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雜誌近日在其官微上發出的一條《表情符號報告》引來眾多網友對號入座。QQ表情符號使用率前十名是:呲牙、偷笑、發呆、摳鼻、微笑、流淚、撇嘴、流汗、親親、壞笑;新浪微博表情符號熱議度前十名是:哈哈、心、淚、給力、嘻嘻、愛你、偷笑、禮物、花心、鼓掌。(10月11日《北京日報》)
表情符號,是用文字和符號來展示人們的表情進而表達人們內心的情感。為此被定義為:被用來測讀情感及感受,由平常的排版符號而成的視覺提示。
表情符號,伴隨著20世紀末網絡的普及而出現,並隨著網絡的發展而發展。更由於其直觀、形象、偶意、方便、快捷等特點,以及集實用性、娛樂性、易用性、簡便性與一體,越來越受到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的喜愛。可以說,目前的表情符號,已基本上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即時通訊需要。更可以說,表情符號已成為廣大網民生活中不可缺失,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份。
難怪,《表情符號報告》一出,就立即引來眾多網友的熱議,並紛紛「對號入座」,從中找到自己的「最愛」。此情此景,如果是「玩玩」也就算了,一旦因自己常使用的表情符號沒有能進入榜單,而憤怒、沮喪、彷徨就真的沒有必要了。
說到底,表情符號,就是一個「符號」。不管是QQ表情符號,還是新浪微博表情符號,都是網絡即時通訊的一個「工具」罷了,其最大作用和「亮點」,也就是滿足了網民追新求異的心理。
其實,某雜誌拋出《表情符號報告》的動機和用意是什麼?筆者不好妄加評論。但是,對表情符號前十名的排名和其中又有多少科學性和真實性?不僅筆者懷疑,相信廣大網友也會有同感。話又說回來,即使「數據」是真實和有效的,這樣的排名又有多少實際意義和現實意義?
因此,對表情符號,尤其對表情符號前十的排名,廣大網友應當「一笑而過」,切不可過度「解讀」和「放大」,更不可讓「排名」牽著鼻子走。
如果《表情符號報告》能促使表情符號的推陳出新,並不斷滿足網友的個性即時通訊的需求,也許,這才是某雜誌發布《表情符號報告》的初衷,更是廣大網友所希望和期盼的。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