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天下整個世界,可以說只有我們華夏的許多文化,能夠不斷代的迫溯到數千年前,可謂真的是十分博大精深的,尤以百家姓氏文化,均能有十分清晰的追蹤溯源之路,這是十分難得的。而在這百家傳承文化中,尤以其中能夠稱王稱霸的姓氏文化,更值得我們世人觀摩研習和祟尚。
在我華夏歷史上可是有一個十分有名的朱家天子時代,它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那個時代的創建者是一個平民小混混朱重八,更因為他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廣納英豪,並且一舉成功後,信守諾言分封了天下英豪眾多為王。其實你別看這一代的朱姓子孫朱重八確實落魄,但朱姓氏族在這之前並不是沒有為王過,而且最遠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炎帝時代。
有《山海經·帝本紀》載:朱襄氏原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於朱即今河南商丘柘城並以赤心木朱為圖騰,後來朱襄氏成為「炎帝」並傳了三代,三代炎帝朱襄氏均主要活動於今河南柘城一帶。大家都知道後來東方不斷崛起的蚩尤領導的九黎族大舉西徵,蚩尤欲統一全華夏領土。首先不服前去迎戰蚩尤的就是這炎帝朱襄氏,只可惜炎帝朱襄氏最終沒能打過蚩尤氏,最後將一切託付給有熊國的軒轅氏撒手而去。
大家都知道後來有熊國的軒轅氏,在與蚩尤氏經歷過無數次的交戰後,最終戰勝了蚩尤氏,將蚩尤的黎民和炎帝的百姓一統統一了我們華夏成了黃帝,其中炎帝朱襄氏的王族子嗣依然還是以自己的朱姓往下傳承的。這就是我們華夏稱為炎黃子孫的來歷,由此可以看出我們華夏能夠一統,朱襄氏家族都功不可沒。
大家由此都知道我華夏歷史上第一個朱家天子輸就輸在自己不能足夠強。因為在亂世紛爭的年代,你不夠強那就只能亡。而所謂出英雄的時代,一般都是生逢亂世才有可能。比如唐末又一個亂世的來臨,公元852年朱姓子孫有混混之名的溫公子誕生了,後來他成為當地的一霸誰也不敢惹。他立志要攻變祖先不夠強的弱勢。後來黃巢農民起義軍席捲天下,他立馬加入其中並很快在其中混成了一個讓唐王朝十分頭痛的反叛頭目。
再後來有一次被唐軍圍困再無機會逃脫,他立馬識時務為俊傑投靠了唐軍,這還遠不夠,他立馬反戈殺向黃巢平息了內亂,由此向唐王朝表了忠心。後來他還率唐軍將各地欲反的蕃王收拾得服服帖帖,由此還獲得了唐王賜給的全忠之名。此舉當時只是暫時起到了穩定唐王朝的作用,不過對唐王朝的另一個危險也來了。那就是朱溫大權在握功高蓋主了。
公元907年朱溫適時殺了唐哀帝自改朱晃稱帝梁朝,史稱後梁。由於晉朝未年有宋齊梁陳,所以這個梁朝就只能稱後梁了,後梁由於篡唐而來,所以並不能令天下人信服。所以反而還將我們華夏帶入了又一個戰亂紛爭的五代十國時代。這個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溫開國之前就長期與後唐前身即河東的晉國爭霸直至亡國,共歷三帝前後17年。因為皇帝姓朱,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相區別故又稱朱梁及後梁。這個朱家天子個人認為也太自以為是了,結果其王朝也像先祖炎帝朱襄氏一樣僅傳三代就亡了。
其實在我們華夏的傳統文化中,許多時候都得將天意如此天註定。本來按照姜太公子牙尚公對後世萬代的預測,後世有再有朱家天子登帝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也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必須要有楊家為將輔佐才行。只不過朱溫並不知道這一點,在沒尋得良將楊業之父楊信之前就狂妄自大的稱帝了。朱溫稱帝的同時,同樣作為一方霸主的楊信,和父楊光遠一起投靠了後漢隱帝。公元932年楊信之子楊繼業降生於世,楊繼業也就是楊業在十分幼小時,就隨其父楊信替後漢徵戰沙場。後來楊信亡故後,楊業又為新晉北漢爭戰沙場。最後在與北宋軍隊爭戰中自知不敵,勸北漢帝劉繼元一起投降了北宋成就了北宋楊家將。只可惜這個楊家將不知是朱家天子錯失了良將?還是這楊家將最開始就投錯了主子,總之楊門一列只能落得忠烈慘死無功無過的下場。
不過命運天生就註定了楊家輔佐朱家天子未成,楊家子嗣就永不會亡。所以宋代的楊家子嗣無論再難都能堅強的生存下去。直到元未朱重八即朱元璋與楊氏後代楊璟的相逢。可以說歷史真如預測的那樣,朱元璋在楊璟的輔佐下,成功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中,站穩腳跟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時代跟著朱元璋東徵西戰的楊璟隨後生下了宗統、宗福、宗德等幾個孩子,洪武15年的時候他就因病亡死。但是在他去世5年之後,大兒子楊通和他這個死人「楊璟」都被認定為犯有謀反罪結果被滿族抄斬。幸好其中的宗德與宗福逃脫了,後來兩人隱姓埋名大隱於天下傳承子孫了。總之這個朱家天子朱重八就是典型約卸磨殺驢。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