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歡呼「完美升空」 西方不看好「節儉創新」

2020-12-05 搜狐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它升空了!」當地時間5日下午2時38分,伴隨著印度國家電視臺評論員的這句解說,「曼加裡安」號發射的畫面從印度東海岸斯裡赫裡戈達島傳向世界各地。法新社稱,44分鐘後,印度派往南太平洋的監測船報告探測器成功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拉達克裡希南「極度高興」地宣布,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地球軌道。《印度快報》網站稱,印度總統慕克吉及總理辛格打電話表示祝賀,稱讚首顆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是印度太空計劃的重大裡程碑。

  「300天的火星奧德賽啟程」,《印度教徒報》稱,「曼加裡安」號重1350公斤,攜帶5種儀器,將歷時300天抵達火星軌道,之後將進行一系列遙感試驗,探測這顆紅色星球上有無甲烷,研究其大氣層、表面特徵以及礦物成分等。報導驕傲地寫道,運載火箭及5種儀器均由印度航天研究組織自主製造,這是印度PSLV系列火箭的第25次發射。《印度時報》稱,在有利風力和氣象條件協助下,印度PSLV-C25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實現完美發射。印度國家氣象研究實驗室教授加亞拉曼表示:「今天的完美發射標誌著印度邁出前進的一大步。」報導還稱,這次發射的不僅僅是火星探測器,而是「這個國家的雄心」。

  印度報業託拉斯5日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目前正積極備戰隨後的兩大關鍵日期,一是今年12月1日探測器擺脫地球引力飛向火星,二是明年9月24日其進入火星軌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拉達克裡希南說:「火星探測使命非常複雜,從地球到火星300天每天的飛行都是進步。」《印度時報》稱,依照傳統,拉達克裡希南5日上午帶著運載火箭和火星探測器模型到距離發射場100公裡處的印度教神廟祈禱。

  在印度為發射成功興奮之際,一些西方人士卻投來懷疑目光。印度《第一郵報》5日稱,雖然印度祈禱火星探測任務成功,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認為此次探測任務成功概率並不高。《華盛頓郵報》援引NASA行星科研負責人吉姆·格林的話說,印度探測使命成功概率很低,各國實施的40次火星探測中只有16次成功。此前的經歷告訴我們,火星探測非常艱難。法新社稱,印度整個火星探測工程耗資僅7300萬美元,約為NASA將在13天後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成本的1/6。NASA火星探測器工程科學家格雷鮑斯基強調,火星運轉軌道複雜,與地球的距離在5000萬公裡至4億公裡之間變動,火星探測遠比月球探測更為複雜。

  英國廣播公司(BBC)5日稱,自1960年以來,除了歐洲的「火星快車」之外,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就能取得成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舉例說,日本1998年發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失敗,中國2011年用俄羅斯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也遭遇失敗。2003年歐洲宇航局發射「火星快車」號火星探測衛星成功,英國的「小獵犬2號」著陸器也同「火星快車」分離,但隨後就失去了聯繫。英國《衛報》稱,由於沒有大推力火箭,印度只好進行所謂的「節儉創新」,先把探測器發射到繞地軌道飛行近一個月,然後通過一系列複雜變軌再把其投射向最終目的地。【環球時報駐印度、美國、德國、韓國記者 呂鵬飛 李勇 青木 王剛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溫燕】

news.sohu.com false 環球網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11/4533716.html report 1422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它升空了!」當地時間5日下午2時38分,伴隨著印度國家電視臺評論員的這句解說,「曼加裡安」號發射的畫面從印度東海岸斯裡赫裡戈達島傳向世界各

相關焦點

  • 美歡呼,俄不屑,中國人笑笑不說話
    (美國SpaceX公司載人「龍」飛船)最近一段時間,在疫情等原因的打擊下,美國方面似乎一直沒有什麼好消息傳來,國內各地不斷陷入混亂,在國際上「橫行霸道」的舉措也逐漸吃不開了5月30日,「獵鷹9」火箭搭載載人「龍」飛船發射升空時,就引來了眾多美國人在屏幕前後的圍觀。好在最終火箭發射成功,載人「龍」飛船也在進行了19個小時的飛行後,順利完成預定任務。
  • 印小天和杜淳同框現身《追光吧!哥哥》,這是一場不被看好的和解
    本以為把21位不同年齡段的哥哥集合在一起,能帶給我們一些思維上的碰撞,不同生活年代、不同領域相互交融創新的驚喜。畢竟和《浪姐》模式相同,而姐姐們不但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友誼和成長,也讓我們看到獨屬於女性的光芒,無論身處哪個年齡段,她們都自律自持,敢於衝破固有認知所帶來的束縛。
  • 張家港市第一中學營造校園節儉文化 開展「糧心」行動 傳承節儉美德
    □蘇報記者 水木近日,張家港市第一中學開展了「節儉養德,舌尖有道」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攜手多方資源,創新服務理念,強化精細管理,講好校園「糧心」故事。此舉積極營造校園節儉文化,讓節儉信念根植於心,由心化行。
  •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中國畫走向輝煌的標誌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中國畫走向輝煌的標誌中國畫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對意與境、形與神、感性與理性等關係的獨特的美學理論,尤其是在表現形式上,將繪畫、書法、詩詞、篆刻等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了中國畫獨特的形式美感,成為具有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詩、書、畫、印結合,是中國畫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 中國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
    也許是昔日的輝煌讓世界惶恐不安,也許是曾經的落後讓世界食髓知味,如今越來越強大的中國,是很多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的。猶記得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各種封鎖孤立,沉沉地打擊著這個如新生兒似的國家。俗話說,沒有傘的孩子就要學會奔跑。
  • 《光遇》歡呼動作怎麼獲取 歡呼動作獲取攻略
    導 讀   光遇遊戲中的歡呼動作怎麼獲得?
  • 深夜堅守,凌晨歡呼,宇宙級狗糧……『小太帶你追「嫦娥」』
    深夜堅守,凌晨歡呼,宇宙級狗糧……『小太帶你追「嫦娥」』 熱愛航天事業 熱愛科學的精神 就這樣在一代代人之間 傳承不息 11月24日4:35 嫦娥五號升空後
  • 目睹嫦娥五號成功後,美宇航局果斷出手扳回一局,白宮內一片歡呼
    然而,在升空6分42秒後,這枚50米高的銀色原型在著陸時爆炸燃燒。對此,官方解釋稱:在著陸燃燒期間,燃油箱氣壓過低導致著陸速度過快,以致火箭發生硬著陸。據了解,SN8是「星艦」項目第一艘全尺寸原型機,也是第一艘用於高空測試的原型機,由304L合金製成,高50米、直徑9米、重達上百噸、其使用的猛禽發動機推力多達600多噸。
  • 莫迪向西方表忠心時一腳踏空,這次被閃得不輕,白白得罪了俄羅斯
    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閱兵活動臨近之時,受邀出席閱兵活動的英國首相詹森宣布取消原定的訪印行程。這一次把莫迪閃得不輕,莫迪本想藉此次閱兵進一步向西方陣營表忠心,結果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卻一腳踏空,正主不來了。
  • 不識「五大印風」,不足以談篆刻!
    明代朱簡在《印章要論》中也提出:「摹印家不精《石鼓》、款識等字,是作詩人不曾見《詩經》、《楚辭》。」又說「《泉志》載歷代錢幣之文,可考文字之變。」在篆刻創作實踐上,元代趙孟頫逕自倡導以小篆入印,使朱文印如長風舞袖,婀娜多姿,形成面貌一新的「圓朱文」風格,因其產生時代,迄今仍另被稱之為「元朱文」。
  • 這麼節儉的女人不多了,哈哈哈不知道衣服是哪個男人的「傑作」
    節儉是一種美德,現在很多年輕人追求消費主義,想要當個月光族,在沒有車貸房貸的情況下當個月光族並不難,甚至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可是一旦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家庭,還是應該把從前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給改了,這次讓很多人重新看待了存錢的意義,就是擔心有一天自己沒有錢賺,負債纍纍,又怕吃不上飯!
  • 印軍戰機趁夜大舉出動,沒到邊境就遭雷達鎖定,巴:再無秘密可言
    據《今日印度》7月7日報導,當地時間6日深夜,上述基地的印軍戰機趁著夜色掩護大舉出動,計劃對列城以東空域展開巡邏。印軍前線指揮部對首次夜間大規模行動極度重視,蘇-30MKI、米格-29戰鬥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支奴乾重型直升機傾巢出動。印軍一名戰鬥機高級飛行員在升空前還對媒體信誓旦旦地表示,夜間行動就是要給對面「製造驚喜」,印度空軍隨時準備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下執行一系列任務。
  • 少年評論員-邱詠捷 | 國產航母見證偉大創新精神
    最讓人驕傲自豪的是,山東艦跳動著一顆「中國心」,自主設計、自主配套、自主建造,這是中國科技創新的進步,體現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新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海軍實力的象徵。建設國產航母,寄託著中華民族數代人向海圖強的歷史夙願。回望近代,西方列強憑藉堅船利炮,通過海路發動侵略,讓一個泱泱大國遭受重創。
  • 從賽前不被看好到完美登頂 盧蘭超自信預言成真
    不被看好的盧蘭,在海德拉巴用自己的表演詮釋著「完美」兩字,6場比賽全部是以2-0獲勝,其中包括後四個對手的名字是王晨、拉斯姆森、王琳、謝杏芳。  細細品味,當初那聽起來有些「玩笑」的話語何嘗不是她內心轉變的吐露。這個皮膚白白,一當眾說話就會臉發紅的小女生正在品味著「世態炎涼」,而在這與世沉浮的輿論中,她隱忍著、成長著。
  • 完美公司:專注於大健康領域的創新研發
    完美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資深營養科學家、完美(中國)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毛新亮表示,一直以來,完美公司將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研發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注重夯實基礎、打造科研品牌。2019年,完美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正式落成啟用,專注於大健康領域的創新研發、科技轉化及項目孵化,將在新型原料、領先技術、創新產品及研發服務等方向重點著力,最終實現賦能完美、服務行業。
  •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堅守「糧心」節儉本質
    以知為行    共做「勤儉節約」踐行者    地處墨子故裡,為傳承墨子「節用」文化衣缽,近年來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大力倡導墨子「量腹而食」「足以充虛繼氣,強股肱,耳目聰明,則止」的節儉思想,教育學生新時代要把墨子的節儉思想賦予新的使命,努力踐行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彰顯學院墨子文化優勢。
  • 完美世界遊戲榮獲 「年度創新遊戲企業獎」
    在2019年度創新創意評選頒獎典禮暨MGS歡迎晚宴上,完美世界遊戲憑藉在遊戲行業創新與變革方面的突出貢獻,榮獲「年度創新遊戲企業獎」。一直以來完美世界遊戲堅持產品為王、研運一體的遊戲理念,不斷在產品研發、運營中激發創新活力。
  • 作為古代貴族彰顯「節儉」的服飾,怎麼就成為了經典紳士的象徵?
    >馬甲在17世紀男士裝扮屬於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飾,當時原型叫做Waistcoat17世紀時,查理二世所穿搭的是一款帶有衣袖、高領位,長度過膝的馬甲而這種馬甲是來自于波斯服飾,由貴族從波斯國帶回來送給查理二世的到了18世紀,查理二世想讓官員打扮的比較樸素、親民,顯示節儉的形象
  • 古人舌尖上節儉的故事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聖念長如此,何憂不太平。」白居易提醒人們即使在豐收之年,也要節儉。尚儉戒奢,樸素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先賢們為我們做出了表率,留下了一個個舌尖上節儉的佳話。《史記·魯世家》裡說季文子當政時,全家人都不穿綢緞衣裳,過著儉樸的生活,只求樸素整潔,家裡的馬匹,只餵青草不餵粟米。 孟獻子的兒子仲孫見他如此節儉,很瞧不起他,就勸他說:「你身為國家重臣,代表國家形象,卻如此寒酸、吝嗇,你不怕朝中的文武百官笑話你嗎?這樣做在對外交往時也有損我們國家的形象,影響我們國家的聲譽。你為什麼不改變一下呢?這於己於民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 「戒奢從簡」:宋代飲食風氣與節儉觀念的提倡
    南宋時人們宴請賓客,於佳餚之外,或別具盛饌,或饋以生餼,或代以緡錢,皆不食之物,作為「看菜」。席面擺設「看菜」本源於一種古老的禮儀,所設食物皆可食用。但後人曲解古禮本意,只供觀看而不食用,無疑是對食物的極大浪費。此外,宋人飲食過於求精求新,熱衷對食物進行裝飾、雕刻等加工,對食材精雕細刻、製作奇巧造型,奪人耳目之餘必然造成食物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