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 都在大連灣!

2021-01-10 鳳凰遼寧

天健網消息(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煜)7月22日,大連市大連灣確診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隨後,大連灣成為大連全城抗疫的主戰場,大連灣的全民戰「疫」隨即打響。他,地鐵站務員;他,交通警察;她,社區訪視員;他,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職業和身份不同,但是作為大連灣的居民,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上有了同一個名字——戰友。大連灣對他們來說,就是「家」。現在,「家」病了,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拼命守護。

6個小時分發2345件物資

地標:大連灣·於屯

人物:張慶宇

身份:地鐵員工

8月5日下午,記者全副武裝進入於屯,看到張慶宇正在為轄區居民分菜、核對菜單。在防護服的包裹下,張慶宇的衣衫全部溼透,呼出的熱氣將眼鏡蒙上霧氣。

張慶宇正在核對訂單

「每一戶居民的蔬菜袋子上都貼有條碼,我們要認真核對每一個條碼信息,準確地將菜分給居民。可是,這麼熱的天,半個小時就汗如雨下,有時候眼鏡上的霧氣會影響分菜。」張慶宇隔對記者說。

張慶宇登記居民核酸檢測信息

張慶宇,大連地鐵2號線東港站站務員,7月23日,無法上班的他加入志願者隊伍。

自從成為「送菜小分隊」的志願者,張慶宇成為屯兒裡送菜小組的主力軍。第一次參加送菜志願服務,令張慶宇終身難忘。7個人,6個小時,將5輛車2345件訂單分發到每一位居民手上,這些數字已經深深印在張慶宇腦子裡。

除此之外,張慶宇還參加三次核酸檢測的志願服務,每次拿著大喇叭在屯裡19條胡同大聲呼喊「還沒進行核酸檢測的居民到監測點檢測」。1個小時下來,嗓子早已「冒煙」,張慶宇又趕回檢測點維持秩序。三次核酸檢測志願服務,每次服務時長都超過10個小時。

因戴手套張慶宇雙手發白起皺

為什麼加入志願服務隊伍?張慶宇抬頭看了看天空,憂傷地說,「我出生在於屯,在這成長28年,它對我來說就是「家」,可是現在『家』病了,我總得做點什麼,讓這個『家』快點好起來。」

把愛人丟在車上輸液自己跑回卡點執勤

地標:大連灣·201國道卡口

人物:王明輝

身份:交警

大連灣是疫情重點區域之一,也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自7月22日以來,大連市交警支隊甘井子大隊承擔起該地區的一線勤務工作,交通卡點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大連灣交警中隊中隊長王明輝以一名軍人的標準,帶頭在多個值守點上夜以繼日地奮戰,平均每天僅休息5個小時。

王明輝對每一輛進出大連灣的車輛嚴格審查

記者採訪王明輝期間,他的電話接二連三地響起。「有往外轉運的隔離人員,有往灣裡駛入的物資車輛、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運送車輛,一天接到各個卡點車輛是否放行的電話就有數百個。」王明輝的嗓音早已沙啞。

不僅如此,王明輝還變身成為連接圍牆內外的「快遞小哥」。「有的兒女在外進不來,家裡老人心臟不舒服需要藥物,我就幫忙跑下腿。前幾天有一個孩子父母都是一線抗疫醫生無法回家,我在卡口接收好心人送來的食品幫忙送一下。」當天王明輝奮戰一線沒有時間吃飯,得知志願者要來送食品,一直在卡口等到晚上9點多。

王明輝的家就在大連灣,近在咫尺,卻沒辦法回去守護家人。忙到凌晨一兩點,困了累了,他就直接睡在卡點的帳篷裡或者辦公室沙發上。

王明輝晚上睡在卡點帳篷裡

前幾日,王明輝愛人身體不適,他帶著愛人上醫院輸液,因為心系工作,將還在輸液的愛人放在車裡,並告訴愛人輸液結束自己開車回家。「沒辦法,隊裡需要我,大連灣更需要我。」

每天只睡4個小時累暈在第三次核酸檢測現場

地標:大連灣·李家社區

人物:耿瑜瓊

身份:訪視員

「D區的信息我核對完了,你那邊怎麼樣?」在大連灣李家社區,正在核對第三次核酸檢測信息的耿瑜瓊和同事隔空喊話。

耿瑜瓊是大連灣街道李家社區負責儷泊園ABCDF區的一名訪視員。自從7月22日,大連灣成為抗疫戰場,她就成為那種能豁出命的戰士。三次核酸檢測,給居民送菜,入戶點對點核對住戶信息……耿瑜瓊一直衝鋒在前。「每次核酸檢測,早上6點就要到檢測點布置現場,然後再拿著喇叭到居民樓組織居民核酸檢測,從45層樓開始,向下逐層通知。」

耿瑜瓊組織居民有序進行核酸檢測

耿瑜瓊告訴記者,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束後,她通宵達旦一口氣錄入1800多條居民核酸檢測信息。

直到第三次核酸檢測,在經歷了十多天的高強度作業,再加上每天只有4個小時的睡眠,耿瑜瓊直接累暈在檢測現場。在醫護人員的及時搶救下,她慢慢甦醒過來,就這樣,她還不忘聯繫和她搭檔的志願者,讓其將檢測的居民信息一定要核對準確。

為節省物資,浸溼的防護服捨不得脫下

在醫院輸液後,經過半天休整,耿瑜瓊又重新返回抗疫一線。「手裡那麼多活等著幹,如果等身體徹底恢復再返崗,我這心就得急死。」耿瑜瓊說,大連灣是我們的家園,拼了命也得守護。

一天搬運數百斤物資雙手累得不停地抖

地標:大連灣·三合庭苑

人物:徐廣輝

身份:大學畢業生

令徐廣輝意想不到的是,剛剛大學畢業,就被隔離在家,「第一份工作」是做一名志願者。

7月23日,徐廣輝所在的社區群裡發布一條招募志願者的信息,他第一時間報名,加入了小區的愛心送菜小分隊。

徐廣輝正在為居民送菜

8月5日10點左右,徐廣輝在送菜一線忙得汗流浹背。「還有5戶居民的物資沒有送完。」徐廣輝氣喘籲籲地說。隔著防護服,記者能清晰看到,他的褲子全部溼透,黏在腿上。汗水順著臉頰流下來,因兩手提著菜沒法擦拭,徐廣輝只能不停搖頭將豆大汗珠甩掉,走不動了,他就將菜放在地上,彎著腰停歇一會,然後再提著菜繼續前行。

徐廣輝數不清一天要爬多少次樓

徐廣輝告訴記者,第一次參加送菜活動,一大早,他和志願者將兩車的物資從車上卸下來搬運至小區門口,再逐戶對單將菜送至居民家,一個人搬運物資達到數百斤。「第一次做志願服務,又是體力活,一天下來腰腿酸痛,吃飯拿筷子手一直在抖。」

相關焦點

  • 大連灣街道,打通最後一米!
    大連灣街道,打通最後一米!「線上+線下」結合精準點位對接保障居民「煙火氣」灣浦村是大連灣一處老居民區。下午5時,非常時期的街區靜悄悄的,路兩邊的商鋪已經都上了鎖。然而,有一個地方卻在有序地忙碌著,這就是灣浦村保障物資接貨點位,這裡堆積著當天送到的居民網上訂購的600餘份物資。
  • 相繼深入大連灣抗疫一線 一家三口「不相見的集結」
    7·22疫情發生以來,韓方達一家三口相繼深入大連灣抗疫一線,全家在不同的抗疫點位,上演了「家聚大連灣,相聚難相見」的感人故事。  8月4日一早,韓方達接到椒金山街道黨工委命令,作為椒金山街道下沉大連灣社區管控組3名成員之一,一小時內整裝出發奔赴大連灣開展工作。韓方達協助拉樹房、土城子村出色完成了健康檢查、消毒殺菌、物資配送、應急保障、封閉管理等防疫工作。
  • 買藥開鎖 送醫解困 大連灣居民急難事兒有專人管
    因為大連灣地區封閉,沒有通行證出不去,家人到社區準備開證明,社區工作人員馬上為他們聯繫了應急服務組。應急服務組第一時間趕到,將其送來檢查,一切正常後家人都放了心。7月25日,根據大連市疫情情況,經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意,大連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宣布,將甘井子區大連灣街道劃定為高風險地區。
  • 首批「關愛兒童之家」落戶大連灣街道
    這是大連市慈善總會在甘井子區大連灣街道,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建立的第一批「關愛兒童之家」。  大連灣街道無償提供場所,大連鑫恆瑞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捐款10萬元,專項用於「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為「關愛兒童之家」配備了電腦、電視、圖書角、體育用品和智能玩具等用品。
  • 我在大連灣當「大白」
    兩周時間,我們深入五個街道,七個社區進行核算檢測,兩次進入高風險地區大連灣支援,每次在一線做檢測登記等具體工作,切身體驗到了「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親歷一線抗疫人員的辛苦,也感受到了被人需要的榮光。酷熱的夏天,我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片刻,珠子般的汗水淌了下來,衣服透了,頭髮溼了,連鞋上都是水。
  •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蛟龍」潛底 海灣變通途
    1月12日,在遼寧省重點項目——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現場,冬日的寒風擋不住建設者的熱情,伴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呈現在記者眼前。南有港珠澳,北有大連灣。大連灣海底隧道,借鑑港珠澳大橋沉管施工的成熟技術,是我國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其建築團隊基本包括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原班人馬,整個工程預計2023年竣工通車。
  • 大連地鐵3號線大連灣站解封恢復運營 (1/4)
    大連地鐵3號線大連灣站解封恢復運營 (1/4) "← →"翻頁
  • 大連灣街道前關礦坑地塊改造項目新進展曝光
    10 12:03:58 來源: 大連房產 舉報   從大連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獲悉,甘井子區大連灣街道前關礦坑地塊改造項目
  •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是我國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成後將...
    去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緊盯國家政策謀劃項目,嚴謹務實推進項目,形成了以大連灣海底隧道、大連恆力石化、寶來巴賽爾、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沈白高鐵、清原抽水蓄能等為代表的重大項目梯隊。即日起,遼寧日報推出「開局2021·重大項目進行時」系列報導,記者深入全省各地,在火熱的項目建設現場,感受開局之年起步之時的「遼寧熱度」與「遼寧信心」。
  • 大連灣街道:探索「智慧網格」,為社區治理「賦能」
    近日,大連灣街道將傳統社區治理方式與現代化網際網路相融合,利用智慧化APP為社區搭建交互式平臺,進一步促進社區治理體系現代化、科學化、信息化、機制化,不斷織密社區治理「智慧網格」。大連灣街道將繼續探索社區智慧化管理新功能,高效推進社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社區治理權限、職能定位、參與主體、社會融合等問題,主動探索為社區治理賦能的具體方法及路徑,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 事發大連灣!半夜堵人家鎖眼兒,這人真待恨!
    9 月 5 日晚上 8 點多,甘井子區大連灣碧海人家小區,一戴著口罩和棒球帽的男子,尾隨一居民進了單元樓。他在一戶人家門前停了下來,一手把著樓梯欄杆一手伸向門鎖——直到次日深夜,這戶人家有人回來時才發現門鎖被銅絲給堵上了。這人是誰?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截止目前受害業主仍一頭霧水。
  • 大連灣街道:「網格管理」服務居家人群 「一送一接」力保百姓安心
    按照全市疫情防控各項工作部署要求,大連灣街道在穩妥有序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保障居家隔離人員生活物資供應,採取網格員「點對點」方式,為居家人群提供便捷、貼心、高效的服務。「網格管理」服務居家人群。
  • 地鐵3號線大連灣站將進行交叉渡線施工,後鹽站等將退出運營
    因地鐵3號線大修改造工程需要,經大連市交通運輸局批准,2020年10月31日,地鐵3號線大連灣站將進行交叉渡線施工。施工期間,後鹽站、大連灣站、金馬路站將退出運營。3號線將在大連站至泉水站、開發區站至金石灘站區間進行分段運營,開發區站至九裡站區間不受影響正常運營。
  • 大連灣街道八方應急救援隊:同心抗疫 感謝有你
    大連灣街道有這樣一隻志願者隊伍——八方應急救援隊,在這場戰役中逆行而上,用血汗譜寫屬於人民的史詩。「人人都渴望風平浪靜的生活,但總要有人去面對猝不及防的風浪」——劉平劉文平便是主動面對風浪的人。他是開路之人,亦是秉燭之人。在成立八方應急救援隊後,他和隊裡的志願者共同執守一個信念:奉獻、博愛、互助、進步。作為八方志願隊的創始人和負責人,他始終堅守初心,身先士卒。
  • 地鐵3號線大連灣站封站
    患者發病前3天以來的行動軌跡如下:每日6時30分出門,從輕軌香爐礁站乘地鐵三號線到大連灣站上班,步行至單位。17時下班原路返回家中。全程佩戴口罩。未在外就餐。7月13日上班。6時30分出家門,17時許下班原路返回家中。7月14日未上班。約12時30分出門,乘7路車由金海花園站至英華街站,13時許乘計程車至海港醫院體檢,全程佩戴口罩。7月15日-17日上班。時間路線同13日。
  • 大連灣街道:「督、檢」並進,拉緊防火「安全弦」
    為築牢消防安全屏障,拉緊冬春防火「安全弦」,大連灣街道明確職責分工,加大檢查與監督力度,進一步增強今冬明春防火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把防火工作抓細抓實抓好。一是建立冬春防控工作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
  • 大連灣街道化工新村社區:勠力同心共戰「疫」 硬核撐起「一個家」
    2020年8月16日17:30,大連灣街道化工新村社區迎來了封閉24天後的解封,這個被按下「暫停鍵」的社區逐漸恢復正常倍速。在這場戰「疫」中,每一位平凡者,無論來自哪裡,不論名與姓,都在背後默默地支援著這場「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