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去到咖啡店點單品咖啡,中美洲產區咖啡絕對是選擇最多之一。前街咖啡提供的好幾款中美洲咖啡豆,都是許多客人多次回購的選擇。中美洲好幾個國家,像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等國環境氣候相似,所出產的咖啡也有共同之處,代表著中美洲咖啡產區的特色。前街咖啡今天給大家介紹尼加拉瓜的雲霧莊園。
尼加拉瓜咖啡豆
尼加拉瓜位於中美洲中部,北界宏都拉斯,南連哥斯大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所以不難理解,這幾個國家的咖啡風味會有相似點,經常有客人到前街咖啡想喝風味比較均衡的,有一定醇厚度,但不失水果調性,我們都會推薦中美洲的咖啡豆,其中就包括尼加拉瓜咖啡豆。尼加拉瓜咖啡豆具有豐富的醇度及清香的味道,適度的酸度及回甘苦味,平衡感極佳,在國際精品咖啡行列中是有一定的地位。
造成尼加拉瓜咖啡豆這種風味,可以從咖啡豆的生長環境、咖啡豆品種、處理法等多方面來看。尼加拉瓜的中北部地區為高地;東部為海岸平原,地勢低平,多叢林沼澤;西部為沿岸低地,多火山、湖泊。平原高溫多雨,屬熱帶海洋性氣候;西部沿岸低地,降水明顯少於東部,且有幹、溼季之分,屬熱帶草原氣候;中部高地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8℃,降水豐富,年降水量1500-2500mm,5-12月為雨季。
尼加拉瓜咖啡歷史
尼加拉瓜的咖啡起步是在1800年代中期,當時巴西的咖啡呈壟斷趨勢,且價格高昂,這讓美洲其他國家發現了商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咖啡成為尼加拉瓜重要的出口產品。當時尼加拉瓜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為了發展咖啡經濟,政府鼓勵歐洲移民購買咖啡土地。隨著一系列事件的發生,獨立建國、美軍佔領、親美派的獨裁統治、毀滅性地震、內戰等等,使得尼加拉瓜的咖啡發展一度停滯。
後來1990年尼加拉瓜實行自由公開選舉開始,政局逐漸緩和,咖啡發展也慢慢得以復甦。不過目前尼加拉瓜還是屬於中美洲較貧窮的國家,咖啡這塊也是發展得比其他國家慢,所以前街咖啡在主推中美洲咖啡豆時,還是會以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等其他咖啡產國為主,前街咖啡也希望在未來尼加拉瓜咖啡豆能有更多出色的表現。
尼加拉瓜咖啡種植模式
尼加拉瓜的咖啡種植模式95%是小規模的家庭種植模式,約有4萬多個咖啡小農場。由於沒資金採購化肥,尼加拉瓜咖啡種植多採用有機種植方式,這恰恰也是保證了咖啡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尼加拉瓜重視環境生態,森林佔全國面積的43%,肥沃火山灰土壤,加上遮陰的種植方式,咖啡行業得到很好的發展。前街咖啡在挑選咖啡豆的時候,很注重當地的種植生態情況,我們有多款咖啡豆是來自通過雨林聯盟認證的莊園。
除此之外,尼加拉瓜咖啡農重視產銷履歷(咖啡有可追溯性,可追朔到單一莊園或生產者所組成的共同合作社)。因受第三波精品咖啡影響,越來越多消費者注重咖啡豆的生產源地,像前街咖啡挑選的每款耶加雪菲都出自不同的合作社,風味上有區別,也會明確標註出來。
尼加拉瓜咖啡產區
尼加拉瓜每年生產近十幾萬噸咖啡豆,主要的咖啡產區有四個,分別為塞哥維亞區(Segovias)、馬塔加爾巴/希諾德加區(Matagalpa/Jinotega)、波爾哥區(Boaco)、太平洋海岸區(Pacific)。其中精品咖啡主要分布在塞哥維亞區(Segovias)、馬塔加爾巴(Matagalpa)、希諾德加區(Jinotega)。
馬塔加爾巴(Matagalpa)海拔在1100-1400米,咖啡採收期是12月-次年2月,主要栽植咖啡品種是卡杜拉、波旁。
希諾特加(Jinotega)海拔在1100-1700米,咖啡採收期是12月-次年3月,主要栽植咖啡品種是卡杜拉、波旁。
新塞哥維亞(Nueva Segovias)海拔1100-1650米,咖啡採收期12月-次年3月,栽植咖啡品種是卡杜拉、卡杜艾、波旁。雲霧莊園就位於新塞哥維亞產區。
尼加拉瓜咖啡等級
尼加拉瓜咖啡依照種植海拔分級。
Strictly High Grown(超高海拔,SHG):1500-2000m
High Grown(高海拔,HG):1300-1500m
Medium Grown(中海拔,MG):1000-1300m
Low Grown(低海拔,LG):500-1000m
中美洲許多國家都是按這個分級制度對咖啡豆進行分級,前街咖啡目前挑選到的幾款中美洲咖啡豆都是SHG等級的,像哥倫比亞花月夜、哥斯大黎加音樂家系列、宏都拉斯雪莉等等。
雲霧莊園
在戰時曾被作為軍事用地的雲霧莊園(Las Nubes),種植品種多樣,有帕卡瑪拉、薇拉莎奇、卡蒂姆、爪哇、馬拉卡杜拉以及其他人工育種。特殊的微氣候使得此處經年雲霧繚繞,陽光無法直射咖啡樹,因此遮蔭樹種植得並不多。採用人工採收,確保咖啡果樹在採摘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傷害,同時成熟的果實會擁有更好的甜度。採收後送往水洗處理廠,置入水槽篩選沉在槽底的優質咖啡果實,之後去果皮果肉,在水槽浸泡以軟化果膠,通過不斷刷洗去除果膠,最後晾曬至含水率12%。
帕卡馬拉是於1958年在薩爾瓦多人工培育的雜交品種,雙親為帕卡斯和象豆。該品種最大的特色是酸味活潑,時而有餅乾香,時而有水果味,厚度及油脂感極佳。
薇拉莎奇品種是波旁的自然突變種,株型相對矮小。20世紀50年代,發現於哥斯大黎加,根據發現地sarchi,命名。樹枝與樹幹之間的角度為45°,葉子為古銅色。果實耐風雨不易掉落,需要充分的肥料供給,更喜歡遮陰,在高海拔風味表現良好。擁有適宜的甜度與細膩的水果風味。
卡蒂姆是蒂姆種跟卡杜拉雜交混種。1959年在葡萄牙被發現。口感顯明容易分辨,苦酸帶點澀味,餘韻常有鹹味。種植密度高,而且對葉銹病的扺抗力強,成為高產量的品種。前街咖啡選用的雲南小粒咖啡就是卡蒂姆咖啡品種。
爪哇種一度頻危,最終在尼加拉瓜復耕成功,源自爪哇長種(Java-Long Berry),來自印尼爪哇島。此種在爪哇島仍可發現,產量不多,因抗病性差,當地農場已經逐步改種其他品種。爪哇種外形類似鐵皮卡,一般看到的多屬短顆狀(shortberry),長種較少。品種外形稀少,而風味卻很乾淨、細膩。2007年尼加爪哇勇奪尼加拉瓜全國卓越杯亞軍,競標額甚至超越了當年的冠軍,尼加爪哇一戰成名,掀起咖啡界的巨大話題。爪哇風味屬於多變的香料與熱帶水果甜。
馬拉卡杜拉這個品種來自於象豆與卡杜拉的混合,既有象豆的飽滿體型又有卡杜拉的甘甜風味。較為遺憾的是,這個品種很容易會有葉銹病,因此需要高度的照料,它的風味帶有熱帶水果及明亮的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