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欲重新設計表情符號來表達各種情感

2020-12-07 速途網

Facebook欲重新設計表情符號來表達各種情感

作者 林靖東 2013年02月10日16:42 騰訊科技

  北京時間2月10日消息,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今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分析了Facebook、皮克斯的一位藝術家以及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如何重現人類情緒的方法。

  Facebook想要大量的表情符號(emoticons,也被稱作smiley),那些表情符號應該能夠傳達出複雜的情緒,比如注視、讚賞、肯定、母愛、決心、熱愛、聽從和感謝等。

  但是如何在一個微小的數字圖象中描述各種細微的情感呢?比如與自責相對的羞愧或是與謙遜相對的羞怯? 當前的表情符號還做不到這一點,甚至連相近也做不到。因此,Facebook向皮克斯的劇本插圖畫家、曾在Wallace and Gromit工作室製作劇本畫板的藝術家麥特瓊斯(Matt Jones)求助,請求後者幫它設計一套全新的表情符號。 瓊斯基本上負責重新設計表情符號的工作。

  瓊斯說:「Facebook相當精明,它已經意識到傳統的表情符號都太過平淡了。在皮克斯,我們在製作每一幅圖畫時都會考慮到每天的情緒狀態。 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這些年所做的研究,我們不斷研究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手勢和表情。」(澄清一點,這並非皮克斯與Facebook之間的正式合作。 瓊斯是獨立工作的。)

  因為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導演的一部新片的需要,瓊斯一直在研究一位女孩在不斷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面部表情。那部影片將在2015年6月發行。皮克斯賦予各種無生命的、甚至庸俗的對象生命而著稱,比如電燈、汽車、冰球等等。 這部影片需要大量的表情細節。一位少女的精神狀態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

  道格特聘請面部表情研究領域的先鋒、心理學家保羅埃克曼(Paul Ekman)為微表情顧問。所謂的微表情,指的是介於各種重要的、明顯的表情之間的細微表情。(你或許聽說過埃克曼,他是BBC連續劇《眾生相》(The Human Face)的編劇兼主演約翰基斯(John Cleese)的合作者。)

  同時,埃克曼的同事、加州伯克萊大學「Greater Good Science Program」項目的副指導達赫凱爾特納(Dacher Keltner)也開始與Facebook合作,以改良他們的表情符號。凱爾特納在皮克斯聽說了這個項目後,他就聯繫了Facebook, 然後他就結識了瓊斯。

  凱爾特納一開始為瓊斯提供了一些經典的通用表情(憤怒、厭惡、恐懼、幸福、憂傷和驚奇),將它們轉變成表情符號風格的圖畫。他對他看到的圖畫非常滿意,並且決定提高要求。 他將查爾斯達爾文在出版《物種起源》13年後發表的《人類與動物的情緒表達》(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一書交給了瓊斯。那本書研究了人類與動物在面部動作方面的相似之處,支持達爾文關於人類與動物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的學說。 它是研究面部情感表達方式的最早的一批著作之一。

  達爾文對某些情緒給出了詳細的定義,但是某些情緒的描述內容只有兩三個字。瓊斯說:「要想製作出設計生動的動畫片,就必須用圖畫的方式表達出人正在思考的東西。」 達爾文的某些發現太陳舊了。例如,他將局促不安的表達方式描述為一聲咳嗽。 瓊斯說:「這樣的解釋太陳舊了。如果我們感到局促不安,我們現在會以更多的方式來表達,這一點在美國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並非達爾文所有的面部表情都得到了系統性支持。研究仍在繼續進行,以表明達爾文說描述的感覺是否被轉化為通用的面部動作。而凱爾特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列表中增加更多的情緒。 這樣,瓊斯就需要去研究感覺與肌肉運動之間的關聯性了。

  凱爾特納說:「當我將感激、解脫、敬畏和負罪等情緒交給麥特時,我心裡一點底也沒有,因為從來也沒有人研究過它們。」但是瓊斯稱:「他只是簡單地描述了面部肌肉運動的各種方式,當你看到它們時,你會感到驚奇,因為這些表情實在是太豐富了。」

  瓊斯說:「如果我們可以研製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那將是最真實的成就。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是瞬間可讀性,就象我們在製作動畫片時所做的那樣。」

  瓊斯最喜歡的是表達負面情緒的各種臉部表情,比如厭惡等,因為這是繪製粗線條的卡通人物的好機會。相反,表達正面情緒如母愛的臉部表情則非常微妙,因此繪製起來就更加困難。

  你可以在Wallace and Gromit工作室的許多影片如《神奇海盜團》(Pirates!Band of Misfits)中看出他的經驗發揮出的巨大影響。他說:「只要你還有眉毛,你就是安全的。」他是從Gromit的商標中了解到這一點的。

  他試圖在那上面加上鼻子(用來表達嘲笑)和肩膀(用來表達遺憾),但是那很難體現在表情符號上。因此,他沒有使用「聳肩」的圖畫,而是利用「頭部傾斜加下嘴唇彎起或抬高眉毛」的方式來體現。

  凱爾特納一直在全球各地的各種人物身上測試瓊斯畫出的表情符號。利用由後到前的方法,他還將瓊斯的簡筆畫轉變成為對現實的臉部運動的解剖性編碼,以驗證它們是否在人臉上具有相同的效力。

  現在,瓊斯正在嘗試在大部分表情符號上使用各種顏色。他已經嘗試過「Facebook藍色」,他認為用戶們已經非常熟悉這種顏色了,但他說那種顏色的表情符號看起來都給人一種低溫的感覺。 他正在嘗試使用更多的顏色,比如用紅色來表達憤怒的情緒,用綠色來表達羨慕的情緒。 他解釋說:「但是你並不想冒犯任何人,顏色可能牽涉到種族方面的問題。」

  瓊斯同時也在考慮,表情符號是否可以由三維圖像轉變成二維平面圖形,用來表達喜愛或熱愛等情緒。他指出:「保持頭部正直向前是一種本能的情緒反射。 這種表達方式相當生硬刻板,我正在嘗試打破這種硬性規定。」他考慮讓面部突破圓形設計,或者將眉毛或眼淚畫在臉部以外的地方。

  當然,作為皮克斯的設計師,他專注的對象仍然是動畫片。瓊斯說:「我喜歡使用Facebook,尤其是當你在你的iPhone手機上點擊『頂』的按鈕時,你的大拇指可能會有節律的跳動。我鼓勵他們將更多運動添加到表情符號中。希望我們可以將這些運動變成鮮活的表情特徵。」

  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將那些複雜的圖形精簡到一個縮略圖的大小,最終,這些表情符號可能只有幾個像素那麼寬。瓊斯解釋說:「我們正在努力搞清,在不影響需要表達的情緒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保持多大的自由性。」

相關焦點

  • 表情符號的設計啟示:面向Z世代群體的流行文化和情感表達方式
    一、Z世代人群偏愛用圖像表情符號進行溝通Z世代是指1995-2009年出生的人群,網際網路原住民、二次元、ACG、魔性、懶系生態、擼狗吸貓養豬……Z世代被賦予了各種性格標籤,他們的成長伴隨則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數字科技的發展。這種世代特徵,也形成了Z世代人群獨特的社交溝通和情感表達方式。
  • 誰發明了表情和情感符號?
    特別聰慧的用戶通過這種方式想出各種各樣的小圖標來表示各種情緒,或者為給定的文本添加語境和意義,或者有時單用符號來交流,類似於某種現代象形文字。最終有數百種這樣的符號被用在這個系統上。然而,儘管這些表情符號和情感符號在該系統中的使用非常廣泛,但幾乎沒有人將其「發明」歸功於系統用戶。
  • 笑臉表情符號誕生歷程,人們紛紛效仿,各種表情相當豐富
    1982年9月19日,歷史上第一個笑臉表情符號誕生,它就是「:-)」。很少有人知道它誕生於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創造了這個表情符號。這個符號是一個笑臉。以:-)為模板,更多新的表情符號也都紛紛湧現,例如眨眼微笑符號「;-)」和簡約版的笑臉「:)」等等,當符號表情傳開後,不同國家根據本地的語言習慣對表情符號進行了創新。
  • Unicode聯盟宣布推出重新設計的網站 使提交表情符號提案更簡單
    為慶祝今天的世界表情符號日,Unicode聯盟宣布推出重新設計的網站,旨在讓任何人都能更輕鬆地提交新表情符號的提案。Unicode聯盟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維護文本標準,以支持所有設備上的書面語言,包括表情符號字符。更新後的網站使人們更容易獲得有關表情符號提案流程的信息,同時鼓勵公眾參與Unicode計劃。
  • 表情符號會統治世界嗎?
    今天我們要來聊聊表情符號。   1982年,當地球上還沒有網際網路,就有了第一個網絡化的顏文字 :-)。有沒有想過,沒有那個「笑臉」及它的後繼者,今天的網絡世界、線上交流,將會損失多少色彩和感情?這兩天,新浪微博撤除「吸菸」表情成一時熱聞,可見一個表情符號裡埋著不少文化影響力。而蘋果公司在iPhoneX中推出的新表情符號Animoji也備受關注。
  • Facebook正在測試可愛的表情符號「反應」
    今天,這家社交媒體巨頭開始測試「反應」,這是一組表情符號樣式的按鈕,人們可以用來顯示他們對朋友狀態更新的感覺。減少了您不完全喜歡的帖子尷尬滾動的時間。在長期孤獨的「喜歡」選項之上,用戶還將看到一個大拇指按鈕,一個心形按鈕和五個圓形的emo面孔。表情符號的情感範圍有限,僅傳達「悲傷」和「憤怒」的感覺,以及「哈哈」,「是」和「哇」的感覺,無論這些含義是什麼。
  • 心形表情符號,排名
    但是發送心臟表情符號?沒問題!在情人節那天,由於我們情緒沉重的手指向全球發送了愛的象形文字,因此心形表情符號的工作已告一段落。 但是,並非所有這些表情符號主食都是一樣的。根據Emojipedia的Jeremy Burge的說法,紅色心臟是Emojipedia在情人節那天搜索量最大的表情符號。在V-Day的任何給定時間,紅色心臟表情符號的查找次數是所有其他心臟的兩倍。
  • 表情符號:日本最大的出口商品之一
    上世紀90年代末,東京軟體工程師慄田穣崇創作了這些此後風靡全球的表情符號。當時,由於智慧型手機屏幕還很小,慄田決定設計一些簡單的小圖標來代替日語文字,讓簡訊交流變得更有趣。在日語中,「emoji」意為「繪文字」,最初是指可以表達文字含義的圖片。如今,這些「小黃臉」已家喻戶曉,與畢卡索、波洛克的「世界名作」陳列在一起。
  • 玄妙的「符號美學」: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創造
    主張符號美學的是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他提出「人是符號的動物」,不是理性的動物。他認為真正把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是人的符號功能和人的符號活動。符號美學的基本思想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創造。符號美學的形成是現代人審美和藝術實踐的一種理論上的回答,也是對此前美學思想的繼承和超越。卡西爾認為,對符號美學產生最為重要的影響的是浪漫主義美學傳統和形式主義美學思想。卡西爾的觀點是「藝術可以被界定為符號的語言」,藝術家試圖透視各種符號術語的感性外觀。
  • 揭露新浪微博的小黃臉表情設計
    明確方向,解決問題經過以上數據分析、用戶調研結果及一定量的競品分析後,設計的方向與思路逐漸清晰,解決問題的方案便應運而生:從現有表情符號出發,去除部分使用量低以及過時的表情。強化現有情緒表達不夠的表情,明確單一表情的含義。
  • 笑臉哭臉嫌棄臉,表情符號會統治世界嗎 | 睡前聊一會兒
    正因為有情感要補充,有言外之意要編碼,表情符號才大行其道。其實,網絡交流與現實交流,沒有本質差別。現實中有對話,網絡中變文字;現實中有表情、肢體等「態勢語言」,網絡就會對應產生表情語言:即使1982年的計算機還只能輸出一個躺下的笑臉。
  • 形象表達簡史:從拉斯科洞穴壁畫到表情符號
    先驅者上面的這塊牌匾還告訴任何可能遇見的外星人,發射這個太空飛行器的人類使用了圖解和符號來表達想法。而這種做法我們其實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人類在公元前4000年開發出書面語言之前,是採用圖像來記錄和溝通想法的。最近發掘出來的一個畫有9條赭色線的石片石器表明,73000年以來人類就一直在畫圖。我們有很多花在洞穴壁上的圖像例子,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4、5萬年前。
  • 網際網路表情符號走過38年,從字符到「一圖勝千言」
    □鵲華秋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早期的電子公告板上,使用了第一個表情字符「:-)」,含義是「微笑」。它雖然是由ASCLL字符表現的,但已經有了情感的體現。到今年9月,初代網際網路表情符號已經過去38年。表情包不僅是視覺圖像的延伸,還將情緒與內涵融入其中,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生動和多元。
  • 新浪微博那些有趣的小黃臉表情是如何設計的?
    明確方向,解決問題經過以上數據分析、用戶調研結果及一定量的競品分析後,設計的方向與思路逐漸清晰,解決問題的方案便應運而生:① 從現有表情符號出發,去除部分使用量低以及過時的表情。② 強化現有情緒表達不夠的表情,明確單一表情的含義。③ 新增表情,將表情與流行元素相結合,使之更具有廣泛傳播性。
  • 表情符號帶來全球看"臉"時代 不發表情圖怎麼聊天
    但沒料到,它迅速被網友用來表達不滿、沮喪及憤怒。也許這種情緒在網上太過普遍了,網友急需一種通用的表達方式,法爾曼的建議如同雪中送炭。「表情符號」的概念也由此深入人心。 網友們漸漸發現,字符表情符號不能準確表達微妙的情緒,比如很難判斷「:|」這個表情符號代表的是失望還是冷漠,也很難判斷「:$」的含義是說錯了話還是你正在從嘴裡吐錢。他們期待更直觀形象的圖像表情符號。
  • Emoji被「符號表情之父」嫌棄 :(
    1982年9月,卡內基梅隆大學的Scott Fahlman教授在一封電子郵件中首次使用了  :-)  這個臥倒的笑臉符號,隨後衍生出的一系列由標點符號組成的表情風靡全球。如果沒有它們,人們似乎都不知道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當然,也有人對它們不太感冒,Fahlman教授就是其中一個。教授表示,Emoji表情很醜,而且它們的出現讓人們失去了嘗試用字母和鍵盤符號更有創意地表達自己情感的樂趣。嗯···創造性確實不能被抹滅,不過如果創造過頭了就是悲劇。下圖右邊的兩個表情走的是非主流路線麼?
  • 「表情符號」排名,無需過度「解讀」
    某雜誌近日在其官微上發出的一條《表情符號報告》引來眾多網友對號入座。QQ表情符號使用率前十名是:呲牙、偷笑、發呆、摳鼻、微笑、流淚、撇嘴、流汗、親親、壞笑;新浪微博表情符號熱議度前十名是:哈哈、心、淚、給力、嘻嘻、愛你、偷笑、禮物、花心、鼓掌。
  • 表情包對網絡傳播中非語言符號的替代和重構
    表情包正是一種新的語言模式,他滿足了人們本能的直觀表達和情感需要,是一種自下而上的互動式話語表達方式。作為當下一種廣受歡迎的非語言符號體系,表情包已從單純的視覺形象逐漸轉換為基於現實情景的意義生成體系,成為網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以戲仿的方式對社會公共事件進行發聲,獲得主流媒體關注,從生產、認知和使用上對網絡傳播中的非語言符號進行了替代與重構。
  • 「笑哭」成為全球本年度最受歡迎表情符號,今天你笑哭了嗎?
    隨著網絡不斷地發展,使用社交網絡的人越來越多,網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會使用一些表情來表達自己此時的情感。現在也是2016年年末了,究竟哪個表情備受網民們歡迎位居榜首呢?本年度全球網民表情報告出爐。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最受歡迎的10個表情符號(emoji)包括「愛心」、「大哭」、「微笑」、「笑哭」等,其中表情符號「笑哭」以21.25%的發送量比例雄踞榜首。「愛心」表情以7.89%的發送量比例緊隨其後,擁有喜歡、心動含義的「兩眼冒愛心」Emoji則以7.78%的發送量比例位居第三。
  • 善用網絡表情 警惕「符號陷阱」
    人際互動中,體態語言在信息交流和情感表達上佔據重要位置。表情符號的畫面感強,能補足網絡互動中純文字交流的缺憾,重現體態語言,強化心理感受,增強情感和態度表達。《揚子晚報》曾開展有關表情符號使用情況的調查,在被調查的用戶中,「69.57%的人經常使用表情符號,『有時會覺得一句話中沒有表情不足以完全表達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