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通訊:吾心歸處是故鄉——紮根尼加拉瓜的中華美食
新華網馬那瓜12月30日電(記者許雷)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的大地上時,一家中餐館的老闆已驅車穿梭於首都馬那瓜市郊的自由市場,為自家的中華料理搜羅各種新鮮食材:掛著露珠的捲心菜、裹著泥巴的土豆和胡蘿蔔、頂著嫩葉的芒果和菠蘿……當然,還有當地特有的、新鮮宰殺的蜥蜴肉塊。
老闆來自中國山東,剛步入中年的他,身材高大結實,黑框眼鏡後面閃動著一雙神採奕奕的眼睛。因為豪爽耿直,且暢飲不醉,當地華人都喜歡親切地叫他「老曲」。
老曲經營的餐館位於馬那瓜市中心一條大路邊。幾棵高聳的椰子樹下,一塊紅黃相間的「麗華中餐廳」招牌格外顯眼。和很多海外華僑華人一樣,久居海外的老曲不知不覺將思鄉之情注入自家生意,餐館的名字也取自《西樓記·倦遊》:「冰魂玉魄果無瑕,不向東風鬭麗華」的名句。他甚至還將餐館門前的花圃改造成菜地,向人討來種子,栽上苦瓜。當地高溫酷熱,果實長得歪七扭八,收成並不穩定。在物資匱乏的季節裡連最基本的調料都會斷供,但每當麗華餐廳的廚師端出那盤樸實無華的清炒苦瓜,這熟悉的苦澀都會在異鄉遊子的舌尖化作一絲奇妙的甘甜,輕輕撫慰著一顆顆離家盼歸的心。
為確保餐館正宗的中國口味,老曲特意從國內高薪聘請了優秀廚師,烹製各式傳統菜餚。遺憾的是,當地華僑華人數量稀少,餐館的主要食客是尼加拉瓜人。因此,中西結合的炒碎倒成為銷量最好的招牌菜。這是一種流行於中南美洲大街小巷的什錦燴菜,其受歡迎程度絕不亞於鼎鼎大名的麻婆豆腐和宮保雞丁。
談到炒碎的來歷,老曲打開了話匣子: 相傳1896年李鴻章出使美國時,其私人廚師取材牛肉絲、豬肉絲、雞絲,與綠豆芽、芹菜絲、筍絲、青椒絲、洋蔥絲、大白菜絲等混炒,造就了飲食史上第一盤炒碎。這道佳餚隨後像季風般自美國出發,席捲中南美洲各國中餐廳。經過改良,麗華餐廳出品的炒碎添加了當地盛產的西蘭花和佛手瓜,配以金黃酥脆的炸面片,其色彩鮮豔、營養均衡、用料豐富、味美價廉,徹底徵服了尼加拉瓜的老饕們,也讓中華美食在西式快餐林立的馬那瓜奪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老曲的目標不止於此。為了推廣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他和廚師團隊結合尼加拉瓜當地風俗習慣,開發了一道中尼結合、頗具挑戰性的美食:蜥蜴滋補靚湯。
歷史上的尼加拉瓜戰亂頻仍,民眾生活窘困、肉食匱乏。因此,外形駭人的蜥蜴成了當地人餐桌上的蛋白質來源。他們堅信,食用蜥蜴可獲得強大免疫力。很多婦女產後虛弱,都要喝上一碗蜥蜴肉湯補元氣。看準這個商機,麗華餐廳廚師用飼養場出產的新鮮蜥蜴肉、洋蔥、番茄、土豆為主料,再加入中藥裡滋補常用的紅棗和桂圓,用淡鹽水小火慢熬至湯汁變為乳白色為止。湯汁入口味道鮮美清淡,再搭配一碗白飯、一份青菜,營養豐富、滋補養顏。這道中尼文化完美融合的美味靚湯如今銷量極佳,不但被愛美的當地女士追捧,也受到男士們極力推崇。
雖然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每逢新春佳節,客居異鄉的老曲還是經常懷念萬裡之外的故鄉。多少個除夕之夜,他叫上幾名華僑同鄉,燙上一壺酒,隨意炒上幾道魯菜。試著遺忘窗外的酷暑和故鄉的嚴寒形成鮮明對比,微醺的山東漢子總是伴著筷子敲打酒盅的清響,唱起《我的中國心》。在座的所有人心中都會湧起一種「我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你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的落寞與無奈。
尼加拉瓜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地震、火山爆發是這裡的「家常便飯」。在這樣一塊土地上謀生需要更多智慧和勇氣。老曲和當地華僑華人一樣,憑藉著勤勞的雙手和對祖(籍)國的熱愛,帶著中華美食連同傳統文化,義無反顧地融入當地社會,在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2015年行將結束時,老曲的第三家連鎖餐廳隆重開業。當記者再次向他提起對家鄉的念想時,這個在海外漂泊多年的山東漢子用手輕輕扶了扶眼鏡,憨憨地說:「吾心歸處是故鄉。」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