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沒朋友怎麼辦?專家支招幫助孩子構建良好同伴關係

2021-01-09 騰訊網

經過超長假期,新學期開始了,孩子們終於回到了校園。但不少家長卻因為孩子回歸集體生活後的社交問題而產生新的焦慮。有家長反映,孩子在學校不善於交往,經常會感到自己被同伴所拒絕,沒有朋友,在融入集體生活中有困難,從而產生孤獨、恐懼、焦慮的心理。也有家長反映,孩子進入中學後,同伴關係不和諧,從而沉迷網絡,產生厭學情緒。

在青少年發展中,同伴關係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價值,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同伴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生活的幸福感。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同伴關係?本期邀約心理專家為家長支招。

專欄學術顧問

林丹華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

■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申子姣:

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專職心理教師

在兒童發展的早期,父母對孩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的提升,孩子會越來越多地走出家庭,花更多的時間與同齡人在一起,逐步建立起更加緊密的關係。同伴對孩子的影響,甚至會慢慢地超過父母。同伴交往也就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課。

良好的同伴關係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的好處:研究表明,同伴關係良好的孩子,從同伴那裡感受到更多的接納和認可,安全感、自我價值感、幸福感都更強。孩子在班級中越是受歡迎,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也越容易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而且年級越高這種影響越明顯。同伴交往的過程也會帶給孩子一系列學習成長的機會,是幫助孩子完成社會化的過程。在與父母或老師的關係中,有著明顯的等級區分,孩子也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但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孩子能夠以一種更平等的身份,充分地體驗與人聯結帶來的快樂,透過別人的反饋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進一步學會與人合作,促進社交能力的發展和人格的成長。

但同伴交往的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孩子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有的孩子天生就更喜歡獨處,會錯過很多與人交流的機會;有的孩子屬於慢熱型,雖然希望交到更多的朋友,卻總覺得力不從心;有的孩子可能只有一兩個親密的朋友,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就會陷入孤單;有的孩子不擅長處理矛盾,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還有一些孩子不僅沒辦法得到同伴的支持,還常常被欺負,被孤立……這些被同伴所排斥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社交失調、焦慮、抑鬱、孤獨等負面的情緒,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更容易出現問題和偏差。

所以,家長有必要學習幫助孩子提升社交技能的方法,讓孩子能夠順利地交到朋友,維持好積極的友誼關係,同時具備解決衝突,免遭受同伴侵害的能力。

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友誼觀。要讓孩子對夥伴關係有足夠的重視,把同伴交往作為一項重要的「人生課題」來看待,積極地投入到同伴交往的活動中去。同時讓孩子認識到,友情的關係是非常多元的,就像石子投入水中引起的漣漪一樣,存在一個差序格局,有遠近親疏的差異,也有不同的朋友類別。

家長要教會孩子必要的社交禮儀。很多不被喜歡的「熊孩子」,在基本社交禮儀方面就沒能過關。家長要清晰地告訴孩子應遵從的基本禮儀,例如人際交往中應注重儀表,面帶微笑,用尊重和平等的態度對待同伴,主動向他人介紹自己,多使用禮貌用語,有互惠和妥協的意識,真誠而講信用,犯了錯誤要主動道歉等。達到這些基本的要求,非常有助於增加好感度。

家長要教給孩子必要的社交技巧。如果遵守社交禮儀是起點,掌握必要的社交技巧就是錦上添花的過程了。過於強勢或過於退縮的孩子都很難建立或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主動對他人表示好奇,積極回應對方的問候,邀請對方共同參與討論,提供真誠有效的建議,在群體中主動承擔角色或任務等,都會有助於孩子結交新的朋友。在應對衝突方面,家長也有必要提前跟孩子演練解決衝突的方法。採用衝突處理四步法也許會很有幫助:1.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2.傾聽和理解朋友的感受;3.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4.維護自己的底線的同時,通過妥協與讓步達成共識。

適時為孩子提供適度的支持。家長要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適時適度地對孩子提供支持。對於小一些的孩子,在關係建立的初期,可以通過邀請小朋友到自己家裡玩,或者與小朋友的家庭相約一起到某個適當的活動場所等方法,主動幫孩子創建同伴交往的機會,手把手帶著孩子建立關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要給到孩子越來越多的信任,除了緊急危險的情況外,要以鼓勵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為主,讓孩子有機會在衝突中培養抗挫折能力,在懸而未決的過程中提升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價值感。當然,當孩子做出了各種嘗試,仍無法自行處理,前來向家長求助時,要在傾聽孩子想法的基礎上,耐心而積極地回應,提供解決方案。

以上都是家長朋友可以教導孩子為獲得良好的同伴關系所做的工作,但實際上,孩子真正會遇到的挑戰可能還是會出乎我們的意料。當孩子的表現不能夠讓家長滿意時,是最考驗家長的時候。有一些家長非常生氣,覺得孩子不爭氣,啥也教不會!有的家長會開始著急,到處向別人求助;有的家長是行動派,會直接上手去修理孩子或者擺平問題。但其實,家長應對孩子的表現與自己期待上的差距的方式,正是身體力行地示範交往能力的時機!在這裡也給家長朋友一些提醒:

不要輕易給你的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常說自己的孩子很「笨」,很「內向」,很「害羞」,很「不擅交往」,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越來越退縮,讓這些標籤貼得更緊,形成惡性循環。相反,耐心地結合具體的社交場景,詢問孩子當時的感受和想法,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癥結所在,才是正確的方法。

當孩子闖了禍或沒能解決問題時,家長要首先保持情緒穩定。當家長自己的情緒過於激烈時,不太適合與孩子溝通。如果在衝突現場,可以第一時間阻止傷害性的行為發生。如果家長不在現場,可以在心中默念「孩子當時這樣做,一定有孩子的道理,這是一個幫助孩子學習的機會」來幫助自己保持冷靜。冷靜之後也一定不要急於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先帶著好奇心,去詢問和反饋孩子的感受,比如「你能說說當時你是怎麼想的嗎?」「你當時特別生氣,覺得被挑戰了,所以要給他點顏色看看」,讓孩子先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納,才能為聽到事件的全貌打下基礎。之後邀請孩子講一講事情的來龍去脈,孩子講解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只重複孩子說的話,不要給出任何的評判,否則談話很可能無法順利進去下去。當獲得事件的發展過程信息後,就可以幫孩子一起尋找核心的矛盾點,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了。切記,只有當孩子先得到了理解和尊重之後,家長提供的解決方案才能真正被聽進去,否則孩子可能只是表面應和,實際根本不買帳,還有可能進一步叛逆行事。

反思自己在類似情境中的行為方式。看看自己是不是不經意間給孩子做出了負面的示範。如果自身存在不足,要從自己做起,與孩子共同改正。如果孩子的行為確實不符合家長要求也不符合社會規範,比如只是為了獲得同伴的認可就要追隨他們去做壞事,家長也要堅定地對孩子的行為做出約束,比如限制出門時間,限制與不良同伴的接觸,要求孩子為錯誤行為做出補償,避免再次犯錯。

田宏傑:

幫孩子在夥伴衝突中實現情商升級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副教授

從嬰兒到青少年,孩子身邊的重要他人將逐漸由父母轉移向夥伴,友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收穫真誠、深厚友誼,但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夥伴衝突一定會發生。當夥伴衝突來臨時,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在衝突中去了解自己、了解對方、成長雙方的關係,實現自己的情商升級?這時最重要的就是發展觀點採擇能力。「觀點採擇」概念是由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提出的,是指兒童推斷別人內部心理活動的能力,即能夠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想法、需求和情感的能力。在夥伴衝突中,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培養這一能力。

去自我中心思維:

跳出自我中心,知道「對方看到什麼」

「自我中心」是指孩子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到自己想法和自己的需求,而沒有辦法站到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和對方的需求。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設計了「三山實驗」來在研究這一現象,他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擺上「三座山」,並從桌子的四個角度擺下四張照片,請孩子判斷「哪張照片是從你的角度看到的樣子?」「哪張照片是從你對面的玩偶娃娃角度看到的樣子?」結果發現,4、5歲的孩子可以輕鬆地挑出自己角度看到的那張照片,但他們會認為「對面的玩偶娃娃看到的也是我看到的這一張」,可以看出,這階段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弱,無法理解對方的觀點。

實際上,在幼兒階段,孩子之間的夥伴衝突常常是由於這種觀點採擇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因此,當兩個孩子打架時,家長要做的不是去分辨誰對誰錯,讓錯的那一方來道歉。道歉不是最重要的一步,此時最重要的一步是幫助衝突的雙方去認清「我想要什麼?對方想要什麼?我看到什麼樣的信息?對方看到什麼樣的信息?」

幼兒園的兩個孩子發生了衝突,老師過去時看到一個大孩子和小孩子正一起在搶鐵鍬,大孩子拿著鐵鍬不肯放手,小孩子邊搶邊哭。這時老師走過去問了五個問題。她先問小孩子「你想要這把鐵鍬,是嗎?」小孩子說「是」,他的需求得到認可;然後問大孩子「這把鐵鍬是你先找到的,對嗎?」大孩子說「是」,大孩子對幼兒園先到先得規矩的遵守得到肯定;再問小孩子「你想要跟哥哥同樣的一把鐵鍬,對嗎?」之後問大孩子「你知道我們幼兒園,除了你這把鐵鍬之外,還有什麼地方有跟這個一樣的鐵鍬嗎?」大孩子說「我知道,就在轉角那邊的倉庫裡。」最後,老師把他們手牽在一起說「好,你可以帶著小弟弟,一起去幫他找一把同樣的鐵鍬嗎?」兩個孩子開心地拉著手走了。

五個問題幫助兩個孩子都從自己的視角看到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看法,但也同時從對方的視角看到對方的需求和對方想法,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得到提升,他們在這次衝突中情商得到升級。

相對論思維:

放棄「完美朋友」偏執,

在衝突中升級關係

在青少年期到來之前,孩子的心中都會有一種「完美朋友」的偏執,即認為「我的朋友是好的,他所有的方面我都喜歡;我們的關係是堅固的,什麼都不會讓我們分開。」皮亞傑發現「他們過於相信各種抽象體系,喜歡用一種符合邏輯、有內在一致性-但不準確-的觀點看待世界,而不喜歡模糊、矛盾但適合於具體情況的觀點」。之後的研究者佩裡將這一特點稱為「二元論思維」,即把信息、價值觀、權威分成「對與錯」、「好與壞」、「我們與他們」的思維方式。這時,當他發現朋友的缺點或關係的衝突時,他們便會陷入憤怒或痛苦之中。

在一次心理諮詢中,一位叫麗麗的初中女孩(化名)向我傾訴,因為好朋友聽信別人的謠言不理她而痛苦。「我們以前那麼好,我以為我們的關係是堅固的,但沒想到別人一句話就讓她放棄,那我也覺得這個關係沒什麼值得在乎的」。起因是麗麗很優秀,而好朋友比較平凡,有人對那個好朋友說「麗麗說了,她是因為同情你才跟你做朋友」,好朋友聽了就不再理麗麗。這時,在諮詢室裡我問麗麗「你說了這樣的話嗎?」,麗麗說沒有;我再問「你們兩個誰知道事情的真相?那麼,誰應該為這段關係的修復來負責?」麗麗想了,就明白了「我要向好朋友解釋,如果她不相信,我可以等一段時間,等她氣消了,我再向她去解釋,只要我堅持下去,她就一定會明白」。

經過這個過程,實際上這個孩子對友誼的理解會得到升級,她明白「彼此信賴的關係」不是一種信賴了就不會再懷疑的完美關係,信賴與衝突不是二元對立的,信賴關係的建立是一個相對的過程,它是由一個個「信賴-衝突懷疑-解決衝突-再次信賴」的子過程組成的,在每一次衝突關係的解決中信賴關係得到螺旋式的上升。像這位來訪者在這次衝突的解決過程中,她們想到辦法去溝通,坦誠地去表達自己,同時去問對方的需求和想法,這樣在這次衝突的過程中她們的信任關係會加強,下一次再碰到類似的衝突她們就會解決。

魯米有一首詩「在好與壞之間,有一片田野,我將在那遇見你。」在夥伴關係中也有這樣的一片田野,有快樂的友誼,但也有痛苦的衝突。如果孩子把每一次衝突當成絆腳石,那他們就會逃避衝突,這會阻礙關係的發展、阻礙他們自己的成長;但如果他們把每一次關係衝突當成踏腳石,在每一次衝突關係中,通過觀點採擇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和需求,放棄完美主義非黑即白的想法,在矛盾中看到更大的真實,那他們的夥伴關係就會得到成長,孩子夥伴關係的情商也會實現升級。

編輯:張惠娟

審核:賀春蘭

相關焦點

  • 對孩子來說同伴關係有多重要?家長看完這些,幫助孩子交友
    因為一個班裡小朋友很多,老師也不能及時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情緒,所以天樂連續好幾天都處於一種緊張戒備的心理狀態。天樂在幼兒園裡缺少良好的同伴關係,給自己融入集體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其實,同伴關係對於孩子來說特別重要,可以極大的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
  • 如何幫助孩子改善同伴關係?這3個技巧家長收好
    如何幫助孩子改善同伴關係?有位寶媽說自己的孩子三歲了,好像在幼兒園和同伴交往似乎一直有些障礙,經常落落寡合。家長要如何幫助這樣的孩子?在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的較長時間中,心理學家一直認為,兒童和成人的關係是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學校教育中也把師生關係看成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最重要關係,課堂上同伴相互作用往往容易受到忽視。
  • 【花開萬家•蒲公英教育】孩子沒有玩伴怎麼辦?區婦聯為您支招~
    【花開萬家•蒲公英教育】孩子沒有玩伴怎麼辦?1.了解孩子興趣愛好。美國早教專家馬斯博士說,讓孩子出類拔萃的,並不是提前識字,而是遊戲、遊戲再遊戲。作為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遊戲一起玩,很重要,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
  • 擔心孩子沒朋友?孩子發展同伴關係有階段性,父母不要操之過急
    我有時候很不理解,為什麼身邊的朋友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往人群裡推。這樣逼迫孩子去與其他小夥伴交流,真的是正確的嗎?不過朋友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倒是很特別,他覺得只有不斷地去促進孩子與其他小夥伴的交流,這樣孩子才會變得不孤獨。雖然我很理解他的想法,但是我卻並不能夠認同。
  • 擔心孩子交友不慎?關於兒童同伴關係,這些家長們一定要知道
    當孩子身邊有非常要好的玩伴玩耍時,有家長會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孩子潑冷水,「你們還小,懂什麼是朋友」,其實友情對孩子來說,必不可少。缺少朋友,孩子在集體裡會非常孤獨。如何認識兒童友誼,兒童同伴關係的作用是什麼,與此同時,家長如何避免孩子交友不慎,一起來看
  • 當孩子如同刺蝟豎著刺 父母該怎麼辦?寧波心理專家支招
    面對這種有問題的青春,父母應該怎麼辦?」以父親的身份,麥家分享了自己與兒子的點滴。  面對叛逆難弄的青春期孩子,和麥家有同樣苦惱的父母很多。昨日,就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親子溝通,記者採訪了有關心理專家。
  •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父母孩子缺乏溝通?聽聽北師大專家怎麼說
    近年來,親子關係、同伴關係緊張、自我管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焦慮、抑鬱、網絡成癮都是青少年較為突出的心理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青少年心理建設是基礎教育、高中教育中需要特別關注的部分。家長對孩子缺乏合理關注與支持,家長與孩子缺乏有效交流溝通,親子關係緊張,孩子無法真正體會到父母的關愛等,都與這些不良情緒和問題的產生有關。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健康順利成長非常重要。很多父母焦慮孩子未來發展,過度關注孩子學習成績,長此以往就給孩子帶來一種「爸爸媽媽只看重我考試分數」的印象,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 摩電遭限,寶媽反問,沒汽車拿什麼接送孩子?專家支4招心酸了
    但這也將會是接送孩子的一個最大的問題,一般學校門口是最容易堵車的地方,之前家長朋友騎電動車接送孩子,都會引起嚴重的交通堵塞。如果家長朋友都換成這種新能源汽車,豈不是更加堵車了?說不定整條街道都會被嚴重的堵起來,這下孩子放學可真是熱鬧到不行了,不到半夜都到不了家的那種。
  • 2歲孩子晚睡怎麼辦?做好3點,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良好的睡眠對寶寶的成長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證明,睡眠比較好的嬰兒智商發育也是比較好的。那麼對於兩歲的孩子而言,每天睡多長時間合適呢?晚睡對孩子有哪些不良影響呢?如何糾正晚睡的問題呢?我們需要先弄清楚以下問題。
  • 孩子愛哭,調皮搗蛋總是受傷?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11-29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圍的同伴影響孩子心態,學習下降時,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調整呢?
    案例:一個孩子也是當時成績突然,在剛進初中的時候成績是很好的,全年級的前就是幾十名。但是到後期突然就滑到年級幾百名這樣子,就是家長是很著急的。我們就跟孩子建立信任關係,還是花了一點心思。我和郝老師在溝通這個過程之中,慢慢的我們了解到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成績降下來了。
  • 同伴關係對孩子影響多大?多數裁定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告訴你
    讓我害怕的原因是,這不是偶然的一起,我在每一年都能反覆地看到這樣的新聞,而我不想這件事發生在我孩子的身上。我相信這是所有家長都不希望看到的,孩子越來越遠離我們,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學習的生活和人際關係是怎麼樣的,也無從指導和幫助孩子。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明確一點,父母對孩子的人格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同伴關係卻可以,這已經被心理學家發現並且證實了。
  • 伴讀 | 孩子上了一年級後,親子關係會出現明顯不同
    首先,家長要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現在的孩子在家往往是中心,也缺少同伴交往的經驗,因此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小衝突、小矛盾。家長平時要注重與孩子多溝通,每天抽出一些時間或利用晚餐的時間了解、詢問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與同學的關係,學習和生活情況,陪孩子聊聊天,在看似不經意間,提出一些自己為人處世的態度、方法和見解。
  • 新學年,媽媽要當好孩子的自信教練
    調查結果不容樂觀:過半的媽媽測試後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夠自信!  對此,教育心理專家肖峰表示,出現此反差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缺少有質量的親子互動。同時,家長們在培養孩子自信的過程中,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或者技藝,而忽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其實孩子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他是否能夠適應集體生活,是否能夠在學校有較好的表現。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如果只是強行讓孩子去學校,並不能解決問題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從小到大,我想每個人都會遇到和接觸到很多不想上學的孩子,當然最悲哀的就是,這個不想上學的正好是自己的孩子。其實孩子不想去上學,很可能是因為在學校裡受到了挫折傷害,學習成績差、壓力大,在班級裡總是落後生,總是缺乏自信、感到自卑。
  • 放學回家遇到「陌生人」來接怎麼辦?快來聽民警支招機智「防拐」
    在商場跟父母走丟了怎麼辦?遇到校園暴力如何處理……5月27日,重慶市婦聯、重慶市公安局打拐辦聯合開展的「『關愛兒童 反對拐賣』——重慶市2019年『六一』反拐宣傳進校園」活動走進海棠溪小學,民警現場為孩子們支招機智「防拐」。
  • 學校不開學,孩子在家總是看電視,怎麼辦
    學校不開學,孩子在家總是看電視,怎麼辦?孩子為什麼總是看電視?很多家長覺得,如今又不開學,孩子對電視痴迷,管不住自己,這樣下去會影響學習成績。任何事情都發生,都不可以孤立的去看,孩子痴迷的原因多方面,但是多數是因為家庭積聚已久的教育問題。01 家長的模範作用。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我對小彤說,這種做法並不正確,孩子可能會慢慢適應,但是會影響親子關係,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性格缺陷。二、大多數父母會選擇「逃避」和「欺騙」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一方面很心疼孩子,另一方面又必須得出門,一時間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
  • 潤仁教育鄭志賢談:高中生孩子厭學怎麼辦?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們諮詢:高二孩子厭學情緒嚴重叛逆怎麼辦?其實,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會有些叛逆,那麼,厭學也是其中之一,家長想要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就要先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對此,你們的親子關係是比較重要的,因為,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夠更好地跟孩子溝通,也有利於問題解決。
  • 關心孩子的「同輩群體」關係
    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的兒童心理發展專家雷特指出,從兒童早期階段與同輩群體相處所出現的問題,可預測兒童日後在人群中的適應情形。他提醒父母關心孩子的「同輩群體」關係,在家庭中注意孩子的兩種行為傾向: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