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平陽11月2日訊(記者 潘傑)十年,這是「中國皮都」平陽淘汰製革業重汙染工序的時間跨度。
系列稿件:
(一)長興廢舊鉛蓄電池「涅槃重生」廢水處理後能養魚
(二)富陽造紙企業實行刷卡排汙COD太高將加收汙水處理費
(三)「染缸」紹興重手遏制紡織行業三大汙染源
(四)溫州電鍍基地成立業委會自治投票管住園區用水排汙
從2002年鼎盛時期的1000多家製革企業(含家庭作坊)到如今的12家,生皮鉻鞣工序幾乎全部叫停。平陽縣水頭鎮製革年產值從40億元逐漸下降,預計2013年產值僅10億元。
但在淘汰生皮鉻鞣等重汙染工序之外,水頭鎮的皮件生產企業數量逐漸增加,預計2013年產值可以達到40多億元。在產業結構逐漸往下遊精加工調整後,經濟總量上與以往相當。
2003年,平陽縣以水頭鎮為重點進行製革業的整治和重組。當時確定的目標是「1/7保留、6/7淘汰」,製革企業縮減到57家,轉鼓減少至732隻,並建設了汙水處理設施。2007年10月,水頭鎮的製革汙染整治工作通過省政府「摘帽」驗收。
不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並未根治汙染問題,由於工藝幾乎沒有改進,重金屬鉻的處置成了「燙手的山芋」,廢氣汙染重、鰲江氨氮嚴重超標、群眾上訪不斷,整治走入瓶頸。
2011年,平陽提出「三年無製革」設想,決心徹底整治製革業。平陽縣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邱殿星告訴浙江在線記者,當時縣政府拿出專項資金,協商後以30萬元向退出企業收購轉鼓,共收購355隻,收購資金達1億多元,削減了48.5%的生皮產能。
通過重組,全縣製革企業從57家再次減少到12家。同時,要求每家轉鼓25隻以上,年加工能力大於30萬張標張牛皮(或150萬標張豬皮)。淘汰近半數生皮鉻鞣工序後,進入深加工所需的藍溼牛皮主要依靠從國外、省外購買,也較好控制了成本。
通過這一輪的整治,原先在八大水系中水質最差的鰲江趨好。今年1-10月,鰲江流域江口渡出境斷面暗淡濃度均值為0.904毫克/升,比去年同期下降0.234毫克/升,下降20.0%,被省政府考核為優秀,群眾投訴也相應減少。
此外,整治後騰出了3400畝土地,其中300多畝作為配套汙水處理廠建設用地,其餘3000多畝重新進行產業規劃。
水頭鎮僑信皮件有限公司1991年就已建廠,負責人鄭菊妃介紹,整治後公司保留了26個轉鼓,製革、皮具的比重為6:4。其中皮具年產值能達到5000多萬,多銷往歐洲市場,儘管汙染處理成本升高,但企業效益並沒有下降。
小知識:什麼是轉鼓
轉鼓是離心機、氣體流量計、造粒機、磨麵機等設備中的轉動部件,又稱滾桶。製革過程中生皮在裡面翻轉(如為了洗皮、浸酸、鞣製、染色)或在裡面清洗毛皮(通過與細鋸末共同翻轉)的迴轉圓筒,會產生大量重金屬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