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1764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隨著孩子的成長,年紀越來越大,家長會慢慢地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同家長溝通,很多事情也不在尋求父母的意見,很多家長都以為這是孩子長大的必經過程,從而不以為然。
然而,並非所有的孩子長大後都不願意跟家長溝通,造成孩子不願溝通的原因實際上來源於家長平時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孩子不願意和家長交流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常常不把孩子的意見當回事,許多家長的爭取孩子的意見時,也往往也是象徵性地走一下過程,即使上並不在乎孩子最終說了什麼。
在孩子認真表達完自己的想法之後,父母並不會重視孩子的意見,還是按照自己原來的打算的想法做,從而導致孩子認為無論自己的意見是什麼,都不重要,從而越發的不愛同家長溝通自己的真實想法。
孩子說的話往往無人在意
小時候,母親每到飯點之前總會詢問今天想要吃什麼菜,在自己認真想了一下回答她的時候,她卻會因為各種原因否決了自己提議的菜。
比如,現在時間太晚了菜品太複雜等會來不及吃飯、又或者是菜品上的菜不是當季時蔬不好、還可能是昨天剛吃了類似的菜,今天應該換換口味等等原因,而拒絕了自己的提議,然後最終還是她自己定下了今天要吃的菜品。
不單單是母親,父親在和孩子溝通時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孩子還小的時候,遇到新奇的事情和好奇的事物都想和家長進行分享。
然而在孩子正想和家長談論學校裡的情況和小朋友發生的趣事時,家長總是心不在焉,手上在忙著別的事情。
只是在孩子說得興起的時候,嗯嗯哼哼幾句附和一下孩子,但等到孩子真的問家長自己剛才說了什麼的時候,家長卻常常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實際上,造成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的原因就三個字。
孩子不願意和家長交流,源於父母的「不尊重」
▲ 從不徵求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又以為孩子好為出發點,從而自己就為孩子選擇好了各種選擇,卻從來不曾詢問孩子的意見。
小到穿衣、吃飯、上什麼才藝的培訓班,大到填報志願找工作,家長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去做,卻從來不問孩子的真正想法,從而使得孩子越發不願和家長交流。
▲▼不在意孩子的意見
有些家長雖然表現得好些,會經常性的詢問孩子的意見,了解孩子的想法,但是卻並未把孩子的意見當回事,依舊我行我素,日積月累下,孩子明白家長的詢問實際上就是走個過場,所以自己本身也不當回事了。
孩子不愛和家長進行交流,主要還是因為家長日常於孩子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家長並不重視跟他們的交流,並不尊重他們而導致的。
父母的「不尊重」有哪些危害?
◆ 影響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父母不尊重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無效交流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輕視,產生父母實際上並不在意自己的錯覺,從而影響到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得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
◆◆影響孩子的性格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和性格養成異常重要,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做法,易於讓孩子在家庭裡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變得更加內向,易於養成沈默寡言不善言辭的內向性格。
這種內向性格不利於孩子在外的溝通交流,影響孩子的正常表達能力,進而危害到孩子的交友與成長。
家長如何與親子交流?
★ 經常同孩子協商
在關於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應該嘗試著多徵求孩子的意見,了解孩子的個人想法,經常和孩子協商。
讓孩子知道在自己的事情上自己是有做主的權利,也有參與的義務的,從而讓孩子對待商議後的事情更加有熱情、參與感和滿足感。
★★尊重孩子的選擇
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時常會以自己的眼光和經驗來衡量什麼是對孩子好的,從而強制著孩子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但每個人的天賦和興趣愛好不一樣,在父母眼中好的、外人眼裡好的並不一定適合孩子。
所以父母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應該儘量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向,促使孩子更願意向家長坦誠心扉。
結語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希望孩子能反思自己的錯誤從而取得成長。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應該具有這種反思的意識和精神,不要一味地埋怨孩子不懂事,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
在和孩子的交流出現問題時,先反思下自己有沒有存在著不尊重孩子的想像,及時改進才能有所改善。
大家認為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和年紀增長的關係大,還是和父母的交流方式關係大?歡迎大家分享!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允兒媽媽,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