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2020-11-19 中國日報網

圖為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內的救護水塘。 李韻涵 攝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中新網江西永修11月19日電 題: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作者 李韻涵 彭婧如 郎佳慧

「為候鳥守住最後的家園,讓我非常有成就感。」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吳城站」)站長舒國雷已在鄱陽湖畔工作近十年,也是這片水域候鳥的「守護者」。

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70%的白枕鶴、80%的東方白鸛以及98%的白鶴在此越冬。

圖為鄱陽湖畔的候鳥。 楊春 攝

在越冬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候鳥會遭遇「意外」,當候鳥遭遇意外時,舒國雷便承擔起了救助的責任。

「這隻叫『卡卡』,這隻叫『凍凍』,它們都是受傷之後被送到這邊來救助的。」據舒國雷介紹,目前在鄱陽湖保護區吳城站內的救護水塘內,有兩隻受傷的東方白鸛。「卡卡」在覓食中被魚卡住了喉嚨,而「凍凍」則是在冰雪天氣裡一隻腳被凍住了,均因為無法自行生存而被送來救助。

「『卡卡』被發現的時候已經非常虛弱了,如果我們不進行救助,它肯定是存活不了的。」談及「卡卡」被發現時的情況,舒國雷仍心有餘悸。目前,「卡卡」的恢復情況良好,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放飛了。

圖為鄱陽湖畔的候鳥正在休息、覓食。 楊春 攝

舒國雷表示,每年都有六七十隻候鳥在這裡「養傷」,一旦達到「可以自主進食」以及「可以自主飛行」這兩個條件後,便代表候鳥已經痊癒,舒國雷將立即安排候鳥「出院」,進行放飛。

「我的工作就是開展日常巡護以及打擊查處非法捕獵。」舒國雷向中新網記者表示,站內會定期對候鳥進行監測。同時,收繳捕獵工具,拆除天網,從源頭上控制獵殺候鳥的行為。此外,還建立了溼地補償機制,發動周邊村民一起開展候鳥保護工作。

舒國雷三言兩語便講完了自己十年來的日常工作,但這其中的艱辛卻鮮為人知。

「有時候半個月都不能回家一趟,孩子要從牆上看照片才能認出爸爸是哪一個。」舒國雷坦言,自己的孩子現在還小,正是需要陪伴與教育的時候,但忙起來的時候,會照顧不到自己的家人。

在舒國雷的帶領下,周圍的村民也都把候鳥當成朋友。據舒國雷回憶,曾有一戶村民承包了1000畝水塘養殖龍蝦,最開始有6、7隻天鵝在水塘內棲息,天鵝以養龍蝦的水草為食,會對農戶造成一定損失。但這位村民非但沒有驅趕候鳥,反而專門規劃出50畝地供天鵝棲息。漸漸地,有六七百隻天鵝在他的水塘內棲息,到最後,這位村民也沒有驅趕候鳥。

「保護候鳥這件事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現在把候鳥的家園守護好了,也利於子孫後代。」當舒國雷談起自己這幾年的工作,便感到十分自豪。他直言,就算是每天巡護候鳥這樣的工作也讓自己非常具有成就感。(完)

來源:中新網

相關焦點

  • 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李韻涵 攝【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中新網江西永修11月19日電 題: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作者 李韻涵 彭婧如 郎佳慧「為候鳥守住最後的家園,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 吳城保護站新老護鳥人:寒冬有他們 鄱陽湖越冬候鳥過得安心
    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七個重要溼地之一的鄱陽湖,被人們譽為「珍禽王國、候鳥天堂」「白色長城」,每逢候鳥遷徙季,鄱陽湖畔的鳥群或展翅起舞,或嬉戲追逐,姿態萬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風景線。2020年11月起,大江網、信息日報推出《候鳥回家》系列策劃之對話護鳥人,聚焦鄱陽湖畔的候鳥守護者,向世界詮釋4600萬贛鄱兒女「追清逐綠」的不懈努力。今日推出的是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新老」兩代護鳥人故事。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塗文華報導:「溼地滋潤贛鄱,候鳥溝通世界。」
  • 鄱陽湖畔的「候鳥醫生」
    【解說】走進鄱陽湖,湛藍的天空與清澈的湖水融為一體,顯得分外寧靜。作為越冬候鳥的主要棲息地,每年有60至70萬隻候鳥遷徙至此。而在鄱陽湖畔,有一位守護候鳥十餘年的「候鳥醫生」舒國雷。記者見到他時,他和往常一樣,在候鳥救護水塘觀察候鳥救治情況。
  • 37年守在鄱陽湖畔 「候鳥醫生」在這裡救過上萬隻候鳥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鄱陽湖,候鳥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每年幾十萬隻候鳥都會來此休養生息。而在鄱陽湖畔,有一位默默守護候鳥37年的「候鳥醫生」,每天在這裡查看候鳥的情況,就是他一天當中最重要的工作。這麼多年,救助了上萬隻候鳥的他,沒有拿過一分工資,唯一的夢想就是守護好這片「候鳥天堂」。
  • 鄱陽湖候鳥的「守護神」 李躍:守住這片淨土 留住湖區人鄉愁
    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七個重要溼地之一的鄱陽湖,被人們譽為「珍禽王國、候鳥天堂」「白色長城」,每逢候鳥遷徙季,鄱陽湖畔的鳥群或展翅起舞,或嬉戲追逐,姿態萬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風景線。2020年11月起,大江網、信息日報推出《候鳥回家》系列策劃之對話護鳥人,聚焦鄱陽湖畔的候鳥守護者,向世界詮釋4600萬贛鄱兒女「追清逐綠」的不懈努力。
  • 吳城保護站新老護鳥人:寒冬有他們 鄱陽湖越冬候鳥過得安心
    舒國雷(左)與王小龍(右)在湖區內巡護 記者 王祺/攝編者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江西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國家大考」意識,走出一條彰顯江西特色的發展之路,繪就一幅新時代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新畫卷。
  • 鄱陽湖候鳥「守護神」李躍:守住這片淨土 留住湖區人鄉愁(圖)
    都昌是候鳥來鄱陽湖越冬的首站和北歸聚集的最後一站,在鄱陽湖溼地候鳥保護的整體格局中,非常重要。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曾為守護候鳥棲息地,被打斷三根肋骨,被譽為「中國生態英雄」。2020年12月30日,記者走近這位鄱陽湖候鳥「守護神」,講一講他的護鳥故事。  李躍用望遠鏡觀察候鳥
  • 候鳥南歸長江畔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入冬以來,長江上遊重慶段多處水域,對生態環境和河流水質要求極高、被稱為「環保鳥」的紅嘴鷗成群出現,在江面上翻飛覓食。「這批紅嘴鷗有近2000隻,是近十年在重慶段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紅嘴鷗遷徙種群。」重慶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工作人員王剛說。「從前,越冬候鳥把這裡作為南遷的中途『補給站』。」
  • 候鳥守護志願者進校園 愛鳥護鳥從娃娃抓起
    9月15日,來自湖南省護鳥營的十餘名候鳥守護志願者聯合藍山縣團縣委走進藍山縣明德小學,開展「千年鳥道,讓候鳥飛」為主題的識鳥愛鳥護鳥宣傳活動。以此倡導廣大青少年從我做起,從小樹立保護鳥類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文明和諧新風尚。KTR瀟湘晨報網  湖南省護鳥營是由省環保社團聯合會發起的一項呼籲個人、社區、企業、媒體和政府參與保護候鳥遷徙的項目。
  • 雙牌縣「愛鳥周」活動啟動 愛鳥護鳥守護綠色家園
    紅網時刻永州4月9日訊(通訊員 何恆 江紅梅)4月9日,雙牌縣在濱江廣場開展「2018湖南雙牌縣護鳥飛」啟動儀式暨第37屆「愛鳥周」大型宣傳活動,向社會群眾宣傳保護鳥類的重大意義,普及愛鳥護鳥知識,增進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加強群眾保護候鳥意識、共建生態湖南,保護鳥類資源,守護綠水青山
  • 候鳥南歸長江畔
    2020年鄱陽湖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顯示,監測到水鳥數量68萬餘只,比2019年增加1.1萬隻。  「鳥兒膽大了。」提起候鳥棲息的變化,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黨工委書記劉新喜感觸很深,原來候鳥多在深湖覓食,這些年覓食地範圍不斷擴大,田間、池塘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燕雀翻飛、鳥聲婉轉、低回盤旋……長江流域是候鳥青睞的「越冬天堂」。
  • 候鳥遷徙季 護鳥志願者在行動
    兩次護飛行動,參與志願者人數4.9萬餘人,巡護裡程39萬公裡,發放宣傳材料74.2萬份,懸掛宣傳條幅1.2萬餘條,開展科普講座683場,開展主題攝影展、徵文比賽319場,舉辦書畫展、放飛、觀鳥等活動650場,7800多條「護飛」相關新聞被央視新聞頻道、人民網、新華網等國內各類媒體報導和轉載,共拆除鳥網等非法獵捕工具2.8萬餘件,救助、放飛鳥類4.1萬多隻,無害化處理鳥屍1.7萬多隻,向主管部門反映違法情況
  • @九江人 看鳥去囉!永修縣吳城候鳥小鎮進入最佳觀鳥季
    吳城候鳥小鎮每年都吸引數以萬計的候鳥來此越冬。候鳥遷徙季,觀鳥正當時。日前,記者走進九江市永修縣吳城觀鳥小鎮,在大湖池觀鳥點遠眺冬季候鳥,傾聽「護鳥人」的故事。「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是對當地越冬候鳥的真實寫照。近日,記者行駛在通向吳城的永吳公路大湖池路段,隨後了解到,該水上公路已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地。永修吳城還以生態溼地為特色景觀,以珍稀鳥禽為主題吸引了眾多遊客。行走在四季宜遊的生態小鎮,藍天白雲下的鄱陽湖讓人心曠神怡。據悉,吳城候鳥小鎮,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候鳥來此越冬。
  • 江西「十大優秀溼地暨候鳥保護志願者(組織)」評選啟動
    3.葉芯 永修縣吳城鎮荷溪村村民   過去幾十年間,他和父親自發義務保護鄱陽湖棲息的候鳥,並在村民中大力宣傳候鳥保護知識,為當地候鳥保護作出了貢獻。葉芯巡湖的時候,很多候鳥見了他都不會飛走,有人說,他是「讓候鳥留下的人」。
  • 藕田裡出現2200隻白鶴,這群人想了一個辦法……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被稱為"候鳥天堂",是全球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棲息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其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極危物種的白鶴,最高數量達4000多隻,佔全球98%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棲息地。在鄱陽湖湖區,有一群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這些珍貴的候鳥精靈。
  • 全球白鶴「戀」上鄱陽湖
    每年飛抵鄱陽湖湖區越冬的白鶴數量,佔全球的98%。至11月25日,陸續飛抵鄱陽湖核心湖區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白鶴數量,已超過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半數。一隻白鶴俯衝下來覓食。兩隻白鶴引吭高歌。美麗的鄱陽湖就是越冬候鳥的天堂。
  • 都昌縣蘇山鄉達子咀村:護鳥二十餘載 人鷺和諧共處
    蘇山鄉達子咀村地處鄱陽湖畔,生態優良,當地村民護鳥二十餘載。近日,村民救助了一隻受傷的成年蒼鷺。視頻中的這隻蒼鷺由於高空墜落摔傷了雙腿,4月12日被攝影愛好者袁文輝發現。袁文輝介紹,當天數位攝影愛好者在達子咀村觀鳥臺附近拍攝候鳥,他正路過樹林時,聽見林中有蒼鷺的叫聲,循著聲音一路尋找,最終在一棵樹下找到了這隻蒼鷺。袁文輝說:「當時看到我,它就求救,我就過去把它抱過來,讓村裡的村民給它餵魚餵水。在縣林業局蒼鷺繁殖保護基地,記者看到,摔傷的蒼鷺經過護鳥員的悉心照料,已經能夠站起來了。
  • 男子開醫院5年救治超5萬隻病鳥:為每隻鳥寫病歷
    「都昌湖區是鄱陽湖區候鳥分布最重要、最密集、最核心的區域」,都昌縣候鳥保護管理局局長李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都昌縣擁有鄱陽湖三分之一的水域面積,湖岸線長達185公裡,每年在都昌湖區越冬的候鳥高峰期數量可達20多萬,而整個鄱陽湖區候鳥總數約為60到70萬隻。
  • 江西鄱陽湖都昌縣磯山湖越冬候鳥成群
    候鳥在鄱陽湖棲息(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九江11月14日消息(記者謝元森 通訊員陳扶南 杜春泉)日前,在江西省鄱陽湖都昌縣磯山湖水產基地「魚藕共作」的精養池內,棲息著一群黑水雞、斑嘴鴨、綠頭鴨、斑背潛鴨等近百隻野生水鳥,它們在這裡覓食、嬉戲,形成一幅別樣的「雞鴨成群」的美景。
  • 江西餘干護鳥有「糧」策(圖)
    實際上,這背後是江西餘干探索護鳥「糧」策的故事。  雷小勇說,候鳥之所以選中這片農田,除去生態種植水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這一原因以外,還有就是這片農田靠近大明湖淺灘。淺灘不僅能為鶴提供水源,還為它們提供夜宿的地點。再加上保護站工作人員的外圍管控,為候鳥創造了一個安全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