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接力救白鸛——2020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紀實(之四)

2020-11-27 汨羅融媒體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張為 徐亞平)11月13日,對天津北大港一隻突然受傷的東方白鸛來說,是個極其痛苦又幸運的日子。痛苦的是,它在覓食過程中撞上了高壓線導致右翅嚴重受傷;但幸運的是,受傷後,它身邊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愛鳥人。

當日9時28分,2020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車隊穿過天津濱海地帶,鳥類學家周海翔教授忽然接到老友、當地誌願者王建民的求助電話:一隻東方白鸛撞到高壓線受傷,急需救治。

20分鐘後,車隊駛抵秦濱高速永寧新河收費口、擇地停車,周教授向王建民復電了解鳥兒受傷詳情。王建民描述是鳥兒肢體末端的指骨斷裂,周教授和車隊隊醫王敏研判可以現場處理。

鳥類專家周海翔在高速出口擇地停車察看東方白鸛受傷情況照片

事不宜遲。王建民抱著受傷鳥兒火速奔赴收費口;周海翔、王敏立即做手術準備。「在洞庭湖,我們近10年救治了669隻受傷野生動物,都是這樣現場施救的。」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王相輝說道。

「準備了針線,可能要縫針,外固定時還需要小木棍。等將骨頭復位後,縫合好再消炎,用彈性繃帶固定,這樣它就可以慢慢恢復。」有條不紊準備的王敏自言自語道。她還將平時野外觀測鳥類時使用的小摺疊飯桌搭起來,充當臨時手術臺。

在等待王建民到來的時候,湖南志願者周自然連忙跟《汽車與運動》總監高朔、周教授會商。考慮受疫情影響和接下來的跨省護鳥工作,大家決定,由高朔率大部隊先走,周海翔、王敏和湖南志願者嚴欽海、王相輝等全部留下,做好手術及保障工作,一場野外救護戰即將打響。

東方白鸛骨折嚴重,傷口觸目驚心

30分鐘後,受傷鳥兒抵達收費口。看到受重傷後一動不動的白鸛,王敏心疼不已,讓王建民當助手,兩人麻利地戴上一次性橡膠手套,為鳥兒清洗傷口。

令人揪心的情況出現了!仔細察看傷口後,王敏發現鳥兒並不是指骨斷了,而是尺骨和橈骨斜線斷裂開放性骨折,必須使用鋼針進行內固定復位縫合。這不是現場能夠處理的,因為缺乏必要的手術材料。

王建民急了。這可怎麼辦?翅膀就是鳥兒的命根子呀。如果失去了翅膀,鳥兒再不能飛翔,也就失去了覓食和遷徙的能力,只能坐等死亡之神的召喚。

遼寧志願者、隊醫王敏為東方白鸛清理傷口

看到王建民心急如焚,周海翔想起自己一周前曾在黑龍江遇到一隻同樣遭遇的東方白鸛。那隻鳥兒也是撞到了高壓線,受傷部位一模一樣,傷勢則更嚴重,已經出現粉碎性骨折。

當時,周海翔指導當地誌願者給白鸛拍了X光片,聯繫了外科醫生,做了一場完美的手術。現在,一周過去了,鳥兒恢復得很快。

周海翔打開手機,顯示了黑龍江受傷白鸛的X光片。「只要聯繫上一個骨科大夫,給他看這張X光片,大夫就能明白該怎麼做。」周海翔叮囑王建民,並給他發圖。

「鳥兒的肌肉和神經都沒有受損。這對骨科大夫來說是常見手術。只要手術成功、護理到位,九成的鳥兒都能飛。」王敏寬慰道,「救鳥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它重返藍天。」

清洗消毒完後,王敏小心翼翼包紮好鳥兒的右翅。鳥兒睜著無辜憂傷的大眼睛,回到王建民的懷裡。王建民與眾人告別,進城去尋找骨科醫院。

乖乖接受醫治的東方白鸛

受重傷的白鸛處變不驚,一動不動,然雙目炯炯。王敏給它做手術,記者撫著它的頭,它不時眨眨眼;但全過程沒有絲毫掙扎。

它為何不掙扎、不表示疼痛?王敏對記者說:「野生動物痛覺比人類低很多,鳥類翅膀的痛覺比軀幹的痛覺要弱;而且它有自我保護意識。眼下雙腿與左翅都被裹好了,動也沒用,乾脆不動,也不叫痛。就讓人做手術好了。另外,它可能失血較多,所以沒有力氣。」大家都說白鸛是個乖寶寶。

秦濱高速公路巡查員邵冬全程都在保障手術區間的安全,一不小心,他也成了救鳥護鳥隊伍中的一員,他感慨道:「這隻鳥兒真幸運,遇到了這麼多好心人!」

王建民也是「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的骨幹志願者,曾多次參與「跟著大雁去遷徙」的立碑和跟蹤行動。這次因為東方白鸛的食物緊缺問題多方奔走,不能參與,但是,東方白鸛的天津越冬地北大港是本次行動現場之一。周自然取出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陽盛海的一幅書法相贈:「東方有白鸛,真情系大港。天津北大港候鳥淵藪也是瓶頸,鳥痴王建民泣血守護,功在千秋。」

15時許,王建民經雙方打聽,找到了一家寵物醫院,馬上實施手術。大家都默默地祝福:手術成功,東方白鸛重返藍天。

作者:張為 徐亞平

責編:柳勤進

來源:汨羅市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動植物保護丨仁心接力救白鸛
    動植物保護丨仁心接力救白鸛 2020-11-18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聞故事:守護東方白鸛的120天
    新聞故事:守護東方白鸛的120天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16日 14:30 A-A+ ,從今年三月份,本臺記者連續跟蹤報導在河北唐山一處高壓電的鐵塔上落戶的20幾隻東方白鸛,他們共在鐵塔上築巢15個。
  • 七裏海周邊村民自發組成愛鳥巡邏隊 日夜守護候鳥安全
    今年10月以來,天津共監測到超過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本市。飛臨造甲鎮周邊的候鳥最多也達到了三千隻。  「我們知道東方白鸛全球僅有9000多隻,前幾天,一下子幾百隻在我們轄區水面覓食。我們愛鳥巡邏隊24小時在魚塘周邊巡邏,保障候鳥棲息環境不受侵擾,同時,防止捕獵等行為發生。」造甲城鎮黨委委員、農辦主任劉福友介紹。
  • 九江吳城:候鳥的天堂 受傷候鳥的「家」
    人民網羅娜攝 人民網永修11月17日電(羅娜) 11月17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中國候鳥小鎮」永修縣吳城鎮,「飛時遮盡雲和月,落實時不見湖邊草」是對當地越冬候鳥的真實寫照,在這裡,不僅有觀鳥的樂趣,還有護鳥的溫暖故事。
  • 他為東方白鸛築巢守家 與候鳥相伴15載
    他為東方白鸛築巢守家 與候鳥相伴15載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汝希):候鳥從曲水環抱的草甸上騰飛而起,漫天的金色夕陽映照出了它們優美舒展的剪影。一望無際的溼地、盤旋的候鳥,這樣美麗的景色左玉濤已經再熟悉不過了。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江西永修吳城鎮:候鳥的天堂 受傷候鳥的「家」
    永修縣吳城鎮,「飛時遮盡雲和月,落實時不見湖邊草」是對當地越冬候鳥的真實寫照,在這裡,不僅有觀鳥的樂趣,還有護鳥的溫暖故事。「去年一位攝影師在拍攝候鳥時,發現一隻東方白鸛不停地甩頭,看起來精神萎靡不振,他便一直跟蹤著,直到下午,這隻東方白鸛已經臥倒在草叢中了。」
  • 仁心守護,「野湖」變身候鳥家園!今天18:00檔,《正大綜藝·動物來啦》帶您走進「千鳥之湖」
    本期節目帶您一探究竟「都市候鳥少女」仁心守護城市裡的「野湖」變身候鳥家園襟三江而帶五湖的南昌是我國自然湖泊保有量最大的省會城市也是自古以來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位於南昌市的艾溪湖溼地公園從一片「野湖」變成了上千隻候鳥的棲息地
  • 【生態文明@溼地】他為東方白鸛築巢守家 與候鳥相伴15載
    簡樸卻深刻的道理刻在了左玉濤的腦海裡,在他的印象裡,那時的人們與溼地和諧共處,並且人們從來都不會傷害候鳥。守護的意識也就是這時在左玉濤的心裡生根發芽。2017年7月,通過人工觀測記錄和電子監控網絡數據顯示,嘟嚕河省級自然保護區一個春季遷徙候鳥就達25萬隻,包括世界瀕危物種東方白鸛200餘只、丹頂鶴20餘只、白枕鶴30餘只、蓑羽鶴40餘只、白頭鶴30餘只。
  • 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李韻涵 攝【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中新網江西永修11月19日電 題: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作者 李韻涵 彭婧如 郎佳慧「為候鳥守住最後的家園,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 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李韻涵 攝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中新網江西永修11月19日電 題: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作者 李韻涵 彭婧如 郎佳慧「為候鳥守住最後的家園,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 迎接候鳥向南遷 立碑誓言護鳥道
    「跟著大雁去遷徙」公益科考行動昨天在遼寧瀋陽臥龍湖溼地和獾子洞溼地啟動,鳥類專家、環保志願者以及媒體記者將行程近3000公裡,追蹤候鳥南遷之路,探尋鳥類與生態的奧秘。此次活動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指導,《汽車與運動》雜誌社承辦,旨在打造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致力於候鳥遷徙全過程的研究和保護。北京、瀋陽、江西、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的鳥類專家、環保志願者在臥龍湖溼地匯合,開啟了此次公益科考行動。臥龍湖面積127平方公裡,是遼寧省第一大自然湖泊,大片的沼澤地成為南北遷徙鳥類的能量補給站。
  • 東營建立首個東方白鸛保護基地
    11月22日,主題為「守護東方白鸛,爭做文明使者」的東營市野生動物宣傳月暨黃河故道溼地節啟動儀式在東營市河口區孤島鎮舉行。儀式上勝利孤島第一小學學生代表向全市發出了共同保護溼地的倡議,成立了「孤島鎮黃河故道溼地保護志願服務隊」和「孤島第一小學東方白鸛愛鳥社志願服務隊」,建立了「河口區孤島鎮東方白鸛保護基地」並揭牌,新落成的「東方白鸛及溼地展廳」正式對外開放。據介紹,東方白鸛屬大型涉禽,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世界瀕危鳥類,喜歡在高處築巢,對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全球僅存3000隻左右。
  • 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天津
    今年10月以來,天津共監測到超過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該市。經停天津的東方白鸛數量已經超過全球總量的50%,是歷年同期數量的3倍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瀕危鳥類東方白鸛的全球總數量已經達到9000多隻。
  • 溼地的精靈|第二集:東方白鸛 - 多彩貴州網 - 新聞頻道
    天津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是鳥類從東亞遷往澳大利西亞的重要驛站,每年有大量候鳥經過七裏海。  近些年,因七裏海溼地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遷徙至此的鳥類越來越多。  就像眼前的這些東方白鸛,若有不結冰的活水,它們就會一直廝守在這裡。
  • 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傷愈在中國北疆被放飛
    柳旭攝中新網雙鴨山9月6日電(柳旭 王妮娜 姜輝)6日,一隻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黑龍江省寶清東升自然保護區內被環志放飛。中國鳥類專家為這隻東方白鸛佩戴了GPS衛星跟蹤器,可以實時監測放飛後的情況,為保護東方白鸛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
  • 上百萬隻候鳥崇明歇腳,上海護鳥行動正在進行……
    每年,全球有數十億隻候鳥會在自己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跨越洲際的遷徙。我國長江口的崇明島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是西伯利亞至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航線上的最佳歇腳點,每年在此聚集的鳥類有上百萬隻。
  • 全球近一半東方白鸛飛抵天津,志願者:不能讓它們餓死在咱家門口
    這是護鳥志願者王建民11月3日清晨在天津統計到的東方白鸛的數量。東方白鸛全球僅3000隻左右,素有「鳥類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種鳥渾身雪白,有一雙細長而鮮紅的腳,嘴巴又尖又長,常在沼澤、溼地、塘邊涉水覓食,以捕食魚、蛙、昆蟲為生。每年秋冬,它們都要進行一次長達3000公裡的遷徙,從繁殖地黑龍江及烏蘇里江沿岸,飛至鄱陽湖保護區越冬。
  • 全球近半東方白鸛飛抵天津,鳥界「國寶」卻遭鞭炮哄趕,原因為何
    王建民是天津一名志願者,他和其他「同仁」一起致力於保護鳥類,尤其是像東方白鸛這樣的珍惜鳥類。東方白鸛被稱為鳥界「國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數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僅存約三千隻。近年來,隨著氣候轉冷,東方白鸛在遷徙途中「歇腳」天津。
  • 寧河區林業局和清河農場開展聯合巡查 共同守護候鳥安全
    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今年秋季以來,在七裏海及周邊地區發現的東方白鸛已經超過4000隻,白琵鷺近千隻,多年很少見到的灰鶴也有上百隻之多,此外還有大鴇、反嘴鷸等鳥類近百種,共計10餘萬隻。據了解,在七裏海周邊有萬畝魚塘,每年9-12月是候鳥南遷的季節,而此時,也正是漁民收魚的季節。
  • 主題展覽|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候鳥保護志願者「護飛行動」紀實展覽
    從2016年開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每年春季和秋冬季兩次候鳥遷徙季節,聯合各省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和其他社會公益組織,動員全國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在候鳥遷徙通道及主要活動地,連續四年8次組織開展了保護候鳥志願者「護飛行動」,在全社會掀起了保護候鳥宣傳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