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老翁在北大清華旁聽博士生課程[圖]

2021-01-08 東方網

「花甲狀元」李文超

  在北大或清華的校園裡,人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個身影:他背著破舊的雙肩包,手拎英文報紙,正用貴州口音的普通話討論學術問題,甚至正用蹩腳的英文與「老外」大聲交談。若不是那禿得發亮的頭頂,恐怕不會有人相信他已經69歲了。

  這就是被稱為「花甲狀元」的李文超。2001年夏天,60歲的他攙扶著88歲的老母親,在母親目光的護送下,走進了高考考場,和比他小40多歲的年輕人同場答題。最終,他得到286分,在當年全國10名60歲以上的高齡考生中名列首位,被貴州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破格錄取。

  儘管「基礎薄弱」,李文超卻是班上最勤奮的學生。新生軍訓,李文超一次沒落下,和20來歲的年輕人一起,3000米照跑。軍訓結束後,他還被評為「優秀學員」。讀起書來,李文超更是不含糊。他從不翹課,幾乎每節課都要搶著坐在最前面。每逢周末,別人在休息,他卻在泡圖書館。

  大學畢業時,李文超已經由原來的最後一名上升到全班第19名。但他還是不甘心,想讀碩士學位。於是,他一邊旁聽文學院的全部研究生課程,一邊報名參加考試。5年中,他考了5次,最好的一次考了313分,但因英語成績太低沒被錄取。今年11月初,李文超與家人一商量,決定放棄考研,直接進京「讀博」。

  在一個遠房親戚的幫助下,李文超在中國地質大學的校園裡找了間四人合住的地下室。房間不到20平米,左右靠牆各擺著兩張不到一米寬的床。房間裡飄著煙味和久不通風的黴味。

  一個月退休工資2030元,李文超都用來解決吃住,應付生活。他很少去食堂吃飯,通常只在馬路邊吃一碗5塊錢的素麵,或者5塊錢的粉條。有時,他甚至只花5毛錢吃一個饅頭,或者花1塊錢買一個茶葉蛋。

  現在,李文超每天的生活就是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旁聽博士生課程。他不在乎什麼專業,只要有時間,他願意旁聽任何專業的任何課程。

  從住處步行到清華東門,李文超要花近半小時,再到上課的教室還要20多分鐘。在他手寫的課程表上,從周一到周五,除周三僅晚上有課外,其他日子的白天都被安排得滿滿的。

  聽課時,李文超幾乎一字不落地記下老師的每一句話,有時一節課要記十多頁筆記。因為記得最全,每到考試前,他的筆記就成了同學中的「搶手貨」。

  「小時候爸爸經常教育我,中國人講究耕讀為本。會寫會算就算本事,有本事才能活好,才能脫窮。」他說,「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讀書成為我的本分,深入靈魂。」

  高中畢業後,李文超曾當了一年代課老師,後來趕上貴陽鐵路分局工務大修段招工,他就去當了工人。正因為有文化,3個月後他被調到大隊機關做文字工作。李文超意識到,正如父母所說,知識改變了他的命運。從此他堅定了信念:將學習進行到底。

  不過,當退休後繼續學習時,李文超卻越來越覺得讀書是件輕鬆的事,因為它能帶來「認識的解放,思想的升華」。他的口頭語是,「學習已經成為目的本身」。

  每當有人誇他一點都不像年近70歲的老人時,李文超總是哈哈大笑:「讀書使我身心輕快,我覺得自己很年輕。」

  在李文超的帶動下,老伴兒徐長虹也在48歲時拿下了省黨校的經濟管理文憑,大兒子有三個大學文憑,二兒子也有兩個大學文憑。

  尤其令李文超高興的是北京的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善意。開始時,周圍的同學對他還有些好奇,幾次課後便與他熟悉起來。很快,李文超的貼身記事本上多了不少同學的聯繫方式。而對陷入戀愛睏境的同學,他還常常充當知心老大哥,被同學稱為「超哥」。

  如今,李文超最大的遺憾是,由於沒有學生證,他從來沒能進入北大或清華的圖書館,也沒好意思託人借過裡面的書。

相關焦點

  • 北大「拒絕」社會人員 旁聽與完善的旁聽制度
    中國高校期待完善的旁聽制度。  八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應該有條件開放課堂」,並表示將「偶爾去旁聽」  從11月5日開始,北京大學對進入教學樓的人員抽查學生證件。北大負責人表示,查驗證件是為了堵住那些擠佔北大教學資源的個別社會閒散人員。
  • 清華北大互相開放部分本科課程!在武漢,中南財大也可選修華農課程...
    再也不用糾結上清華還是北大了!近日北大清華均發布通告兩校教務部門達成共識決定互相開放部分本科課程且互認學分其中北大開放27門課程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清華開放12門課程以理工科為主據清華大學教務處、註冊中心發布的《關於北京大學部分通識核心課面向我校本科生開放選課的通知》2020年春季學期北京大學27門本科生通識核心課部分名額向清華本科生開放課程列表顯示北大開放課程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
  • 江西首批選調的清華北大博士生全部獲重用
    至此,江西招錄首批清華、北大選調生中4名博士研究生,全部獲得提拔。  首個獲提拔選調博士生任副區長  記者了解到,2015年,江西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選調了包括4名博士研究生在內共7名高學歷人才。其中,畢業於清華工物系的博士、1986年12月出生的劉陽青已任九江市柴桑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他也是首個獲提拔的選調博士生。
  • 季羨林:我在清華時旁聽過冰心先生的課
    冰心比季羨林大11歲,兩人都是高壽,季羨林活了98歲,冰心活了99歲,所以季羨林比冰心晚去世10年。這兩位國寶級的大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特別愛貓,用今天的話說,都是貓奴。青年季羨林要論我同寅恪先生的關係,應該從六十五年前的清華大學算起。
  • 清華「黑」北大「雜」 北京高校學生色彩分析報告
    圖:北大、清華、人大學子啥顏色?可以說,360手機助手此次愛情配對指南,將當前校園中的廣大學生人群根據性格特點進行了劃分,那麼在當前高校最為集中的北京中關村區域,北大、清華、人大這幾所高校的學子更是屬於哪一類色彩人群呢?
  • 北大女清華男不能在一起竟因「色彩」不同
    不論是在學術的戰場上,還是風流的陣地上,北大與清華,向來是死敵。雖然北大與清華在地理位置上相隔僅數百米,同時兩所高校均人才濟濟,但事實上卻鮮有聽說北大女被清華男徵服,至於為何北大女不愛清華男,難道是因為兩校處處競爭,導致學生間也充滿「仇恨」?其實非也!
  • 輪椅姐妹旁聽大學課程 想考英語系研究生(圖)
    雙胞胎姐妹從小身患腦癱渾身軟綿無力,三度因患肺炎而生命垂危,卻一直堅持學習,寫出了上百篇小說和詩歌……5月14日,記者了解到,本報一直關注的15歲雙胞胎姐妹趙文靜、趙雅靜被列入春蕾女童,如今正在通過自學和旁聽大學課程,立志自考廈大讀英語系研究生。
  • 大山裡的雙胞胎學霸一個上清華一個上北大,父母做夢都在笑!
    雙胞胎兒子考上清華北大後,這個父親在當地徹底火了。有人問趙忠其,養小孩有沒有什麼秘訣啊?趙忠其說沒什麼秘訣,全靠孩子自己努力、自覺。雙胞胎趙稞、趙棣絕對算不上天才,也不是出生在什麼高素質的家庭,父母都在家裡務農,知識水平也有限,兄弟倆可以說是「寒門」出來的貴子。
  • 清華北大的教育經費被砍19億?網友卻拍手稱快,這是咋回事?
    文/最愛生活 最近網上流傳出了一組數據,主要是像清華北大這些國內名校高校的2020年教育財政撥款數據。其中,北京大學的財政撥款比去年直接減少了10.69億,而清華大學也比去年減少了8.12億。
  • 理科狀元遭哄搶 分析招生風格:北大感性清華理性
    在北大清華招生組老師眼中,溫州學生又有什麼特點呢?  沒有碰到招生組互黑 各個老師都很「暖」  「三所學校的老師各有風格,但都是像朋友一樣跟我聊生活,聊興趣,北大感性、清華理性、國科大則深刻些。」  「其實國科大在高考前,就已經開始找我面試了。」
  • 成都二十中90歲生日 北大、清華、復旦眾高校紛紛發來賀信!
    今年高考,成都二十中出了1個清華,1個北大,9個川大,8個電子科大……辦學成績又破新高。  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大同典雅課程」體系發布  現場,金牛區教育局局長文賢代、成都二十中校長胡鈴冬,及專家代表四川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米雲林、深圳課程評價改革研究院院長宋承昊一同上臺,用手中點睛之筆共同開啟大同典雅課程,宣告成都二十中「典雅課程」體系正式發布。
  • 日本一位78歲盲人「學生」旁聽11年成博士
    原標題:日本一位78歲盲人「學生」旁聽11年成博士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時事通信社3月17日報導,日本兵庫縣西貢市一名78歲的盲人老人旁聽大學課程11年,17日被授予關西學院大學研究院博士學位。
  • 廣東才女口出豪言:「懶得考清華北大」,成績公布後,她沉默了
    然而在2020年,有一位來自廣東的女孩,卻放出豪言稱自己懶得考清華北大。那麼這個女孩到底是誰呢?她的名字叫做冼奇琪。冼奇琪出生於2004年,按照這個時間點來看的話,冼奇琪2020年時也僅僅只有16歲。大部分高三學子參加高考的時候,年齡都是在18歲左右,很少見到有16歲的例子。但是冼奇琪就是這樣一位連續跳級的學生,在別人可能還是上著高一課程的時候,冼奇琪就已經開始準備高考。
  • 北大元培要成立通用AI實驗班!對抗清華姚班、智班?
    但無論在北大,還是清華,之前可能都劃在其他的院系和研究生階段。最後,最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北大通班,在元培學院轄下。北大元培學院,北大最知名、最難進的本科學院——甚至沒有之一。朱松純帶隊「通班」2020年9月25日,朱松純入職北大,這則新聞在AI學術圈再次掀起熱議。因為此前剛有消息傳出朱松純擬加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任教研系列教授。
  • 北大青鳥"學士後"課程助力大學生就業(圖)
    (搜狐)   觀點:大學生就業難在技能和經驗學士後課程欲彌補IT人才短板搜狐教育主持人:請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北大青鳥學士後產品,它的實用性怎麼樣?盧俊[北大青鳥IT教育總裁助理,學士後項目總負責人]:學士後產品是一種培訓,或者說是一種課程。
  • 清華北大超55%,有高校1%|保研|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
    有的高校保研率僅1%,而清華北大都超過了55%,保研率整整相差了50倍以上!近日,博雅資料庫對全國300餘所高校的保研率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各校之間差距極大,傳統的985高校保研率一般都在20%以上,而很多普通高校的比例不足2%。
  • 關注: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日前,一份「餘杭區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名單」公示截圖在網上流傳,名單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博,甚至還有生物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博士。餘杭區委組織部回應說,這張公示截圖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 為什麼「國防七子」被美國列入黑名單,清華北大卻沒有?
    由此可見,這七所學校已經被美國看成了「眼中釘」,但也因此有很多網友表示,這七所學校的確厲害,但和清華、北大相比可能還差一點,那為什麼清華、北大沒有被列入制裁清單,而是這七所學校呢?京譽君也曾有過同樣的困惑,但經過深入了解,我發現了這其中的「秘密」,一起和京譽君了解一下。
  • 北大實驗室起火數千斑馬魚死亡 博士生或延畢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訊 (記者展明輝 實習生李馨)昨日凌晨0時許,北大生命科學院大樓地下室起火,部分實驗室受損。  學生稱,現場是斑馬魚水體實驗室之一,數千條魚死亡,佔總數2/3,事故原因疑為水循環系統老化短路。為此,一些博士生可能因損失數據而延遲畢業。
  • 清華北大,為啥總是幫別人做嫁衣?普京:沒有忠誠的才華一文不值
    清華北大,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學府,享受著大學最高的財政撥款,錄取國內最好的生源,堪稱當代中國的翰林院!但就是這樣兩所頂尖學府,卻在為國培育英才方面,並為向社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總是為別人做了嫁衣。早在2018年,清華大學就發布了一份《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報告顯示2018屆畢業生中,出國留學有1146人,69.5%選擇的留學目的地是美國,超過80%的選擇直接留美工作近十年,人才流失接近30萬人,僅僅矽谷就至少有2萬餘清華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