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雨帽村 濃濃竹編情

2021-01-09 廣西新聞網

2017年04月24日 12:19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王春楠 陶彩忠 編輯:陳麗婕

雨帽村的老人編織雨帽很熟練。

孩子將雨帽戴在老人頭上。

村民們嘗試編出新款雨帽。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王春楠 通訊員 陶彩忠 文/圖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在平樂縣張家鎮老埠村委,有一個遠近聞名的「雨帽村」——砧板寨自然村,村裡大多數人都會做傳統竹編鬥笠。幾百年來,雨帽村出產的鬥笠做工精細,美觀耐用,銷往我區及湖南等省區鄉村。

在平樂縣,人們習慣把竹編鬥笠稱為雨帽。從古至今,雨帽村的村民們一直秉承著質量為本的祖訓。做出一頂結實耐用的雨帽,需要砍竹、剖竹、細篾、編織、剪帽沿、絞帽沿、墊防水紙和放棕葉、刷油漆、曬帽等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馬虎,更不能偷工減料。

4月13日,記者來到砧板寨村,恰好遇到幾位老人圍坐在一起,分工有序地製作雨帽。只見一根根毛竹被對半剖開,隨後繼續細剖成一條條狹長的竹篾。之後,老人們利用木頭做的笠胎模型開始編織雨帽。

用竹篾編織雨帽的過程類似於織布,也是經緯交織原理。老人們從雨帽的頂部開始,向五個不同方向交錯編織,雨帽的洞眼也呈五邊形。隨著一雙雙巧手的梳理和撥弄,篾片在粗糙的指間化成「繞指柔」,雨帽半成品逐漸展現。一頂精巧的雨帽分為三層,上下兩層是竹篾編成的鏤空帽,上層鏤空帽需要用75根竹篾織出590個洞。鏤空層中間,則是墊上棕葉、夾上防水紙防雨遮陽。

60歲的村民莫再德仍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裡家家戶戶製作雨帽的盛景。「每戶人家雜物房裡,做雨帽的工具比農具還多,老人小孩都會做。」當時,每頂雨帽能賣3毛8分錢,而一個雞蛋只賣3分錢,每戶村民一年都可以做上千頂雨帽,能賺幾百元,在農村已經算收入可觀。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機械化農業逐漸盛行,加之新型雨具紛紛出現,雨帽的市場需求也漸漸減少。如今,市場上一個雨帽批發價大約12元,除去成本只能賺6元左右,買的人也不多。「做雨帽工序多,掙錢又少,年輕人都不願意學了。」村民譚益友說,他最擔心這門手藝和老人們一起「老」去,最終失傳。

為了留住雨帽村這門傳統手工藝,從去年開始,老埠村第一書記唐莉積極為雨帽村的雨帽尋找更廣闊的出路。她發動村裡的年輕人利用空餘時間,跟在老輩後面學習編雨帽技藝;同時,幫助村民聯繫商家,打開雨帽銷路。她還鼓勵村民技術創新,編出圓頂、方頂、鴨舌帽狀等更多新款雨帽,使其成為特色旅遊產品。下一步,她準備藉助電商平臺,讓雨帽村的產品走得更遠。

相關焦點

  • 【歷史人文】探訪平樂雨帽村的百年工藝
    在農村,不管出太陽還是下雨,農民下地都習慣戴上一頂竹編的帽子,可以遮擋太陽和雨水。雨帽成為農村必不可少的工具,從而讓做雨帽也成了一些農民的副業。在平樂縣張家鎮有這樣一個村莊,整個村子數百年來都堅持做雨帽,他們自產自銷,做出了名氣,遠銷到湖南等地。近日,在農曆二月二農具節來臨之時,記者來到張家鎮的「雨帽村」感受了雨帽的製作過程。
  • 端午粽香情濃濃 警民一家樂融融
    端午粽香情濃濃 警民一家樂融融 2020-06-29 0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警民同心】愛民無小事 濃濃警民情
    【警民同心】愛民無小事 濃濃警民情 2020-12-03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萊萊竹編課|小畫家們的竹編研學課
    畫完美麗的秋景,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來體驗竹編啦。老師們說:竹編體驗每次都是最難的。這次也不例外,可是忙壞了萊萊和帶隊的老師們。這位小朋友在介紹他見過的神奇竹編。——介紹完竹編歷史,還收穫了小朋友們集體鞠躬和「謝謝萊萊老師」,超開心!
  • 琅琊區鳳凰社區開展「濃濃敬老情、情暖老人心」愛心積分回饋活動
    琅琊區鳳凰社區開展「濃濃敬老情、情暖老人心」愛心積分回饋活動
  • 「滴滴自來水·濃濃濟南情」徵文評選揭曉
    當前位置:首頁 >> 黨報熱線 2013.10.31 星期四 「滴滴自來水·濃濃濟南情」徵文評選揭曉 數百份徵文傾訴供水情   為紀念濟南供水事業走過的79年風雨,9月下旬,濟南水務集團聯合濟南日報推出「滴滴自來水
  • 【網絡公益活動】小小餃子香,濃濃冬至情— 黃驊建設南大街社區...
    【網絡公益活動】小小餃子香,濃濃冬至情— 黃驊建設南大街社區開展「冬至福餃 ,愛在社區」包餃子活動 2020-12-22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家菜「品」出濃濃鄰裡情
    「水果沙拉」、「烤蘋果」、「東北殺豬菜」等等,很多業主感慨,這是他們吃得最香、最有情的宴席。  「烤蘋果」出爐 很多業主誇手藝高   「好香呀!」11月4日上午11時25分,距離金地芙蓉世家小區業主開餐時間還有35分鐘,業主煙女士一家三人就端著「洋芋擦擦」、「烤紅薯」和「羊骨頭湯」來到現場。人還未到桌跟前,菜香就已飄來。   「這是我們一家人忙了一上午做的!」
  • 濃濃尊師意,款款愛生情 ——普陀區人民醫院教師節系列活動
    濃濃尊師意,款款愛生情 ——普陀區人民醫院教師節系列活動 2020-09-09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將鮮蕨臘肉蒿菜粑粑竹編技藝帶出大山 直播助農增收
    湘西竹編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胡廷賢。胡廷賢在編織「土家背簍王」。胡廷賢在編織「土家背簍王」。紅網時刻3月26日訊(記者 李慧)從田間採摘蕨菜,炒制湘西特色鮮蕨臘肉;下地採摘白蒿草,製作蒿菜粑粑;還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技藝工藝大師現場砍竹子,編織土家族工藝品……3月26日,「芒果扶貧雲超市」走進大湘西第二站,來到了永順縣萬坪鎮寨湖村,帶動農戶直播賣貨。有數百年歷史的萬坪豆腐,永順莓茶,野生蕨菜,蒿草粑粑等特色農產品帶出大山,助農增收。
  • 義烏篾匠樓長流:竹編一夢六十載 指間技藝盼長流
    樓長流和他的竹編「學生」們。一個晴冷的冬日,記者在義烏大陳鎮楂林小學,見到了已至古稀之年的樓長流。幾句質樸的話語,讓我們窺探到一位老手藝人心底最真摯的心願與熱愛。寄情竹編六十載竹編,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手藝。大陳竹子多,竹編工藝有上百年的歷史,還曾建有楂林竹編廠。自古以來,就有竹編手藝人走街串巷,以此為生,他們也被稱為「篾匠」。
  •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匯愛公益走進青島即墨移風店鎮小歐戈莊村
    2020年10月24日,青島即墨區匯愛公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攜手理事單位青島魚得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走進移風店鎮小歐戈莊村,開展「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關愛老年人送溫暖活動。  魯網10月26日訊(記者 於建軍)2020年10月24日,青島即墨區匯愛公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攜手理事單位青島魚得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走進移風店鎮小歐戈莊村,開展「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關愛老年人送溫暖活動,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
  • 80後的記憶:正在消逝的竹編椅
    文/鄉土365(原創文章,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對於不少80後而言,小時候一定見過這種竹編椅子,古樸的造型、精湛的手藝,稱為一個時代特有的印記。在不少人的記憶中,都有關於竹編椅子的記憶,夏季的傍晚,坐在涼絲絲的竹編椅子上聽奶奶講述一段段有趣的故事,而時隔多年,這種傳統的椅子也漸漸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竹編椅子不但對人體無害,而且經久耐用,在以前缺衣少食的舊社會裡,人們只能用竹子編織一些生活用具。在那個時代,好像人人都具備這樣精湛的編織手藝。
  • 在日本見到的青神竹編與大熊貓玩具
    在日本見到的青神竹編與大熊貓玩具     記者眼□本報記者王成棟  MADE IN CHINA,FROM SICHUAN QINGSHEN(中國製造,來自四川青神)。
  • 平潭南北街裡的百年石厝
    「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若時光倒流百年,在平潭南北街看到的應是滿目繁華,一家一戶、前店後廠的家庭工業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蓬勃發展。如今,經過歲月的洗禮,當年繁華的景象也已時過境遷。但是,記憶不會更改,故事歷久彌新。
  • 非遺傳承人:竹編最難編的是人的面部表情
    以竹編再現越劇古戲臺  據說,越劇的發源地在浙江嵊州,有人便形容越劇是嵊州兩朵花中的一朵,而與之成為並蒂花的便是嵊州竹編。1992年,越劇大師袁雪芬回到故鄉嵊州,她吃著兒時喜愛的雞蛋炸面、摸著「並蒂花」竹編、看著自己曾經演出時站著的古戲臺,與一旁的俞樟根說:「如果古戲臺也能被編織成嵊州竹編,讓兩朵花糅合在一起綻放該多好。」
  • 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黎平縣組織開展慰問老人活動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10月25日,重陽節來臨之際,縣委書記周文鋒、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高凌平、縣政協黨組書記潘黔昆、副縣長楊勇以及縣民政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到縣社會福利院、成德社區或中潮佳所村開展慰問老人和抗戰抗美援朝老兵活動,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向老人們致以節日的問候。
  • 地球儀、南瓜盒、涼帽…成都這些竹編手藝人太牛了!
    本次大賽以「創新產品」為主題,以「技能是基礎,創新是關鍵,實用是核心,振興是目標」為原則,開展以成都市「瓷胎竹編」、「道明竹編」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為主的傳承人群的技藝競賽活動。精緻的竹編地球儀、內外雙層的南瓜盒子,53歲的丁志雲手不停的編制還不忘忙給人介紹:「這個南瓜盒子裝雞蛋最好,比起傳統的竹兜兜美觀多了。」都江堰石羊鎮清水村的劉忠青,號稱「劉椅子」,祖輩三代的傳承讓「劉椅子」在當地有很響的名頭,這次比賽,他也帶來了自己的拿手竹編椅子作品。
  • 白沙七坊鎮因地制宜打造竹編製品基地助農增收
    「別看咱這竹編工廠不算大,但能製作竹掃、芒花掃、竹耙和竹筐等,以後還要培訓聘請更多本地村民來增加收入。」8月4日上午,在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南洋村的竹編基地,工人們嫻熟地編制著竹編產品,海南富竹環衛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陸紀成很欣慰。
  • 柳州手藝|竹編匠人:將竹子編出一條致富路-廣西新聞網
    竹編,就是其中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手工藝。竹編工藝,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2008年6月7日,竹編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4歲的黃素娥老人是柳州市級竹編非遺傳承人。7月3日下午,記者在花鳥市場裡半坡路邊看到黃素娥,老人正坐在一張陳舊的竹編椅子上劈絲。