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內的救護水塘。 李韻涵 攝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中新網江西永修11月19日電 題: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作者 李韻涵 彭婧如 郎佳慧
「為候鳥守住最後的家園,讓我非常有成就感。」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吳城站」)站長舒國雷已在鄱陽湖畔工作近十年,也是這片水域候鳥的「守護者」。
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70%的白枕鶴、80%的東方白鸛以及98%的白鶴在此越冬。
圖為鄱陽湖畔的候鳥。 楊春 攝
在越冬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候鳥會遭遇「意外」,當候鳥遭遇意外時,舒國雷便承擔起了救助的責任。
「這隻叫『卡卡』,這隻叫『凍凍』,它們都是受傷之後被送到這邊來救助的。」據舒國雷介紹,目前在鄱陽湖保護區吳城站內的救護水塘內,有兩隻受傷的東方白鸛。「卡卡」在覓食中被魚卡住了喉嚨,而「凍凍」則是在冰雪天氣裡一隻腳被凍住了,均因為無法自行生存而被送來救助。
「『卡卡』被發現的時候已經非常虛弱了,如果我們不進行救助,它肯定是存活不了的。」談及「卡卡」被發現時的情況,舒國雷仍心有餘悸。目前,「卡卡」的恢復情況良好,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放飛了。
圖為鄱陽湖畔的候鳥正在休息、覓食。 楊春 攝
舒國雷表示,每年都有六七十隻候鳥在這裡「養傷」,一旦達到「可以自主進食」以及「可以自主飛行」這兩個條件後,便代表候鳥已經痊癒,舒國雷將立即安排候鳥「出院」,進行放飛。
「我的工作就是開展日常巡護以及打擊查處非法捕獵。」舒國雷向中新網記者表示,站內會定期對候鳥進行監測。同時,收繳捕獵工具,拆除天網,從源頭上控制獵殺候鳥的行為。此外,還建立了溼地補償機制,發動周邊村民一起開展候鳥保護工作。
舒國雷三言兩語便講完了自己十年來的日常工作,但這其中的艱辛卻鮮為人知。
「有時候半個月都不能回家一趟,孩子要從牆上看照片才能認出爸爸是哪一個。」舒國雷坦言,自己的孩子現在還小,正是需要陪伴與教育的時候,但忙起來的時候,會照顧不到自己的家人。
在舒國雷的帶領下,周圍的村民也都把候鳥當成朋友。據舒國雷回憶,曾有一戶村民承包了1000畝水塘養殖龍蝦,最開始有6、7隻天鵝在水塘內棲息,天鵝以養龍蝦的水草為食,會對農戶造成一定損失。但這位村民非但沒有驅趕候鳥,反而專門規劃出50畝地供天鵝棲息。漸漸地,有六七百隻天鵝在他的水塘內棲息,到最後,這位村民也沒有驅趕候鳥。
「保護候鳥這件事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現在把候鳥的家園守護好了,也利於子孫後代。」當舒國雷談起自己這幾年的工作,便感到十分自豪。他直言,就算是每天巡護候鳥這樣的工作也讓自己非常具有成就感。(完)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