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網絡表情 警惕「符號陷阱」

2020-12-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2016年12月3日,山東省濟南市,實體QQ表情現身,呆萌表情引孩子嬉戲。供圖/CFP

  表情符號在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各類表情包以驚人的速度推陳出新,成為網上交流互動的必備工具,其所蘊含的表達習慣也逐步融入網絡傳播機理中,為主流文化做出生動註解。因此,在網絡宣傳工作中,若能合理善用表情符號,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網絡表情符號的變化趨勢

  網絡表情符號產生於網際網路,基於軟體技術和傳播平臺的發展而變化更新,其表現形式、傳播特點、生產製作等經歷著一輪又一輪演變,不斷豐富人們的網絡生活。

  形象多語態化:從靜態到動態,從抽象到具象。目前普遍認為,網絡表情符號最早來自於1982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Scott E·Fahlman教授在BBS上首次使用的ASCII碼「:—)(表示微笑)」。此後,模擬人類表情體態的各類符號逐漸成為網絡交流的熱寵,網絡表情符號的發展經歷了從靜態到動態、從抽象到具象的演變過程。最初階段,網絡表情以鍵盤模擬為主,多由標點符號、字母或數字組成,如「~@^_^@~」表示害羞,「^o^/」意為歡呼等;同時,以靜態為主,需要使用者根據生活經驗聯想釋義,在網絡交流中達成使用默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發展至今,單一的表情符號逐步升級為以人物、事件為主題的系列表情包,多以動態、誇張的肢體動作出現,甚至重現生活場景片段,並加入許多事實性信息,圖文結合,一目了然,更加直觀具象。

  傳播熱點化:與網絡話題「親密接觸」。一方面,表情符號的創作素材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網絡熱點事件或熱門人物;另一方面,不少表情符號流行後又衍生出新的熱點,產生幾何式傳播效應。2012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成功起降殲-15艦載機後,指揮員表示「允許起飛」的手勢引發大量網民關注,被戲稱為「走你」,並迅速躍升為網絡熱點。網民紛紛模仿、改編,製作出各類動態表情包,在論壇、微博、微信等平臺廣泛傳播。更有網民在使用搜狗輸入法時,拼寫「zouni」便直接出現「┏(゜ω゜)=□」圖標,符號和文字緊密結合。2016年初的「FB表情包大戰」更是一場表情符號與時事熱點交織的網絡群體事件,一時成為輿論焦點。新媒體時代,從網絡熱點到符號的流行風潮,也許只是一個表情包的距離。

  製作產業化:推陳出新,再生產能力強。網絡表情符號的創作和營銷已形成系統產業鏈,各類表情包以「系列」方式推出,成為商品。同時,表情符號的淘汰速度加快,以往一套表情「包打天下」的局面已經改變,微信表情商店不斷推陳出新,線上線下融合開發的局面也漸成常態,相關衍生品應運而生。例如,炮炮兵、兔斯基、阿狸、星星狐等形象不僅用在表情包上,還生產出一系列玩偶、貼紙等產品,呈現出強大的再生產能力。表情符號除了承擔社交功能外,還附加了產業價值。

  網絡表情符號隨著新技術新平臺的發展不斷演變,通過圖文有機結合、緊跟網絡流行熱點以及生產上的再造更新,成為網絡信息交流的新寵。新華社曾報導,2016年修訂的中學語文教材將《洲際飛彈自述》課文改為《網絡表情符號》,更加貼近網際網路時代學生的生活,足見表情符號正受到越來越多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的喜愛。

    網絡表情符號流行的原因

  表情符號的流行有其內在機理。它適應了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閱讀和互動即視感的交流需要,象徵著話語表達多樣化、差異化和去中心化風向,同時,其強大的表現力和使用的便捷性又進一步推動其廣泛傳播。

  眼球的盛宴:適應碎片化閱讀習慣,增強互動即視感。人際互動中,體態語言在信息交流和情感表達上佔據重要位置。表情符號的畫面感強,能補足網絡互動中純文字交流的缺憾,重現體態語言,強化心理感受,增強情感和態度表達。《揚子晚報》曾開展有關表情符號使用情況的調查,在被調查的用戶中,「69.57%的人經常使用表情符號,『有時會覺得一句話中沒有表情不足以完全表達情緒』」。網絡表情符號的豐富與發展,適應了網絡時代可視化交流的需要和信息傳遞碎片化的態勢,增強互動即視感。如金館長、甄嬛傳、還珠格格等系列表情包被廣泛運用在個人聊天、新媒體宣傳中,大大增強了網絡交流的趣味性,帶來眼球盛宴。它是網民交際的內在心理需要,也是視覺文化發展的審美需要,更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表達需要。

  話語的變遷:言論表達「去中心化」風向。網際網路信息傳播扁平化,網絡空間的公共話語表達呈現個性化、多元化特點。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網民以10至39歲群體為主,截至2016年12月,該群體佔整體網民的73.7%。從年齡結構上看,中青年網民居多,他們藉由網絡平臺匯聚,自覺融入輿論表達中,拒絕千篇一律和一本正經,話語表達更加多樣,而表情符號的趣味性、可玩性正適應了網民釋放個性、崇尚新奇的心理特點,在傳播過程中形成與主流文化相對應的群體亞文化。如2016年流行的「傅園慧表情包」,反映出輿論對真性情的推崇和奧運精神至上、不再唯金牌論的導向,聚焦重點回歸到個體感受上。表情符號的流行代表著亞文化的興起,折射出公共話語表達「去中心化」風向。

  適用的廣泛:創作與使用的便利度增加。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表情符號的使用便利度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從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到智慧型手機的簡訊編輯都自帶表情包,取用便利,直觀易懂,對使用者幾乎無門檻要求。同時,網際網路技術的開放性也讓表情符號的創作更加容易,有基礎圖像和軟體的支持,就不難編輯出生動的表情符號。網民的自發創作也加速了表情包傳播,令其使用範圍不斷擴大。

  由此可見,網絡表情的流行與符號自身特質、群體亞文化以及使用者的體驗息息相關。從符號特質上說,表情包的畫面感強,吸引眼球,情感表達更加具象;從群體心態上看,它適應網民崇尚個性、求新求變的表達需要;從使用體驗上看,它易於被大眾接受,創作和傳播也更加便利,多種因素交織促成了網絡表情符號的流行與發展。

  表情符號在網絡宣傳中的運用

  網絡聊天互動中,一套表情包,一個動圖,甚至一個字符模擬出的表情,就能生動傳神地表達情緒、態度和觀點,博人一笑,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善用網絡表情符號,警惕低俗化陷阱,有助於增強網絡宣傳正面效應。

  合理有限運用表情符號,提升宣傳活力。合理有限運用網絡表情符號,能讓網絡宣傳鮮活起來。當前,網絡信息傳播更加注重受眾的「需求導向」和「服務體驗」,要適應網民用語習慣、閱讀體驗和審美觀的變化,適應「兩微一端」等新媒體的呈現特點,不斷豐富傳播形式。表情符號是融合了文字、圖片、動作等多要素的網絡語言,運用到網絡宣傳頁面中,既能起到分隔段落的作用,也能提高內容可讀性。因此,收集和挖掘表情包素材,建立表情符號資源庫,分類管理,適時運用,有助於提升網絡宣傳的吸引力。

  把握符號「表情達意」功能,了解輿論動向。網絡表情符號折射網民心態,傳達著文字語言背後的情緒態度。2016年初「FB表情包大戰」事件中,網絡表情符號成為兩岸網民相互表達立場的「語言」,大陸與臺灣網民不斷「互擲」表情包,形成以圖像為中心的輿論表達方式。網絡宣傳要貼近網民,就不能忽略表情符號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和觀點立場,以及所代表的群體亞文化。通過表情符號了解輿論動向,觀察網民心態,有助於更加精準地開展網絡輿論引導。

  警惕 「惡俗化」陷阱,釋放表情符號正能量。表情符號在製作、使用和傳播上具有便利性,作為副語言深度介入網絡互動,豐富了表達方式,但也遭遇失真和惡俗化的陷阱。色情淫穢、暴力血腥、內容低俗的表情符號時而出現,部分名人語錄、經典影視作品中的片斷被惡搞剪輯為表情包,曲解了表情包的初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網絡宣傳中必須警惕符號的「惡俗化」陷阱,以法律和道德為底線,多創作、開發和傳播正能量充沛、表現力強的符號,釋放其在輿論引導上的紅利。例如2016年,公安部消防局運用聊天動圖模式,發布了一套消防員形象的微信表情包,反映消防官兵在軍營生活、滅火戰鬥、搶險救援中的可愛形象,經微信公眾號發出,迅速獲得大量閱讀和點讚。

  堅守內容至上,避免喧賓奪主。儘管以表情符號為代表的圖像策略運用在網際網路時代已成為常態,但文字依舊是內容表達的主要載體。在移動網際網路日漸興盛的今天,網絡表情符號兼具表達功能,但在傳播上仍要服務於內容,充分傳達內容的本質意義,避免為吸引眼球而過度依賴表情填充版面,在視覺和內容上造成喧賓奪主的反效果。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表情符號的作用,關鍵在於運用是否得當。從積極方面看,幽默風趣、溫暖感人、健康向上的表情符號可以觸動人心,消除刻板印象,強化人們對事件或具體對象的積極態度,淡化輿情負面效應,推動輿論聚焦社會公共議題,理性發聲;不利因素是,情緒化、偏激的言論可能經由表情符號傳播而被放大,過度炒作,導致輿論失去客觀理性,模糊焦點。所以,在網絡宣傳中運用表情符號,應心有戒尺,行有方寸,避免惡俗媚態或喧賓奪主,更要善用巧用,貼近網民需求,提高宣傳實效性。

  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和信息傳播格局日益變化的背景下,形形色色的網絡表情符號應運而生,不斷發展創新。從最早的ASCII碼笑臉到如今的動圖表情包,表情符號呈現出形象多語態化、傳播熱點化、製作產業化等變化趨勢。作為新興輿論形態之一,其創作、使用和傳播日益廣泛,深深打上了時代標籤烙印。從另一個角度看,網絡表情符號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體現著社情民意,滿足了公眾感官視覺的需求,成為時代話語變遷的縮影,從而為網上宣傳和輿論引導提供參考樣本。它既是時代的產物,也反過來強化了網絡群體亞文化,塑造出新的輿論表達生態。因此,充分挖掘表情符號的內涵,警惕低俗化陷阱,在宣傳中合理善用,將為新媒體傳播格局下的網絡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作出有益的補充。(鄭穎芳:廈門市網際網路輿情中心)

相關焦點

  • 楊穎:網絡表情符號能拯救「社恐」嗎?
    雖然目前對社交焦慮與網際網路使用、線上交流之間關係的探討已較為充分,但甚少給予交流中重要的符號工具——有著更突出語用功能的網絡表情符號以足夠的關注。從功能來看,網絡表情符號是良好交際氛圍的催化劑,既能傳情達意,還能促進關係形成。那麼,網絡表情符號的使用能否作為一種方便法門彌補社交焦慮者社交技能缺陷,從而緩解社交焦慮者的社交困境?
  • 網絡表情符號為何惹人愛?
    網絡表情符號為何惹人愛?  於是,不滿足的人們想到了表情符號。這還要感謝32年前的美國教授斯科特·法爾曼,是他第一次在電子公告板上輸入了「:-)」這個符號。還好人們沒有把它當作輸入時拼寫錯誤產生的亂碼,以至於今天我們已經能夠看懂「(╯-╰)/ ..@_@|||||.. (~ o ~)~zZ」這些更為神奇的表情符號。怎麼?你也沒看懂嗎?哦,這代表很無聊,頭暈眼花,想睡覺了。
  • 網絡表情符號誕生36年,答對表情符號五題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我相信現如今的網絡聊天中,使用最多的應該就是那些網絡表情符號了吧。只是沒想到的,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的誕生竟然這麼久遠了。那是發生在36年前的今天,為了避免網絡交流而產生誤解,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工智慧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大學的電子公告牌上建議,用「:-)」這個符號表示笑話,用「:-(」表示需要嚴肅對待的問題,後來逐漸賦予了悲傷或者鬱悶的意思。從此,網絡表情符號風靡全球的網際網路。只是讓我詫異的,人到中年,接觸網際網路也近20年的時間了,沒想到它竟然虛長我一歲......
  • 網絡表情符號為何流行?"假"表情也能傳達真性情
    兔斯基、阿狸、悠嘻猴、炮炮兵等,這些曾經在網絡上掀起過高潮的呆萌表情早已成為過去式,以可妮兔、布朗熊、饅頭人、詹姆斯為代表的新一代原創網絡表情,已經在即時通訊軟體的表情商店中大肆「吸金」。這些「假」表情何以對網民產生這般吸引?有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對表情符號產生的電活動反應模式,與見到真實面部的反應相似。
  • 「表情包」、「表情符號」、「貼圖」 用英語怎麼說?
    「表情包」、「表情符號」、「貼圖」 用英語怎麼說? 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發展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流行文化產物,而 「emoticon、sticker」 和 「meme」 這三個和 「表情符號」 有關的概念就誕生於愈發多元的網絡文化。本期節目講解這三個英語說法的具體意思和與其所對應的社交網絡文化產物。 歡迎你加入並和我們一起討論英語學習的方方面面。請通過微博 「BBC英語教學」 或郵件與我們取得聯繫。
  • 表情包對網絡傳播中非語言符號的替代和重構
    一、網絡傳播中的視覺符號:表情包發展溯源 表情包實際上是一個網友約定俗成的概念,從目前表情包的意涵來看,是指網友們以照片、視頻截圖等圖像或影視綜藝等動態片段,能夠在社交網絡平臺工具上傳播的靜態動態文件。表情包也可以搭配以網絡流行語或其他適當的語言文字元素以達到使用者更多元化的需求。
  • Dango用AI推薦表情符號 用戶可邊輸入邊選擇最佳符號
    ­  Dango能夠推薦表情符號­  Dango挺強大,它不單可以向用戶推薦合適的表情符號,還可以翻譯整個句子。當你輸入信息時,程序圖標定格在鍵盤上方,時刻觀察用戶輸入的內容。Dango已經進駐Android,可以免費使用,最終它還會進入iOS平臺。­  程序是如何開發出來的呢?
  • 託福閱讀素材:「表情符號」正在代替網絡俚語
    與其他任何「語言」相比,表情符號的採用速度要快得多,現在80%的人在使用多種多樣的表情符號進行交流。   為了證明表情符號的流行度,一位語言學教授進行了一項名為「表情符號智商」的研究,旨在探尋是什麼人,在如何使用這類表情圖片,這類研究尚屬首次。
  • 微信表情包:網絡空間的一種「軟性」符號
    詩一般的排比句一本正經,種種比擬、隱喻纏繞煩人,一個表情包圖片瞬間傳達了多重含義。不久的將來,表情包會不會形成新型的符號體系?表情包生產的快速發展間接地證明了人們的喜愛程度。如同郵票、火柴花或者各種版本地圖的收藏,表情包正在成為另一種來自網絡的收藏項目。一個人的微信發出一張有趣的表情包圖片,另一個人回復了一張更為可笑的表情。雙方你來我往,分別亮出表情包庫存,力爭技高一籌。
  • 網絡聊天中的這些符號表情,你還經常用嗎?用多了容易冒犯人
    隨著網絡聊天的頻繁,不只是emoji表情,亦或是人物表情包,甚至是標點符號等元素都開始有自己的生命力,活躍在這個網絡平臺上。1.職場五件套:在職場混得好不好先不說,不掌握好職場交流藝術五件套,那你首先是落人一招了。
  • 網絡抽獎 警惕陷阱
    目前,在微信、支付寶、微博等網絡平臺上,有很多抽獎小程序和相關頁面,通過抽獎可以獲得一些商品的優惠券。據了解,一些所謂的抽獎不過是變相售賣營銷,不少抽獎獲得的優惠券購買的商品存在問題,引發消費者大量投訴。誰都能中的「大獎」「我差點就花380元買了一臺價值2680元的掃地機器人。」
  • 南帆:微信表情包——網絡空間的一種「軟性」符號
    微信表情包:網絡空間的一種「軟性」符號作者:南帆《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22日 16版)在微信上用表情包交流。詩一般的排比句一本正經,種種比擬、隱喻纏繞煩人,一個表情包圖片瞬間傳達了多重含義。不久的將來,表情包會不會形成新型的符號體系?表情包生產的快速發展間接地證明了人們的喜愛程度。如同郵票、火柴花或者各種版本地圖的收藏,表情包正在成為另一種來自網絡的收藏項目。一個人的微信發出一張有趣的表情包圖片,另一個人回復了一張更為可笑的表情。雙方你來我往,分別亮出表情包庫存,力爭技高一籌。
  • 中國網絡表情符號另有深意?「微笑」可能代表鄙視
    ­  參考消息網4月4日報導美媒稱,表情符號作為人們利用虛擬信息迅速交流的一種方式最初於20世紀90年代出現在日本。因為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平臺的流行等原因,表情符號逐漸成為全世界的主流。­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3月29日報導,很多人都很熟悉表情符號,但同樣的符號在不同文化下卻可能有不同的含義。中國就是一個例子。
  • 常見網絡表情符號及其表達的意思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網絡社交平凡,在和朋友網站聊天時,經常會碰到一些很可愛的表情符,卻又不知道是啥意思,頓時感覺好尷尬啊。所以今天小編特意收集整理了一些經常用到的網絡表情符號,僅供參考哦。ο-_-)0)。
  • 表情符號會統治世界嗎?
    今天我們要來聊聊表情符號。   1982年,當地球上還沒有網際網路,就有了第一個網絡化的顏文字 :-)。有沒有想過,沒有那個「笑臉」及它的後繼者,今天的網絡世界、線上交流,將會損失多少色彩和感情?這兩天,新浪微博撤除「吸菸」表情成一時熱聞,可見一個表情符號裡埋著不少文化影響力。而蘋果公司在iPhoneX中推出的新表情符號Animoji也備受關注。
  • 美媒稱中國網絡表情符號另有深意:微笑或代表鄙視
    參考消息網4月4日報導 美媒稱,表情符號作為人們利用虛擬信息迅速交流的一種方式最初於20世紀90年代出現在日本。因為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平臺的流行等原因,表情符號逐漸成為全世界的主流。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3月29日報導,很多人都很熟悉表情符號,但同樣的符號在不同文化下卻可能有不同的含義。中國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以產生富於創意的網絡文化基因著稱。中國人還發明了一套顛覆性的表情符號使用體系。  以下是快速指南:  「微笑」表情  表面:高興。  實際:鄙視,嘲諷,甚至厭惡。
  • 「表情符號」排名,無需過度「解讀」
    某雜誌近日在其官微上發出的一條《表情符號報告》引來眾多網友對號入座。QQ表情符號使用率前十名是:呲牙、偷笑、發呆、摳鼻、微笑、流淚、撇嘴、流汗、親親、壞笑;新浪微博表情符號熱議度前十名是:哈哈、心、淚、給力、嘻嘻、愛你、偷笑、禮物、花心、鼓掌。
  • 微信聊天愛用表情符號的朋友應該會支持騰訊吧?
    在使用微信聊天時,不僅可以發送表情符號、文字、圖片、語音、還可以視頻聊天。今天就來說說微信聊天用的表情符號。相信不少微信用戶都使用過微信上的表情符號吧。一個個小黃人表情符號,有微笑的、有做鬼臉的、有吐舌頭的、有驚恐的、有捂臉的等等。可是近日網絡上有消息說這個小黃人捂臉表情被搶註商標了。不過這個註冊方卻不是微信背後的騰訊,而是浙江的金某。
  • 美媒稱中國網絡表情符號另有深意:「微笑」可能代表鄙視
    參考消息網4月4日報導 美媒稱,表情符號作為人們利用虛擬信息迅速交流的一種方式最初於20世紀90年代出現在日本。因為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平臺的流行等原因,表情符號逐漸成為全世界的主流。據美國石英財經網3月29日報導,很多人都很熟悉表情符號,但同樣的符號在不同文化下卻可能有不同的含義。
  • 人腦對表情符號和真實表情反應相同
    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發現,社交網絡上流行的代表笑臉和哭臉的表情符號「:-)和:-(」對人腦產生的影響與真實表情相同。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在看到表情符號與看到真實臉部表情時,人類大腦的活躍部分相同。為此,科學家推測認為,表情符號如此流行的原因,或為人腦把它當做真實臉部表情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