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來時路】竹筒歲月
你曾經聽過愛心的聲音嗎?每天將一個銅板,丟進竹筒撲滿裡,那個叮咚叮咚的聲響,就是您愛心的聲音了。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竹筒撲滿裝滿的,不只是您的愛心銅板,更重要的是您這份助人的善念,聚沙成塔、粒米成籮,慈濟就是從這竹筒歲月開始的。
清脆的聲響,連綿不絕的敲響人心,2300多個銅板相互撞擊,是眾人發好願,聚善心的天籟美聲。
2013年,來自莫三比克的慈濟志工,將日存五毛錢的竹筒背回臺灣,表達他們雖然貧窮,卻立志助人的心念。
證嚴上人深受感動,以等值臺幣把它們買下,並將銅板清淨,成為2014年,莫三比克歲末祝福中,獨一無二的福慧紅包,如今他們更把竹筒一分為三,成為慈善基金,海外賑災基金,以及興建慈濟在莫三比克的家,這是慈濟竹筒歲月,在海外引發的迴響。
回顧歷史,用竹筒存愛心,是開始於什麼時候的呢?最初由哪些人推動響應,而成為慈濟慈善精神的象徵呢?
匯聚眾人愛心 五毛錢開始行善
照片上所看到的,就是早期跟隨著上人,開創慈濟的委員師姊們。裡面從右邊開始,有委員號7號,靜殷師姊,6號靜恆師姊,15號的靜能師姊,還有大家很熟悉的4號的靜慈師姊,5號的靜智師姊,還有3號的靜宏。 4號的靜慈師姊,那時候她的號召力很大喔!
靜慈師姊就在市場做生意,親戚朋友很多,也有來買菜的,也有做生意,她就說:「我們一天省5毛錢,菜錢每個人都做得到嘛!」大家很樂意參與說:「好,我也來省。」就這樣開始,一年一年的增加。
從這張慈濟功德會期委員的住所,可以發現慈濟慈善志業的萌芽,從花蓮市大禹街的中央市場,向外擴散,委員以開店的商家,或家庭主婦為多。
像靜慈師姊是豆乾店的老闆娘,靜恆師姊家中經營文具店,靜航師姊也是小商家,靜智師姊是報社記者,家中經營百貨行,這些最早響應證嚴上人,日存5毛錢來救人的委員,是上人口中所說的,要找500人,1000隻手,成為千手千眼觀世音的第一人。
1970年代,這些質樸卻直心的善女人,以各自的人際網絡和地緣關係,為慈濟世界奠定基礎,也成為竹筒歲月的發源地。
一人一支竹筒 為家人植福
每到歲末隆冬,是慈濟人和會眾,竹筒回娘家的日子,大人、小孩帶著一年的積蓄,來到聯絡處,將點點滴滴的愛心,匯入功德海,積少成多,持之以恆,是人人行善的理念,而竹筒則是聚沙成塔,粒米成籮的展現了。
當竹筒被打開,雖然單獨一隻,金額不多,可是10隻、20隻、100隻匯集時,小錢就變成拔苦救難的大力量。
所以竹筒回娘家,是善心聚集的時刻,也是行善實踐的時刻。
回歸竹筒歲月 不忘善念初衷
在慈濟29周年慶時,靜慈師姐提倡花蓮地區再來一次竹筒歲月,讓大家去感受,早期的委員們那份竹筒歲月的心情,啟發後面的人恆持善心善行。每天把錢投進竹筒時,聽到「鏘鏘鏘」的聲音,那份善心會像湧泉一樣,源源不斷地湧出來。
愛心 不分貧富
行善不限於金錢,緬甸農民烏丁屯,2008年納吉斯風災後,成為慈濟種稻援助計劃的對象,有感於曾經無米可種,沒米下鍋,於是在有所收成之後,便力行每日煮飯前,日抓一把米存入米撲滿,定期回饋其他缺糧的鄉親。
愛心不落人後,印度尼西亞的慈濟志工推動竹筒歲月,在竹筒貼上條形碼,定期追蹤,提醒現代人在忙碌的活生中,不忘日行一善,這些都是竹筒歲月的演變,雖形式不同,核心價值卻是一致。
有錢人跟貧窮的人,不管捐多少,大家發出了一念善心,就是平等。
慈濟的草創時期竹筒歲月,5毛錢可以救人,這樣的觀念普遍在主婦之間,從臺灣的後山,花蓮,主婦們的口耳相傳開始,用積少成多的精神,開始了慈善志業,而小錢也可以助人行大善,更從臺灣推動到全球,這是另類的銅板經濟,卻是為了行善,為善聚匯,就算是5毛錢,也能夠扭轉世界,成就大力量,要提醒您,別忘了,每天都要聽到自己愛的聲音哦!
本文選自慈濟大愛電視節目《回眸來時路》,更多內容,請瀏覽大愛電視
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
【大愛醫生館】「瘤」不可貌相
【回眸來時路】慈濟屋
【蔬果生活志】經營幸福的蔬食生意
【唐朝小慄子】 惡習氣出現時
【衲履足跡】 智慧傳承.環保共行
【大愛醫生館】靜不下來的人
【回眸來時路】歲末祝福
【唐朝小慄子】父與子
【衲履足跡】感恩懺悔.化惡為善
【看中醫】臟腑辨證+氣血辨證
【唐朝小慄子】我的家庭真可愛
【彩繪人文地圖】青島曙光
【衲履足跡】希望工程.共聚福緣
【看中醫】八綱辨證
【回眸來時路】 環島複查
【唐朝小慄子】 接納不同
【小主播看天下】創意收納
【衲履足跡】20180630 - 茹素淨口. 護地有責
【真善美故事館】轉苦境造福田
【蔬果生活志】蔬醒給地球一個微笑
【唐朝小慄子】鼓勵與潛力
【小主播看天下】為什麼要上學
【衲履足跡】20180623 - 壽量寶藏.存老精實
【真善美故事館】千裡法親緣
【看中醫】 問診
【回眸來時路】慈善訪視
【蔬果生活志】創意料理推蔬食
【唐朝小慄子】將心比心
【小主播看天下】機器人VS手足 比一比
【衲履足跡】20180616 - 與佛同念.得法成智
【真善美故事館】 一念恆持殷勤精進 - 洪宏典
【看中醫】聞診
【回眸來時路】靜思家風
【蔬果生活志】 養生不易胖的素月子餐
【唐朝小慄子】 生氣與原諒
【小主播看天下】夏日防蚊大作戰
【衲履足跡】合心協力.精進行道
【真善美故事館】幸福的定義
【看中醫】望診
【回眸來時路】借宿到起家
【蔬果生活志】素食養出兩壯兒
【唐朝小慄子】成為好命的孩子
【衲履足跡】人間佛教 續承法流
【真善美故事館】花香十四弄
【大愛醫生館】快樂方程式
【回眸來時路】小木屋清修
【蔬果生活志】 工廠裡的五星級素食餐廳
【唐朝小慄子】最愛媽媽
【靜思書軒心靈講座】愛是人間最好的藥(下)
【靜思書軒心靈講座】愛是人間最好的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