣。
  • 春晚節目「鬧鐘」:不錯過愛看的 不耽誤幹別的
    如果你也不喜歡看民族歌舞大聯唱,你的休息時間會更長,從20點05分到20點50分,你有45分鐘的時間走到隔壁的房間,去給所有的親戚朋友打個電話,把年拜了。  在20點51分,建議你回到電視機前。因為這個時候會有你相對熟悉的海清和黃海波。當然,家裡人沒換臺,這個時候也沒有地方在播《媳婦的美好年代》,但這兩個熟人表演的小品就叫《美好年代》,或許和電視劇一樣,會讓你再產生一點對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