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所高校的學子,心中都有一幅「限定版覓食地圖」,都能如數家珍地報出一串專屬小館。
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北側,和學生宿舍樓僅一步之遙,就有這樣一個「隱秘的角落」。
相比於地圖上「泰和路」的名字,浙大的師生們更習慣用「北街」來代指這條百米小街。北街盡頭的宏利美食城,聚集著六七家十幾方的店鋪。
其中一間,無論是從人氣還是菜品本身來說,都十分「火辣」,更是被浙大中的川渝學子評為「在杭州唯一需要慎重考慮辣度」的川菜館。
「同學來啦,幾個人,看下菜單哈」
在飯點走進宏利美食城,左手邊便是這家「重慶人家川菜館」,店面內擠擠挨挨擺了七張桌,門外或站或坐著不少等位的食客
老闆娘鍾嬢嬢在桌椅間靈活走動,看到來人,步子未邁,先操著一口塑普,急急笑著招呼幾句,「同學來啦?幾個人?看下菜單先哈,馬上來!」這邊話音未落,人又奔向裡間的半開放廚房,「老杜,趕緊再添上個辣子雞!」
老闆杜師傅穿著軍綠色的工裝,背挺得筆直,忙著揮勺舞鍋。兩個大灶間升騰的熱氣籠罩住他的身形,灶旁二十餘個不鏽鋼杯排開,盛著各色調料,其中光辣椒就有四五個品種,倒頗有一番武林高手的意味。
重慶人家店如其名,只做地道川菜。在這裡,是不怎麼需要糾結點菜的。店裡絕大多數是去了又去的老客,熟門熟路,往往無需菜單就直接點菜。實不相瞞,吃貨妹子的很多同學,包括妹子自己,都是他家的常客。
就說這道重慶江湖菜必吃的毛血旺,打眼望去,一片「紅海」,雪白的毛肚、粉嫩的火腿腸、滑嫩的鴨血,在滿盆透亮紅油中堆得滿滿當當,再點綴以小蔥,輔以豆芽、白菜,麻辣鮮香,汁濃味厚,可謂色香味俱全。
浙大廣電專業18級的楊同學,將重慶人家稱作自己的「第二食堂」,一周裡吃上四天都不會膩,就連放假回家,也要央求媽媽照著照片復刻這盆心心念念的毛血旺。
而妹子本人最愛的當屬辣子雞。深紅油亮的辣椒和雞肉交錯,在盤中壘得像個小山包。辣椒被爆炒後水分全無,香氣濃鬱,一上桌就直往鼻尖鑽,激得人等不及夾起肉來解解饞。剛出鍋的雞塊還有些燙口,外酥裡嫩,尤其是雞皮的部分,已經被大火猛炒到焦脆,一口下去,能聽到齒間清脆的斷裂聲,滿口留香。
另外還有蒜泥白肉、芋兒肥腸雞、乾鍋雞、香辣大蝦、幹煸四季豆等菜品,樣樣不踩雷,光聽著就讓人口水直流,「乾飯人」必備!
「最重要是新鮮嘛,隔夜菜沒吃頭啦」
這爿小店裡,老杜掌勺,鍾嬢嬢負責招呼洗刷,此外也只有一個幫忙打掃的阿姨。夫妻倆的一天,從跑菜場開始。老杜每天都騎著自己的電動小三輪,親自到金家渡的農貿市場挑菜,清晨一趟,下午一趟,貨備得不多,滿足一天的量即可,「咱們做家常菜,最重要還是新鮮嘛,隔夜菜沒吃頭啦。」鍾嬢嬢笑眯眯地說著。
配料上,兩人也不馬虎,辣椒、花椒都是兩口子或親自或託人從重慶老家背來的,「不然味道不正宗咯」。考慮到江浙人不擅吃辣,他們還特意備上辣度不同的辣椒品種,憑著十多年的廚齡,按需調整比例。妹子建議,頭一遭上重慶人家的吃貨們,先點微辣試試水,再慢慢往上添,必能讓你在寒冬中暢快地出一身汗。
夫妻倆做了一輩子餐飲,早年在重慶老家,自十五六年前來杭州起,先是在浙大玉泉校區內的小樂惠餐館做廚師,再到汽車北站邊開了10年川菜館子,18年8月,才搬到了浙大北街。期間,老杜還到浙大食堂做過廚師,只不過半年便辭職了,問他緣由,竟也簡單,「做慣川菜咯,就喜歡重油重辣,大火爆炒的,要不然不得勁!」
等位常有,還把小姑娘等哭過
店剛開到學校邊時,人生地不熟,也沒啥客人,最早來光顧的是一批浙大的川渝師生,離家千裡的味蕾不出意外地被熟悉的滋味徵服。一傳十十傳百,重慶人家的人氣也越來越旺。
有在濱江實習的同學,念著店裡的味道,不惜花費高昂跑腿費,也要讓騎手跨越杭城來打包。飯點店裡總是座無虛席,有時不湊巧,等位一兩個小時也是有的,甚至還把小姑娘等哭過。
對此,鍾嬢嬢和杜師傅感到又抱歉又無奈,人手不足,唯有老杜一人掌勺,實在分身乏術,「我們想過年的時候,給大家寫個道歉信,總是讓客人久等」。夫妻倆也聘請過兩次廚師,但味道總是不正宗,每每剛換人,舌頭靈的老客一嘗便知,「叔叔,今兒這菜不是您炒的吧,我們不要新廚師。」所以凡事還是親力親為。
早上七點起床,凌晨一兩點才收拾完回家,年過五十的叔叔阿姨也覺得有些吃不消。「他有時候站著炒菜都會睡著嘞,困的喲!」嬢嬢指著叔叔道,此時,隔壁麻辣燙店的老闆也探出頭來,「你看鐘嬢嬢,頭髮都累白了!」
「我們川渝那邊都是男人燒菜的嘞」
儘管如此辛苦,當妹子問是否還要堅持開店時,老杜仍重重點頭。
鍾嬢嬢在旁放聲大笑,「他就愛做菜,我們川渝那邊都是男人燒的嘞!每年年夜飯,他一個人就好整出十幾道菜哦。」
夫妻倆覺得,自己還有力氣,做喜歡的餐飲掙些錢,不給子女添麻煩,「回去耍也沒意思,還是做事充實」。兩人決定,今年過年回老家招廚師,在熱心同學的幫助下,他們還建起了用於線上點單的「吃貨交流群」。
如今,第一個五百人群已經滿員,吃貨們可以在群中提前點菜,不會打字的嬢嬢總會認真地手寫回復。每到飯點,嬢嬢在群裡喊的那一聲「開飯啦」,總是別樣的親切。
來源:杭州吃貨
值班編輯:周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