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d vs. Jock:美國校園文化裡的「鄙視鏈」

2020-12-04 36氪

編者按: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你知道Nerd是什麼樣的人嗎?Jock呢?在美國校園文化裡,這兩個標籤經常被用來描述兩種截然相反的人。Nerd是那些可能對某一知識領域非常在行,但缺乏社交能力、內向害羞的「書呆子」。Jock則是擅長體育,外向而自大,憑著自己體格強壯或人緣好,喜歡欺負別人的「運動員」。

根據城市詞典(Urban Dictionary),Nerd是常常被嘲諷或欺負的一群人,但其實因為他們的學識或才智引起了別人的嫉妒。Jock則是許多人羨慕的對象,總是能和最受歡迎的女生/男生約會。

從《蜘蛛俠》(Spider-Man)、《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到《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我們的文化總是在塑造討人喜歡的Nerd形象:他們害羞敏感,但內心豐富;他們看上去軟弱無力,卻是充滿勇氣和正義感的英雄。

時報觀點作者詹妮弗·懷特(Jennifer Wright)認為:「書呆子」是聰明、得體、處於劣勢的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善良的女孩注意到他們,或者給他們配一副隱形眼鏡。」

「Nerds were smart and decent underdogs who just needed a good-hearted lady to notice them and maybe get them a pair of contact lenses.」

在美國,亞裔男性往往被貼上「Nerd」標籤。在大學招生系統中,他們常常因此被置於劣勢。比如,一項報告發現,哈佛大學在申請人的「個性」評估上一直對亞裔申請人打出低於其他族裔申請人的評分。在「積極人格」、親善力、勇敢、善良和「廣受尊敬」等性格特質上,「只會讀書」、「不善交際」的亞裔學霸難以獲得哈佛的青睞。

在報導中國留學生的特稿《中國「空降孩子」:美國夢減退了色彩》(The Parachute Generation)中,在美國小鎮讀高中的中國男生科爾賓收到了一個特別的邀請:一群jocks和slackers(喜歡偷懶、不愛學習的人)邀請他加入他們一起進男廁所抽菸。科爾賓很高興可以融入這群「很酷的」美國同學。在那之後,他放鬆了學業,開始舉重,認為「等我練出點肌肉,」就可以找到女朋友。

這或許是一個nerd試圖變成jock的例子,也讓我們得以一瞥美國高中的「鄙視鏈」。在這個鏈條中,還有這些角色:

Cheerleader:通常為女性,外表迷人,但缺乏內涵,常常與jock被視為一對。Poser:喜歡模仿人緣好的人,為了融入集體願意做任何事。Emo/Goth:喜歡穿黑色、迷戀哥特等暗黑亞文化、成天擺出一幅「抑鬱」模樣、認為自己與眾不同。Preps:來自富裕家庭、穿著精緻,將來可能考入名牌大學成為社會中上階層的學生。Loner:沒有朋友的邊緣人物。

這些標籤大多都是對不同個體過於簡單且不準確的概括。比如,拉拉隊員從事的是一種強度高、難度大,也很危險的運動,把她們簡單地概括為空洞的花瓶更多體現了對女性的偏見。

時報觀點文章《「運動員」改頭換面,「書呆子」變成惡霸》(Jocks Rule, Nerds Drool)認為,傳統的nerd形象正在被推翻。他們從處於劣勢上升成為了以科技驅動的經濟市場中的贏家,例如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但並非每一個成功的nerd都在用正確的方式施展自己的力量。科技行業內的性騷擾和權力濫用事件越來越普遍,讓「nerds比其他類型的人更尊重他人」這一觀念逐漸消退。

在你看來,這些標籤是否客觀地反映了校園裡的各色群體?你心目中的「nerd」和「jock」是怎樣的人?

相關焦點

  • 淺談留學圈鄙視鏈
    一.學校鄙視鏈第一梯隊:哈佛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耶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和史丹福大學(美國)二.地域鄙視鏈出國黨約定俗稱的,不同留學國家的鄙視鏈第一梯隊:美國留學生和英國留學生相互不服氣美國留學生鄙視英國的,理由是「英國的食物難吃,英國的學校水」英國留學生鄙視美國的,「美國的不會穿衣,去美國留學的是混綠卡的,一心 只會讀書」。
  • 學歷鄙視鏈存在嗎?海外留學鄙視鏈也有?
    學歷鄙視鏈真存在嗎?學歷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留學學歷鄙視鏈,留學國家鄙視鏈也存在,鄙視鏈:1.美國2.英國3.加拿大4.澳大利亞5.德國6.法國,最慘的是法國明明留學性價比高,連韓國等國家都比不過,法國擁有65個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四)和14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但是偏偏法國留學含金量不怎樣,連國家的留學獎勵法國的名額是所有留學國家最少的。
  • An awkward nerd 哭了!那個校園裡曾被孤立的「書呆子」
    當發現圈子裡的人為了進入「酷女孩」行列而開始標新立異的時候,她就更加困惑了。*confused adj.困惑的,疑惑不解的people in one' s clique 圈子裡的人 clique n.*don't want to go out 不想出去,宅In their eyes, I wasn't up to speed with the schools social circle-I was the awkward nerd.
  • 鹿先森毀於「音樂圈鄙視鏈」?
    對此,樂隊的解釋是,他們被「音樂圈鄙視鏈」給害了。而節目組的觀點大概是借高曉松之口說的那句:「哪個風格哪個領域裡都有寫得好的,都有臭大糞。玩某個風格不會被鄙視,玩得爛會。」言下之意是,鹿先森拿了低分,不過是因為他們玩的爛而已。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鹿先森真的沒有那麼差……只是他們真不該選這首歌。
  • 你應該知道的10個奇妙有趣的美國俚語
    原標題:你應該知道的10個奇妙有趣的美國俚語 每種語言都有一些生動有趣的詞彙,用以形容人的不同特性。美國口語中經常使用的一些描述各種人的習慣用語不僅能讓你了解美國文化,而且有助於掌握更地道、更純正的美式口語。
  • 美國婚戀市場鄙視鏈:華人男性還不如黑人
    有人認為,是文化差異的緣故,但是數據很快出來打臉:同樣來自亞洲,女性卻在美國相親市場上異常受歡迎。而一篇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報告更是指出,這種「種族性別鄙視鏈」和種族歧視一樣,是人為造成的。媒體、影視劇裡的形象,都會強化這種鄙視鏈。 從最早一代華人移民開始,「黃禍」的說法就在美國喧囂塵上。美國人認為,華人是來搶他們的工作和女人的,因而有恐懼心理。
  • 從動物食物鏈到美國鄙視鏈
    食物鏈高端必然要比低端更聰明。低端的食草動物,它們的食物是不會移動的植物,所以不需要制定複雜的策略,對大腦容量的需要很低。相反,要以動物作為食品,就需要捕獵,要有比被捕獵動物更高明的計劃謀略。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的「群體道德」水準更高。食草動物,面對固定的植物,不需要高級的「群體道德」,經常還會互相爭鬥一下誰吃最肥的草。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
  • 鄙視鏈就像一張蜘蛛網,裡面人人都是被鄙視者 - 第一批判
    鄙視鏈在每個圈層都是一個常見的事情,雖然大家未必會直接表露出的對別人的鄙視,但是看到別人不如自己的時候,難免還是會心中暗喜,那會想辦法找機會把自己比別人的優越用裝作無意的方式露出來。但是,要說一個不好的消息,鄙視鏈往往不是常見的那種有頭有尾的從高排到低的直線條。
  • 盤一盤夜店蹦迪鄙視鏈……
    在昏暗的燈光下,擁擠的人群中混雜著香水汗味荷爾蒙的空氣裡肆意蹦迪是當代青年釋放壓力的不二之選上回講了電音圈中的DJ、曲風、電音節三大鄙視鏈今天蓄電CHN編輯部為你盤一盤夜店中常見的鄙視鏈穿搭鄙視鏈身著網紅淘寶款的人發誓要用最少的錢搭一身最亮眼的LOOK這邊黑超遮臉下衣失蹤那邊JK套裝加發光奶嘴當然少不了寫滿騷話的摺扇「今天不蹦迪」「明天變垃圾」摺扇之上,有問有答這是他們彼此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身著運動風基礎款的人在戴著「有色眼鏡」人的眼中處於鄙視鏈底端
  • 國產玩具別成「中產鄙視鏈」的犧牲品
    如果從全球化角度來說,國產玩具市場競爭力不足,國際品牌玩具商接管中國孩子的玩具生活,似乎沒什麼不妥,可是,玩具又豈止是玩物而已,背後的文化、教育隱患,不得不引起重視。   玩具和童年記憶是分不開的。農村出生長大現在城市定居構成中國中產主體的人們,一回憶起童年,就會想起風車、風箏、撥浪鼓、陀螺等,通常鄉愁會油然而生。
  • 英倫搖滾樂隊是如何站在鄙視鏈頂端的?
    當我們談論音樂時,儘管我們都不提倡所謂的「鄙視鏈」,但總有幾支英國樂隊,毫無疑問地站在「頂端」。英國音樂, 深深地影響著世界。隨著《樂隊的夏天》的熱播,許多國內樂隊進入了主流視野。作為聽眾的我們,也常常能從一些國內樂隊的音樂中聽出英倫樂隊的影子。
  • 廣州七夕鄙視鏈 你屬於哪個檔次?
    網易房產訊 轉眼又是七夕,作為一年一度的傳(zha)統(xin)佳節,單身狗小編本著「能分一對是一對」的精神,整理出了廣州七夕鄙視鏈。不管你有沒有對象,不管你是約會還是相親,保證難逃鄙視鏈的暴擊。
  • 養狗鄙視鏈:養純種狗的瞧不起「串串」,買狗的鄙視領養的
    在學校、職場裡打滾久了,大家都應該知道生活中是存在有「鄙視鏈」的,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當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探討學術爭論之道的時候,他沒有想過,這個詞日後會成為文人之間爭風吃醋、相互「踐踏」與傾軋的託辭,更沒想到擴散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 社會心理學:你在「鄙視鏈」的哪一環?
    當下社會「鄙視鏈」流 行:理科生鄙視文科 生,看英美劇的鄙視看港 臺劇的,看哲學書的鄙視 看小說的,學馬術的鄙視 學畫畫的……這是一種自 我感覺良好而瞧不起他人 的現象,用鄙視他人來提 升自己的「優越感」。
  • 各位置鄙視鏈,暴露你的真實想法,猴子竟在打野鄙視鏈最低端?
    優越感這種東西在哪裡都有,遊戲中也不例外,不同職業的英雄之間會相互鄙視,就比如鎧爹和滷蛋,而同等職業的英雄之間也有相互鄙視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各位置的英雄鄙視鏈,暴露你的真實想法,猴子竟在打野鄙視鏈最低端?
  • 「當代鄙視鏈」都這麼細了,不是生活縮影說不過去啊 | 好奇心研究...
    從人類有了優越感這種情緒開始,鄙視鏈就已經貫穿了我們的生活。為了發現我們的生活裡,是否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細節也受制於這種微妙的社會現象,周一我所在微信公眾號和知乎上發起了一項名為「最近,你都發現了哪些「當代鄙視鏈」」的徵集,得到了大家的熱烈反饋。
  • 海洋生物「鄙視鏈」了解一下!
    然而,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兇猛的大白鯊也有所畏懼,遇到虎鯨總是乖乖溜走。美國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人員在美國西海岸海域多次觀測到只要有虎鯨出沒大白鯊就離開的情形。他們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報告》雜誌發表文章,詳細記錄多次觀測到的情形。研究人員2009年追蹤17頭大白鯊,在加利福尼亞州沿岸3處海域發現它們的蹤跡。
  • 活在留學鄙視鏈的底層是怎樣的體驗?
    回答裡往往是一群歐美留學生,為了自己的母校和地區,與其他人吵得面紅耳赤,鄙視鏈大致如下:常春藤的看不上北美其他學校;北美留學的,鄙視英國留學的沒考過GRE;英國的,鄙視北美和歐洲其他國家的都是村炮兒;等歐美圈撕得差不多了,再合起夥來鄙視土澳。
  • 美國動物vs日本動物 十圖解讀日美動漫文化差異
    歐美文化和日韓文化截然不同,也不用向大家多介紹,來看看正常動物vs日本動物vs美國動物的對比圖,相信大家的結論都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