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溝通才能讓教育事半功倍,該怎麼樣溝通,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2021-01-13 星光育兒談

良好的溝通才能讓教育事半功倍,如何溝通,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父母不僅僅是養育孩子,也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想讓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良好的親子關係。而父母和孩子真正的溝通基礎,就是相互尊重和相信。也只有做到如此才能良好的對話。現在很多父母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會無論如何,在加快的生活當中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但是也有很多家長的處理方法,讓孩子無法接受。

曾經有個上初中的孩子說,她最害怕的就是放假,最不願意的就是回家。老師很奇怪,因為很多孩子對假期的期望就是時間再長一些。而這個孩子卻恰恰相反!在老師的再三追問下,終於說出了事實情。原來父母每天工作很忙,沒有人陪伴她。好不容易父母回來,卻只會問,作業寫得怎麼樣了?今天幹什麼啦?而其他的事情卻閉口不談,所以,她才恐懼放假。因為只有在學校才有一群小夥伴陪伴著她。

曾經一項家庭教育調查顯示:每天與孩子相處時間,有4個小時左右的媽媽只有60%。但也就是這4個小時。看電視時間就佔了35%,輔導作業,也只佔了25%。剩下10%的裡面,9成以上的時間,就是遊戲。真正的溝通,半個小時都沒有。就連著半個小時的溝通,也都是學業上的一些關心。孩子渴望父母,真正的關心,也希望父母,能在自己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這是孩子的需要!但得到的卻是,父母催促下得到的結果。也正是這樣,孩子才會產生了心靈上的落差。

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好吃的,穿好地,關心她的學習,這樣就可以了,孩子就會很幸福。可以說,如果孩子學習不好,那麼好吃的穿好的,就是不對的。但是讓孩子感到幸福,絕對不僅僅只是物質上的一些條件,往往和孩子心靈達成溝通,更有利於身心健康。尤其是父母雙方經常上班很晚,即便是回家很累了。也要擠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聊天,分享他一天的發生,和他的心情。雖然說時間很短,但孩子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才能夠穩定而健康的成長。

父母要改正的誤區!

1,父母總以為自己是長輩。以強硬的態度,去和孩子溝通。這樣往往就變成了另類的說教。世界異常,孩子想到以往的溝通時,自然而然就不想說了。

2,很多家長不願意聆聽孩子溝通。特別是在孩子說話時,強硬打斷他的說話。不等孩子說完,迅速駁回,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失去交流的欲望。

3,很多父母往往會以成人的身份,去溝通。把聽到的大道理習慣性地說出,特別是有些父母,大道理講不通時。往往會伴隨暴力。這樣孩子對父母,會越發的恐懼。

其實,父母和孩子溝通時。請不要以成年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看齊。因為有了地位的差距,所以溝通才變得不是那麼簡單。

父母多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1,父母和孩子溝通時應多放下身位,聆聽孩子的心聲。特別是聆聽時,不要打斷孩子的訴說。應當在孩子訴說時,給於一定的肯定。根據孩子的內心想法,為孩子提供正確的引導。

2,正確引導孩子面對生活的挫折與失敗。因為孩子對認知的水平是有限的。所以在遇到挫折與失敗時,往往不能夠正確的認知。父母應當對孩子進行鼓勵與分析失敗的原因。並告知孩子,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及時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孩子與父母所處的環境不同,對於問題的角度看待也不一樣。父母應當多學會換位思考,多和孩子溝通。

4,父母與孩子溝通時,要找到合適的角度,學會尊重孩子。當孩子在成功做出一件事情時,應給予一定的肯定,但不要過分誇大。

親子之間的溝通,最重要的是孩子。只有和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才會讓家庭更加的和諧幸福。孩子也會健康地成長。

相關焦點

  • 溝通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良好的溝通是可以事半功倍
    我覺得這個遊戲是現實生活的一種映射,在現實生活裡,我們聽力完好,當面溝通,好多時候還是雞同鴨講,想真正將自己的意思傳達給對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當面溝通還會出問題,更不用說多人單線聯繫,每一個人在收到信息之後,或多或少都會加入一些自己的主觀臆想,再傳給下一個人的時候,信息就有些扭曲了,每個人扭曲那麼一點點,若把第一個人想表達的意思比喻為一條直線,那麼多傳幾個人之後,這條直線就有了角度,或許到了最後一個人那裡,這條直線就變成了一個直角。
  • 良好溝通成就良好家師關係
    最好的教育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教師、教師配合家長,共同支撐孩子的成長。但家校合作能否促進學生的發展,取決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良好的家師關係是家校合作的基礎,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績、生涯發展和社會性發展,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家師雙方良好的合作、互動,可以更好地開發這一教育資源,反之則可能釀成危機。
  • 解我青少年教育:家長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隨著而來的就是叛逆期,這是一個令所有父母都頭疼的事情,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得了心理病,他們跟瘋子似的,管不得,罵不得,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呢?
  • 做合格的父母從良好溝通開始
    親子溝通是家長與子女之間交換信息、觀點、情感的過程,既是父母了解子女行為與心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子女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親子溝通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對家庭的每個成員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不良的親子溝通關係會阻塞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帶來親子衝突,並且會造成子女的一些行為問題。
  • 「家庭教育」融入校園,通運街道家庭學校開展「良好溝通」講座
    近日,通運街道家庭學校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原中華女子學院李洪濤教授,以「親子關係中的思考學習——良好有效的溝通」為主題,為通運街道轄區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校區(以下簡稱北京二中通州分校)家長,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家庭教育講座,進一步協助家庭自我學習和成長,為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促進家庭和諧奠定基礎
  • 跟大佬學說話, 央視主持人的溝通必修課
    跟央視主持人學說話之道,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藍字,悄悄變聰明↓↓→點我,央視主持人的溝通必修課找工作,大家能力不相上下,面試官偏偏錄取了別人;交朋友,你總是很難結交好友,別人卻總能在第一次見面就和別人相談甚歡,迅速熟絡;上臺講話,你舌頭打結大腦空白,別人一開口,就能贏得掌聲無數
  • 學會這種溝通方式,隔代教育再也不是難題
    學會這種溝通方式,隔代教育再也不是難題引言90後也開始當媽了,時間真的過的很快吧,現在國家也允許生二胎了,如此怎麼和孩子和諧相處變成了大問題,有時間的自己帶孩子,沒時間直接給父母帶,現在的孩子衣食住行都要用好的,幾乎所有大人都圍著孩子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育兒想法,不免發生衝突。
  • 家長必知:與孩子有效溝通的三要素
    需要三個要素:一是溝通內容;二是溝通的語氣、語調;三是非語言溝通,也就是肢體語言。在孩子的成長中,溝通技巧的側重點也要隨之變化,在孩子不會說話時,家長表情最重要;孩子會說話時,家長的語氣、語調最重要;孩子長大時,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最重要。此外,我們要把握三個溝通原則,不上綱上線、不損傷自尊、不翻舊帳。
  •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基本要素
    在爸爸媽媽和小孩兩頭創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對未來的親子教育非常有幫助 ,包括爸爸媽媽用心傾聽孩子的響聲留意與小孩的溝通交流辦法 ,讓小孩傾聽你的名譽 。一、和小孩創立優秀言語溝通技巧的根本前提1.教育孩子翻開心扉 ,真正表述本身的感情和念頭 。
  • 淺談幼兒園家園溝通
    《規程》要求:「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綱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兒園必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家園合作的重要性,改變以往那種封閉式的管理模式。
  • 積極溝通的力量
    但也正是如此,使得現在的孩子們過早成熟,所以在教育孩子時我們的方式也要有所改變。小學是正式接受教育的時候,現在學生們所接受的教育對他們以後的意識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該如何與現在的小學生溝通呢?教師與學生們的溝通是實現教學任務的基本途徑。
  • 作為老師,您和家長溝通時有哪些心得或準則?
    良好的家校溝通,才能為孩子的成長助力。但每個孩子都來自不同家庭,家長的人生經歷和性格各不相同,如何根據不同情況,運用不同的語言技巧和藝術與家長進行溝通呢?這其中一定有一些必備準則! 上周的【每周一問】中,我們收集到許多老師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與做法,快來看看吧!
  • ...溝通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如何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請舉例說明
    作為老師,你認為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如何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請舉例說明。1.觀點。與家長溝通,教師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態度。尊重是永恆不變的主旋律,勤於溝通是家校共建這劑良藥中的核心配料。不同的家長,我們應該有不同的相處方式。
  • 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老師的溝通方法
    對這種類型的家長,在相處時要尊重、信任他們,虛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保持密切聯繫,並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發揮他們的模範作用。2對被動配合型家長這種類型家長的特點是:家長為嚴厲式,與學生的關係常常是對立的,對學生的教育是被動的:主觀上想配合學校的工作,但在客觀上常常是幫倒忙;思想上以簡單粗暴代替耐心細緻,行動上以責罵代替說服教育。
  • 「我和賣菜的家長沒法溝通」,老師的區別對待,眾多家長看不下去
    孩子在學校都需要老師的教育和幫助,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對老師都是很尊重、敬畏的。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師負面新聞曝光出來,諸如「幼兒園老師針扎孩子」、「大學教授侵犯學生」等等。看到新聞的人們也不禁唏噓,教師行業的問題如此之多,我們的孩子在學校還能安心的學習,健康的成長嗎?
  • 開設「寫作與溝通」本科必修課
    本報訊(記者 萬玉鳳)記者日前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並成立專門的教學機構,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劉勇(格非)和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該課程負責人,課程採取小班討論的授課方式。
  • 大學生寫作能力退化,「寫作與溝通」將成清華本科新生必修課
    從今年9月開始,無論是學電子工程,還是環境科學,所有清華大學本科新生的課程表上都將增添一門共同的必修課——「寫作與溝通」。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近日宣布,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由該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和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課程負責人。
  • 那些能讓家長和老師都感覺舒服的溝通技巧
    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離不開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呵護,但是孩子在幼幼園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這就需要家長與老師進行溝通,解決問題,說到家長和老師溝通,目標不外乎: 1、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2、讓老師了解孩子,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
  • 良好溝通對個人發展有哪些幫助
    大家都生活在一個群體之中,因此免不了要與人進行溝通交流,以此進行結交人脈,形成自己的人際關係,而在這個過程之中需要的重要性確是不言而喻的,自古以來『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應當注意自己對語言的使用。
  • 孩子沉默寡言,家長要時刻留意,與之溝通
    孩子沉默寡言,家長要時刻留意,與之溝通很多的孩子非常的文靜,不太愛大鬧,很多的父母覺得非常的省心,但是有些父母卻沒有發現,孩子這樣的表現其實是一種非常的不正常的表現。我同學家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之前覺得他非常的聽話,但是後來覺得是他不愛說話,不愛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