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之初,菜鳥網絡便明確了其作為物流數據平臺的角色,將匯集阿里自身、消費者、商家、物流公司以及其它社會機構相關數據。而且以建設「樞紐+網絡+通道」的物流骨幹網為目標,並期望通過物理設施建設以及智能技術賦能,最終構築「1+8+N」的全新行業生態格局,即「一張菜鳥骨幹網+中國郵政和 7 家上市快遞公司+N 家物流生態企業」。
菜鳥網絡在2017年曾表態,未來將繼續投入1000億元升級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努力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
自成立到當下,經過六年的努力與積累,如今菜鳥物流網絡的觸角已經覆蓋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並且下沉到了中國近3000個區縣,接入快遞員超300萬人次,建設開通的轉運線路609萬條,集運幹線約3000條,在全國擁有超過4萬個菜鳥驛站;在收入端,菜鳥物流網絡2019年第二季度實現收入約50億元,同比增長約50%。
在2019年11月8日,阿里巴巴通過增資和購買老股的方式,以233億元人民幣領銜完成了對菜鳥網絡的新一輪增資;在此之後,阿里持有菜鳥股權從約51%增加到約63%。新一輪融資後,菜鳥將繼續加大技術投入,推動物流行業數字升級;打造智慧供應鏈,服務商家降本增效;加快建設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服務好全球中小企業全球賣、全球運。
菜鳥網絡以一個行業整合者的角色涉足物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加強對各主要合作夥伴的股權投資與滲透,以便增強自身的話語權是其主要擴張舉措之一。
早在2008年,阿里便聯合富士康向百世投資了1500萬美元,百世成為最早被納入到菜鳥物流生態體系的物流企業;之後,阿里、菜鳥及其相關基金,先後投資了心怡科技、卡行天下、圓通、中通、申通、日日順、餓了麼等物流企業,逐步構建起倉、幹、配(含即時配送)等全域物流生態體系。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阿里系佔有圓通約17%的股份,手握中通10%的股權,持有申通約15%股權,未來根據協議若行權完成後,阿里將累計獲得申通46%控股權,主流電商快遞企業中,只有韻達快遞還沒有接受阿里的投資。
那麼,此次在完成增資後,除了公開宣傳的資金用途之外,菜鳥網絡會不會又有什麼大的股權投資動作呢?從目前的跡象來看,有兩個動作讓人浮想聯翩:
一是欲一統加盟制快遞的江湖
三通一達、百世等加盟制快遞企業中,只剩下韻達一家未被接受阿里菜鳥的入股。對於菜鳥而言,加盟制快遞企業這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是如今其「溪鳥物流」正準備打造面向三四線以下城市的快遞共同配送技術平臺,準備開拓縣域物流中快遞末端網點的共同配送,這就要求菜鳥加強對各家快遞企業的話語權,才能跨過內部利益重新分配這個門檻,說服或要求通達系企業將縣域及以下區域的快遞件統一起來實現共同配送。
加上最近傳聞順豐擬收購品駿快遞,或將唯品會60%的訂單量攬入懷中。如果此消息為真實的,那麼從此順豐背後就有了一個較為主流的電商商流平臺。電商快遞行業的大淘汰、大整合時代或許已經開啟,菜鳥會加快一統加盟制快遞江湖的步伐,即使要付出比計劃更高的成本。
再者,拼多多創始人及CEO黃崢今年9月時就已正式宣布拼多多正在開發「新物流」技術平臺,採用的是輕資產、開放的模式,專注於通過技術為商家和用戶提供解決方案。拼多多的這一舉動讓菜鳥的危機意識更加強烈,加大注資,加碼智慧物流,一統加盟制快遞企業,這將會是菜鳥接下來的主要動作。
二是加碼大件與冷鏈
為何會有這一猜想,因為早在2015年8月,阿里巴巴與蘇寧雲商就開啟戰略合作,阿里向蘇寧投資283億人民幣,佔股接近20%,而蘇寧也以140億人民幣認購了阿里的新發行股份。同年9月,菜鳥網絡也宣布與蘇寧物流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雙方後臺系統已全部打通並完成對接,蘇寧物流以合作夥伴的身份向天貓提供倉配服務;後續根據實際的合作效果,雙方再協商推出一系列的個性化物流服務項目。
最新的研報顯示,蘇寧物流擁有倉儲及相關配套總面積超過1000萬平米,到2020年,蘇寧物流的倉儲體量將達到2000萬平方米,將成為行業最大的倉儲服務商之一;據蘇寧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蘇寧物流共投入使用46個生鮮冷鏈倉,覆蓋218個城市。
蘇寧做零售起家,且具有家電倉配一體化的基因,因此其大件商品的物流運作經驗自不用多談,如今又加大在冷鏈方面的投入,蘇寧的冷鏈服務在2019年9月時便已覆蓋270多個城市,而且正計劃在北京、廣州、深圳、上海、南京、杭州等30個核心城市建設冷鏈倉,目標是成為全球零售行業最大的冷鏈倉儲服務商。
作為新零售電商的重要支撐,阿里菜鳥自然也不可能忽視了在冷鏈物流上的布局。菜鳥網絡2015年與安鮮達在冷鏈物流服務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同年在北上廣三地推出生鮮倉儲配送中心;之後又與馴鹿冷鏈達成合作,補齊了面向大B和小b端的冷鏈服務;2019年又將中和澳亞的冷鏈物流體系吸納到菜鳥的整體冷鏈物流體系中。
另外,隨著大件商品線上滲透率的提升,對於大件物流服務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蘇寧物流發布新家居解決方案,首次倡導「貨損包理賠」、「免費上7樓」、「送裝一體」、「逆向上門取」等四大標準服務。此外,阿里早在2014年時便投資了大件物流服務商日日順……
憑藉合作方在冷鏈、大件這兩個方面的積累,菜鳥此後的動作就會比較明顯了。如果能達成某種妥協,形成更直接、更深層次的股權合作,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三是加碼即時配送領域
2018年7月11日,菜鳥網絡宣布以眾包業務和其他業務資源及2.9億美元現金,戰略投資最大即時物流平臺點我達,成為其控股股東。當時據菜鳥方面表示,控股點我達,不僅是出於搭建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的需要,還出於對新物流方面的考量,為了更好地完成業務融合與技術協同。而且當時,菜鳥已經宣布All in新物流賽道,通過物流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的重構,對傳統物流進行整體升級,讓物流跟上商業快速迭代的步伐。
此外,就在2018年4月初,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收購外賣平臺餓了麼,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阿里收購餓了麼就是看中餓了麼的即時配送運力,這部分運力將為阿里新零售落地提供重要支撐。而菜鳥控股點我達,進一步加強了阿里在即時配送領域的話語權。
而到了2019年,即配領域異常熱鬧,蜂鳥、美團等各自秀了「一把肌肉」:美團點評宣布開放配送平臺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而餓了麼緊接著也宣布旗下即時物流平臺蜂鳥品牌獨立,並升級品牌名為蜂鳥即配。如此熱鬧、且潛力巨大的市場,怎麼又少的了菜鳥的「戲份」。
……
此次菜鳥被阿里增資,接下來可能會在快遞物流業「大幹一場」,或快遞領域,或冷鏈物流領域,或大件物流領域、或即配領域……總之,菜鳥的布局已經越來越成熟了,也正在朝著它的目標奔去。
文|陳曉曦
作者系安得智聯行業研究負責人、中山大學管理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