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曾被當成四害之一,不過早已認識到了錯誤,而且民間的氣槍獵槍土銃都已經收繳徹底,再也沒有人跟麻雀過不去了,但相信大多數即使在農村生活的朋友,也比較少見到麻雀的屍體!這麻雀到底能活多久,怎麼就沒見過麻雀的屍體呢?
大的活得久還是小的活得久?
一般情況下都是大的動物活得更久,比如經常看到的老鼠,壽命不過1-2年,畢竟它繁殖很快,所以你不用擔心它死絕了,反而驚嘆於它們指數級增長的繁殖能力!
而大象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它輕鬆可以活過60~70歲,甚至過80,作為人類來說,80高齡去世也不算短命鬼了,所以壽命就是體型小,壽命就短,而體型大,壽命就大,似乎就成了科學道理!
既然小麻雀活不過幾年,那麼怎麼就沒見它們的屍體呢?
麻雀是一種常見鳥類,它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歐洲、中東、東南亞等,體型比較小,身體大部分褐色或者灰白色,它們一般在樹上築巢,而落地時一直蹦蹦跳跳,看上去挺特別!
對作為禽類的麻雀來說,繁殖是比較麻煩的,因為要生蛋,要孵蛋,一窩蛋個數大約6-7枚。麻雀的孵化時間大約是14天,一個月左右幼鳥可以離窩自己找食吃,所以只要氣候合適,麻雀一年可以繁殖兩次以上,甚至3-5次,所以從幼鳥數量以及繁殖期比較短來說,這麻雀數量也非常可觀!
麻雀真的很短命嗎?
可能這是一個錯誤理解,鳥類的壽命和哺乳類有些不一樣,當然蝙蝠除外!因為蝙蝠的體型和壽命之比是哺乳動物中的佼佼者,它的演化特性能告訴我們麻雀為什麼有一個和體型不相配的壽命!
飛行是動物演化過程中不經意擁有的一項可以傲視所有不會飛動物的技能,翱翔藍天,展翅高空,這就是人類的夢想,所以人類還折騰出了翼裝飛行這種反人類的運動!而且這個飛行還為它們帶來一種無與倫比的體驗!
身體的極高的修復能力!飛行需要消耗大量的體能,這會導致飛行的動物體溫普遍過高,按理來說這體溫過高,新陳代謝過快不就是短命的先兆嗎?但這個規則在飛行的動物身上失效了!
因為飛行的高體溫伴隨著高損傷!但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飛行的動物演化出了超強的DNA修復能力,使得它們在能夠修復DNA在複製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最終達到和體型不相匹配的長壽命!
所以小小的蝙蝠壽命長達二十多年,鷹的壽命可達50年(豢養狀態下),一般小型鳥類的壽命大約是5-10年,鸚鵡大概是10-20年,亞馬遜中型鸚鵡可以長達20-50年!那麼麻雀壽命是多久呢?麻雀壽命最長可達11年!
那為什麼麻雀的壽命都只有2-3年呢?其實那是野外條件比較惡劣!很多麻雀吃了撒了農藥的種子死去,比如2019年12月11日英國《每日星報》報導,英國一條鄉村公路上,大量鳥類從空中墜落路面,據單獨從公路上的數量就超過數百隻,可能就是吃了噴灑了農藥的食物所致。另外還有遭遇惡劣天氣意外,甚至有落入陷阱,比如捕鳥網等,所以野外的麻雀是活不久的!
為什麼我們那麼難見到麻雀屍體?
準確地說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們應該也有見到麻雀的經歷,不過確實不多,一來天高任鳥飛,如果在天上掛了,這隨機往下掉,實在難找!另一個則是麻雀大部分都是在棲息地死亡的,比如老死夥子病死,都是飛不動了,而它們的窩都距離人口密集的村莊有些距離,你見到的機會就相對更少了!
最後要提醒下,儘管麻雀數量眾多,但也要注意保護,因為麻雀吃糧食,但它們吃得更多的是害蟲,對於人類來說,它是一種不可多得維持生態平衡的物種,而近年來的森林持續砍伐,讓它們的棲息地逐漸在萎縮,而農藥的大量播撒則讓它們很多都死於中毒!
也許有天麻雀也將成為珍稀動物,到那天,我們可就哭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