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月5日或6日。古書有云: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極也。甚至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說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光,應該不算過分。
小寒所在的這段時間,也很容易碰上另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這一天除了臘八粥,華北地區也有泡製臘八蒜的習俗——將剝了皮的蒜瓣浸泡在密封的醋中,過一段時間,蒜瓣會變的一身碧綠,有解寒的意思。
蒜是一種很神奇的植物,一生都可以被用來吃,但它一生的味道和形態,又都很不一樣。地下的鱗莖,稱為蒜頭;抽出的花莖,稱為蒜薹;把它種到地窖裡,又變成了和韭黃一樣的蒜黃。在佛家和道家的定義裡,它也是不可觸碰的葷菜——太辛辣了,吃完還叫人滿嘴臭氣。吃起來滿嘴餘香,吃完口氣卻變成讓人皺眉的樣子。
PS:你知道裝蒜這個詞是怎麼出來的嗎?
不同於蒜的意味深長,冬末春初這時節的水芹,應該只是憑藉一身好味道而站穩腳跟的。它堪稱蔬菜界的元老,卻被從地中海地區的後生『旱芹』,借著一個『芹』的美名,後來者居上,成為市場主流。『芹菜』這個名字漸漸也不屬於水芹,而是移交給了旱芹。
誰能知道在過去,水芹在蘇軾手下有過絕佳的造化——用雪底芹芽,炒鮮嫩斑鳩肉,成就了今日的名菜《東坡春鳩膾》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痕,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壯陰正奪陽。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
這首來自孟郊的《苦寒吟》很適合小寒時節的天氣。太過凜冽的冬天裡,確實需要一點大蒜的辛辣,或是水芹的清秀鮮美,才好叫日子多一點聲色。
吃火鍋調蒜泥汁兒~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來蝦吃蝦涮吃火鍋,體會寒與暖的碰撞,冷與熱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