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耐心管教孩子?家長「關掉鯊魚音樂」,才能跟孩子正確溝通

2021-01-16 虎爸虎媽熊娃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中午聊天的時候,同事抱怨自己前兩天又胖揍了孩子一頓。當天,孩子回到家後,一直坐在客廳看動畫片,同事叫孩子吃飯,孩子也不為所動。同事看到孩子沒回應,頓時火冒三丈,衝孩子大喊了一通,而孩子卻覺得自己很委屈,於是梗著脖子和同事頂了幾句嘴。這讓同事更加失去了和孩子溝通的耐心,於是孩子被同事揍了一頓。

同事平時是個很有耐心的人,數據報表都不會讓她煩躁,偏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同事總是沒有耐心。「全天下找不到比我家孩子還不聽話的孩子了!」同事一說起孩子的教育就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上。其實在外人看來,同事家的孩子依然很乖巧懂事了,可是同事卻不以為然。

一、什麼是鯊魚音樂?

丹尼爾·西格爾教授在自己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心理效應。他為觀眾們播放了一段田園到海邊的視頻,視頻的背景音樂安靜平和,觀看的觀眾們情緒也比較放鬆。

隨後他又播放了一遍一模一樣的視頻,但是這次視頻的背景音樂變成了帶有恐懼色彩的恐怖音樂。此時觀看的觀眾們目光都被視頻所吸引,情緒也更為緊張。當鏡頭貼近海面時,觀眾的情緒緊張度更是達到了高潮。

教授把這種同種視頻,不同背景音樂導致的心理上的差別定義為「鯊魚音樂」效應。

由此他提出,在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也會受到「背景音樂」的影響,如果父母們沒有從中剝離出來,那麼對於孩子的教育就會有偏差。

二、鯊魚音樂,會帶來哪些弊端?

1.影響了父母教育的初衷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一開始的想法是讓孩子承認錯誤,並且引導孩子改正,但是在鯊魚音樂的影響下,父母們變得情緒化,對於孩子大家指責,甚至忘了自己最開始不過是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而已。

2.影響父母們與孩子的溝通

當父母變得非常情緒化,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父母們採用過於激烈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這使得孩子沒有傾訴或者是申辯的機會。親子間的溝通因為鯊魚音樂而無法實現。

3.損耗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父母的情緒化讓自身愛的表達變得「鋒利」起來,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在變了味的管教中被一點點破壞。父母的情緒化讓孩子覺得不安,在打擊與否定中孩子的安全感被消耗殆盡。

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更加應該平心靜氣一點,觀賞鯊魚音樂才能夠聽到孩子的想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情緒化的表達只會把孩子從父母身邊推得越來越遠。

三、家長應該怎么正確跟孩子溝通?

在徐州一名9歲的小學生通過給媽媽發工資的方式成功地「抑制」住了媽媽的暴躁脾氣。原來,此前媽媽在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時常會情緒上頭,忍不住就會衝孩子大喊大叫一通。於是孩子便想到了這個發工資的辦法,並且強調「只要不打不罵,還可以加工資」。就這樣雞飛狗跳的課業輔導變成了母慈子孝的溫馨場景。

1. 避免過於情緒化

父母在保持理智的狀態下和孩子溝通,孩子會更加容易接納。拒絕溝通中的情緒化,父母的思維更加清晰,在表達上也更加能夠就事論事。顯然這樣簡單明了的溝通方式孩子會更容易回應。

2. 保持對孩子的合理預期

父母對孩子抱有預期是很正常的,但是過高的語氣只會讓孩子倍感壓力。所以父母只有保持恰當的、合理的預期時,才不會因為期待落空而對孩子大加指責。父母對孩子多一點了解,更加有助於為孩子設定期待值。

3. 允許孩子犯錯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允許孩子犯錯,不要輕易地放大犯錯的後果。在日常生活中,犯錯是很正常的,孩子在其中獲得了成長的力量。所以父母不要覺得孩子犯錯就是「壞孩子」,父母要把這當成是教育的契機。

父母教育的情緒化只會讓孩子越發地想要逃離,沒有冷靜和理智的心態支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很難成行的,親子間的溝通也會由此障礙頻發。聰明的父母懂得從反省自己入手,而並非是把責任歸結於孩子。大家對於鯊魚音樂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本文由虎爸虎媽熊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解我青少年教育:家長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隨著而來的就是叛逆期,這是一個令所有父母都頭疼的事情,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得了心理病,他們跟瘋子似的,管不得,罵不得,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呢?
  • 孩子長了一口「鯊魚牙」送去醫院,醫生怒訴家長:無知害了孩子
    孩子的健康分為很多種類,比如,身體發育、飲食營養等,今天我們說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家長們容易忽略的「牙齒健康」。 孩子的牙齒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小時候把牙齒保護好了,孩子長大才能擁有一口大白牙,笑起來也能陽光,自信!
  • 家長必知:與孩子有效溝通的三要素
    親子溝通大講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為家長,要怎樣做到跟孩子有效溝通呢?需要三個要素:一是溝通內容;二是溝通的語氣、語調;三是非語言溝通,也就是肢體語言。在孩子的成長中,溝通技巧的側重點也要隨之變化,在孩子不會說話時,家長表情最重要;孩子會說話時,家長的語氣、語調最重要;孩子長大時,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最重要。此外,我們要把握三個溝通原則,不上綱上線、不損傷自尊、不翻舊帳。
  • 孩子學會頂嘴?家長千萬別生氣,正確引導讓孩子更聰明
    實際上,孩子學會頂嘴不完全是壞事,家長千萬別生氣,而要正確引導,讓孩子更聰明、未來更優秀。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至少要在上幼兒園之後才會頂嘴,實則不然,可能還會更早一些。一、孩子幾歲會出現頂嘴的情況?孩子大約從2歲開始,自我意識的表現就逐漸凸顯,他(她)會開始意識自己跟別人在各方面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可能通過發脾氣等行為來表現自己的獨特性。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溝通?究其根源就3個字,家長要知道
    正文字數:176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隨著孩子的成長,年紀越來越大,家長會慢慢地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同家長溝通,很多事情也不在尋求父母的意見,很多家長都以為這是孩子長大的必經過程,從而不以為然。然而,並非所有的孩子長大後都不願意跟家長溝通,造成孩子不願溝通的原因實際上來源於家長平時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 良好溝通才能讓教育事半功倍,該怎麼樣溝通,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良好的溝通才能讓教育事半功倍,如何溝通,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父母不僅僅是養育孩子,也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想讓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良好的親子關係。而父母和孩子真正的溝通基礎,就是相互尊重和相信。也只有做到如此才能良好的對話。
  • 孩子喜歡惡作劇,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正確引導才能解決問題
    喜歡惡作劇的孩子不一定是"熊孩子",但是把握不好尺寸,會讓孩子的惡作劇變得令人生厭,有時甚至是惱人。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惡作劇時,先不要急著打罵孩子,而是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孩子為什麼喜歡惡作劇,最後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家長應該怎么正確引導孩子?
  •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麼辦?學會這三招,教你與孩子正確溝通
    文/羊駝媽媽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批評孩子的時候,遭遇了牴觸情緒。孩子出現明顯的對抗心理,不願意接受家長的批評,甚至還會頂嘴。導致親子雙方無法溝通,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
  • 孩子怎麼這麼笨?家長看透「笨」的原因,用鯊魚思維幫助孩子開竅
    事實上,我們的孩子顯得比較「笨」,不是因為專注力不夠,也不是因為不夠努力,更不是因為基因不好,而是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孩子和家長沒有找到一條比較好的路徑。大多數孩子選擇的學習思路都是一條「艱難」的路,在這條路上,孩子越走越難,越走越累,甚至越來越「看不到希望」,最終自暴自棄,到最後選擇放棄。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種現象,家長很「焦慮」,孩子卻跟沒事兒人似的。
  • 與孩子溝通的四種錯誤方式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家長經常犯的四種錯誤溝通的方式。溝通本身是讓我們感受到愛和理解,增進我們人與人之間彼此的連接,提升我們內在的一種幸福感,但是很多家長卻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和孩子好好溝通。試想一下當父母與孩子與進行溝通的時候,卻滿臉粗暴樣子,出口就罵孩子笨,就會讓孩子內心產生一種牴觸感。 「都是你,如果不是你XXXX!」
  • 家長跟孩子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建議了解這些溝通技巧
    對於現階段正在讀研究生的大學生來說,隨著學習和考試壓力的增大,和父母之間本來就有有限的話題,一步一步壓縮,現在有很多父母相信我,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加,和孩子的交流也變少了,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麼?雖然很辛苦想幫助孩子,但是不能用適當的方法切入,這是普遍的現象,以下是我院學生的幾點反饋,作為父母的參考, 通過這三點來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 孩子總是喜歡頂嘴,家長學會這樣去引導,教孩子懂得正確表達意見
    孩子喜歡頂嘴怎麼辦?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除了先天遺傳,後天父母的培養非常重要,只有家長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出屬於孩子自己的天地,相信很多父母不僅僅在乎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在未來有好的發展,所以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規劃出成長的方向以及發展的路線。
  • 幼兒園園長:如何跟孩子老師溝通?掌握以下訣竅,孩子更良性發展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家長做好家庭教育配合老師,老師做好學前教育及時反饋家長,兩者之間攜手合作,孩子才能獲得一個更加良性的發展。近兩年一些關於幼兒園不好的新聞特別多,所以很多家長在和老師的溝通上更多了幾分忐忑與警惕,搞得老師也因此緊張起來,一旦涉及溝通,經常會出現雙方均不在線的情況。
  • 放學回家後,家長問孩子這4個問題,實現和孩子的有效溝通
    很多時候,家長一回到家看見自己的孩子,首先問的第一句話便是「今天的作業做完了嗎?」有些孩子一邊看電視,或者一邊玩遊戲,愛理不理地應付了事。接下來家長開啟「複讀機式」的提醒,可孩子那邊卻沒有任何反應。家長可以讓學習了一天功課的孩子們簡單休息一下,吃點水果或零食。然後可以問第二個問題:老師們今天都給同學們安排了哪些作業?這個問題讓孩子進行休整後的孩子清楚他有責任去記住並完成老師們部署他的作業任務,當然在這個問題上,有的家長會說,孩子不知道哪些作業,老師沒告訴他,直接把作業發到了家長群裡。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溝通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不容易溝通,已經是現在親子教育當中家長普遍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的浪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 孩子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正確處理的方法是什麼?
    所以作為父母要理智的教會孩子如何去跟別人打交道,如何寬容的對待別人,謙讓別人,勇敢的承擔責任直面問題。但這還是需要一些方法。1. 家長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的動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本來就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作為家長不要一看見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了就火冒三丈,孩子本身就是怕家長批評和訓斥,知道自己做錯更不敢靠近父母。
  • 孩子長了一口「鯊魚牙」,媽媽著急送醫,醫生:無知害了孩子
    可當醫生看到了孩子的牙齒之後,只是淡淡地說道:「這得怪你自己,因為你的無知害了孩子。」其實這一切全都是因為孩子剛開始牙齒比較脆弱,如果經常給他們毫無節制地吃甜食,他們的牙齒就會被腐蝕。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成為尖尖的鯊魚牙,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所以說我們必然要抽出時間好好地保證孩子的牙齒健康,只有這樣的話才能保證孩子牙齒不出現任何意外。
  • 孩子會頂嘴是件好事嗎?家長有的放矢,孩子行不苟合!
    相信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都會把孩子頂嘴這件事兒視為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從而對孩子一頓狠批。究其心理上的本質,可能是因為孩子頂嘴觸犯了家長的某種權威。小天今年4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傢伙也表現得越來越有主意,有時甚至還會跟父母頂嘴。最近小天對衛生間的水龍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常會蹲在那兒不停地擰來擰去,媽媽上來阻止道:"天天,不能玩水哦。""
  • 父親抱著孩子遊覽博物館,鯊魚標本被孩子生生拽下
    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一具嶄新的錘頭雙髻鯊標本被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生生拽下了展架,標本重重地砸在了碎石上,鯊魚眼睛先著地。事發之後,孩子家長等待安保人員聯繫館方管理人員處理,可能是孩子知道自己惹禍了,不安地望向母親。
  •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基本要素
    在爸爸媽媽和小孩兩頭創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對未來的親子教育非常有幫助 ,包括爸爸媽媽用心傾聽孩子的響聲留意與小孩的溝通交流辦法 ,讓小孩傾聽你的名譽 。一、和小孩創立優秀言語溝通技巧的根本前提1.教育孩子翻開心扉 ,真正表述本身的感情和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