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溝通成就良好家師關係

2020-12-03 中國教育新聞網

兒童和諧全面的發展,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協調與配合。最好的教育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教師、教師配合家長,共同支撐孩子的成長。但家校合作能否促進學生的發展,取決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

良好的家師關係是家校合作的基礎,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績、生涯發展和社會性發展,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家師雙方良好的合作、互動,可以更好地開發這一教育資源,反之則可能釀成危機。年初,北京宣師一附小發生校園傷害事件,之後某教師在微信群中的不恰當回應,就引發了一波家師關係的負面社會輿論。

避免扭曲的家師關係

一是「貓和老鼠」式,即教師太強勢,動不動就請家長,家長害怕甚至躲著教師;二是「僱主和傭人」式,即家長太強勢,教師成了為家長服務的傭人,家長認為孩子交到學校就萬事大吉,老師要負全部責任;三是「服務提供商和消費者」式,家長把教育視為自己購買的服務,不尊重教師,動不動就指手畫腳;四是「豬八戒」式,雙方都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都覺得委屈;五是「警察和嫌犯」式,彼此之間缺乏基本的信任,甚至嚴重到家長採取實時監控的方式來了解教師的上課情況……越來越多的「怪獸家長」和「刺蝟老師」,讓家師關係緊張到了不得不重視的程度。

良好的家師關係首先應該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家長和教師之間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學習。

家長和教師既要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也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意見,溝通時既不居高臨下,也不俯首低眉,遇事以協商為主,而非單方面提要求,明確各自的教育職責,發揮彼此的教育優勢,形成教育合力。

假如有平等互信的家師關係,學校應該設立家長接待室和休息區,給家長平等交流的空間;教師和家長見面不應該是「叫家長」,而應該是「約家長」,提前預約見面時間,等候時起身歡迎,接待時端椅遞茶,結束時起身相送;教師跟家長溝通時應該少一些命令的語氣,多一些商量的語氣,少一些「你必須」「你應該」「你最好」,多一些「我建議」「您的想法是」「我需要您的協助」,不應該總是說,還應該學會聽,應該把家長當作教育的「合伙人」,共同為孩子的教育負責。

提高有效溝通能力

全國家庭教育調查報告(2018)發現:95.6%的四年級班主任和97.4%的八年級班主任報告與家長溝通遇到困難,家長和教師溝通最多的內容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考試成績。可見家師之間普遍存在溝通困難、溝通內容單一的問題。這提示溝通時應該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多溝通孩子的心理狀況、道德品質、行為習慣、人際交往、體育鍛鍊等情況。

要避免小事不溝通、大事才溝通,沒事不溝通、出事才溝通,好事不溝通、壞事才溝通這三個誤區。

家師溝通中應遵循溝通無小事、小事不小視的原則。小事如果不及時、妥善溝通,家長可能認為教師在推卸責任,甚至可能會產生對教師和學校的不信任。

教師應該樹立提前溝通的意識,出了事才溝通往往會讓教師面臨問題時措手不及,忙中出錯。防患於未然,就要做到沒事先溝通、出事好溝通。

沒有哪個家長喜歡聽老師數落孩子的「罪狀」,教師應該學會多多表揚孩子,溝通前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跟家長打電話最好站在鏡子前,不要帶著情緒和家長溝通。要掌握一些溝通技巧,比如學會共情、換位思考;可以重複家長的話,「您剛剛說……」;也可以表達對家長情緒的理解,「您現在比較生氣……」;還可以通過眼神和拍肩、握手等肢體動作表達共情。

溝通中學會正向、客觀的表達,客觀陳述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事件結果,不加主觀評判,不帶感情色彩,儘量避免使用「不」字。例如不說「他今天簡直太不像話了!上課時總是調皮搗蛋,沒有一刻時間是安靜的!」而說「今天上午的數學課上,張老師發現他整節課都在和同桌講話,中途老師提醒了3次,沒有效果」。

溝通時學會專業化表達

要給家長具體的建議,避免模糊語言帶來的主觀判斷。例如「他今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大概只能維持3分鐘,建議您以後要多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溝通時既要學會表揚,講事實、不誇張、具體化,又要學會批評,委婉表達、就事論事,遵循不擴大化、不貼標籤、及時反饋的原則。例如「這孩子就是不聽話,上次也是上課講話」,就不如說「這孩子今天下午第一節課一直在講話,打擾了老師上課」。

還要注意保護家長的隱私,溝通儘量在家長接待室、心理輔導室等相對私密的空間,而不是教師辦公室、學校走廊等人多的地方,讓家長感到被尊重。溝通頻率要適宜,日常的微信溝通可以每周兩次及以上,集體的家長會可以每學期2—3次,個別約談或家訪每學期1次或以上。

新媒體時代,教師尤其需要掌握微信溝通的技巧,既利用好微信溝通時效快捷、高效方便、直觀多元的長處,也要學會應對信息繁雜、保密性差、管理困難等挑戰。

為了不讓開放自由的微信群淪為點讚群、炫耀群、批鬥群、馬屁群,變為家師矛盾的「重災區」,建群時就應該約定好溝通的內容、時間、方式、群管理規定和群處理辦法等內容。有家長破壞微信群規定時,一定要及時反應,注重過程,兼顧結果,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將家長踢出微信群。

尤其要注意鑑別信息的真假,識別家長信息背後隱藏的情緒信息,並且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用簡練、精確、客觀的語言合理表達,措辭要積極、少批評、不發洩情緒。還要注意區分公共空間和個人空間,涉及個人的信息時應「點對點」發布,保護他人隱私。

發生校園意外或傷害事件後,尤其要注意溝通策略,要遵循尊重優先、正面面對、溝通協商的原則,進行及時、準確、有計劃的應急溝通,控制事態蔓延,降低影響力和破壞性。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8日第9版 

相關焦點

  • 做合格的父母從良好溝通開始
    親子溝通是家長與子女之間交換信息、觀點、情感的過程,既是父母了解子女行為與心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子女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親子溝通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對家庭的每個成員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不良的親子溝通關係會阻塞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帶來親子衝突,並且會造成子女的一些行為問題。
  • 寵物狗與主人家的溝通是否良好,關係著相處的好壞,不是一件小事
    寵物狗與主人家的溝通是否良好,關係著相處的好壞,不是一件小事有些人會特別地羨慕那些人與寵物良好互動的畫面,他們因為沒有養寵物的經歷,所以會特別地羨慕,或者說也會特別地期待哪一天,自己也有這樣子的機會養寵物,並跟自己家裡的寵物進行這種比較讓人羨慕的互動。
  • 良好溝通才能讓教育事半功倍,該怎麼樣溝通,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良好的溝通才能讓教育事半功倍,如何溝通,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父母不僅僅是養育孩子,也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想讓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良好的親子關係。而父母和孩子真正的溝通基礎,就是相互尊重和相信。也只有做到如此才能良好的對話。
  • 桔博士: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任何良好溝通都是雙方努力的結果,父母、子女要各盡其責。但是,親子溝通是否良好,關鍵還是在家長。 千萬不要把愛當成變相傷害孩子的理由,桔博士創始人孫順平老師曾經在《卓越父母》的課堂上問過大家這樣一個問題:大家覺得,考駕照和做父母哪一個更難?幾乎所有的人的回答都是:當然是做父母。
  • 「家庭教育」融入校園,通運街道家庭學校開展「良好溝通」講座
    近日,通運街道家庭學校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原中華女子學院李洪濤教授,以「親子關係中的思考學習——良好有效的溝通」為主題,為通運街道轄區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校區(以下簡稱北京二中通州分校)家長,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家庭教育講座,進一步協助家庭自我學習和成長,為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促進家庭和諧奠定基礎
  • 良好溝通對個人發展有哪些幫助
    大家都生活在一個群體之中,因此免不了要與人進行溝通交流,以此進行結交人脈,形成自己的人際關係,而在這個過程之中需要的重要性確是不言而喻的,自古以來『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應當注意自己對語言的使用。
  • 溝通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良好的溝通是可以事半功倍
    我覺得這個遊戲是現實生活的一種映射,在現實生活裡,我們聽力完好,當面溝通,好多時候還是雞同鴨講,想真正將自己的意思傳達給對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當面溝通還會出問題,更不用說多人單線聯繫,每一個人在收到信息之後,或多或少都會加入一些自己的主觀臆想,再傳給下一個人的時候,信息就有些扭曲了,每個人扭曲那麼一點點,若把第一個人想表達的意思比喻為一條直線,那麼多傳幾個人之後,這條直線就有了角度,或許到了最後一個人那裡,這條直線就變成了一個直角。
  • 和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真誠的傾聽
    *Photo By Pexels當愛被不理解所代替,和孩子的溝通渠道被阻斷,親子關係變成生命裡難以言說的痛楚時,作為成人,不得不反思,我們究竟做錯了什麼。當孩子的獨特性被你聽見了,你和他們的溝通才會變得通暢順利。01.和孩子溝通之前:先管住自己的嘴,聽孩子說家庭教育家林巨老師在他的書《媽媽,請這樣愛我》中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放學的時候,月月媽媽來接月月,老師很抱歉地告訴她:「今天沒來得及制止孩子間的打鬧,月月的臉被小朋友抓了,臉上有3道長長的劃痕」......
  • 良好的溝通從找尋共同目標開始
    葛洛夫說:「有效的溝通取決於溝通者對話題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詞的甜美。」溝通是一種很重要的社交技能。面對一場溝通,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尋找共同目標,不過你不能將尋找共同目標作為一種技巧,你必須真正關心別人的利益而不只是你自己的。
  • 韓正率團訪問臺中市 胡志強盼是良好關係的起點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上海市長韓正8日造訪臺中市,臺中市長胡志強晚宴款待時表示,他對上海與臺北「雙城」成為很好的兄弟關係樂觀其成,但他也請韓市長不要忘記,在臺中市還有這麼多好朋友。最後,胡志強引述《北非諜影》電影中的臺詞「希望這是一個良好關係的起點!」做美好的句點。
  • 凱銳思狗零食——與狗狗建立良好關係
    當給狗狗零食時,它會心存感激,把鏟屎官當作自己的好夥伴,這樣一來會很容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
  • 沂水縣10家企業獲山東省第二批信用良好中小企業
    「山東省信用良好中小企業」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和山東省貫徹實施意見(魯政發〔2012〕28號)關於加快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切實開展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工作的要求,山東省中小企業辦公室對正式運營三年以上、且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過借貸關係的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和年營業額2000
  • 怎麼幫寶寶培養良好的情緒,和語言理解能力,寶媽奶爸一定要重視
    社交行為 懂得要抱——建立寶寶健康的依戀關係。當寶寶看到熟悉的人時,主動伸出手讓人抱,經常讓寶寶與熟悉的人接觸,懂得與人親近,並建立寶寶健康的依戀關係。 擴大社交範圍——培養寶寶良好的情緒,發展社會性。這個月齡的寶 寶非常願意和同齡的小朋友玩,育嬰師應指導家長經常帶寶寶走出家 門,有意識的讓寶寶和同齡小朋友玩耍,也可以帶寶寶到社區處理站參加親子活動,擴大寶寶的社交範圍,有利於寶寶健康的情感發展。
  • 專家支招幫助孩子構建良好同伴關係
    也有家長反映,孩子進入中學後,同伴關係不和諧,從而沉迷網絡,產生厭學情緒。 在青少年發展中,同伴關係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價值,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同伴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生活的幸福感。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同伴關係?本期邀約心理專家為家長支招。
  • 告別「玩中學」 幼升小如何良好銜接?
    津雲教育頻道就「幼升小銜接」問題採訪了河東區第一中心小學相關教師,從學校的角度向家長朋友們全面介紹一年級的教育環境和教學安排,同時給出合理的家庭教育建議,讓家校更好地聯合,攜手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幼小銜接期。 告別幼兒園「玩中學」的教育環境,學校如何幫助一年級新生適應小學與幼兒園不同的學習氛圍和環境的?
  • 遵守道德規範涵養良好品德
    社會公告是人類世世代代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中形成的,高速公共生活中最一般關係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公共生活中的最一般關係,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形態裡都存在著,因而,高速這種關係的社會公德在歷史上與其他各種道德分支相比,具有更多的穩定性。
  • 溝通技巧:表達情緒時應遵循什麼原則才能有良好的溝通效果
    一味地隱藏情緒和完全發洩出來都不對,都會使關係更加惡化,所以一旦有了某種不良情緒,不妨去探究一下為何會產生這種情緒。 四、注意溝通渠道的選擇 是選擇面對面溝通,還是選擇電話溝通,甚至只是在微博上發洩一下
  • 桃花水母為良好生態而來
    所以,看到身邊有這些精靈的存在,我們應該深感高興——在現代物質水平空前提升,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無比渴望而未必能得的情形下,我們瀏陽人,能夠同桃花水母和娃娃魚一起,共享藍天白雲,碧水青山。習近平總書記早就論斷:「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是就改變理念、改變思路,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發出了最明確的指示。
  • 父母改變不合理信念,才能與孩子良好溝通,心理學家教你怎麼做
    文末有視頻,更直觀首先,恭喜你完成了以上章節的學習,我想你已經了解了10種人類常見情緒的來源以及它們要傳遞的信息,這為接下來實操方法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因為只有你理解了情緒的誘因是什麼,才能更好處理情緒。
  • 良好的家學淵源為王貞儀科技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也有王者輔字觀顏的記載,「王者輔字觀顏,父穎哲以家貧,放舉子業,而青箱世守不欲中廢,仍以詩書教授。」王者輔之父王穎哲,以教書為業,現存記載不多,但從王氏家族的發展來看,可推知其曾祖父也是一代儒生,良好的家學淵源為王貞儀科技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者輔,為官清廉,愛民如子,理邑如家,折獄明敏,疾惡嚴而待民恕,」對其管轄區域內的設施建築多次修繕,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