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有一種分布分廣泛的小鳥,它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很常見,經常嘰嘰喳喳的聚在一起。這種小鳥的羽毛一般是黑棕色,且帶著一點斑點,它們就是「麻雀」。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在生活中,我們鮮少會看到麻雀的屍體,難道它們各個都是「高壽」鳥嗎?
麻雀的天敵
對於麻雀來說,天敵無處不在。無論是在城市、鄉村郊區還是山林中,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天敵的身影。拿生活在城市中的麻雀來舉例子,家養的貓、狗等都是麻雀的天敵。同時,城市中一些很常見的鳥,比方說喜鵲、伯勞鳥等等,它們也都會以麻雀餵食。此外,蛇、黃鼠狼、甚至是老鼠等一些嚙齒類動物也會捕食麻雀,同樣,城市的汙染對麻雀來說也會讓它們的壽命縮短。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近年來城市的麻雀似乎越來越少,有一種原因是因為,很多喜歡吃麻雀的人將麻雀捕獲吃掉了。根據數據統計,每年被吃進人類肚子中的麻雀數量甚至要比被其它動物捕食的數量還要多。
麻雀的屍體去哪了?
其實,如果麻雀的死是因為被天敵吃掉或者是被人類捕捉,找不到麻雀的屍體也是情有可原的。不過,在自然環境中也有很多的麻雀是自然原因死掉的,比方說感染了病毒或者是被凍死、餓死等情況。那麼,這些麻雀的屍體又去了哪裡呢?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提到過,麻雀其實是一種非常小的鳥類,它們如果是自然死亡的話,那屍體一般都會落在小河中,或者是草地中等等,它們並不會特別的醒目。而且對於人類來說,一般也不會注意到這種事情。
同時,在自然中,我們都知道存在著很多的食腐動物,或者是麻雀剛剛死去就遇到了其它的肉食動物。於是,這些麻雀的屍體就被吃掉了。當然,即使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因為麻雀實在是太小了,它們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微生物分解掉。
微生物分解麻雀只需要幾天
通過研究,動物學家們發現在野外環境中,當麻雀死掉後,麻雀的體內很快會滋生許多的微生物。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裡,不到一周的時間,麻雀的屍體就會被微生物分解,然後作為養料供給土壤。
動物學家表示,對於麻雀這種生活在生態鏈低端的小鳥來說,能夠自然死亡基本上是非常難得的,所以才會很難見到麻雀的屍體。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麻雀也和很多動物一樣,其數量因為人類而銳減,比方說在10多年前很常見的麻雀,如今在很多城市中都已經很難遇到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甚至還將麻雀列為瀕危物種,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或許未來見到麻雀將越來越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