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服務組工作人員送居民去醫院進行核酸檢測。張騰飛 攝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劉湘竹)「請問您是張枝梅嗎?我們是應急服務組,您和社區溝通說為了下一步就醫,需要去醫院開具核酸檢測證明。現在我們已經在您小區門前等候,請您下樓。」8月1日14時,大連灣應急服務組張迪和同事們來到元寶山社區,接張枝梅去遼漁醫院進行核酸檢測。張枝梅胳膊內埋的管需要定期更換,疫情突至,去醫院處置時間已經過了,為此她與社區溝通,社區將她的訴求轉給應急服務組,14時15分,應急服務組工作人員已將她送到醫院進行核酸檢測。下一步,應急服務組工作人員還將在她與就診醫院溝通後,送她去就醫並全程陪同,確保整個過程無接觸。將張枝梅送到醫院後,應急服務組又將之前送醫院、有不適感覺的孕婦送回家去。原來,12時50分許,福佳新城有一位孕婦小腹疼痛,需要緊急送醫。因為大連灣地區封閉,沒有通行證出不去,家人到社區準備開證明,社區工作人員馬上為他們聯繫了應急服務組。應急服務組第一時間趕到,將其送來檢查,一切正常後家人都放了心。
7月25日,根據大連市疫情情況,經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意,大連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宣布,將甘井子區大連灣街道劃定為高風險地區。封閉之後的大連灣地區居民的生活一直牽動著全市人民的心,甘井子區應民所需、主動作為,建立民生物資保障機制,為保障封閉隔離期間百姓日常生活、維護大連灣全域封控秩序提供有力支撐。在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後,部分居民的個性化需求逐漸浮出水面:有需要買藥送醫的,有子女要為居住在大連灣地區父母送物資的,還有孕婦需要產檢的,這些需求如何滿足?7月30日,甘井子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牽頭成立了應急服務組,應急服務組目前共有25人,包括兩名區醫院醫護人員和6名退役軍人志願者。應急服務組每天對接由社區摸底和110警情搜集到的居民急難事兒,為此,建立了「大連灣街道警民供需保障」微信群,110警情掌握的情況第一時間推送到應急服務組,應急服務組還製作了「居民連心卡」送達居民手中,公布應急服務組的電話,讓居民知道有急難事兒該找誰。應急服務組則針對居民訴求,一一對接解決。通過多方合力,目前大連灣基本構建了需求有人受理、信息有人接收、物資有人配送、安全有人監督、難事兒有人應急的閉環式民生保障模式。
據應急組組長甘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文長禮介紹,從第一天11項任務到8月1日的87項任務,居民的個性化需求一點點匯集,一個個得到解決。從目前解決的內容看,需求最大的是買藥送醫,3天時間,應急服務組已經送6名孕婦進行產檢,2名骨折患者就醫,並為10名患有心臟病等疾病需要買藥的居民去指定醫院買藥並第一時間送到居民手中。其次就是為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採買生活用品,這些居民有的不會使用手機購物或者無法取貨,應急服務組人員按需求為他們採買之後送上門。此外,有下樓進行核酸檢測忘記帶鑰匙需要開鎖的,家裡下水道堵塞需要疏通的,被困電梯需要救援的……都是應急服務組人員對接專業服務隊伍,在大連灣入口處為他們做好防護措施,再確保整個過程無接觸。
當天,由應急服務組送去醫院拆線的居民靳永權說:「他們來得很及時,疫情期間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真心感謝他們。」從成立到現在,每天應急服務組都忙到後半夜,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穿梭在大連灣的各個角落,成了疫情期間大連灣地區的「救火員」,很多應急服務組成員都是使用私家車在為居民服務。7月31日,應急服務組處理完最後一項任務,已經是凌晨4時,文長禮也已經3天2夜沒合眼了。據介紹,下一步,應急服務組還將不斷擴大服務範圍,加大服務力度,例如應急服務組的招生辦工作人員將針對高考錄取事項跟蹤服務,作為居民生活保障的有效補充。他們要在社區嚴密封控的特殊時期,最大限度地解決居民日常生活保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