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來時路】竹筒歲月

2021-01-20 靜思大良福田


【回眸來時路】竹筒歲月

 

你曾經聽過愛心的聲音嗎?每天將一個銅板,丟進竹筒撲滿裡,那個叮咚叮咚的聲響,就是您愛心的聲音了。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竹筒撲滿裝滿的,不只是您的愛心銅板,更重要的是您這份助人的善念,聚沙成塔、粒米成籮,慈濟就是從這竹筒歲月開始的。



清脆的聲響,連綿不絕的敲響人心,2300多個銅板相互撞擊,是眾人發好願,聚善心的天籟美聲。

2013年,來自莫三比克的慈濟志工,將日存五毛錢的竹筒背回臺灣,表達他們雖然貧窮,卻立志助人的心念。



證嚴上人深受感動,以等值臺幣把它們買下,並將銅板清淨,成為2014年,莫三比克歲末祝福中,獨一無二的福慧紅包,如今他們更把竹筒一分為三,成為慈善基金,海外賑災基金,以及興建慈濟在莫三比克的家,這是慈濟竹筒歲月,在海外引發的迴響。



回顧歷史,用竹筒存愛心,是開始於什麼時候的呢?最初由哪些人推動響應,而成為慈濟慈善精神的象徵呢?

 


匯聚眾人愛心  五毛錢開始行善

 


照片上所看到的,就是早期跟隨著上人,開創慈濟的委員師姊們。裡面從右邊開始,有委員號7號,靜殷師姊,6號靜恆師姊,15號的靜能師姊,還有大家很熟悉的4號的靜慈師姊,5號的靜智師姊,還有3號的靜宏。 4號的靜慈師姊,那時候她的號召力很大喔!

 


靜慈師姊就在市場做生意,親戚朋友很多,也有來買菜的,也有做生意,她就說:「我們一天省5毛錢,菜錢每個人都做得到嘛!」大家很樂意參與說:「好,我也來省。」就這樣開始,一年一年的增加。



從這張慈濟功德會期委員的住所,可以發現慈濟慈善志業的萌芽,從花蓮市大禹街的中央市場,向外擴散,委員以開店的商家,或家庭主婦為多。


像靜慈師姊是豆乾店的老闆娘,靜恆師姊家中經營文具店,靜航師姊也是小商家,靜智師姊是報社記者,家中經營百貨行,這些最早響應證嚴上人,日存5毛錢來救人的委員,是上人口中所說的,要找500人,1000隻手,成為千手千眼觀世音的第一人。


1970年代,這些質樸卻直心的善女人,以各自的人際網絡和地緣關係,為慈濟世界奠定基礎,也成為竹筒歲月的發源地。

  

一人一支竹筒 為家人植福

 

每到歲末隆冬,是慈濟人和會眾,竹筒回娘家的日子,大人、小孩帶著一年的積蓄,來到聯絡處,將點點滴滴的愛心,匯入功德海,積少成多,持之以恆,是人人行善的理念,而竹筒則是聚沙成塔,粒米成籮的展現了。

當竹筒被打開,雖然單獨一隻,金額不多,可是10隻、20隻、100隻匯集時,小錢就變成拔苦救難的大力量。
所以竹筒回娘家,是善心聚集的時刻,也是行善實踐的時刻。

 


回歸竹筒歲月  不忘善念初衷

 

在慈濟29周年慶時,靜慈師姐提倡花蓮地區再來一次竹筒歲月,讓大家去感受,早期的委員們那份竹筒歲月的心情,啟發後面的人恆持善心善行。每天把錢投進竹筒時,聽到「鏘鏘鏘」的聲音,那份善心會像湧泉一樣,源源不斷地湧出來。

 


愛心  不分貧富

 

行善不限於金錢,緬甸農民烏丁屯,2008年納吉斯風災後,成為慈濟種稻援助計劃的對象,有感於曾經無米可種,沒米下鍋,於是在有所收成之後,便力行每日煮飯前,日抓一把米存入米撲滿,定期回饋其他缺糧的鄉親。


愛心不落人後,印度尼西亞的慈濟志工推動竹筒歲月,在竹筒貼上條形碼,定期追蹤,提醒現代人在忙碌的活生中,不忘日行一善,這些都是竹筒歲月的演變,雖形式不同,核心價值卻是一致。


有錢人跟貧窮的人,不管捐多少,大家發出了一念善心,就是平等。


 慈濟的草創時期竹筒歲月,5毛錢可以救人,這樣的觀念普遍在主婦之間,從臺灣的後山,花蓮,主婦們的口耳相傳開始,用積少成多的精神,開始了慈善志業,而小錢也可以助人行大善,更從臺灣推動到全球,這是另類的銅板經濟,卻是為了行善,為善聚匯,就算是5毛錢,也能夠扭轉世界,成就大力量,要提醒您,別忘了,每天都要聽到自己愛的聲音哦!




本文選自慈濟大愛電視節目《回眸來時路》,更多內容,請瀏覽大愛電視        


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


【大愛醫生館】「瘤」不可貌相

【回眸來時路】慈濟屋

【蔬果生活志】經營幸福的蔬食生意

【唐朝小慄子】 惡習氣出現時

【衲履足跡】 智慧傳承.環保共行

【大愛醫生館】靜不下來的人

【回眸來時路】歲末祝福

【唐朝小慄子】父與子

【衲履足跡】感恩懺悔.化惡為善

【看中醫】臟腑辨證+氣血辨證

【唐朝小慄子】我的家庭真可愛

【彩繪人文地圖】青島曙光

【衲履足跡】希望工程.共聚福緣

【看中醫】八綱辨證

【回眸來時路】 環島複查

【唐朝小慄子】 接納不同

【小主播看天下】創意收納

【衲履足跡】20180630 - 茹素淨口. 護地有責

【真善美故事館】轉苦境造福田

【蔬果生活志】蔬醒給地球一個微笑

【唐朝小慄子】鼓勵與潛力

【小主播看天下】為什麼要上學

【衲履足跡】20180623 - 壽量寶藏.存老精實

【真善美故事館】千裡法親緣

【看中醫】 問診

【回眸來時路】慈善訪視

【蔬果生活志】創意料理推蔬食

【唐朝小慄子】將心比心

【小主播看天下】機器人VS手足 比一比

【衲履足跡】20180616 - 與佛同念.得法成智

【真善美故事館】 一念恆持殷勤精進 - 洪宏典

【看中醫】聞診

【回眸來時路】靜思家風

【蔬果生活志】 養生不易胖的素月子餐

【唐朝小慄子】 生氣與原諒

【小主播看天下】夏日防蚊大作戰

【衲履足跡】合心協力.精進行道

【真善美故事館】幸福的定義

【看中醫】望診

【回眸來時路】借宿到起家

【蔬果生活志】素食養出兩壯兒

【唐朝小慄子】成為好命的孩子

【衲履足跡】人間佛教 續承法流

【真善美故事館】花香十四弄

【大愛醫生館】快樂方程式

【回眸來時路】小木屋清修

【蔬果生活志】 工廠裡的五星級素食餐廳

【唐朝小慄子】最愛媽媽

【靜思書軒心靈講座】愛是人間最好的藥(下)

【靜思書軒心靈講座】愛是人間最好的藥(上)


相關焦點

  • 【回眸來時路】社區志工
    (以下內容為節目文稿) (主持人賴睿伶)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我是賴睿伶,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今天非常感謝,師兄您的分享,都是心裡的那一分真切感動,回眸來時路我們下周見。本文選自慈濟大愛電視節目《回眸來時路》,更多視頻內容請登錄大愛電視網站觀看,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以下藍色字連結【回眸來時路】懿德媽媽【回眸來時路】護法慈誠【回眸來時路】護專創校【回眸來時路】花蓮靜思堂【回眸來時路】心鄰居-靜思堂
  • 【回眸來時路】首次巡迴講座
    (以下內容為節目文稿)(主持人賴睿伶)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大家好,我是賴睿伶。 感恩您今天的收看,回眸來時路,我們下周見。本文選自慈濟大愛電視節目《回眸來時路》,更多視頻內容請登錄大愛電視網站觀看,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以下藍色字連結【回眸來時路】委員誕生日(下)【回眸來時路】委員誕生日(上)【回眸來時路】社區志工【回眸來時路】懿德媽媽
  • 回眸來時路,既往一顆心
    是藤蔓纏繞在心間,還是目光擱淺在那場陽光燦爛裡,牽掛啊,確實是一處歲月。是一朵小花,是一盞小燈。你憂傷,所以我不快樂,當你詩意,我便溫暖如夢。備一杯月光,坐在寒涼中,觸摸失眠的夜,這裡一切悄悄地期待著,歲月無聲,你永不消逝。落盡葉子的樹,依然在風中等待它的輪迴。天若有情,月亮代表一句永遠,紅塵做伴,走過許許多多寂寞的路。
  • 大陸慈濟:崑山會所與照顧戶聯誼 演繹《竹筒歲月》
    小品演繹——《竹筒歲月》,透過「每天省下五毛錢做善事」中得到了「小愛可以匯入大愛」的啟發。竹筒歲月 聚大愛活動首先由志工黃加舟帶動全場熱身,一起互動「幸福美滿呼啦啦」,讓心靈溫暖的同時,身體也跟著一起暖和起來。小品演繹--《竹筒歲月》,更是讓家人們透過「每天省下五毛錢做善事」的故事中,得到了「小愛可以匯入大愛」的啟發。
  •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回眸光影來時路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回眸光影來時路   王 彥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影節組委會從中國電影片庫裡精選14部國產佳片,藉由這些影片,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邀觀眾共同踏上新中國電影的來時路,向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 【回眸來時路】靜思家風
    【回眸來時路】靜思家風
  • 雲南騰衝,抽菸如同龍吸水,竹筒灌水盤煙霧
    ,車輛要翻越高黎貢山到潞江壩,進入保山.在更久以前,騰衝出行靠馬幫,好多人是愛騰衝不不路.現代騰衝,高速路修通了,歷史上的馬幫已經伴隨著歲月只有在博物館收藏地才能看到。翻越過高黎貢山的馬幫,達四川入長安;涉過伊洛瓦底江的馬幫,入緬甸達密支那走向印度雷多更遠走到歐洲。馬幫的鈴聲和馬鍋頭的吆喝聲響徹在崇峻岭之中。他們往往把馬背上的土貨和茶葉茶具分開來駝,而馬背上多一個一尺多的竹筒。
  • 鐵路四十載:回眸來時路,「三心」築精彩
    回眸來時路,「三心」築精彩。在由衷為鐵路巨變「漂亮轉身」點讚的同時,我們有更加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國鐵路必將在新的徵程上,在「小康夢」「中國夢」的奮進之旅上,回報更多精彩和驚喜。(文/張俊)【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 竹筒粽子怎麼才不沾壁,竹筒粽子怎麼做法
    竹筒粽子也是粽子的一種,不過它是由竹筒來做的,做好的粽子有著竹子的清香哦,下面來看看竹筒粽子怎麼做好處吧!竹筒粽子怎麼才不沾壁在放入竹筒之前大米可以混少許食用油或者你裝入大米之後,有筷子在中間攪個孔就不沾了,而且放入長條形半肥瘦的豬肉,這樣味道更好一些。
  • 一路歌來天有意,回眸拾貝笑嫣然——張瑋花甲年庚專輯
    多年來筆耕不輟,收穫頗豐。踱步六十春秋冷暖與君酬,淡去功名未盡休。宦海雲浮多聚散,人生路漫少尋求。詩勤總想從前悟,酒後窮思昨日憂。笑語今宵緣客貴,如心滿月再回眸。再回首逐步丹墀敬聖賢,雲霞燦爛已成煙。芳音歲月朱顏改,傲氣時年志向堅。幻想花間連桂闕,思情陌下對嬋娟。
  • 端午節快到了,手把手教你做竹筒粽子,竹筒清香,做法簡單
    竹筒粽子,絕對是我們家小傢伙兒們最愛的美食之一。以前每次在街上遇到賣竹筒粽子的流動小攤點,不管肚子餓不餓,小傢伙兒們都會立刻眼冒亮光,一臉期待地望向我。每每這個時刻,我都實在不忍心叫他們失望。看著他們吃竹筒粽子時那種無比滿足、無比享受的神態,我的心也會被他們感染,充滿了幸福感。
  • 竹筒我們通常會用來做竹筒飯,做竹筒粽子,原來竹筒還可以用來炒菜...
    竹筒我們通常會用來做竹筒飯,做竹筒粽子,相信大家都有吃過,米飯裡都有一股淡淡竹子的清香.好吃。竹筒煎雞蛋,雞蛋裡加了洋蔥和辣椒.先把洋蔥切碎.竹筒和雞蛋都準備好。火也燒好.把切好的洋蔥和雞蛋攪拌均勻.灌入竹筒裡.
  • 金東區婦聯|回眸2019來時路 踏上2020新徵程
    中國婦女報》《學習強國》等省級以上主流媒體報導7次市兩辦每日要訊典型工作信息採用6次《金華日報》等市級主流媒體報導5次區委李雄偉書記批示專報信息2次區委副書記批示1次典型工作信息→一年來,一年來,我們服務婦女有情懷 圍繞「把美麗大姐志願服務團隊打造成群眾家門口公益組織」的工作設想,在做好婦女維權、親子教育、美麗家園三項職能的基礎上建立3+X服務模式,不斷拓寬服務內涵。
  • 回眸2020笑迎2021
    時光流逝,歲月匆匆,轉眼到了歲末年初之際,回眸2020,感慨萬千,這一年可謂是鼠我最牛也最難忘。2020年的鼠年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封路,堵路,村村僱人把守,企業停工停產,學生們停學不停課,全國人民在家裡過了一個鼠年最難忘的春節。
  • 20年Windows來時路 回眸MicroSoft發
    20年Windows來時路 回眸MicroSoft發 2004年10月21日 16:06作者:海冬青編輯:張雲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Windows
  • 《一天狗的回家路》如何照亮我們來時的路
    後也是收益頗豐,影片主要講述了一條叫貝拉的狗與主人分開歷經千辛萬苦又回到主人身邊的感人故事,與其說導演以時間為線, 小編更傾向於以「愛」為線, 從貝拉從小到大,每個時間段都有不同「愛」圍繞在他周圍, 貝拉的媽媽,貓媽媽,盧卡斯,退伍老兵們,流浪狗狗們,美洲獅,流浪漢,他們或愛著貝拉, 或被貝拉愛,無關愛的時間長短深淺, 周圍都瀰漫著濃濃的愛的味道,現在就讓我們在按照「愛」的線來回味一下《一條狗的回家路
  • 歲月悠長,許你溫柔守望
    好想用一生的時光為你寫首情詩,就讓擱淺在歲月裡的情話,在落筆閒豐盈,將初遇時的心動一起定格下來。站在歲月的路口,回眸望去一路的花開花落,起起跌跌,多麼感激在紅塵遇到了那個可以相互依靠的人,行走在流年裡,經歷過刻骨銘心,也體驗過撕心裂肺,路過無數人,只有你停留了下來。或許習慣了離別,遇見你時,小小的歡喜才顯得彌足珍貴。
  • 竹筒粽飄香「組圖」
    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利用當地山區豐富的綠竹資源,發展竹筒粽子扶貧產業,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6月23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景陽鎮北村,工作人員在一家食品公司生產車間內展示竹筒粽子。
  • 鑲在繁華深處的回眸
    還想泡一泡 湯山小鎮 夜色闌珊 就又 泡湯了 七 扁鍾 編鐘 將編過的禮樂 都 收藏了 再次敲響時
  • 盤點少數民族飲茶習俗,哈薩克族奶茶苗族八寶油茶湯傣族竹筒茶
    居住在新疆北部的哈薩克族習慣於一天三次喝奶茶,如果家裡有從遠方來的客人,那麼熱情好客的女主人當即在地上鋪上一塊潔淨的白布,獻上烤羊肉,饢,奶油,蜂蜜,蘋果等,再奉上一碗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喝了奶茶頓時覺得身子暖和許多。閒暇時他們一邊饒有風趣談天論事,一邊品著奶茶,也確實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