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為打擊樂器,最初作為道教召集教眾,講經設齋用的法器。根據《歷代崇道記》的記載 ,木魚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時期,源於道教,後逐漸被佛教借鑑引用。木魚之名稱由來,蓋取「魚日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魚,擊之,用以誡晝夜思道。於誦經禮懺時,與銅磬相互配合,用以節制經頌。
今天小辛要跟各位玩友分享的一款菩提子,它的外形與寺院僧人使用的木魚法器十分相似,故名木魚果菩提。木魚果菩提其實是一種豆莢種子,是一種稀有植物的果實,這種果實是以豆莢的形式存在,所有木魚果菩提又被人稱之為「大豆子」。
木魚果菩提形狀都是微扁的,表面有深色的斑點形成花紋,木魚果菩提的顏色分為好幾種,最為常見的有褐棕色、紅色、黑色。木魚果菩提每一粒珠子上面有一黑色狹長眼,跟蠶豆十分相似。木魚果菩提尺寸相對比較大,單顆的尺寸區間在25~35mm之間,當然也有小尺寸的最小的只有8mm左右,但是產量非常稀少,當然價格也不菲。
因為單顆木魚果菩提子比較大,且形狀又不是很規則,所以木魚果菩提子經常被用來製作成念珠,以18顆的居多,也有27顆的木魚果菩提子念珠。因為木魚果菩提子被人認為具有闢邪納福的功力,所以木魚果菩提子念珠又經常被人用作車掛或者鎮宅之用。木魚果菩提子經過長時間的盤玩顏色會由棕色變成深色,並且在光澤上也變得更為烏亮。
木魚果菩提盤玩方法同多數菩提子一樣,入手前期搓澡巾拋光提亮後,幹手淨手盤玩2~3個月表面就會包漿上色,把玩後期光鮮油亮。木魚是佛教中重要的法器,因為魚類晝夜常醒不眠,以木刻成魚形而叩擊之,目的在警惕眾人不可昏沉懶惰,應該晝夜精勤修行佛法,直到成功為止。希望木魚果菩提也能給我們文玩人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關注"小辛愛盤串",每天學點文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