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悲愴的力量往往比歡愉的時刻更容易直擊人心。就像悲劇的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成就總是遠遠大於喜劇的效果,產生歡愉的情感總是不能長久。
這種狀態總是難以保持穩定,並且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反而是因為對「歡愉消失」的感慨和對待「歡愉」的無限憧憬,催生了大量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
當然悲愴情感的力量雖然很大,但是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強說愁,一不小心就流入了世俗的圈子裡。
但是當你真正經歷過命運的坎坷和挫折,經歷過命運和你開的玩笑,你所表達的感情往往能深入人心,達到入木三分的效果。
南唐後主李煜的歷史典故眾人都知曉,他的坎坷一生令人總是唏噓感慨,他既享受過至高無上的君王寶座,手握生殺予奪大權;
他也經歷過委曲求全朝政風雨飄搖岌岌可危每日苟延殘喘的日子,比起李煜至高無上的君王皇帝的無上光榮,他更多的才情體現在他的詞藻造詣上。
他的詞藻乾淨、漂亮、平仄起伏念起來朗朗上口,深思起來又滿心糾結,恨其不爭,悲其不憤。他留下的詩詞仿佛像一面銅鏡,印刻了他的人生坎坷風雨,也表達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品嘗到生活的百般滋味。字字有力量,讀完後徘徊在腦海中久久迴蕩。
在南唐後主的筆下,他的詞往往不用解析就能明白其意義,他不層層疊疊過多的粉飾渲染,不扭捏故作姿態。
反而很多詞都是他的不經意而為之,都是他的直爽性情所致。他曾寫過一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便可見作者的性情。
開頭就別有一番滋味,「林花謝了春紅」,以「春紅」二字代花,既是修飾,也是藝術。
山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而「春紅」極其美好可愛的名花,如果說凋零是四季更替交迭,時間匆匆自然衰落凋謝,那麼雖然可惜但是也是自然的;
但奈何如今朝雨暮風,花朵受盡風雨摧殘,名花之凋零,就如美人之夭逝,讀來簡單,但一字一句並非普通。
仿佛能夠感同身受,太匆匆,憤慨中透露著無奈,李煜的內心又何嘗不是像紅花凋零般悽苦呢,悲傷之情情難自禁。
下片中胭脂淚更是進一步渲染感情,上片中說滿地凋零破碎的紅花,下片中講述大雨過後,花瓣上的雨水就像是人們臉上流淌的淚水。
就如紅花沉浸在風雨飄搖的雨水中,人們沉浸在無盡悲傷的淚水中,仿佛就是一對天涯零落人。
於是寫下「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人這一生太多愁苦,太多悽涼,愛恨纏綿,就像是向東流逝的滾滾長江水,無窮無盡仿佛沒有盡頭。
相逢何必曾相識,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為本詞徒增一番悽涼和感傷。整首詞用情極深,將所見之景擬人化,仿佛是在低低訴說著自己這坎坷波折的一生,用詞直白,但深感無奈。在婉轉纏綿間
將人生的百般滋味娓娓道來,如果了解李煜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生,那麼你便能明白這其中的深意和滋味。
在宋詞中,你能夠感受一種飽滿又安靜的豐富情感,宋詞更像是一種簡練、一種淡雅,一種不誇張的情緒,是一種現實的美。
這份美時而含蓄,時而奔放,是作者內心的傾訴,更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產物。多讀這些作品,不僅能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更能打開自己的格局,體會不一樣的文化之美。
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安樂的環境氛圍使他有了良好的文學修養與多愁善感的性情,如果你也想了解這位沒落帝王,這位風流才子,不如看一下這本《李煜詞傳》,徜徉古典文學中體會作者的無可奈何。
另外這部詞作還包括《蘇軾詞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全套讀下來,我們更可以體會屬於那個時代特有的文化才情。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區區不到一頓快餐的價格,就能夠讓你了解他的人生際遇,品味他的百味人生。
歷史不散場結語:
人生悲歡如影隨形,在人生順暢時你歡喜雀躍,在人生挫折時你痛苦鬱悶,生活本就是這樣充滿著滋味,酸甜苦辣百般味道。
所以我們勇敢地面對生活,笑看人生。致敬經典詩詞,致敬百味人生。在亡國的風口浪尖上,最不起眼的平凡,卻是人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