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溝通?究其根源就3個字,家長要知道

2021-01-09 小允兒的媽媽

正文字數:1764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隨著孩子的成長,年紀越來越大,家長會慢慢地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同家長溝通,很多事情也不在尋求父母的意見,很多家長都以為這是孩子長大的必經過程,從而不以為然。

然而,並非所有的孩子長大後都不願意跟家長溝通,造成孩子不願溝通的原因實際上來源於家長平時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孩子不願意和家長交流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常常不把孩子的意見當回事,許多家長的爭取孩子的意見時,也往往也是象徵性地走一下過程,即使上並不在乎孩子最終說了什麼。

在孩子認真表達完自己的想法之後,父母並不會重視孩子的意見,還是按照自己原來的打算的想法做,從而導致孩子認為無論自己的意見是什麼,都不重要,從而越發的不愛同家長溝通自己的真實想法。

孩子說的話往往無人在意

小時候,母親每到飯點之前總會詢問今天想要吃什麼菜,在自己認真想了一下回答她的時候,她卻會因為各種原因否決了自己提議的菜。

比如,現在時間太晚了菜品太複雜等會來不及吃飯、又或者是菜品上的菜不是當季時蔬不好、還可能是昨天剛吃了類似的菜,今天應該換換口味等等原因,而拒絕了自己的提議,然後最終還是她自己定下了今天要吃的菜品。

不單單是母親,父親在和孩子溝通時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孩子還小的時候,遇到新奇的事情和好奇的事物都想和家長進行分享。

然而在孩子正想和家長談論學校裡的情況和小朋友發生的趣事時,家長總是心不在焉,手上在忙著別的事情。

只是在孩子說得興起的時候,嗯嗯哼哼幾句附和一下孩子,但等到孩子真的問家長自己剛才說了什麼的時候,家長卻常常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實際上,造成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的原因就三個字。

孩子不願意和家長交流,源於父母的「不尊重」

▲ 從不徵求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又以為孩子好為出發點,從而自己就為孩子選擇好了各種選擇,卻從來不曾詢問孩子的意見。

小到穿衣、吃飯、上什麼才藝的培訓班,大到填報志願找工作,家長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去做,卻從來不問孩子的真正想法,從而使得孩子越發不願和家長交流。

▲▼不在意孩子的意見

有些家長雖然表現得好些,會經常性的詢問孩子的意見,了解孩子的想法,但是卻並未把孩子的意見當回事,依舊我行我素,日積月累下,孩子明白家長的詢問實際上就是走個過場,所以自己本身也不當回事了。

孩子不愛和家長進行交流,主要還是因為家長日常於孩子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家長並不重視跟他們的交流,並不尊重他們而導致的。

父母的「不尊重」有哪些危害?

◆ 影響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父母不尊重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無效交流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輕視,產生父母實際上並不在意自己的錯覺,從而影響到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得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

◆◆影響孩子的性格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和性格養成異常重要,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做法,易於讓孩子在家庭裡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變得更加內向,易於養成沈默寡言不善言辭的內向性格。

這種內向性格不利於孩子在外的溝通交流,影響孩子的正常表達能力,進而危害到孩子的交友與成長。

家長如何與親子交流?

★ 經常同孩子協商

在關於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應該嘗試著多徵求孩子的意見,了解孩子的個人想法,經常和孩子協商。

讓孩子知道在自己的事情上自己是有做主的權利,也有參與的義務的,從而讓孩子對待商議後的事情更加有熱情、參與感和滿足感。

★★尊重孩子的選擇

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時常會以自己的眼光和經驗來衡量什麼是對孩子好的,從而強制著孩子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但每個人的天賦和興趣愛好不一樣,在父母眼中好的、外人眼裡好的並不一定適合孩子。

所以父母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應該儘量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向,促使孩子更願意向家長坦誠心扉。

結語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希望孩子能反思自己的錯誤從而取得成長。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應該具有這種反思的意識和精神,不要一味地埋怨孩子不懂事,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

在和孩子的交流出現問題時,先反思下自己有沒有存在著不尊重孩子的想像,及時改進才能有所改善。

大家認為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和年紀增長的關係大,還是和父母的交流方式關係大?歡迎大家分享!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允兒媽媽,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解我青少年教育:家長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2、找孩子信服的人開導他 我們家長往往費勁心機、說好話,道理也都在理兒上,明知道孩子就是聽不進去,還想著哪怕孩子聽進去一句都會有好轉, 就要跟父母對著幹,那麼這說明了什麼呢?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你不是他(她)的「菜」!
  • 孩子虐待動物,根源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家長要加以警惕
    雖然在我國,虐待動物還不構成犯罪。但很有可能,這些手段殘忍的動物虐待者,就是明天的殺人犯,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有所警醒,把孩子罪惡的根源扼殺在搖籃裡。虐待動物的根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有些孩子虐待動物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例如硫酸潑熊事件的清華學生劉海洋就說過,他的冬季是:「我曾經從書中看到過熊的嗅覺敏感,分辨東西能力特別強。
  • 青春期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超實用的溝通技巧來了(家長必看)
    別以為自己會聊天,家長是這樣把天聊死的  別以為聊天多簡單,尤其對象是孩子時,面對一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對手,家長們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  比如:  孩子:「媽媽,我想跟你說個事兒。」(孩子主動發起了聊天信號)  媽媽:「說。」(有點不耐煩)  孩子:「媽,我想買一雙球鞋。」  媽媽:「買什麼買?
  • 3歲男童摳壞牆壁被退學?園方:跟家長無法溝通
    重慶九龍坡區3歲的男孩辰辰沒有上幼兒園,原因是他被幼兒園給勸退了。3歲男童,犯了多大的錯,要被幼兒園勸退?據了解,辰辰被幼兒園勸退,和他摳掉幼兒園牆上的抹灰層有關係。辰辰的爸爸古先生表示,他聽說這個事情後,就覺得這是孩子淘氣,不是什麼大事情,自己願意賠償。
  • 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做到這3點,陪孩子度過「叛逆期」
    這時候的"幼兒叛逆期"是最讓父母頭疼的,孩子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哄都哄不好。家長做到這3點,輕鬆度過孩子的"幼兒叛逆期"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如果太「作」了,就得「鎮壓」他們,用大人的威嚴去鎮住孩子。但是這樣的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不但不會不聽家長的話,而且還會變本加厲。那麼,父母要怎麼去對待叛逆期中的孩子呢?
  • 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家長要做到這兩點
    小狐狸們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突然拒絕它們回家,於是一次次強行要鑽進洞裡,媽媽就一次次把它們推出去,如此幾番之後,狐狸媽媽終於憤怒了,開始毫不留情地撕咬它們。無奈之下,四隻小狐狸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媽媽,各自踏入茫茫的森林中去。狐狸媽媽為什麼要這麼做?
  • 家長必知:與孩子有效溝通的三要素
    親子溝通大講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為家長,要怎樣做到跟孩子有效溝通呢?今天就讓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金昌市中小學心理健康學科專家團隊組長、金昌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焦海濤聊一聊這個話題,為我們講怎樣讓親子溝通充滿愛的智慧。節目回聽與孩子溝通的基本原則做有效家長陪孩子快樂成長什麼樣的溝通才有效?
  • 放學回家後,家長問孩子這4個問題,實現和孩子的有效溝通
    於是,你的內心怒火騰空而起,一把奪過遊戲機,把孩子提到書桌前,厲聲厲色道:「別玩了,趕緊給我寫!」此時的孩子表情滿滿的委屈和不情願,可以預見,今天的作業又不知道會寫到幾點,「作業大戰」又會是一幅怎樣的場面?那麼如何讓孩子一回家能自覺寫作業呢?家長要學會問問題,怎樣問孩子問題非常重要。
  • 新手爸媽一定要學會4個技巧,非常實用,再也不擔心孩子溝通問題
    經常有家長在後臺給小編輯留言,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尤其是在家度假,總是沒說兩句話就無話可說,然後問孩子是煩的;有的家長說工作太忙,所以有時間和孩子說話,孩子總是"沈默"。不知道怎樣孩子溝通?究竟什麼是有效溝通?
  • 孩子會頂嘴是件好事嗎?家長有的放矢,孩子行不苟合!
    相信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都會把孩子頂嘴這件事兒視為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從而對孩子一頓狠批。究其心理上的本質,可能是因為孩子頂嘴觸犯了家長的某種權威。小天今年4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傢伙也表現得越來越有主意,有時甚至還會跟父母頂嘴。最近小天對衛生間的水龍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常會蹲在那兒不停地擰來擰去,媽媽上來阻止道:"天天,不能玩水哦。""
  •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家長的四大解題思路
    雖然這些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但是很多時候,不是每個家長都願意「過早的限制了孩子的天性」,這個弱智的理由讓很多上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懂得禮讓排隊,不懂得公共場所不可以大喊大叫追逐打鬧。熊家長卻一副「跟小孩子計較什麼」的態度。
  • 家長跟孩子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建議了解這些溝通技巧
    對於現階段正在讀研究生的大學生來說,隨著學習和考試壓力的增大,和父母之間本來就有有限的話題,一步一步壓縮,現在有很多父母相信我,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加,和孩子的交流也變少了,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麼?雖然很辛苦想幫助孩子,但是不能用適當的方法切入,這是普遍的現象,以下是我院學生的幾點反饋,作為父母的參考, 通過這三點來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 孩子沉默寡言,家長要時刻留意,與之溝通
    孩子沉默寡言,家長要時刻留意,與之溝通很多的孩子非常的文靜,不太愛大鬧,很多的父母覺得非常的省心,但是有些父母卻沒有發現,孩子這樣的表現其實是一種非常的不正常的表現。我同學家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之前覺得他非常的聽話,但是後來覺得是他不愛說話,不愛表達。
  • 女兒想養寵物貓,遭家長反對而爭吵,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
    聚會風波—生氣的老爸前幾天,我們幾個家長朋友帶著孩子聚會,其中有一個家庭來的較晚,兩夫妻帶著兩個女兒進門的時候,看得出姐姐好像不太高興,嘟著嘴獨自坐在一旁,誰也不理。我一看她哭了,就更來氣了,你說她這麼大個人了,怎麼這麼不懂事呢?現在有那個精力養貓嗎?她哪知道家裡養一隻貓有多麻煩」。朋友越說越激動,我們趕緊勸他冷靜冷靜,用不著跟孩子生氣,回頭好好和孩子講下道理應該能理解的。和孩子溝通要心平氣和,不可以粗爆和教訓式的方式和語氣。
  • 很難耐心管教孩子?家長「關掉鯊魚音樂」,才能跟孩子正確溝通
    同事看到孩子沒回應,頓時火冒三丈,衝孩子大喊了一通,而孩子卻覺得自己很委屈,於是梗著脖子和同事頂了幾句嘴。這讓同事更加失去了和孩子溝通的耐心,於是孩子被同事揍了一頓。同事平時是個很有耐心的人,數據報表都不會讓她煩躁,偏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同事總是沒有耐心。「全天下找不到比我家孩子還不聽話的孩子了!」同事一說起孩子的教育就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小女孩聽到媽媽的話,臉色黯淡了下去,說:"可是,媽媽,你上次也說過下次買給我的,為什麼這次不買給我呀。而且你還說我乖乖聽話在家,你就給我獎勵,我都照著媽媽的話做了。"媽媽似乎是被小女孩的話反問的不知道怎麼回答,只能繼續連哄帶騙將女孩帶走了。我想,這樣的場景很多家長都已經很熟悉了,可能自己小時候也受過這種哄騙,並且承接這種做法,哄騙現在的孩子。
  • 孩子總是尿褲子了才說尿尿?不是要跟你對著幹,原因家長要知道
    一次兩次,怎麼打罵都不頂用,一個如廁訓練做了一個月,還是經常尿褲子上,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不少媽媽遇到過這個問題,記得之前有位奶奶就跟我抱怨說,孩子真的是喜歡跟我對著幹,讓他拉在馬桶裡他偏不要,一轉身就給我拉褲子上,而家長看到這種情況,總是覺得氣不打一處來。
  •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情緒腦」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家長一定要知道。一、「情緒腦」什麼是「情緒腦」,是怎樣形成的呢?僅僅是沒買到孩子想吃的水果,孩子就大發脾氣,孩子有如此大的反應,想來家長都想不到吧。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妨等孩子氣消了,和孩子好好的溝通,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也不容易,孩子吃不到想吃的水果,家長也不想這樣,但是看到孩子發脾氣,家長的心理也很心疼。孩子並不是是非不分、不講道理的,讓孩子知道做家長的難處,孩子自然就理解了爸爸媽媽,也就不會再隨意亂發脾氣了。
  • 孩子「家裡熊,外面慫」?家長避免這3個錯誤,讓孩子在家也乖巧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與條件的越來越好,許多父母也開始盡力滿足自己孩子的要求,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到一點委屈,但有些孩子在這種愛下,卻逐漸形成了在家常常發脾氣和不尊重家長的壞習慣。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家長又該如何改變孩子「窩裡橫」的性格呢?掌握原因是關鍵。6歲的平平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他媽媽發現他最近總是喜歡對爺爺奶奶大喊大叫,甚至推打長輩。
  • 作為老師,您和家長溝通時有哪些心得或準則?
    對熱心幫忙的家長,我一般有以下四重獎:首先在班上表揚,讓家長的奉獻精神通過孩子的口傳播開;其次,私下裡,跟孩子單獨表揚其家長的奉獻,請他轉達對家長的感謝;再者,在班級群上傳家長幫忙的照片,配上感謝的話語,宣揚正能量;最後,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遇到這些熱心家長,我一定會真誠致謝!我想通過這些多重致謝,讓家長們在奉獻中找到成就感,也為孩子們和其他家長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