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縣,是炎帝朱襄氏故裡,盛產柘絲,被譽辣椒之鄉和鑽石之都

2021-01-09 史間一壺酒

文/史間一壺酒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別號朱襄。相傳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被華人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

對於炎帝的故裡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今天跟小編到河南柘城看一看。

傳說遠古時代,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在柘城建都並安葬於此。炎帝朱襄氏陵,陵墓呈圓形,墓周用青石疊砌成高50釐米的臺階,意為「天圓地方」。

陵墓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傳說明惠帝朱允炆避難逃至仵家集(大仵鄉),常往陵前朱固寺燒香祭祖,並在陵前親植皂角樹一棵,今猶枝繁葉茂,亭亭如蓋。解放後,河南省、商丘市文化部門多次派人前來考證,日本人也多次來此尋根祭祖。

說起柘城名字的來歷,概因古時當地柘溝環流、兩岸柘樹叢生、自古盛產柘絲而得名。夏朝時,這裡被稱作「株野」;商朝時名「秋地」,秦朝時開始置縣,至隋朝時定名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在柘城縣城北有一個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湖水,當地人叫做北舊湖。這片煙波浩渺的水面就是古柘城遺址。大約從西漢時開始,人們就在縣城周圍修築高大堅固的城牆。然而,隨著黃河的泛濫淤積,古城終於沒能阻擋住洪水的侵襲。

據考古成果表明,柘城故城城牆為戰國時期築成,還發現有漢代建築夯土臺基、戰國和漢代及明代的古井。像柘城故城這樣完整、大規模的城池在中原地區並不多見。

柘城故城如今變成北舊湖,但其風光秀美,歷史文化積澱豐富。清代邑人有「平湖風靜浪花低,貼水雙飛乳燕齊,矣乃一聲煙日上,輕舟間放柳塘西」的詩句。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傳說夏姬就是這樣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她不僅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古代五大艷后之一,後世稱她「一代妖姬」。

《太平寰宇記》卷十二記載:「夏姬墓:在(柘城)縣東北二百步。」而《天下名勝志》云:「夏姬墓,在(柘城)縣界,即陳株野之地,皆傳聞之訛,未曾深考故耳。」《柘城縣誌》亦有記載、考辨。

白瓷塔位於柘城容湖生態景區,塔苑佔地3600多平方米,設計為七層八角式,塔身高40米,是柘城十大地標性建築之一。之所以用「白瓷」命名,是為了紀念400多年前柘城一名叫白瓷的抗洪女英雄。

柘城是國家超硬材料及製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金剛石微粉產量佔全國的70%以上,被譽為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高端首飾人造白鑽生產能力和水平走在了全國前列,柘城正由「中國微粉之鄉」向「中國鑽石之都」精彩蝶變。

柘城是中國辣椒之鄉。全縣辣椒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年產幹椒12萬噸,年交易量突破60萬噸、交易額超過百億元,是全國重要的辣椒種植、集散、加工基地和價格形成中心。

柘城辣椒先後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國家級氣候優等認證,榮獲2018中國「質量之光」年度十大魅力品牌,上榜2019中國品牌建設地理標誌第65位、品牌價值43.37億元。

柘絲是柘城特產,由柘桑養的蠶抽絲而聞名。柘城的柘絲歷史悠久,上古時期,柘城一帶就絲業大興。漢朝年間,柘絲就經絲綢之路,運往中亞、中東,最後到達歐洲,史有「柘絲為最」的美稱。

煸炒雞產於柘城縣安平鎮,是當地傳統地方名吃,為安平鎮丁家所祖傳,至今有百餘年的歷史。煸炒雞在2000年被商丘市政府評為名優名吃。

參考資料:《柘城縣誌》等。喜歡文章,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

相關焦點

  • 這位柘城人,十載守護炎帝朱襄氏陵被譽「最美商丘人」
    炎帝朱襄氏大殿和後面兩排房子都被當成了小學的教室。李松林和同學們在炎帝大殿裡上課,在炎帝墳上嬉鬧、玩耍,少不了聽老人講炎帝的故事。「文革」期間,炎帝大殿被拆,高大的炎帝墳也被附近村裡的人把土挖走,蓋了牛馬圈。2002年,原朱貢寺小學被搬到村東邊。為發展旅遊業,當時的柘城縣政府撥款建了山門,並在原炎帝朱襄氏墳上重新堆土,恢復了原來高大的墳塋。
  • 《殷商之源·十祖聖地》之農祖:朱襄氏
    襲伏羲、炎帝之號,為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炎帝朱襄氏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發明五弦元瑟,開禮樂文明之先河;調節陰陽,促進百物生長,是中原農業文明的開拓者。首創六書,奠定中國文字之基石。據史料記載,炎帝登上王位,以古陳之朱野為都 (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炎帝在位70年,死後葬於朱野(今柘城縣縣城東十裡大仵鄉朱崮寺村),名曰炎帝朱襄陵,即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
  • 河南商丘這一個千年古縣,GDP破百億,還獲得一項「國家級」榮譽
    千年古縣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於柘城;夏朝時,柘城稱「株野」。商朝時名「秋地」。西周時期為「三恪」之一的陳國開國之都。戰國時大部分屬楚國。秦朝時開始置縣,以邑有柘溝環流、兩岸柘樹叢生、自古盛產柘絲而得名「柘縣」,至隋朝時定名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縣治歷史,這裡是華夏朱氏、胡氏、陳氏宗親發祥的根脈。2019年被命名為中國千年古縣、中國長壽之鄉。
  • 戊戌年炎帝朱襄氏拜祖大典在柘城舉行
    5月12日,以「五湖四海一家親、同根同祖同家人」為主題的戊戌年炎帝朱襄氏拜祖大典在炎帝朱襄氏故裡柘城縣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的朱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來賓三百餘人參加拜祖活動,共同祭拜炎帝朱襄氏,緬懷人文始祖功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朱家天子真不是吹的,炎帝朱襄氏時可就穩坐華夏江山了
    有《山海經·帝本紀》載:朱襄氏原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於朱即今河南商丘柘城並以赤心木朱為圖騰,後來朱襄氏成為「炎帝」並傳了三代,三代炎帝朱襄氏均主要活動於今河南柘城一帶。大家都知道後來東方不斷崛起的蚩尤領導的九黎族大舉西徵,蚩尤欲統一全華夏領土。首先不服前去迎戰蚩尤的就是這炎帝朱襄氏,只可惜炎帝朱襄氏最終沒能打過蚩尤氏,最後將一切託付給有熊國的軒轅氏撒手而去。
  • 河南一縣,因焦裕祿聞名,素稱孔子過化之地,是著名的泡桐之鄉
    文/史間一壺酒在河南,有一個縣近年來因一位好縣委書記焦裕祿而聞名。這裡就是蘭考,焦裕祿同志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後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 黃帝故裡到底在哪裡?
    翻檢《辭海》《辭源》及海內外華文辭書,「故裡」皆「鄉梓」之意,即出生的地方。但「故裡」一詞,如今看來,已經被利慾薰心之徒用濫了用臭了,成了地方歷史造假的代名詞。從傳世文獻來看,沒有黃帝故裡的記載。炎黃集團屬於先羌族,為華夏族的前身。古籍所載的軒轅國、軒轅丘、軒轅谷、姜水、漆沮水、涿鹿、橋山,都是黃帝留下的足跡,都不足於稱「故裡」;反而有力證實了炎黃集團由西北向東方遷移的發展史。這與分子人類學所揭示的先羌集團由喜馬拉雅山西麓進入渭水流域,分化出羌、藏、戎等民族的結論相符合。
  • 一代帝王之鄉劉邦故裡!一縣一品公益助農,江蘇沛縣特產狗肉
    沛縣水脈縱橫,是濱湖之城、綠色之都,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沛縣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春季天幹多變。沛縣歷史悠久、是劉邦故裡、大漢之源,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美譽。微山湖千島溼地主要利用原有的水系、沼澤、水田,以植物造景為主,突出自然野趣。溼地內又有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湖上運河」景觀。
  •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 臺灣農業人士到炎帝故裡尋根祭祖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 臺灣農業人士到炎帝故裡尋根祭祖 2014年07月29日 11:05:44  來源:中國臺灣網
  • 河南9地喜提「中國最美」,有你家鄉嗎?
    南召縣南召縣位於伏牛山腹地,自古有「北扼汝洛、南控荊襄」之稱,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境內的總庫容13.2億立方米的鴨河口水庫被稱為南陽市的「天然水缸」。木本藥材400多種,辛夷、山茱萸、杜仲等年產量佔全國40%以上,玉蘭種植面積全省第一,柞蠶養殖量佔全省一半以上,是「中國辛夷之鄉」、「中國玉蘭之鄉」、「中國柞蠶之鄉」。
  • 襄陽蚩尤故裡瀴源山周邊五鎮神奇傳說!
    《開元佔經》說她是天神太一之妃,《雲笈七籤》說她有「天之后妃」、「女王星」等稱號,佐證其天帝之妃的身份,《淮南子》、《大藏經》說她生下了鳳凰、麒麟,是龍族的始祖。炎黃時代,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但應龍卻一力戰勝虎、豹、熊、羆四獸,接連斬殺蚩尤、夸父,最終還送黃帝及其一乾重臣升天成仙。傳說蚩尤死後被救回故裡襄陽瀴源山,但是重傷不治而死。
  • 「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
    1.與黃帝炎帝蚩尤有關的「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的歷史爭論。遠古時期主要有兩場重大戰爭,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對於「涿鹿之戰」的交戰雙方一般沒有異議,都認為是黃帝或者是炎黃聯盟與「蚩尤」的戰爭,周公在第3卦屯卦的六二爻辭中已經有了描述,六二爻辭曰「即鹿,無虞」。
  • 安徽有資格「撤縣立市」的縣,經濟發展飛快,稱「中國曲藝之鄉」
    旅行一直是人們喜愛的一項活動,「中國速度」的崛起讓這項活動掀起了一股熱潮,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出行成本也更加便宜,國人享受了極大的便利。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經濟總體上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主要城市的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增加了,幸福感也提高了。
  • 山東一個縣,人口40萬,有「雜技之鄉」的美譽
    是中國阿膠之鄉、中國喜鵲之鄉、中國雜技之鄉、中國黃河鯉魚之鄉、中國油用牡丹之鄉、中國驢肉美食之鄉,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綠色名縣、國家園林縣城、中國最佳養生休閒旅遊名縣,省級園林城、省級文明縣、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被譽為「萬戶喜鵲吉祥地,千年阿膠福壽鄉」。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
  • 河池市2區9縣建成區排名,最小是鳳山縣,你的家鄉排第幾呢?
    宜州區建成區範圍圖南丹縣南丹縣位於河池市北部,和貴州省接壤。境內工業主要生產烤菸和錫鋅,農業主要生產長角辣椒和瑤雞。實測建成區面積為6平方公裡。主要景點有南丹白褲瑤民俗風情園、丹泉洞天酒海、南丹溫泉公園、丹爐山景區等等。
  • 東豐,史稱盛京圍場今是梅花鹿之鄉(圖)
    【點睛】史籍記載,東豐縣清代被闢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素有「中國梅花鹿之鄉」的美譽。 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地處吉林省中南部,長白山分支哈達嶺餘脈,輝發河上遊,地形北狹南闊似胃,俗稱「大肚川」。東豐縣山川河流與平源沃野自然交錯,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理格局。史籍記載,清代被闢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素有「中國梅花鹿之鄉」的美譽。
  • 湖北一縣打造「逆天工程」,「頂」半個武漢,未來將一飛沖天
    這個縣是位於湖北省北部的隨縣,全縣總面積為5673平方公裡,是湖北面積最大的縣,截至2017年底,隨縣轄19個鄉鎮,擁有107萬常住人口,說到隨縣,我想很多人都沒聽說過,說到曾侯乙編鐘,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其主是隋朝君主,現在的隨縣是西周時代的隋朝國家,經過王朝的交替,隨縣在歷史上屢遭撤走,1983年,隨州被編入隨州市,2009年作為隨州設置,成為隨州市的管轄。
  • 我國有兩個柿子之鄉,一處在山東,一處在陝西,柿餅晾曬成景觀!
    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有一兩棵柿子樹的家鄉,而是擁有萬畝柿子園的「柿子之鄉」。我國柿子出名的地方不少,比如廣西桂林恭城月柿、浙江杭州方柿、湖北羅田甜柿、山西永濟青柿、河北紅袍柿、河南澠池牛心柿等等。不過說到柿子之鄉,這裡一定不能不提。它就是山東的臨朐縣。
  • 老照片 1981年的福建龍海縣 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
    全縣面積一千二百三十八平方公裡,1981年的時候人口七十萬,是個「一水清流,列峰秀出,山川綺麗,原野平坦」的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圖為縣城一角。龍海縣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海產豐富,糧蔗高產,四季花卉爭妍,常年佳果飄香。圖為薌江平原上的高產田。著名的九湖荔枝。龍海人種荔枝始自唐代,稱盛於宋,世代相傳,已跨千年。
  • 來安寧之鄉 開啟傳奇之旅
    2016年可以說是「寧鄉旅遊年」,當地正力爭通過兩年務實的品牌打造和配套支撐,至2018年,把寧鄉建成全國知名全域旅遊目的地。  資源  自然與人文資源並存  寧鄉治邑於三國,取意「安寧之鄉」而得名,縣域總面積2906平方公裡,總人口145萬,轄25個鄉鎮、4個街道。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躋身長沙「四小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躋身全國百強縣第3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