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張為 徐亞平)11月13日,對天津北大港一隻突然受傷的東方白鸛來說,是個極其痛苦又幸運的日子。痛苦的是,它在覓食過程中撞上了高壓線導致右翅嚴重受傷;但幸運的是,受傷後,它身邊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愛鳥人。
當日9時28分,2020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車隊穿過天津濱海地帶,鳥類學家周海翔教授忽然接到老友、當地誌願者王建民的求助電話:一隻東方白鸛撞到高壓線受傷,急需救治。
20分鐘後,車隊駛抵秦濱高速永寧新河收費口、擇地停車,周教授向王建民復電了解鳥兒受傷詳情。王建民描述是鳥兒肢體末端的指骨斷裂,周教授和車隊隊醫王敏研判可以現場處理。
事不宜遲。王建民抱著受傷鳥兒火速奔赴收費口;周海翔、王敏立即做手術準備。「在洞庭湖,我們近10年救治了669隻受傷野生動物,都是這樣現場施救的。」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王相輝說道。
「準備了針線,可能要縫針,外固定時還需要小木棍。等將骨頭復位後,縫合好再消炎,用彈性繃帶固定,這樣它就可以慢慢恢復。」有條不紊準備的王敏自言自語道。她還將平時野外觀測鳥類時使用的小摺疊飯桌搭起來,充當臨時手術臺。
在等待王建民到來的時候,湖南志願者周自然連忙跟《汽車與運動》總監高朔、周教授會商。考慮受疫情影響和接下來的跨省護鳥工作,大家決定,由高朔率大部隊先走,周海翔、王敏和湖南志願者嚴欽海、王相輝等全部留下,做好手術及保障工作,一場野外救護戰即將打響。
30分鐘後,受傷鳥兒抵達收費口。看到受重傷後一動不動的白鸛,王敏心疼不已,讓王建民當助手,兩人麻利地戴上一次性橡膠手套,為鳥兒清洗傷口。
令人揪心的情況出現了!仔細察看傷口後,王敏發現鳥兒並不是指骨斷了,而是尺骨和橈骨斜線斷裂開放性骨折,必須使用鋼針進行內固定復位縫合。這不是現場能夠處理的,因為缺乏必要的手術材料。
王建民急了。這可怎麼辦?翅膀就是鳥兒的命根子呀。如果失去了翅膀,鳥兒再不能飛翔,也就失去了覓食和遷徙的能力,只能坐等死亡之神的召喚。
看到王建民心急如焚,周海翔想起自己一周前曾在黑龍江遇到一隻同樣遭遇的東方白鸛。那隻鳥兒也是撞到了高壓線,受傷部位一模一樣,傷勢則更嚴重,已經出現粉碎性骨折。
當時,周海翔指導當地誌願者給白鸛拍了X光片,聯繫了外科醫生,做了一場完美的手術。現在,一周過去了,鳥兒恢復得很快。
周海翔打開手機,顯示了黑龍江受傷白鸛的X光片。「只要聯繫上一個骨科大夫,給他看這張X光片,大夫就能明白該怎麼做。」周海翔叮囑王建民,並給他發圖。
「鳥兒的肌肉和神經都沒有受損。這對骨科大夫來說是常見手術。只要手術成功、護理到位,九成的鳥兒都能飛。」王敏寬慰道,「救鳥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它重返藍天。」
清洗消毒完後,王敏小心翼翼包紮好鳥兒的右翅。鳥兒睜著無辜憂傷的大眼睛,回到王建民的懷裡。王建民與眾人告別,進城去尋找骨科醫院。
受重傷的白鸛處變不驚,一動不動,然雙目炯炯。王敏給它做手術,記者撫著它的頭,它不時眨眨眼;但全過程沒有絲毫掙扎。
它為何不掙扎、不表示疼痛?王敏對記者說:「野生動物痛覺比人類低很多,鳥類翅膀的痛覺比軀幹的痛覺要弱;而且它有自我保護意識。眼下雙腿與左翅都被裹好了,動也沒用,乾脆不動,也不叫痛。就讓人做手術好了。另外,它可能失血較多,所以沒有力氣。」大家都說白鸛是個乖寶寶。
秦濱高速公路巡查員邵冬全程都在保障手術區間的安全,一不小心,他也成了救鳥護鳥隊伍中的一員,他感慨道:「這隻鳥兒真幸運,遇到了這麼多好心人!」
王建民也是「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的骨幹志願者,曾多次參與「跟著大雁去遷徙」的立碑和跟蹤行動。這次因為東方白鸛的食物緊缺問題多方奔走,不能參與,但是,東方白鸛的天津越冬地北大港是本次行動現場之一。周自然取出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陽盛海的一幅書法相贈:「東方有白鸛,真情系大港。天津北大港候鳥淵藪也是瓶頸,鳥痴王建民泣血守護,功在千秋。」
15時許,王建民經雙方打聽,找到了一家寵物醫院,馬上實施手術。大家都默默地祝福:手術成功,東方白鸛重返藍天。
作者:張為 徐亞平
責編:柳勤進
來源:汨羅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