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麻雀養不活」的說法?

2021-01-15 咖啡傑弗森

麻雀是我們最常見的鳥類之一,曾經一度麻雀被列入「四害」之中,被全國範圍的大規模捕殺,直到後來我國的鳥類學家鄭作新將麻雀的習性公諸於世後,它才從「四害」之中被除名。即使到了現在,許多人還認為麻雀是種「害鳥」。其實,根據鳥類學家的研究發現,麻雀的主要食物以昆蟲、草籽為主,比起它在食物匱乏時偶爾吃點糧食,明顯的是「功大於過」的。這一點已經從當年的「滅麻雀熱」中吸取了教訓(當年數十億隻麻雀被屠殺,造成了嚴重的農業蟲害,糧食大面積減產)。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有許多人說「麻雀是養不活的」,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依據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麻雀真的養不活嗎?

麻雀是我們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它們通常都是成群結隊的出沒在人居住地的範圍內,於是,我們就有許多機會去近距離觀察麻雀,尤其是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麻雀飛進屋內更是常有的事。

我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沒少抓麻雀。有的是自己不小心闖進屋內被抓住的,有的是從屋簷下自己掏出來的。因此,我對麻雀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首先,麻雀養不活確有其事,不過,並不絕對。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麻雀養不活主要分為兩個情況:第一是剛孵化不久的麻雀,拿來自己養,養死了;第二是成年的麻雀拿來幾天之後也養死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第一種,剛孵化不久的小麻雀

我們常見的麻雀主要有三種:家麻雀、樹麻雀和山麻雀。雖然從名字上看,家麻雀應該是最常見的,但是我們最常見的其實是樹麻雀了。這兩種麻雀最大的不同之處有兩個:一個是家麻雀要比樹麻雀大;一個是家麻雀頭部的羽毛以灰色為主,而樹麻雀的頭部羽毛是銅色和白色結合的。

▲上圖為樹麻雀

▲上圖為家麻雀

樹麻雀主要棲息在人類居住地附近,它們有著群居的習性,通常在每年的4-8月份是樹麻雀的繁殖期,樹麻雀之所以有如此長的繁殖期是因為它們一年至少可以繁育2代。一般情況下,樹麻雀一窩可以產下5-6枚卵,此時雌雄麻雀開始輪流孵化自己的卵,大約在12天左右,卵孵化成功。一隻只全身紅色(皮膚透明,顏色是肉和血液呈現的)無毛的小鳥就誕生了。

麻雀幼鳥的生長期有大約半個月都是在巢裡,如果此時,意外掉落或者是被人掏走,它們很難存活。首先,如果是意外掉落,它們的內臟可能會被摔傷,導致死亡。其次,即便是被掏走,你也很難養活它,因為,我們養小鳥大都是用穀類,而在整個麻雀幼鳥能夠起飛之前,它靠的完全是昆蟲,並且在育雛期間,雌雄麻雀每天要餵養上百次(少食多餐)。但是,我們在餵養它們時,無法保證一直用昆蟲餵養(大多數人不知道),也無法保證每次的量,這樣小麻雀就很難存活。

第二種,成年的麻雀

成年的麻雀雖然已經成為了雜食性鳥類,沒有了食物的挑剔,但是它們依然很難被我們養活,原因很簡單,它膽小。麻雀雖然經常在人附近活動,但是實際上它們非常的膽小。如果它們誤入我們的屋內,它們會橫衝直撞,即便是前面是窗戶,它也會一直撞。這是因為它們已經被突然的「囚禁」嚇破了膽,看到有光亮的地方就以為是出口,所以才會這樣。我觀察過大部分進入房間的麻雀,它們除了累極了會抓住屋裡的一些高的家具簡單的休息一下外,幾乎不會停止對窗戶的撞擊,甚至於撞暈了摔在地上,一會爬起來還是會去撞。如果持續的撞擊,即使抓住了它,想要養它,它大概率也會因為撞擊傷到了腦或者是內部器官,最終死路一條。

如果你在屋裡發現了它,並且第一時間抓住了它,也養不活,因為無論把它放到哪裡,它也不會停止「越獄」的行為(橫衝直撞),並且它會拒絕人提供的任何食物,最終餓死。

而這一切的行為都是源於恐懼。

不過,我小的時候確實養大過一隻麻雀,那是一隻已經長了一些羽毛的雛鳥,每天放學就去田野裡給它抓蟲子,過了十幾天它就長齊了羽毛,最後被我放生了。我也沒有繼續養它,也不知道成年後的它還能不能待在滿是小孔的紙箱子裡。

總結

無論是雛鳥還是成鳥,麻雀都是極難養活的,因為雛鳥的習性以及食量我們不會像麻雀媽媽那樣了解,而成年的麻雀則因為恐懼總是試圖逃走,搞得自己遍體鱗傷最後死亡,並且它也拒絕吃人提供的食物。

相關焦點

  • 真相揭秘 為什麼會有「麻雀養不活」的說法?
    常常聽人說「你能養活任何東西,但你養不活麻雀」,小時候確實是記得,你抓得住麻雀,但你關不住麻雀,你要是關住它,它就算是把頭撞破了,也要出去。
  • 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麻雀,怎麼都養不活?原來是因為這個?
    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麻雀,怎麼都養不活?原來是因為這個? 而一些調皮的小孩就會製作各種的機關和陷阱來抓捕麻雀,那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麻雀怎麼都養不活呢?原來是因為這個。
  • 為什麼抓住的麻雀,永遠都養不活?看完淚目
    當然了,野生的麻雀比較難抓,可是機緣巧合之下,也會有些受傷的麻雀被抓。不過令人十分疑惑的是,為什麼抓住的麻雀,永遠都養不活呢? 麻雀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鳥類,它們個子雖小,五臟俱全,但是有一點,那就是它們脾氣很大,這個脾氣大導致它們不喜歡受到約束,最有意思的是,麻雀如果被人抓到進行餵養的話,它們會主動絕食,
  • 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麻雀,怎麼都養不活?看完才明白!
    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麻雀,怎麼都養不活?看完才明白!麻雀是我們經常見到的動物,它們經常停駐在電線桿或者圍牆上,它們生性活波好動,遇到人們更是無所畏懼,經常飛到人們的身邊,也讓人們很喜歡它,甚至會出現將它捕捉的現象。但人們抓到的麻雀卻怎樣都養不活,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野生麻雀,基本都養不活?今天可算知道了
    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野生麻雀,基本都養不活?今天可算知道了夏日到了,除了隨處了聽到的知了聲,我們還能看到的是到處飛翔的麻雀。麻雀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數量最多的一種鳥,這種鳥嬌小可愛,許多人都生過想要抓它們飼養的念頭,有些人也確實這麼做了,但是他們發現,所有被他們抓回來的麻雀全部都沒有養活,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死掉了。大家肯定好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因為對於麻雀來說,被飼養著的話,它的生活肯定要比風餐露宿要好上許多,然而它們依舊是拒絕,甚至通過激烈的方式告訴我們,它們是拒絕的。
  • 你們知道為什麼「你能養活任何東西,但你卻養不活麻雀」嗎?
    常常聽人說「你能養活任何東西,但你養不活麻雀」,我小時候確實是記得,你抓得住麻雀,但你關不住麻雀,你要是關住它,它就算是把頭撞破了,也要出去。成鳥相對好辦一點,鳥一般養在籠子裡,但沒親近過人的野鳥放在籠子裡,四面漏光,放眼看到的都是怪異的陌生環境,還有兩腳大怪獸……救助鳥類的常用方法是放在黑暗、墊毛巾的紙箱內,保持安靜,更不要看著萌就上手撫摸,否則有驚嚇過度致死的可能。
  • 為何逮住的麻雀,永遠都養不活?看完心情真的複雜!
    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很喜歡小鳥、尤其喜歡到田間捕捉麻雀來養。小時候最喜歡和夥伴們到山上到田野上抓小鳥。弄各種各樣的捕鳥器。最容易逮住的就屬麻雀了。但奇怪的是每次抓回來的麻雀都養不活、精心的照料還是會死掉。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為什麼人們總是說麻雀養不活?今天終於弄明白了!
    以前在農村會看到成群結隊的麻雀。對於城市化建設越來越快,再加上人類的大量捕殺,麻雀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很多人就想在家中自己餵養,但是老人卻說麻雀養不活。其實以前就有人養過麻雀,把它放到鳥籠子裡而且細心的照料,但是沒過幾天它仍然還是死掉了。
  • 麻雀容易抓,但是為什麼卻怎麼都養不活?脾氣大容易被氣死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話,麻雀好抓但是卻不好養活,因為說實話麻雀不是什麼多聰明的動物,所以獵人們一般隨便上用點小花招就能抓到了,但是為什麼都說麻雀難養活呢?   的確有很多人都做過實驗,把麻雀抓來之後不管怎麼養,甚至是好吃好喝的待著也還是養不了多長時間,最後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
  • 人類捕捉的麻雀,為何養不活?科學家表示與它的性情有關!
    人類捕捉的麻雀,為何養不活?科學家表示與它的性情有關!大約在幾十年前,當時我們國家的整體生產力較低,人們要解決的首要任務便是溫飽問題。糧食的豐收對於人類而言十分重要,在這保護糧食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種生物,它就是麻雀。
  • 麻雀的壽命有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麻雀並不是特指某種鳥,它是文鳥科-麻雀屬下的27種小型鳥類的統稱,中國有5種,分布十分廣泛,我們平時叫不出名字而用「小鳥」來代替的鳥類,大多時候都是麻雀。說到麻雀,有一點它和人人喊打的老鼠是一樣的,兩則都是高度跟隨人類社區的動物,換句話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基本可以看到它們。
  • 為什麼捕獲的麻雀,我們養幾天就死了?真相讓人後悔莫及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一隻麻雀不知道怎麼的飛到家裡來了,然後你把他捉住想要養起來,可是沒過幾天麻雀就死去了。然後你發現不止是自己,你身邊的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那麼為什麼會有發生這樣的事情呢?為什麼麻雀這麼不好養呢?
  • 麻雀氣性大,養不活?可不敢瞎說,這方面科學研究多嚴謹你不敢想
    關在鳥籠裡養不活?關於這個問題,坊間普遍的說法是因為「麻雀氣性大,圈養根本養不活」。這是不是真的呢?這個說法並不正確。麻雀「氣性大」不假,卻也並非不能養活。科學實驗:麻雀圈養是養得活的麻雀是不是能夠養活,網絡間有很多討論,養不活 VS 養得活兩種說法都不乏支持者,兩種觀點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但是,網友的依據的往往是自己經驗或者見聞,證據性和說服力似乎都有欠缺,也因此雙方都很難說服對方。
  • 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麻雀,怎麼都養不活?看完後漲知識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再只滿足於養這些尋常寵物,像那些過去感覺離我們很遠的動物也被人們馴養成了寵物,比如蛇,比如老鼠,又如鳥,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別人做不到的。說到鳥,相信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在農村有一種非常小而且靈巧的鳥,這種鳥身型嬌小,毛色通常是褐色和灰色相間,人們叫它麻雀。它們經常穿梭於農村的院落和田野當中,這種鳥雖然很常見,但是都是野生的。
  • 為什麼撿來的麻雀永遠都養不活?多年研究科學家終於發現秘密
    假如說起大家最常見的鳥類,除開小燕子外,那便是麻雀了。棲息的地方十分普遍的他們,在海拔高度300到2500米的地區都能夠生存。你很有可能會在山坡地山坡看到他們的影子,也很有可能會在沼澤地田地看到他們。但不一樣類型中間的身形尺寸、背毛都區別並不算太大,大多數是黑棕色而且含有一些黑斑。現階段,大家較為普遍的幾類分別是樹麻雀、黑頂麻雀、家麻雀和山麻雀,四者的身長均為15釐米上下。但是麻雀雖小,但嚴苛實際意義上而言還不可以算作益鳥。作為一種的雜食的飛禽,他們最喜歡吃的是禾本科植物種子,換句話說待到人類的穀類成熟時,他們便會成群結伴趕到田地裡「暴飲暴食」。
  • 小小麻雀到底能活多少年?為什麼從來都沒見過麻雀屍體?
    這麻雀到底能活多久,怎麼就沒見過麻雀的屍體呢?大的活得久還是小的活得久?一般情況下都是大的動物活得更久,比如經常看到的老鼠,壽命不過1-2年,畢竟它繁殖很快,所以你不用擔心它死絕了,反而驚嘆於它們指數級增長的繁殖能力!
  • 氣性大養不活?麻雀到底能不能養,老北京人有一套「獨家秘笈」
    小時候掏過麻雀窩的人都知道,麻雀氣性大,一般養不活。不過,老北京人卻有一套養麻雀的獨家秘笈。今天,我們請「一把駁克槍」老師回憶一段,老北京人養麻雀的往事。當然,麻雀是保護動物,我們可不是教您去逮麻雀,只是作為一種民俗掌故,一種老北京的記憶保留下來。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
  • 為什麼有土貓養不熟的說法?土貓真的養不熟?
    為什麼有土貓養不熟的說法?土貓又真的是養不熟嗎?土貓是中華田園貓,習慣性散養。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土貓?土貓就是我們中國的貓貓,叫做中華田園貓。以前在農村,家家戶戶基本都會養一隻土貓一隻土狗的,養土貓,最早大家就是養著抓老鼠的。而土貓抓老鼠的技能,確實也是一流的。尤其像狸花貓。因為,養土貓基本就是散養的方式,任貓咪到處浪,只要會抓老鼠,平時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所以,貓咪和人的互動就少了很多,不像那些寵物貓,天天關在家裡,經常陪貓咪玩,又抱又親的。
  • 麻雀鳥的「倔強」——絕不活在籠子裡!
    相信不管是鄉下還是城裡,麻雀的身影無處不在。有時為了啄食一粒米即便有人在旁邊它們也不怕,趕都趕不走。真的是累死老婆,氣死老頭了!看著這些曾被鳥界拉入黑名單的「四害」之一,是否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這麼養鳥的,卻沒有養麻雀的?
  • 為什麼農村裡面總有養麻雀的?養麻雀有什麼用?
    為什麼農村裡面總有養麻雀的?養麻雀有什麼用?麻雀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在很久以前麻雀因為吃糧食還被列為四害之一。那麼為何有的時候我們會在農村看到養麻雀的人呢?養麻雀是幹什麼用的?既然有人養麻雀,那就說明麻雀有養殖的價值,這裡大家就一起探討養殖麻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